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0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9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4分钟

2020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7日在徐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庄兆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徐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新中国70华诞的大庆之年,也是我们负重奋进、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统筹做好各方面工作,重抓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了一批开创性、突破性的攻坚成果,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3项工作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较好完成了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全力落实"六稳"举措,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下同)7100亿元左右、增长6%左右;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同步提升财税质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8.3亿元、下降11%,同口径增长4.6%。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保持稳步回升态势。进出口增长1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增幅居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改善。工业和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分别达5041亿元、8073亿元,增长15.4%和12.4%。工业用电量增长4.4%,增幅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产值增长8.2%,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增加到39.9%,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2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100亿元、5745亿元,增长14%和18%,增幅居全省前列。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实施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103.9亿元,推行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2项99条具体举措,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新增企业主体5.16万户。分梯度抓好企业培育,新增"四上"企业89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8家。服务外包合同额、执行额分别增长32%和23%。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不懈调结构促转型,推动产业发展迈上中高端,以优异成绩跻身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加大。制定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发展意见及专项扶持政策,新兴产业发展立起了"四梁八柱",产值增长8.9%,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38%。扎实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8.5%、增加值增长6%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500亿元。传统产业改造有序实施。四大行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设备改造和布局优化顺利推进,钢铁、焦化、水泥产能置换和兼并重组实现根本性突破,落后热电机组关停改燃有序推进,中新钢铁二期等三个总投资250亿元的重组转型项目开工建设。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全面启动,关停淘汰落后低效企业48家。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认真落实"六项制度",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项目分别达到705个、607个和482个,产业项目"765计划"基本完成。205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148.1亿元、增长16.3%,5000万元及以上在库项目1149个,较上年增加285个。创新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四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新获批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大力度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入选省人才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出台大学生、高技能人才引进和返乡人员创业扶持政策,淮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运营,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邳州、新沂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徐州高新区获批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

(三)城乡发展协调并进。扎实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强化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加速形成。中心城市功能大幅增强。高质量编制金融服务中心、大郭庄片区、北部生态新城规划,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运营,迎宾大道高架建成通车,徐宿淮盐铁路开通运行,高铁站东站房投入使用,徐连高铁建设进展顺利。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开工建设,大龙湖国际会议中心主体封顶,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稳步推进。实施棚户区改造1700万平方米,60个棚改遗留项目全部拆除,实现节约建设成本、盘活土地资源、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一举多得"。成功举办首届城市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向全球发布生态修复"徐州标准",入围全国首批"无废城市"试点,高分通过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申办专家评审,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出台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淮海经济区10市产业协同发展、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等15个专题合作协议签署施行,徐宿快速通道正式通车,徐宿、徐萧、贾汪至台儿庄等跨省毗邻公交开通运行,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启动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五县(市)和铜山、贾汪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提高到70%,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20.5%,增速快于全市5.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占全市比重提升1.6个百分点。沛县、贾汪区分别跻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铜山区、邳州市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沂市获批省生态园林城市,丰县、睢宁县顺利达到省级贫困县"摘帽"标准。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启动"三乡工程",努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19个农业产业集群建设进展顺利,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2家,新挂牌蔬菜外延基地7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新改建农村公路1346公里、桥梁169座,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应收尽收,村级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提高到46%,新建改造农村水冲公厕1076座、户厕6.68万户,创建美丽宜居乡村228个。"马庄经验"全面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域推进。62.78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269个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标,5626户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全部竣工,完成省定2.5万户农户居住条件改善任务,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以啃硬骨头的担当深化改革,以抢抓机遇的作为扩大开放,以勇争一流的追求优化环境,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整体活力日趋增强。改革攻坚取得新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113项补短板工程顺利实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改革基本到位。五大国有企业集团完成重组整合,徐工混改有序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一网通办""一窗分类综合受理"进展有序,数字化多图联审全面推开。市区3家农商行风险化解和改革重组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双向开放打开新局面。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规划上报省政府审批,铁路货运中心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徐州号中欧班列开行总量提升至全国第9位,徐州综保区业务快速增长,双楼内河港海关监管平台全面运营,观音机场客运量突破300万人次,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电商示范基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开展"提升年"各项工作,"八大专项行动"和"五查五整治"深入推进。建立健全"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工作机制,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实现企业诉求兜底受理。全面建立市县镇三级包挂服务企业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信贷172亿元,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偿还民营中小企业欠款6.29亿元。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解决突出问题835个。

 (五)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追求,持续推进幸福徐州"大家庭"建设,再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200元、19800元,增长7.8%和9.1%,农民收入增幅位居全省前列。4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25万人,发放稳岗补贴8600万元、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1.4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5%。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分别实现"十五连调"和"八连调",城乡低保标准普涨到610元。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初步形成,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实现全域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全市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入选"中国最安全城市"。市县领导带头包案纾解民忧,大龙湖街道安置小区、状元楼产权证办理等262件信访积案得到彻底解决。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生态环境整体向好。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全面落实扬尘管控,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面清零,市区优良天数216天,PM2.5浓度降至56μg/m3、同比下降5.1%。不断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创新实施"河长+检察长"治河护河,9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正式开工,丁万河、潘安湖入选省首批生态样板河湖,大沙河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建设名单。重金属减排专项整治全面开展,重点地块治理修复有序推进。公共服务明显优化。大力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新改扩建中小学44所、幼儿园55所,招聘教师7871名。徐州一中新校区竣工验收,江苏师大科文学院一期建成使用,五大区域职教集团加快建设。在全国率先探索成立医疗事业集团,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建成运营,北区股份制医院即将投用,新增省级示范村卫生室262个。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面启动,实现长三角跨省异地就医门诊刷卡直接结算。深入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两项改革试点,新改扩建100个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国际马拉松赛、"丝路汉风"国际武术大赛成功举办。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市武装工作迈出新步伐。人防、民族宗教、档案、外事、侨务、台湾事务、统计、审计、气象、青少年、妇女儿童、广播电视、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政府自身建设也取得了新进展。一年来,我们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重大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检视问题不足,即知即改尽心落实,深入推进学习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特别是自觉接受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下大气力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下发的文件均下降30%以上,承办的351件人大代表建议、374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高质量办结,政府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定向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真抓实干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驻徐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徐州建设的各界人士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发展还面临不少短板和问题: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工业占比不高、层次较低、结构偏重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新旧动能转换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乡村振兴仍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约束性指标完成不够理想,大气污染治理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群众收入依然不高,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民生改善与群众期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安全稳定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实、担当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营商环境还不尽如人意,政府自身建设任重道远。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得力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中美经贸摩擦仍有不确定因素;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攻坚期,发展动能转换、污染防治攻坚、公共服务补短等任务繁重,面临的矛盾困难将更加艰巨。与此同时,我们更应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市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支撑正在加速巩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的深远影响持续放大,"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在我市叠加,区域中心城市"代表周边、带动周边"效应逐步彰显,这些历史性机遇都将极大激活我市蛰伏的发展潜能。我们要坚持辩证思维,善于在复杂环境中把握趋势,在各类矛盾中抓住关键,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正视历史积累的问题,看清自身发展的差距,知难而进,持续攀登。我们要坚守初心使命,深入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认真履行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职责,进一步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用发展惠民的实绩不断彰显制度优势。我们要主动抢抓机遇,在国家发展全局中找准目标定位,积极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精心谋划未来五年发展的重大目标任务、重要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不断提升徐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要突出做好七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固本强基、蓄势增能,以更实举措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环境至上"理念,全力以赴扩投入、抓招商、强企业、优环境,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狠抓有效投入增后劲。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的关键抓手,一以贯之执行"六项制度",压茬推进产业项目"765计划",以实实在在的产业投入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聚焦重点产业链实施靶向招商,完善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强化领导招商和以商引商,办好"二十三洽会""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推介会"等品牌招商活动,切实提高招商成效。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欧美日韩等重点区域,组织专项招商和小分队精准招商,全力招引一批高端项目,努力在百亿级重大项目招引上实现突破。强力推进年度投资1270亿元的230个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徐工特种起重机、天丝新材料二期等项目进度,确保鑫晶半导体大硅片、富港电子5G高速数据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全过程、保姆式做好项目服务,大力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及时解决项目在落地、建设、投产达效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抓好观摩点评和目标考核,进一步提高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和投产率。

狠抓企业培育强支撑。深入推进千家企业培大育强,促进大中小微企业梯次发展,构筑结构合理的企业梯队。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联合发展,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培育一批规模超百亿的旗舰型企业。持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队伍,提高投产项目转化率,做好"小升规"企业服务,确保年内新入库"四上"企业100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精准扶持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支持企业深耕细分市场、拓展主营业务,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大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扶持力度,深入排查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更好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速发展总部经济,年内新增总部企业50家。严格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努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狠抓营商环境提信心。锁定"五最"目标,抓好"营商环境深化年"建设,对照国家评价办法和省考核指标逐项整改提升,全面完成市委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整改落实任务。完善"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机制,提升企业服务中心功能,真正让企业办事不求人、权益受保障。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民营企业"新28条",持续落实我市支持民营经济99条政策,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民营经济壮大保驾护航。常态化开展"政企同行"行动,落实各级领导包挂帮扶企业制度,健全重大经济政策制定企业家参与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讲好"徐商故事",在全社会形成尊崇、爱护、服务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第二,突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更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建设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牵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努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新兴产业培育上下功夫。瞄准18个主攻领域,强力推进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扩容提质,年内新兴产业产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个百分点,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抓好徐工配套产业园、万福阳数控设备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申创国家高端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聚焦四大重点领域提升新能源产业,加快中建材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巨电动力锂电池、协鑫颗粒硅等项目进度,推进开沃新能源乘用车、奇瑞弘安新能源汽车等项目落地达产,打造世界级光伏产业和高端动力锂电池材料基地。深化与中科院微电子所等大院大所合作,抢先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抓好天科合达碳化硅晶片、天和通讯硅基氮化镓芯片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集成电路材料链、装备链、封测链的产业优势,积极构建集成电路与ICT产业高地。加速推进东湖医学产业园和高新区生物医药基地建设,抓好九旭中药新药、润康医药制剂、慧聚创新医药等项目实施,构建区域医药研发制造基地和大健康产业中心。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抓好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抢占发展"智高点"。

在传统产业升级上下功夫。坚持延伸链条与技改升级并行、招大育强与上大压小并进,推动传统产业质态加速迈向中高端。抓好四大行业转型升级,完成钢铁、焦化、水泥企业关停整合和热电企业关停改燃,加快中新钢铁二期、徐钢三期特钢优钢、龙兴泰焦化联产等技改项目建设,推进淮海中联、诚意水泥、圣戈班等项目迁建升级,实现传统产业产品换代、效益攀升。深入实施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大力淘汰低端低效产能,将化工企业压减到80家左右,打造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工产业。大力实施300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确保技改投资稳步增长。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快"僵尸企业"清理处置,进一步盘活有效资源。强化绿色低碳导向,推进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园区企业绿色化转型,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

在现代服务业提升上下功夫。做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收官,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规划建设高铁物流园,积极创建国家多式联运综合试点,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制定鼓励金融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引进金融机构50家以上。深化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企业上云计划",徐工汉云平台接入量突破100万台。巩固提升检验检测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工程机械质检中心、省特种机器人质检中心。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分期实施市区38家商品交易市场搬迁,启动北部生产资料、东南部商贸、东部物流3大商贸新城规划建设和雨润淮海经济区食品谷、八里家具城等7大商品交易市场提升转型。

第三,突出龙头引领、带动周边,以更高标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的理念和层次,注重城市特色文化塑造,用工匠精神建设城市,用市场理念经营城市,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全面增强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不断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转型,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吕梁片区、大郭庄片区、圣戈班片区规划,抓好"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际铁路网等专项规划编制,实现城市规划"一张图"全覆盖。坚持多点联动、成片开发,提速东南片区、金融服务中心、高铁新城等重点片区建设,以点带面推动组团发展;加快大郭庄片区棚改,推进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北部生态新城建设,着力打造生态修复新样板。推动铜山区、贾汪区与主城区有机融合,支持5个县域中等城市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水平,抓好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建设,更高层次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加快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积极破解融资、用地、拆迁等难题,加强工程建设审计监督,有序实施年度投资674亿元的90项城建重点工程,为中心城市建设夯实基础。建成徐连客专徐州段、徐沛快速通道,加快东部绕越高速、外环公路东南段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徐济高铁、徐枣高铁、徐菏客专等重大项目前期研究,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加快3号线一期建设,启动3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建设,实施三环南路、徐韩等快速路改造,加快城东大道高架快速路建设,推进中山北路改造、淮塔东路东延等道路畅通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抓好大龙湖国际会议中心、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市民文化艺术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15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满足市民住房改善需求。实施太平洋百货、中央广场、万象城市广场等大型商业项目,打造云东商业街等特色街区,进一步繁荣城市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抓好年度重点项目,为全国"无废城市"试点树立标杆。

大力提升城市品质特色。围绕建设"看得见文化、读得出历史"的城市,着力打造纵贯城市南北的文化轴,年内重点实施文庙街区建设、户部山历史街区改造、快哉亭公园提升等工程,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特质。积极筹建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深入实施公园绿地、道路绿化、景区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园博园主园址、泉润公园、五山公园二期、桃花源湿地公园等园林建设,年内新增公园绿地400公顷。抓好九里山宕口和拖龙山、辛山、长山等山体修复,形成梅花坞、枫树园、樱花谷等生态修复新亮点。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马路市场、背街小巷、小区"飞线"等专项整治,抓好智慧交通建设,改造城市破损道路,年内高标准整治老旧小区82个,新增集中供暖5万户,增加停车泊位2万个。

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进一步健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机制,深化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合作。瞄准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加快徐淮快速通道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和徐淮阜高速项目前期推进,打造"1小时交通圈"。深化铜山区与淮北市杜集区、泉山区与宿州市萧县、徐州高新区与宿州市埇桥经开区、贾汪区与枣庄市台儿庄区产业合作,推动产业承接转移、错位发展。强化区域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推动跨区域联合执法,探索流域治理新模式。抓好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社会治理等领域对接合作,促进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融共享。

第四,突出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以更新思路推动改革开放创新。坚持改革闯关、开放探路、创新赋能,以清障除弊解难题,以拓展空间聚资源,以创新驱动抢先机,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深化改革攻坚破障。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通办",确保市级审批事项在线服务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办理。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品牌,提供"套餐式"服务,真正让群众办事少跑路。抓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确保审批时间压缩到100个工作日以内。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实现机构整合、精简、规范。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完成徐工混改,推动国有资本做优做大做强。加快农商行改革步伐,完成市区3家农商行合并重组。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抓好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努力拓展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持续增收新空间。

扩大开放拓面增量。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布局,启动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新试点,加速推动全域开放。瞄准构建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高标准建设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打造对外开放龙头工程。创建江苏中欧班列汇集点,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抓好综保区、新沂保税物流中心建设运营和国际邮件互换局建设,争创国家临时陆路开放口岸,构建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加快观音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力争旅客吞吐量突破35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大幅提升。大力开拓多元出口市场,加大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优质消费品进口,提高进出口质量。拓展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国际友城的交流合作,加快徐工巴西工业园等境外合作区建设。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徐州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切实发挥各级各类园区主阵地作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