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如东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如东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2日在如东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陈慧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发展速度争第一,百强排名升十位"三年奋斗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奋力夺取双胜利。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有力有效。严格执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控策略,科学统筹防疫物资和医疗设备,在全市率先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3家核酸检测实验室投入使用,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扎实有效。1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圆满完成救治任务。经济发展逆势上扬。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0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全市领先。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亿元,增长4%,增速全市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0亿元,增长10%,其中工业投资285亿元,增长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亿元,增长2%。全年累计减税降费超过1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5.8万户。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6.9%。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排名攀升至第37位,比上年度再进4位,上升幅度全市最大。
(二)强力推进双循环。深入挖掘内需潜力,推动国内外市场更好联通、相互促进。积极参与国内循环。全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900亿元,增长14.4%,新增亿元以上企业40家,新增上市报会企业3家,其中过会企业1家,工业入库税金达到53亿元。中天科技荣获中国工业大奖,湘园化工、爱朋医疗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业应税销售突破千亿大关,增幅超过3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7%。新增高标准农田近14万亩,当年实施总量全市第一,创成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洋口外闸枢纽加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刘埠渔港试运行。主动融入国际循环。新增外资企业16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实现进出口总额385亿元,出口总额增长10%。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利用第三届进博会、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平台,助力外贸企业抢占国际市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
(三)聚力打造双引擎。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引擎,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动力与活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深入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招商引资百日竞赛等活动,承办举办2020中国南通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大会和第十四届海洽会、首届如商发展大会等活动,全年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45个。新开工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个,5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5个。江苏省液化天然气储运调峰项目启动建设,洋口港2个热电联产项目环评获批,金光纸业、桐昆聚酯一体化项目全面开工,项目建设综合考核全市第一。盘活闲置低效用地7000余亩,总量全市第一。改革创新深入实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颁发全省首张智能审批营业执照,不动产"一证通办"做法全省推广。大力实施省级开发园区"区镇分设"体制改革,完成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创新开展"园区保""白名单"等金融服务,新增工业贷款余额全市第一,获评省金融生态优秀县。成功举办第六届科技人才节,7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8人入选"扶海英才"计划,中天科技、诺德新材料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2.3%,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6%,获批国家火炬高分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四)着力实现双提升。坚持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和交通建设,美丽如东展现新形象。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大力实施房屋征收百日攻坚,征收总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完成商品房开发119万平方米。河东片区开发全面启动,"三河六岸"、三号街区、鹤鸣公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增造林9000余亩、城市公共绿地46万平方米。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栟茶镇三园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垃圾分类试点有序推进,智慧停车系统建成投运。全县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交通区位不断改善。通苏嘉甬铁路如东延伸段纳入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洋吕铁路工可研获批,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取得阶段性进展。洋通高速二期开工建设,西环路、东二环大修工程全面完成。四好农村路、城乡公交一体化等项目稳步推进,新汽车客运站建成投运。洋口港黄海二桥、通用码头扩建等工程加快实施,港口配套持续完善。
(五)致力构建双保障。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追求,构建生态环保和民生建设双保障格局,实现生态利民、发展惠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清水绿岸"提质行动成效明显,农村河道、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提高72.8个百分点。新增主干污水管网85公里,新建村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75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6.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7%,空气质量省市领先。土壤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安全利用率保持稳定。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全力办好县人大代表票决的十大类民生实事项目,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0.5%,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新增城镇就业86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6%以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整改全部完成。脱贫攻坚与对口协作成效显著,建档立卡低收入群体稳定脱贫。实验小学城中分部投入使用,解放路小学、开发区实验小学、宾东幼儿园主体竣工,高考成绩连续27年全省领先。县人民医院挂牌"南通大学附属如东医院",外科大楼即将交付。长期照护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先进经验省市推广。掘港国清寺遗址获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月光白鸽》入选国家杂技艺术创新重点扶持项目。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行动,破获涉黑涉恶刑事案件96起,公众安全感省市领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成效明显,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60%以上。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获评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六)全力贯彻双争先。围绕"争先进位、争作贡献"要求,推动治理能力和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390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16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和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不断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高标准完成"七五"普法,获评省土地执法先进县。信访工作省市领先,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获评省级"人民满意窗口"。率先建成全省首家县域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作风建设常抓不懈。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各个方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聚焦权力运行风险点,强化审计监督全覆盖。认真抓好各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全力塑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侨联、社科联、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关工委等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开展工作,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外事侨台、民族宗教、防震减灾、气象、供销、档案、老干部、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为"十三五"收官划上了圆满句号。回首"十三五",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全县上下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答卷,谱写了如东发展史上的锦绣篇章。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攀升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扩大总量、调优增量、提升质量",县域经济实现"三大增强"。一是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5个百亿台阶,年均增长7.6%,人均GDP达到11.5万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上升19位。二是动力显著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4%,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0亿元,年均增长7.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7%,完成进出口总额1612亿元,年均增长23.3%。三是活力显著增强。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实现政务服务"2330"改革目标,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全省领先,市场主体增加到近12万户。洋口镇通过省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验收。
这五年,是转型升级成效卓著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产业发展实现"三大提升"。一是工业跨越性提升。工业应税销售实现翻番,工业入库税金由"十二五"末的全市末位跃居首位。风电产业基地列入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达到3个,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产业产值占比超过七成。二是农业实质性提升。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30万亩,占比达到80.3%。农产品出口位居全省前列,地理标志持有量全市第一。三是服务业突破性提升。服务业应税销售达到"十二五"末的2倍,洋口港现代物流园创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LNG接收站扩建项目列入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小洋口旅游度假区获评中国温泉之乡。
这五年,是城乡发展日新月异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完善功能、做优特色、优化布局",城乡面貌实现"三大变化"。一是县城面貌明显变化。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县城区扩大到7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商品房开发382万平方米。县城功能配套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优秀管理城市、省园林城市等称号。二是镇村环境明显变化。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上升6.2个百分点,栟茶镇获评全国特色小镇。老集镇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创成省市美丽乡村18个、绿美村庄11个,林木覆盖率超过25%。三是交通格局明显变化。海启高速、国道228绕城段、省道334如东东段等建成通车,全面融入南通半小时、上海1.5小时、长三角3小时交通圈。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78公里、农桥187座,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这五年,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顺应民心、改善民生、保障民安",社会发展实现"三大进步"。一是富民增收取得新进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7%、8.4%,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以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8%。二是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80%左右,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学校42所,文体中心一期交付使用,县人民医院纳入三级医院管理,县中医院晋级三级医院,人均预期寿命较"十二五"末提高2.3岁。三是社会治理取得新进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现代治理体系逐步建成,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两防"机制全国推广,信访积案化解率保持省市领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公众安全感持续增强。
五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实践,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收获满满的五年,五年的变化有目共睹,五年的奋斗凝聚艰辛,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传承了历届班子的努力和发展成果,饱含了各级干部与百万如东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了各界人士的信任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如部队指战员和各人民团体,向在如投资发展的海内外客商和创业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如东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疫情冲击导致企业发展困难增多,外贸进出口面临较大挑战,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任重道远;产业结构相对偏重,节约集约发展程度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力还不够强,园区集聚辐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不够完善,活力仍需增强,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还需持续发力;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资源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政府效能仍需提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锤炼。对此,我们将本着对人民、对事业、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工作展望
"十四五"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今后五年,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必将为我县全方位集聚优质要素、深层次推进转型升级、多渠道扩大对外开放提供重大契机。"十四五"发展任务繁重,我们将坚决克服和摒弃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立非常之志、尽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以"言出必行、干则必成"的决心和定力实现一个个阶段性发展目标,积小胜为大胜,让未来五年成为如东发展的"黄金五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好基础。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着眼"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贯彻向海战略为契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城乡统筹、产业转型、速度提升、总量攀升,勇当长三角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今后五年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做到"六个坚持":坚持把新理念作为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指引。科学把握新发展理念内在联系和实践要求,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一个体系整体推进,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厚植发展优势,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坚持把强统筹作为新发展阶段的有力抓手。立足当前,适当超前,通盘考虑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布局、资源要素配置等问题,统筹好城镇与乡村、眼前与长远、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积极协调好各方关系,形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同势发力的耦合效应。坚持把提效能作为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支撑。树立"高标准、严要求、重落实、快节奏"的工作导向,抓好"发展速度争第一"的牵引性工作,落实"项目建设扛红旗"的关键性举措,坚决克服惯性思维和形式主义,敢于动真碰硬、迎难而上,推动各项工作真落实、细落实。坚持把优环境作为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密切跟踪财税、金融、自然资源、生态、审批等政策导向,推出更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实现正向叠加。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堵点难点,更大力度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努力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效、服务管理最规范的发展环境。坚持把惠民生作为新发展阶段的不懈追求。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办好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建设,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把重安全作为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保障。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战略,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化解机制,以更系统的共治体系解决区域性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今后五年的总体奋斗目标是实现"四个突破":实现经济总量的突破。到"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左右,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4.5%左右。实现产业结构的突破。工业应税销售突破3800亿元,年均增长14.9%左右,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50%、35%左右。服务业应税销售突破1800亿元,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90%,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70%。实现城市能级的突破。持续增强城市吸纳能力和辐射能力,积极打造长三角北翼独具特色的滨海新城,全力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实现区域地位的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保持增速领先,实现份额提升",百强排名进入长三角沿海县市第一方阵,创成国家级开发园区,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为全市跨越发展增长极、全省向海战略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
三、2021年工作任务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4%;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66%;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更实举措壮大实体经济,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牢牢把握向海发展战略要求,聚焦动能转换,突出质量效益,深化结构调整,着力打造沿海经济带。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2+2+2"新型产业体系,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支持,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安全防护等集群整体跃升,力争全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100亿元。充分发挥开发园区功能优势,强化园区在产业转型方面的规划、服务、引导责任,提高园区对全县经济总量的贡献份额。鼓励纺织、健身器材、食品机械等传统特色产业加大技术投入和品牌打造,促进做大做强。开展企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批投入总量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强的技改项目,确保技改投入占工业投入比重达到50%以上。持续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工作,进一步提高产业层次、企业层次和安全环保层次。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促进建筑业扩大业务范围,做大业务总量。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确保栟茶古镇开街运营、鼎瓯文旅基本建成,全年服务业应税销售超过1200亿元。
推动企业培大育强。充分发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能级"双十"计划等政策撬动效应,完善滚动培育、挂钩服务等机制,着力打造一批大企业集群,力争全年新培育应税销售5亿元以上企业8家、10亿元以上企业4家、50亿元以上企业1家。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机遇,更加注重有效益的发展,打造更多"纳税大户""亩产英雄",力争全年新增税收超亿元企业4家、上市企业2家。支持企业深耕主业,专注细分领域,力争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
构建向海战略示范。立足港口、海洋资源和土地优势,优化整合沿海区域空间利用和产业布局,科学划分陆海连接空间,明确港口产业区、滨海旅游区和生态保护区功能定位,促进"三生"融合发展和海洋经济提升。完善临港工业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建设黄海二桥、液化码头、金牛码头等涉海工程和能源岛、能源交易中心等项目。重点突破石化新材料、绿色能源装备等沿海临港产业,努力打造海洋产业新高地。
(二)更高质量推动项目建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动能。突出"项目为王、质态为本"理念,实施和储备一批优质重大项目,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
提标项目招引。注重定向、定链招商,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围绕优势产业链,实行"一链一策",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充分运用专业招商、以企引企等方式,推动项目落地,着力形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集群效应。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好海洽会、如商发展大会等招商活动,千方百计招引行业头部企业和基地型产业项目,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全力突破10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为扩投入、稳增长提供不竭动力。
提速项目建设。积极推行项目预审、容缺审批、联合审图等制度,全力突破项目审批制约环节。加快桐昆二期、威名新材料、中化植保产业园二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全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5个。推进金光一期、桐昆一期等项目正式投产,如东海上风电场等重大能源项目并网发电。研究出台"退二优二"政策,开辟重大项目用地服务绿色通道,探索先租后让、弹性出让、有偿调剂等机制,完成土地三项整治不少于4000亩。
提升项目质态。始终把项目质量放在首位,更加注重投资强度、亩均税收、GDP能耗、技术水平等指标,在好的基础上求大,在优的基础上求多,在高的基础上求新,从源头上改善供给质量,培育新的动能。加快数字赋能,围绕现有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强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建设,培育一批产业数字化示范项目。加大"5G+工业互联网"研发力度,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力争全年新增两化融合重点项目30个、星级上云企业15家,新建5G基站480个。
(三)更深层次优化发展环境,着力释放市场主体活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企业需求第一线,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增强集成创新能力,促进要素加速集聚、资源高效利用。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巩固"2330"改革成果,拓展"一站式服务""不见面审批""一件事"等改革广度深度,积极推行"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深入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进一步提升政务效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规范完善国企资产与项目内外部双重监管机制。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新机遇,加快通关一体化改革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鼓励重点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支持外贸企业设立境外加工贸易基地,拓展产销渠道,力争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00亿元。
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格局。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队建设,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力争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7.5%。充分发挥"扶海英才"计划和科技人才节效应,集聚更多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统筹推进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园、众创空间、飞地孵化器等平台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实施产学研项目120个以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政银企保对接活动,全面推动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精心办好金牛奖、金梧桐奖、县长质量奖等评选活动,搭建政企常态化沟通桥梁,让政府解决企业困难的回声,强于企业反映问题的呼声,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培养造就一支"张謇式"如商队伍。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格落实降本减负、扶持激励等政策措施,最大程度为企业"松绑助力",全力打造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的如东样本。
(四)更广领域深化乡村振兴,着力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坚持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为载体,加快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生态宜居、农民持续增收。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牢牢守住160万亩耕地红线,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少于12万亩。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全力推进洋口外闸枢纽加固改造和刘埠渔港建设运营。积极支持和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全年新增8家以上。放大如东大米、狼山鸡和如东海鲜等品牌优势,提升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强化蔬菜标准园建设,积极打造甘蓝类蔬菜产业基地,确保绿色蔬菜面积达到8万亩。加快农业园区基础配套和功能完善,稳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合作农场80家以上。
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不断规范农民建房管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抓好河道综合整治、农路建设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推进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培育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乡村,积极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加快桃李春风、新农利合等项目建设,开发独具特色的乡村观光旅游路线,全力打造以外农区为主体的南通最美海岸带。
加快富民强村步伐。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活动,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导各类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00人以上。
(五)更高水平推进城市更新,着力形成一体发展格局。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突出宜居宜业宜游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具颜值、更富魅力。
上一篇:2021年资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2021年彰武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