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关于基层治理情况的报告-27篇(第8/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582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20分钟

一、我区基层治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基层治理相关要求,持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新途径,加强基层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基层治理基础不断加强。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街镇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城市社区17个,日间照料中心9个,智慧社区30个;完成部分社区"四社联动"示范点和信息化平台指挥中心;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5个,幸福苑99个。对城区"三无"小区,采取物业服务企业进驻、小区居民自治和小区党支部兜底三种模式进行管理,实现了事有人管、物业服务能改善、长期服务有保障的目标,清除了基层治理的盲点。

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在村级组织中实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强化了村级组织党的领导。建立"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等制度,落实了区级各部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基层治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理清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组干部的职责职权,形成了权责清晰、程序规范、执行到位、监督从严的运行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异地搬迁社区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落实了异地搬迁社区内弱势群体的服务管理等。基层治理民主彰显。印发《关于开展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协商议事工作的通知》等,明确了基层民主协商议事的总体要求、内容范围、形式程序等,建立专题协商议事、重大事项工作监督等制度,基层群众民主参与意识逐步形成,以社区、驻社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为主体的四方民主协商文明城市创建机制初步形成,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基层治理手段不断创新。基层法治不断健全。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和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活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参与纠纷化解等常态化开展,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群众有事找"法"的意识不断提升,依法治区成效明显。基层德治能力有所提升。近年来,全区上下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开展了家风家训进万家,"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以评弘德活动,在社会上树立了一大批正能量的先进典型,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引导作用。科技在基层治理中得到普遍应用。建成归属明确,拥有各级管理人员7000余名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配合智慧社区建设,初步实现了"人、地、事、组织"等基层治理全要素信息常态化管理,做到了对辖区基本情况底子清、情况明、反应快,有效提升了公共管理水平。建成公安大数据平台等,对XX城区所有街道、广场等人群聚集场所实现了360度无死角监控,有效提成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等,为基层治理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保障不充分。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现有设施设备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部分村(社区)办公住房紧张,设备短缺,村级运行经费困难等现象依然存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塬区各镇、村,在渭北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组织体系不健全。基层治理党建引领作用有待持续加强,基层村(居)委会等群众组织有行政化趋势。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体系不健全,公益服务类、群众权益维护类社团组织较少。据统计,目前全区有各类社会组织436家,大部分为兴趣爱好类自发组织,每万人拥有登记、备案社会组织4.5个,其中社区社会组织仅有16家,其资源利用能力、自我管控能力、服务能力等参差不齐,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基层治理责权不对等。基层街镇自身没有法律法规正式授予的执法权,导致他们在履行监管、督办等工作职责时没有底气。如在安全生产、环保执法等工作过程中就面临没有执法证、执法权与处罚权,监管执法,只能通过个人私下关系劝导整改,工作开展难度大,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中心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持续加强。我区地处XX中心城市,各类城市问题突出。由于缺少统一的协调机构和牵头部门,各部门、单位在基础建设和管理各自为政。如城市道路建设、天然气、自来水、通讯网络铺设等过程中,朝建夕改,既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也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严重浪费,群众意见较大。城市物业管理,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管理等公共事业缺少统一的服务平台,群众在反映供暖、供水等问题时渠道不多,由此造成的上访及群体事件,也给基层治理带来困难。

三、对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以党建为引领,实现基层治理有魂。一是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强力整顿软弱涣散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二是选优配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立村(社区)人才库,加强村(居)委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队伍培训力度,增强基层治理的人才储备。建立健全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制度,注重把思想素质高的产业大户、致富能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头人发展成党员,吸收进村(居)两委班子,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富能力。三是实施党建整合资源力量下沉工作,继续深入推进"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统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等下沉服务社区,增强工作活力;推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等职能部门职权下沉基层,改善基层有"责"无"权"的现状;加大对渭北相关村级组织的扶持力度,尽快解决办公用房及设施设备短缺等问题。

以自治为基础,实现基层治理有力。一是保障群众基本权利。加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力度、扩展公开范围,使知情明政得到最大普及,保障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和发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二是建立健全自治体系。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预防和化解矛盾机制,有效防范矛盾风险,加强矛盾源头排查调处。三是深入开展自治服务。更多的依靠和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决策和治理的全过程,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推动"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做,村(居)民能做的交给村(居)民做",最大可能实现社区村(居)民权益和意愿的最大化。

以法制为保障,实现基层治理有序。一是以宣传"七五普法""民法典"等为契机,持续开展法律知识"六进六送"活动,充分利用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小广场等设施,发挥村(居)民主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二是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将律师参与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法律风险评估和防控纳入基层治理考核。三是加大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的惩处力度,用生动的事例警示、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树立法制观念。

以德治为调节,实现基层治理有根。一是坚持依规立德。完善、推广乡规民约、城乡社区管理规章制度和社区居民行为准则,强化规范约束,发挥"明导向、正民心、树新风"的积极作用。二是坚持以文养德。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倡导良好的家风、家训,推动德治教育从基础抓起。三是坚持以评弘德。大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以群众参与、喜闻乐见的形式,抓实乡风文明载体,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带动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

以科技为支撑,实现基层治理有方。一是建立公安、民政等大数据平台及对接机制,把辖区内的人、房、事、物、组织等全部纳入信息平台,实施动态治理和服务,做到基础信息网上录入、办事服务网上管理、工作过程网上监督、责任目标网上考核。二是大力推广已建成的智慧社区建设经验,逐步在全区覆盖,实现"见房知人、见人知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行动快。三是探索创建网格员代办工作,充分发挥四级网格员的作用,为辖区村(居)民代办医疗救助、新生儿户口登记、有线网络缴费等服务,使网格员成为村(居)民家门口的"流动办事窗口",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质量,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整合各类资源,加强中心城市建管。一是继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切实从公共厕所改造、环卫设施建设、背街小巷整治等工作抓起,推动城市秩序管理与整治再上新台阶。通过制作宣传短片、公益广告、有奖参与等形式,充分发挥各类官媒、自媒体的宣传作用,调动群众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二是建议市区两级政府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确定牵头部门,对涉及城市建管的通讯网络、水电气暖铺设等协调建设计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施工。三是建立向群众征集城市建设管理意见建议的平台,群众可通过此平台,向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反映对"十四五"规划等大事的意见建议,也可以反映物业管理、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等,定期由相关部门梳理汇总后,交各职能部门办理,规定挂号清零的时间节点,切实提高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效率。

关于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20XX年工作计划的安排,5月27日至29日,市政协社法委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中院、市检察院等有关部门和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到靖边县、佳县和榆阳区等县区,采取听、查、看、问、访等方式,对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着力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全力打造以科技信息化为牵引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良性互动。但是,目前工作当中还存在一些隐性和显性的问题,亟待进一步改善。

一、我市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存在问题

(一)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内涵认识不清。

有的干部把社会管理仅仅理解为社会控制,忽视了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等基本任务,没有把服务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利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涵和任务。一些基层干部主动创新意识还有所欠缺,仍依赖于老经验、老办法开展工作,创新举措和办法不多。一些部门仅把人民群众当做管理对象,不尊重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和积极作用,甚至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社会公众对社会治理的认知度还不高,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有效途径不多。

(二)社会组织的活力还未有效激发。

我市社会组织整体实力小、资金缺乏、内部管理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类较少,且活动开展不够,理事会的作用不明显,服务社会水平较低,经费不足,会计制度执行不严格。

(三)基层村(居)民服务和自治工作有待完善。

村级组织,有行政化的趋势,任务重、工作多。"权责利"三者不统一。随着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许多行政事务下沉到镇街、社区,镇街在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担负着在本区域内发展经济、管理社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多重职能和巨大责任,但是现行体制下镇街承担的责任与拥有的权限出现不对等、倒挂现象,没有真正实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进展缓慢。

我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进展缓慢,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相关指导文件没有出台。具体购买方式、购买程序、考核评估办法等规范性的机制没有建立,各项社会服务均有政府部门承担,极少向社会购买。在政府职能转变和购买社会服务方面很少有创新动作。

二、意见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转变工作观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创新社会治理在管理主体上,要从重政府作用、轻各方参与向更加重视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转变;在管理方式上,要从重管制轻服务,向寓管理于服务转变,从重命令轻协商,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在管理环节上,要从重事后处理、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在管理手段上,要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手段向更加重视多措并举综合施治转变。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要坚持党委领导,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指标体系,将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社会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实绩档案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以及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并根据工作需要逐年增加,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财力保障。要坚持政府负责,提升政府服务水平。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重点解决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使政府切实担负起应尽的社会治理责任。

(二)引导规范运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对符合规定申办社会组织的要降低登记门坎,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推行"费随事转",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公益创投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帮助社会组织健全内部治理,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公众投诉制度,探索建立引导机制,鼓励新型社会组织积极反哺社会、服务群众。

建议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使政府购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推动社会服务市场形成。要坚持社会组织协同共治,提升社会治理活力。社会协同、多元共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是社会自治的重要主体,也是社会建设的"活力细胞",其活跃带动作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十分突出。加快推进"四社联动"工作,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形成以社会组织为载体、城乡社区为平台、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服务体系,强化社会自我调节、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

(三)建立健全城乡基层组织社会服务系统,促进社会治理科学化。

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心在基层,应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组织社会服务系统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创新农村治理模式。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更好地发动群众,才能更好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才能让社会发展和创新同步前进。要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最大限度整合农村支部的组织力量、村民自治力量和新兴经济代表的积极力量,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其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协助党组织开展工作,从而成为村级党组织发展经济的助手、社区服务的帮手。二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着力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的社区服务体系,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把能下放的职权下放到街道和社区,使其有权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探索建立以"整合资源、便民服务、扩大就业"为宗旨,以"便民、利民、为民、安民"为目标的家庭服务中心,搭建起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和服务企业之间的桥梁,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索物业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资源共有、信息共享、责任明确、工作联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三要有效发挥协商民主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探索社区自治新模式。探索建立社区"社会工作站"或社区民意表达室,从而有效发挥协商民主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把"社会工作站"打造成为居民的协商对话平台、利益诉求平台、矛盾化解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开辟一条新的基层社区协商民主的渠道,使街道、社区由过去的"矛盾中转站"成为"矛盾终点站"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类矛盾,使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四)建立健全社会治理长效机制,实现社会治理常态化。

要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完善思路,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长效机制,努力提升社会治理的实际成效。一要加快推进农村网格化进程。逐步实现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惠民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社会治理在网格中加强、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从而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加大网格化信息平台建设,建议将村医、村教等在农村有一定知识与威望的人吸纳为网格信息员,及时发现并解决村民纠纷,预防各种矛盾的产生。二要继续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进一步深化"三个三"工程,提升"流动信访大厅"下基层活动实效,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解决在基层。探索定期召开热心市民见面交流会,增进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零距离"沟通互动交流。三要积极探索市民素质提升机制。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方法,采取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等形式,把文明素质教育融入思想道德建设之中,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之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的熏陶。要以"四社联动"活动为载体,开展文明社区、示范小区(村居)创建和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增强文明素养。同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先进典型对市民进行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营造良好人文环境的浓厚氛围。四要大力推广基层调解新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基层的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趋势。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调解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治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要充分发挥村及社区干部和乡贤在基层调解中的作用,探索基层矛盾调解新路子,为基层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五要不断创新虚拟社会综合治理机制。大力提高互联网安全管理能力,建立网络舆情研判引导队伍,正确引导舆情发展走向,防止不实信息造成危害。同时,建立网上、网下一体化联动管控机制,提高发现处置、侦查打击、防范控制的能力,严防形成由网上向网下传导的社会破坏力量。

市综合执法局关于20XX年城乡基层治理工作情况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城乡基层治理工作部署和会议精神,全力推动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我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立足城乡基层治理难题,依照基层治理工作任务分工,层层细化举措,扎实落实城乡网格化、规范化、精细化治理,努力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一、工作开展成效

(一)促建设,扎实推进城管指挥中心运行

加快完善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建设运行,于20XX年9月25日顺利通过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验收。一是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确定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等21个单位为数字化城管责任单位,利用公安天网监控系统建立共享协调机制,实现城市重点区域实时监控,强化指挥调度功能。目前已接入207路"天网"视频监控点,有效落实城区监管;二是加快提升业务能力。有效组织开展数字城管理论、系统运行原理、平台和手持终端操作等业务培训9次,培训110余人次,促进数字化指挥中心稳步运行;三是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功能。代市政府起草《射洪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组织领导机构、部门职能职责、工作流程和要求。目前已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建议,待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实施;四是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人员岗位职责、管理规定、案件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办理流程示意图,规范案件办理内部运转管理;五是健全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拟定《射洪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管理绩效考核办法(试行)》,规范数字城管监督、处置、绩效评价考核,有效形成数字城管工作机制。

(二)促效率,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开展

认真落实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开展"厕所革命"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我市厕所建设管理水平。成立厕所革命工作小组,专人负责厕所建设管理日常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时督查暗访整改问题,确保厕所建设取得实效。20XX年"厕所革命"新改建目标任务共18座,目前顺利完成24座,超额6座。

(三)促完善,积极细化基层网格化治理

积极构建"大城管"新格局,加强与社区联动机制建设。一是深入太和、平安街道办事处开展调研,详细了解区域网格构成、网格手持终端操作流程等方面,就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如何与社区探索建立联动机制进行讨论;二是规范执法工作机制,制定《执法大队网格化明细表》,细化街道区域,落实监管责任;三是强化信息对接工作,加快推进"智慧城市+社区网格员+辖区管理"制度建立。

(四)勇担当,推进城区精细化管理

1.统筹联动,深化城乡环境治理。

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日",联合机关单位、街道办、社区等部门深入环境卫生大整治。持续加强街道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处置和公共区域卫生消毒工作,每日清运垃圾点2000余处。完成新建12座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城乡新增设智能垃圾箱2568只。共收运生活垃圾13万余吨、餐厨垃圾1.3万余吨、废弃口罩等特殊垃圾3.3余吨。

2.专项管控,扎实整治环保问题。

一是加强餐饮油烟污染管控,推进37家大中型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完成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二是配合街道办事处,开展城区牛皮癣专项整治,借助"门前五包"政策,发动商户主动清理门前小广告、"牛皮癣",维护街道良好面貌;三是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严格监管在建工地落实扬尘治理工作,规范渣土车辆运输管控,强化机械化作业保洁,依法查处带泥上路、沿街抛洒滴漏、未覆盖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加强噪音污染管控,及时规范各类餐饮噪音扰民,构建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3.统筹协调,加强市城区市容维护。

一是联合片区中队,加强城区装饰装修围栏规范设置监管,及时整改查处违行为120余起;二是规范化管理市容市貌,按照《县城区宣传促销临时占道管理办法》文件要求,促进街道商业宣传、促销、庆典相关活动依法依规范开展,共规范审批店招店牌260件4940平方米,商业促销占道108件,查处违规店招店牌26余处494余平方,违规占道32余处;三是强化户外广告设置管控,严格查处城区违规广告设置,及时清理不规范及污损、破损广告牌,专项开展户外广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五)促优化,打造优美舒适人居环境

1.重点管控,严格规范城区占道行为。

持续落实辖区网格化监管机制,实现定人定区责任监管,开展人行道占道整治行动,集中整治临街商户占道、流动摊贩和杂物堆放等违规行为600余起。全面巡查整治影响城区市容秩序、交通秩序的各类违法行为3000余起。专项治理"马路市场"、脏乱广告、旧损雨棚等"脏、乱、差"乱象。确保市容境干净、整洁、有序。

2.规范管理,稳步推进"地摊经济"。

牢牢坚持"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科学研判、合理布局,设置城区临时占道经营点位23处,提供摊位共1340余个,支持市城区临街商户、流动摊贩等合理合规设摊经营,同时强化摊区长效管理,稳步落实临时占道经营秩序助推室外经济发展。

3.强化服务,扎实开展"城管五进"。

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执法服务进社区(小区)、学校、企业、门店、工地"五进"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00余份,开展法律宣传讲解,引导全社会树立城管法治意识。练好城市治理"绣花功",积极创建文明廉洁街道,以人民街为重点,大力倡导"321工作法",开展"群众最不满意十件事""治脏""治乱"、交通秩序整治等专项行动,提升街道环境容貌整体档次水平。

4.助力监管,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扎实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工作落实,强化案件现场督导,落实"321"执法工作机制,对部分重点领域实施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工作,推进行政处罚领域诚信建设常态化和规范化。实行行政处罚典型案件公开机制,开展"城市文明红黑榜"活动,共同曝光城市各类行政违法或失信行为,切实增强群众、经营户等营商信用环境意识建设,深度融合城市管理与信用监管。

二、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优化管理不够。

"智慧化城管"体制还未完全形成,平台资源整合还不彻底,城市管理更多还是依靠人力投入,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运用不够充分,在违法建设、乱倾乱倒、噪声油烟、占道经营等防控方面,仍然以日间巡查为主,还未做到全时段、全方位监管。

(二)群众认识不足。

部分经营者侥幸心理严重,城市治理违规占道"易反弹",加上各类违规占道行为具有突发性较强、违法成本低的特点,相关经营者对城市治理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足,且部分群众仍存在乱堆乱倒乱扔问题,也给城市卫生环境维护带来一定困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