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情况汇报
2024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情况汇报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整体部署
(一)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市委高度重视,迅速组建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机构,系统部署宣传贯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市委统一安排,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方案,落实责任科室和任务节点,扎实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二是深入领会精神实质,精准把握工作重心。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相关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文件精神,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在科技创新、产业体系构建、深化改革开放、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明确切入点、聚焦发力点,细化落实措施,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三是全力开展宣讲解读,凝聚广泛思想共识。充分利用党校、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平台,组建专家宣讲团,围绕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宣讲活动约150场次。广泛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设置专题专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进行深入解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四是注重培训辅导,掌握实践要求。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纳入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教学计划,共举办县级领导干部集中轮训班,并开展专题研讨交流约20次。
(二)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
一是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实行集约化办公,设置综合服务窗口60个,进驻政务服务事项300项;全市106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站)全部实现挂牌运行,150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点)覆盖率实现100%。不断优化"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链办理"机制,力求减少企业和群众往返次数。截至目前,全市一体化平台累计受理各类事项20万件,办结率稳居99.9%。二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流程,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承诺制"模式,确保工程项目在各阶段办理时限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电子证照库建设与应用,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理"。全面落实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着力扶持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新局面
一是全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稳步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完善。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进一步健全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升国资整体功能和效率。二是大力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开发区着力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供给,"一区三园"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承载能力显著提升。抓住RCEP实施的战略机遇,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900%,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作用。三是推动外贸稳中提质。深度实施外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完善"政企联动、部门协同"机制,推出精细化帮扶举措。支持企业拓展多元化市场,新设立海外仓5个,定期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助推企业申请国际认证证书,优先支持先进技术装备和创新产品出口,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00%。
(四)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一是鼓励企业创新主体发展。深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以及"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养行动,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与认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10家。二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健全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支援中心,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8件。
(五)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
一是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投入各级衔接资金1.7亿元,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60户,210人。实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专项行动,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完成农房抗震改造1400户。二是优先落实就业政策。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提升"工程,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分别完成市定目标的115%和200%,创业担保贷款全省领先。三是全面提升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5家国内知名医院建立合作;"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全面覆盖;建成中医馆17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670个,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顺利通过评估。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发放失业保险待遇500万元,稳定就业岗位6万个,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至87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达60万人。安置退役军人200人,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建成170个,"幸福食堂"20所,新建儿童福利院3所,顺利完成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创建。
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阻碍
一是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中小微企业面临诸多生产经营困难,工业增加值增速滞后,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剧增。消费的拉动作用不足,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营业收入增速缓慢,缺乏显著提升。二是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仍存较多困难,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提升。市场主体的数量较少,规模偏小,质量不高,民营经济活力不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带动作用明显不足。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显现,金融领域风险交织复杂。
(二)干部队伍作风和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面对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市既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需面对诸多挑战与风险。一方面,外部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恢复基础薄弱,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压力依旧沉重。另一方面,市内产业结构优化不充分,产业链条较短,创新水平亟待提升。部分干部缺乏破解难题的能力,担当作为的意识不强,作风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一)强化党对全局工作的统领
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确保学习内容全面覆盖,落实行动到位,迅速传达并团结各方,以强大合力推进中央决策和省委要求的落地。加强"第一议题"和请示报告制度,提升政治能力,勇于面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开创事业新篇章。增强底线思维,预见并防范风险,优化重点领域工作的统筹协调,预防重大事件的发生。
(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深化改革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紧密联系实际,着重于解决基层和深层结构性问题,发挥改革的先导作用,打好基础,谋求长远发展。实行大胆的创新思路和方法,保持系统集成。试点示范要起到引领作用,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强调整体性规划与协调,激发各方积极性。实施改革任务要注重方案的制定、政策的配套及跟踪问效。
(三)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高质量发展,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确保其自主、安全、可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六稳""六保"任务。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培育标志性民营龙头企业。保障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推动企业完善现代管理制度。鼓励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支持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发展。消除市场壁垒,广泛凝聚社会力量支持民营经济。着力建设质量和知识产权强省,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形成高效服务业体系。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实施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优化科技创新体制。升级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海洋特色和新兴产业集群。
(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制,全面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质量、高效能转型。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全力打造"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大力推动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加快新型文化企业和管理体制建设。坚持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体现文化,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力,打造更多文化旅游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