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靖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481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0分钟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9日在靖江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陈锋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靖江经受巨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共靖江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致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创成全国文明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本届政府既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开局。

过去五年,坚持产业强市,攀登上发展质态的新高度。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被省政府表彰为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船舶产业稳健提升,高技术船舶比重由45%提高至70%以上,获批全国唯一新技术船舶特色产业基地。新时代油化品船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之首,新扬子成为全国首家建造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民营企业。汽配、电机电器等产业智能化改造成效明显,建成智能车间69个、智能生产线139条,规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0%以上。华达科技实现主板上市,新程工业突破50亿规模,大中电机获得我市首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城北园区建成全国首家暖通空调交易中心,创成省级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总投资52亿元的凯飞民用航空结构件项目开工建设,带动航空零部件产业加快集聚;总投资达百亿级的青山不锈钢深加工项目当年签约、一期当年开工,推动新型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卓然智能重装产业实现链式发展,先锋半导体集成电路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快,新兴产业体系逐步构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数、省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重点企业数,均位居泰州第一。三江物流园区成为泰州首个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粮食物流园创成全省首批服务贸易基地。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创成国家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骥洋食品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百亿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高于泰州2个百分点,2021年预计分别达1100亿元和76亿元。

过去五年,坚持开放创新,激发起跨越赶超的新动能。开发园区成为开放创新的主阵地。获批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在泰州建成首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并封关运营,港口年吞吐量突破2亿吨。以园区为主体,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4.36亿美元,创历年新高;进出口总额、外经营业额实现逆势增长,分别达36.5亿美元和1.1亿美元。企业成为开放创新的主力军。建成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总量位居泰州第一。新认定泰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60家,位居泰州前列。亚星锚链、上骐集团等企业荣获"江苏省国际知名品牌领军企业",三江电器获批我市首个科技部外国专家项目。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泰州第一,创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成立全省首家"首贷中心",优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8.45个百分点,分别达242家和46.5%。项目成为开放创新的主抓手。盘活低效岸线3.89公里、腾退岸线3.55公里,连续2轮获评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有效提升重大项目承载力。成立南京靖江发展促进会、沪靖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促进会,设立招商引才分局,在长三角、大湾区举办系列推介活动。在全省首批实现"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在泰州率先推出企业轻微违法行为零处罚,深入打造"1230"营商环境品牌。项目建设数量逐年增多、规模逐步扩大、质态逐渐提升,2021年新开工、新竣工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29个和16个,分别占五年总量的近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强。

过去五年,坚持城乡统筹,描绘好宜居宜业的新画卷。集中财力完成广靖高速公路靖江互通、城西大道、公新公路改扩建,积极支持靖江江阴长江隧道、沪陕高速靖江段扩建工程建设,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四纵六横"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建成音乐花海广场,新建林荫路6条、慢行绿廊23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41万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国家验收,创成省生态园林城市。提档升级农贸市场11座,新建和提升公共厕所106座,金融中心、文化中心、科创园完成主体建设,休闲水街、晨阳里、印象城建成运营。"1189"农村公共服务模式被认定为国家标准,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季东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东进村成为全国文明村,利珠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大美徐周、七彩利珠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以及省、泰州交办问题整改,循环经济产业园投入使用,全面实现长江靖江段禁捕,创成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系统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在沿江,开展健康长江靖江行动,高标准实施上青龙港、合兴港等6条入江河道整治;在城区,河道污水排口实现动态清零,九圩港封闭段全线打开,基本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在集镇,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率达100%,实施西片区水系联通工程,拓浚上九圩港、文东港等河道,完成靖泰界河整治;在农村,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入选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

过去五年,坚持成果共享,谱写出民生优先的新篇章。致力加强安居乐业的民生之本。累计新增就业7.31万人,支持自主创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8%以内,就业创业工作获省政府表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8万元和3万元,位居苏中前列。攻坚解决21053名被征地农民进保遗留问题。改造棚户区14.44万平方米,建成棚改安置房5627套,1320户困难家庭获得住房保障。以保障安全、改善环境为重点,完成29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开展农村危房排查整治,全面完成472栋44.2万平方米D级公寓楼危房解危工作,全面建立城区D级自建房动态解危工作机制。全省首批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放农村不动产权证7.3万户。基本完成全市119个安置小区办证准备工作,有序开展未交易安置房登记办证工作。致力夯实安全保障的民生之基。面对疫情冲击,第一时间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加强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涉外联防联控机制,新冠疫苗全人群首针接种率达93%。持续开展27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整改"群租房""多合一"场所较大安全隐患,并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全面排查整治全市2122座农桥安全隐患,并实现"一桥一档"管理。致力解决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民生之要。投入36.7亿元新建改建24所学校,全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91.8%,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比例达93.75%,均位居泰州前列。省靖中搬迁新址,刘国钧中学晋级四星级高中,省靖中专校创成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高中阶段优质学校比例泰州最高。打造"图书馆+"多元化阅读模式,创成省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提升公共卫生体系,获评省首批基层卫生十强县。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在国家绩效考评中位列全省县级医院榜首;市公共卫生中心主体封顶,新建改建新桥、季市、土桥、敦义、滨江新区5家卫生院,东兴镇、马桥镇通过国家卫生镇省级评估,新桥镇、斜桥镇建成省级健康镇。改建医养融合型医疗机构3家,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0家,完成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795户。"馨港湾"助残品牌获中残联推广,获评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市。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对口帮扶永寿县联络组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过去五年,坚持效能提升,实现了争先创优的新跨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成"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弯腰沟红色文化旅游基地,歌曲《信仰的红》首获江苏文华奖,从党的百年伟大征程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决贯彻中央、省、泰州市决策部署,坚持在市委领导下,扎实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511件人大代表建议、997件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建立健全政府投资管理、国有企业融资管理、发债管理等制度体系,新增信用评级AA+国有企业2家,国有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在泰州实现较低水平。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连续三年获评全省财政重点工作考核先进市县一等奖。开展"网情面对面""政企面对面""12345上线日"等活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1576个进驻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典型经验获民政部表彰,获评省现代民政示范市。市域综合指挥中心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实质运转。银行不良贷款率从5.3%降至0.53%,连续三年获评省金融生态达标县。深化"智慧安防"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胜利,社会公众安全感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获评国家信访工作"三无"县。"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质量工作等先后12次被省政府表彰激励。人民武装、国防动员、人防工作不断深化,省级双拥模范城实现"九连冠"。民宗、侨台工作持续加强,统计、妇女儿童、青少年、史志、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全面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有力应对前所未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战大考,取得了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历届市政府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在于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团体,向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向驻靖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靖江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靖江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传统产业转型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要素集聚还不够多;沿江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岸线和土地利用效益还相对不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持续提升;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元需求还要继续努力;个别领域风险隐患还需有效应对、精准化解;政府自身建设需要持续加强,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的主要任务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深刻演进,新一轮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机遇之多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放眼"两个百年"历史进程,今后五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具有继往开来、奠基开局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将指引我们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夺取新胜利。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求,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时代担当,勇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东线第一帆"。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创造性开展工作。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坚定"跻身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市"目标,致力打造智造强市、枢纽要市、滨江都市、幸福街市、美好城市,勇当现代化建设"东线第一帆",奋力走好具有靖江特色和内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

围绕上述要求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打造智造强市上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充分发挥我市产业基础雄厚和沿江资源独特的双重优势,准确把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要求,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沿江物流业提质增效"三篇文章"。到2026年,形成"2+4+N"特色产业集群,即新型金属材料、现代临港物流2个产业集群达到千亿级规模,船舶及配套、汽车配件、航空零部件、通专用设备4个产业集群达到500亿级规模,大健康、电机电器、休闲食品、粮食深加工等多个产业集群超百亿。实施龙头企业保链强链工程,支持新时代、新扬子巩固提升龙头地位,深化与中国商飞、青山控股、深国际合作,放大中信特钢、大明重工发展优势,聚力招引暖通空调整机品牌企业,规模超百亿元、超50亿元工业企业分别超过6家和10家。深化沿江产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引导链式发展、绿色发展,推动港产联动、港城一体,沿江贸易开票达1000亿元,亩均税收达到行业前列标准。以创建省创新型示范市为引领,全力打造创新强引擎。健全多层次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布局一批离岸孵化基地,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泰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分别超过350家、60家和5家,形成创新型企业梯次发展、协同推进的格局。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关键,推动电机电器、泵阀等行业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建成省智能制造示范区、省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

二、致力促进高层次融合,在打造枢纽要市上建设一批支撑性工程。抢抓过江通道交汇的战略机遇,支持张靖皋长江大桥、第三过江通道及北接线加快建设,靖江江阴长江隧道建成通车,全力打造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统筹规划沿江岸线资源和内河通航资源,联动提升沿江和内河码头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协同推动新华港务等码头向集装箱码头提升、保税物流中心(B型)向综合保税区提升,打造具有一定辐射力的现代临港物流基地。以盐泰锡常宜铁路靖江站为中心,立体化布局客运总站、公交总站,深化靖通城际铁路、锡澄靖轨道交通靖江段前期研究,积极争取建设连接泰兴、如皋的快速化公路,全力打造集疏运系统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市域通行快速化,建成232省道靖江段,基本完成城西大道和沿江公路城区段快速化改造,实施北二环西延、北三环联通工程,实现城乡20分钟快速接线。深化研究南环路高架建设,实施桃园路北延、幸福路拓宽改造,打通一批断头路和丁字路,实现城区10分钟快速畅行。

三、致力建设高颜值城乡,在打造滨江都市上实施一批引领性项目。统筹推进新城繁荣、老城更新和乡村振兴,统筹布局总部商务、科创产业、生态宜居等功能,积极应用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清洁能源等新技术,高水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突出临江区域高品质发展,高层次策划规划"城市阳台",高起点打造主题文旅项目,高标准完成长江江堤改造,建成最美滨江马拉松赛道,十圩港全线建成幸福河湖。系统推进老城更新,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并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安置区综合宜居环境,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实现全覆盖。积极实施渔婆港、八圩港封港楼搬迁,全面贯通城区水系。用2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安置房登记发证,有序推进C级公寓危房连片改造。老城核心区建成一批文化地标和文化街区项目,全面推动孤山文化景区建设,深入实施季市古镇保护性开发,打造富有认同感和创新力的文化品牌。推动生祠镇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马桥镇创成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形成长三角地区生态旅游新高地。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全省领先,39条通江河道水质达到III类水标准,创成国家森林城市。

四、致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在打造幸福街市上培育一批代表性品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迈出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擦亮"乐业马洲"就业创业品牌,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动态消除贫困人口。综合考虑不同区域情况、不同购房对象需求,系统研究制订商住用地出让三年计划,探索支持"首套房"购买政策措施。坚持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同步规划和建设,统筹解决"一老一小"对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事业的需求。全面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水平,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争创三甲医院,国家卫生镇实现全覆盖。建成城北护理院、老年福利中心等区域养老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向医养融合转型,全市护理型床位达3000张,全面保障重度失能人员的医疗护理需求。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在泰州率先达4.5个。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四星级高中覆盖率三个100%,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省靖中在泰州率先创成高品质示范高中,省靖中专校创成全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领航学校。大力开展靖江宝卷等非遗文化保护,提升"靖江文艺节""马洲旅游节"品牌影响力,全面升级10分钟文化圈、体育健身圈,形成更加优质的文旅服务体系。

五、致力实现高效能治理,在打造美好城市上作出一批基础性探索。围绕创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目标,全面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统筹规划建设消防站、消防栓、消防通道等设施,全面提升超高层建筑施救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实现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加快市、镇两级人才公寓建设,在解决招工难的同时,也从根本上化解"群租房"隐患。沿江提排流量提升至120立方米/秒,全市域范围实现"旱能引、涝能排"。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织密织牢疫情防控防护网。健全市域综合指挥中心信息集成功能,推进"1+6+N"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开发全市域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运行实时感知、应急决策精准高效。全面建成"1+9"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率和网上办件率达100%,政务服务能力和营商环境便利度保持全省前列。纵深推进法治靖江、平安靖江建设,全面实施"八五"普法,争创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扎实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明显提升国有企业经营能力、运营效益。

三、2022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实际使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主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达到省定标准。

围绕上述目标和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晋升国家级开发区十周年为起点,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今年是开发区成立30周年,也是晋升国家级开发区10周年。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全力支持开发区打造产业新城、城市新区、产城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区。

项目建设再突破。发挥驻外招商引才分局作用,在京沪深等地持续举办主题招商活动,全年新竣工、新开工、新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分别超过15个、25个和50个。推动新时代船舶分段智能化生产线等项目开工建设,支持赛德力医药离心机、大中智能电机争创省重大项目。编制完成航空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规划,推动凯飞民用航空结构件项目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先捷航空零部件热表处理基地投入试生产,持续加大航空产业项目招引力度。基本建成青山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一期项目,启动建设产业园二期核心项目,初步形成新型金属材料规模集聚效应。发挥卓然智能重装带动效应,推动石化关键装备国产化、低碳智能燃烧系统等项目落地。设立并实质性运作先进制造产业基金。

科技创新再发力。研究出台鼓励企业"智改数转"和上市挂牌政策,重点推进12个3000万元以上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增智能车间10个以上、智能生产线20条以上。动态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梯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新增泰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15家以上,力争新三板挂牌企业和上市企业取得新的突破。加强与上海、北京等地合作设立离岸孵化基地,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成立先进智造技术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中科光电(靖江)研究中心,联动成立天使投资基金,从源头上集聚一批创新型项目。以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为主导方向,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大力推广"泰信保""小微贷"等政银保合作产品。

平台功能再提升。建成城南园区酸洗中心、港口集团涂装中心,推动"绿岛"项目导入更多创新资源。推进新桥先进金属材料产研中心加快建设,基本完成暖通空调交易中心二期项目和中国电研靖江钣金涂装中心主体工程,启动建设城北园区汽车零部件铸造中心,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区域竞争力。发挥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关、结汇、退税的载体功能,重点打造营养保健品、特种罐箱等业务板块,力争实现海关监管货值3亿美元以上。

二、以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引领,进一步增强要素资源承载力。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统筹优化全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布局,年内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

以规划引领布局优化。服务保障张靖皋长江大桥建设,争取盐泰锡常宜铁路过江通道开工,启动城西大道和沿江公路快速化改造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京沪高速北互通和季市互通连接线,建成通车232省道,以重大交通工程构建空间发展优势。把加强沿江开发保护规划作为靖江赢得未来的核心来抓,启动沿江岸线功能提升规划编制,完成港口码头发展规划编制,争取在新桥、东兴新增部分生产性岸线。重视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外147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报批,高标准做好15个左右村民集中居住区的深化设计,做到多元化提供居住房型和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并重。

以改革提升质量效益。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企业资源利用综合评价,落实差别化价格政策,建立城镇开发边界外企业审慎提升清单,支持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入驻标房。研究制定面向镇街园区、国有企业的激励引导政策,鼓励通过联合开发、嫁接重组、收储再招商等方式,盘活低效土地3000亩以上。深入推进沿江企业整治提升,"一企一策"制定分类提升方案,推进亩均税收协议签订、突出安全环保问题整治、港口超范围经营整治,实现沿江企业亩均税收提升30%以上。

三、以承办第二十届省运会为重点,进一步增强滨江城市影响力。第二十届省运会将于8月下旬在泰州开幕,我市承办橄榄球、柔道、散打、羽毛球、少儿体适能等5项赛事。注重提升城市环境和市民素养并举,全民迎省运,当好东道主。

优化城市环境,争创省美丽宜居城市试点市。全面做好省运会"五点一线"环境打造,重点提升高速公路沿线和出入口环境。调整优化城市环卫管理体制,分类构建市政微小破损事部件快速处置机制。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源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100%",PM2.5和臭氧浓度实现"双控双减"。启动老城核心区建设,试点推行2-3个片区改造项目。完成西小圩河、真武河、展泗港等城区活水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南城河亲水绿地、西河沿滨水空间等街角绿地和口袋公园,完成九圩港沿线景观绿化。综合改造提升老旧小区40个以上,重点解决小区飞线、非机动车充电设施、生活垃圾分类等问题。完成八圩集镇棚户区拆迁工作,启动安置房一期建设。

强化文旅融合,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注重市镇联动,协同举办黄金周汤包美食文化节、马洲旅游节和第四十届文艺节,主会场向乡镇拓展,带动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完善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科创园内部功能布局,加快建设城市中央公园,启动木金农贸市场建设,长阳路邻里中心建成投用,渡江路邻里中心主体封顶。推进体育惠民"村村享"项目,完成全市257个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更新,升级改造6个体育公园。

深化文明养成,高标准通过文明城市国家测试。深化"靖江文明16条"实践,开展"靖美"系列评选,表彰一批靖美小区、靖美家庭等示范典型。组织"文明迎省运"系列活动,广泛宣传文明观赛、文明引导、文明礼仪。持续深化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秩序等系列活动,新改建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点,城市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达20%以上。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营造诚实守信良好风尚。

四、以争创乡村振兴先行市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推动力。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起步早,乡村振兴基础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致力在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上走在全省前列。

实施产业振兴行动。引导支持各镇街围绕产业细分领域,因地制宜建设"专精特新"主题园区,构建产业生态,为强镇富民提供有力支撑。完成生祠镇食品加工集中区、季市镇智能电机电器工业园用地规划调整,做好靖城街道柏木工业园一期规划方案设计,开工建设西来镇休闲食品产业园一期项目、马桥镇正北工业园、东兴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实施强村富民行动。用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6条政策",推广东兴镇万盛村模式,鼓励以镇为单位、村为主体,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集体存量资产资源,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今年达60%以上,三年实现全覆盖。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新建高标准农田3.86万亩,创建省级示范片8个以上,严防"大棚房"和"非粮化"问题反弹,创成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防贫综合保障,切实防范因病致贫返贫。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