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莱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5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6分钟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23日在莱州市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莱州市代市长陈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

2017年以来,全市上下在中共莱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毫不动摇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以赴谋发展、惠民生、守底线,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应对挑战负重前行,总体发展平稳向好。坚持自我革命,克服转型阵痛,坚定不移打基础、利长远,以一时的换挡减速,谋求长远的变道超车,为我市加快高质量发展甩掉了包袱、腾出了空间。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17.4亿元,年均增长2.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92亿元,年均增长1.6%;实际使用外资6亿美元,年均增长2.9%;外贸进出口544亿元,年均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2.5亿元,年均增长5.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由649亿元、266亿元增加到960.5亿元、374.3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3.9万元、1.8万元提高到5.2万元、2.7万元。我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工业百强县等"国字号"荣誉20多项。

五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11.3:49.7:39调整为13.3:43.8:42.9。制造业加快转型。废旧塑料加工行业全部取缔,石材、化工、铸造等行业全面整顿;获批省级化工园区,引进央企参与园区整体开发、运营招商;制定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石材园区加快建设;黄金矿权整合稳步推进,产业链向装备制造、黄金旅游、尾矿利用延伸;工程机械、通用装备、汽车零部件等机械制造业集群发展。服务业潜力不断释放。3A级以上景区达到7个,商业银行达到18家,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5亿吨,开工利群、电商物流园等一批过亿元服务业项目,我市入选中国县域消费百强榜。农业效能持续提升。改造老龄郁闭果园3.8万亩,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2个、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4个,2次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

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实施省级以上改革试点67项,经济开发区整合成立,新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放管服、流程再造、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出台制造业强市、上市挂牌、招商引资等政策,新增市场主体6.3万户,年均增长27%;与亚投智库合作实施全省首个企业管理升级工程,与海创汇联手打造全国唯一县域产业加速平台,实施管理升级工程企业101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33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65家,创建各类科创平台48个。"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签约"三类"500强和过亿元项目154个,开工过亿元项目131个,争取各类无偿资金19.8亿元;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68名,设立驻外人才工作站13处,与10所国内外高校达成合作协议。

五年来,我们统筹建设城市乡村,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潍烟高铁开工建设,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主体完工;青平莱城际铁路、莱青高速、莱栖高速纳入省级规划,完成21条国省县乡道路大中修工程;莱州港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格局,华电港专用码头建成投用;完成52座水库除险加固,调引客水5000万立方米;新建改造变电站22座,华电二期投产发电,中电投集中供热投入使用,新增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新铺设天然气管线200公里。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城区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全面升级,新建改造市政道路、综合管廊、背街小巷17条,广场、公园达到38个。"五大振兴"协同推进。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7个,我市被评为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市。

五年来,我们致力补齐短板弱项,民生保障更加完善。社会保障持续巩固。发放低保、特困供养、医疗、计生等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1.3亿元,新增城乡就业5.1万人,社会保障人数达到83万人;7424名贫困群众全部稳定脱贫,38个省扶贫重点村达标退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改造校舍21万平方米,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2处、新增普惠性幼儿园48所;实施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扩建工程,新增养老服务设施116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建成投用,完成农村改厕7.8万户,清洁取暖3.8万户,棚户区拆迁6893户,改造老旧小区167个,规模化供水村庄达到848个;开展文化惠民活动5.8万场次,被评为全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强力开展污染防治,迎接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治理"散乱污"企业4713家;全力防范重大风险,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稳妥实施困难企业重整重组,为全市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五年来,我们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治理能力明显提升。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严肃开展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879件。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顺利完成"七五"普法,法治政府建设开创新局面。整合成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群众诉求9.2万件,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三公"经费支出下降50%以上。加强廉政建设,严肃查办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维护了政府形象。统计、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环保整治等多重压力,全市上下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烟台市委、市政府"1+233"工作体系和《关于振兴县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部署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加强执行力建设,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谋发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1亿元,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5亿元,增长0.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增长5.3%。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与二十二冶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启动银海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编制石材产业发展规划,石材矿山整合、挂牌出让和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制定黄金矿权整合提升实施方案,推进黄金企业复工复产、全面达产。扶持企业成效明显,实施企业管理升级三期工程,鸿承环保科技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9家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企业成为省级单项冠军。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开工纱岭金矿、上和春天等市级重点项目35个,引进仙鹤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业园、绿天使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过10亿元项目。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惠民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供水、环卫、公交"三个一体化"加快推进,梗阻26年的掖县街实现贯通,城区增绿补绿2万平方米,铺设雨污分流管网3.5公里,新建改建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11个,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教育体育事业再创佳绩,高考一本和本科上线率保持全省前列,通过全国武术之乡复审。医养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人民医院老年病房楼、中医医院国医养生康复楼建成投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西海地下医院展览馆建成开馆,新建城市书房2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守底线。始终抓牢安全生产,扎实开展大快严行动,排查整改非煤矿山、危化品、涉氨、民爆等重点领域问题隐患2.1万个,建成启用智慧安全应急管理平台。始终抓牢疫情防控,严格落实隔离、监测等管控措施,高效完成两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接种疫苗175万剂次,实现了应管尽管、应检尽检、应接尽接,防控形势持续平稳。始终抓牢环保整治,深入开展环保整治十大攻坚行动,"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拆除违法建设16万平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7.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1.1%,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全部办结。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市发展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变化,质量结构、发展环境、体制机制正在系统性重塑,初步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驻莱部队、驻莱单位以及关心支持莱州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黄金产业"一业独大",石材产业"破而未立",服务业发展层次偏低。营商环境有待提升,审批流程不够优化,体制机制存在障碍,中梗阻、庸懒散、推绕拖等问题依然存在。谋发展、抓经济的氛围不浓,产业谋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等方面投入精力不足,创新办法不多,成效不明显。环保意识仍然不强,上级反馈和群众反映的环保问题仍然较多,固废、石材、化工等领域整治存在较大压力。社会事业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教育、医疗、交通等突出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信访维稳压力较大,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等方面还存在不稳定因素,社会治理还有不少短板。干部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作风不实、担当不足、落实不力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政府自身建设还需持续用力。以上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障碍,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

今后五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是:紧紧围绕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八个聚焦、八大提升"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市委"1343"工作体系,系统提升经济实力,夯实载体支撑,加快城乡建设,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打造绿色生态,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党的建设,以抓落实、求突破的实际行动,凝心聚力谋发展、再创莱州新辉煌!

一是在提升经济实力上抓落实、求突破。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举"工业强市"旗帜,实施特色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强基、数字经济赋能工程,提升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文化旅游、海洋经济产业能级,推动黄金、石材产业提档升级,加快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到202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7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15%左右,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左右。

二是在夯实载体支撑上抓落实、求突破。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力争建成一批投资额度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聚焦交通、教育、医养、水利等重点领域,强力推进潍烟高铁、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青平莱城际铁路、莱青高速、莱栖高速、S218城区段改线工程,持续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布局,完成王河、小沽河综合整治。重点规划打造经济开发区、银海化工产业园、工程机械产业园、通用装备产业园、胶东物流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六大产业园和海洋经济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两个示范区。

三是在加快城乡建设上抓落实、求突破。坚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实现品质城市与田园乡村互相融合、协调发展。加快城市更新,实施设施提升、旧改攻坚和文明创建行动,推进主城区提质提档;拉开城西区框架,提升旅游度假、生态康养、文体科教、生活居住等功能,推动城市向西向海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镇街驻地、示范片、村居"三级联动",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程,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业高质高效。

四是在深化改革创新上抓落实、求突破。对准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啃硬骨头,着力突破国有企业、财税体制等经济领域改革的"重点",疏通园区管理、城市管理等管理体制改革的"堵点",破解教育体制、医疗卫生、粮食系统等社会领域改革的"焦点",积极争取改革试点,打造改革创新"亮点",形成一批有特色、有价值、可复制、可推广的莱州经验。注重改革实效,找准深化改革与推动工作的结合点,促进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真正以改革激活力、挖潜力、增动力。

五是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抓落实、求突破。坚持把打造优良发展环境作为重要保障,持续用力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固根本。组织"企业评部门、企业评干部"活动,发展环境、干部作风让企业和群众说了算;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流程再造,让优质的营商环境成为莱州发展的鲜明标志。以更大力度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抓好疫情防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食药安全、信访维稳等底线工作,实现居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城市长治久安。

六是在打造绿色生态上抓落实、求突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开展环保重点领域问题整治攻坚行动,高水平推进绿色发展。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田长制、林长制,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争取"无废城市"试点。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加快"两高"项目清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举措,到2026年,煤炭消费总量下降10%,节能降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七是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抓落实、求突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谋划好普惠民生的大事,又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发展高质量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推进公共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办好群众性体育赛事和综合性运动会。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专业化、特色化水平,基本建成覆盖全民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打造更有质感的"长寿之乡"。及时化解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八是在加强党的建设上抓落实、求突破。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精力用在谋发展、惠民生、守底线上。牢固树立"不论资格论贡献,不看存量看增量,不吃老本立新功,领导无功便是过"的鲜明导向,倡树"见第一就争、有红旗就扛"的争先意识,凝聚干事创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力量。狠抓政府系统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加快构建务实管用、真督实导的大督查体系,不看材料直奔现场督,不听汇报沉到一线查,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各位代表,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描绘了我市今后五年的美好蓝图。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坚信,只要顺应全市人民美好生活新期盼,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就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三、2022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主要工作安排是:紧紧围绕市委总体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动能转换、载体支撑、城乡建设、服务保障四项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加快高质量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1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6%左右,实际使用外资力争2亿美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亿元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以上,各项控制性指标达到上级要求。

(一)深入实施动能转换工程,提升发展质效。抓牢经济运行、产业培育、"双招双引"三个重点,着力构建以新动能为主导的发展格局。

抓牢经济运行。健全"目标清晰、职责明确、精准调度、精细考核"抓经济运行机制体制,突出刚性要求,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细化分解各项核算指标,制定任务清单,逐一落实责任部门,强化具体企业和项目支撑,实行台账化、目标化、精细化调度管理。地方财政总收入,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统筹各税种监管,积极引进总部经济,盘活闲置国有资产资源,强化股权转让、资产转让等一次性涉税事项管理,全力挖潜增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推进黄金企业满负荷生产,膨胀机械制造、化工、新能源产业规模,提高工业经济贡献度。强化"小升规"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抓牢省级重点、省重点基础设施、烟台市级重点、莱州市级重点建设和储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六类项目,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筛选建立准"四上"企业动态库,形成培育梯队,确保应统尽统。外经外贸,抓牢重点在谈外资项目,确保制造业、日韩资外资占比达到上级要求。加强重点外贸企业跟踪服务,挖掘港口保税油品进口潜力,推动跨境电商出口实现突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抓好批零住餐"四上"企业培育纳统,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达到45家以上。规划潍烟高铁游客集散中心,打造提升特色商业街区,释放消费潜力。

抓牢产业培育。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推进银海化工产业园建设,对园区外化工企业分批集中搬迁入园,力争落地1-2个投资过50亿元高端化工项目;做大做强工程机械产业,引导通用设备、汽车零部件、木工机械等特色机械制造业加快发展,形成集群优势;推进热电联产、整县光伏、海上风电、新能源大基地等能源项目建设,力争清洁能源突破185万千瓦;完成黄金矿山关闭、提升、整合任务,推广矿山开采5G技术应用,推进山东黄金产业基地、汇金矿业、瑞海矿业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开采数字化、加工园区化、项目标准化、产业无废化、修复生态化"石材产业闭环,发展智能加工、荒料贸易、高端会展等业态。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建立规模以上、上市、外资、高新技术、高成长性和国有及控股"六型企业"库,梯次培育企业方阵。鼓励企业协同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建立烟台市级以上科创平台7家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依托亚投智库企业管理升级工程和海创汇产业加速平台,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10家以上,支持亚通集团主板上市。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国投公司创建AA级融资平台,提高投资运营能力。

抓牢"双招双引"。主攻产业链招商,围绕绿色化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新能源、黄金、石材、海洋渔业、农副产品等重点产业,认真梳理上下游企业,落实链长制,打造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推动全链条发展。活化招商形式,用好特色资源,积极招引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立储备项目、招商项目和线索项目库,打好中介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组合拳"。抓好项目落地,强化"前招商"与"后招商"衔接工作,实施签约承诺事项跟踪落实、重大产业项目专班服务、高层次人才优先保障"三个100%"服务政策,坚持土地、能耗、排放等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解决好政策、人才、资金等问题,推动在谈项目早签约、早落地。开展"四争两请",全力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争平台,请专家、请企业家,举办专题招商4次以上、小分队招商50次以上,力争引进过10亿元项目19个、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开工建设人才公寓260套,争取无偿资金3亿元以上。

(二)深入实施载体支撑工程,增强发展活力。聚焦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片区,打造一批发展载体,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调度督导,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建立健全挂图作战、问题直通车等制度,实行每月调度通报、每半年观摩评议,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强化动态调整,落实重点项目甄别查验、跟踪问效和动态调整机制,对不能落地开工、形不成有效投资的项目,及时调整退出;对符合准入条件、产业政策和规模体量的新开工项目,及时补充纳入项目盘子。强化服务保障,继续落实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机制,常态化开展"进解促"活动。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推进"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严把项目环保、安全、技术、能耗、质量关。

抓好重点工程配套。坚持适度超前、补齐短板、拓展空间,聚焦交通、教育、医养、水利、电力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推进潍烟高铁、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及综合交通枢纽等配套工程建设,对接青平莱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开工莱栖高速,配合上级推进莱青高速、S218城区段改线工程;新建改建北苑西路、文化西街等5条道路,推进海港路、掖虎路等道路前期工作。教育方面,完成莱州市实验学校主体工程,开工新高中,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1处,新增公办幼儿园1处,扩建小学2处。实施农村办学条件三期提升工程,新建标准塑胶操场10个。医养方面,推进人民医院升级改造工程,开展妇幼保健院改造提升和"三乙"医院创建,加快福利中心二期建设。水利方面,启动王河、小沽河综合治理工程,新建橡胶坝2处,实施河道清淤疏浚15公里;完成2处水库除险加固。电力方面,新增配变设施54台,铺设电网300公里;设置停车场集中充电站1处、居民小区充电点30处。

抓好重点片区打造。推进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经济示范区创新发展,形成片区联动、示范带动的发展格局。做大做强六大产业园。经济开发区,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拉开国际合作园区、临港园区、新材料园区、高端装备制造园区"一区四园"发展框架。启动污水处理、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新招引过亿元项目5个以上。银海化工产业园,强化清洁能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和天然气供应等设施配套,开工园区专用路等3条主干道路建设,提前谋划铁路专用线项目,年内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工程机械产业园,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引进2-3家头部企业;加快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培育壮大变速箱、液压件等重点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10家以上,打造以主机生产、零部件配套为主的全产业链基地。通用装备产业园,依托现有商用冷柜、压力容器、农用机械、航空航天等重点企业,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引进高端产业项目2个以上,与高等院校合作,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基地。胶东物流产业园,依托大莱龙铁路莱州南站,围绕工程机械、建材、原盐等物流业务,规划建设多功能大宗商品物资集散流通枢纽。绿色建材产业园,争取上级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开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用环球石材标准化工厂,加快石材荒料市场培育。做优做活两大经济示范区。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建设以蓝色种业示范园以及金城、金仓、城港路沿海养殖带"一园三带"为核心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年内开工循环水养殖和工厂化苗种培育车间。做大做强港口经济,招引港口服务类、石油贸易类企业落户。实施莱州港集装箱泊位和油品泊位升级改造工程,开工30万立方米油储二期项目,优化莱州港、华电港、朱旺港、海庙港港口功能配置,引导四港错位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区,盘活旅游度假区资源资产,规范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园区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大基山景区提档升级和市场化运营,整合云峰山、寒同山等旅游资源,整体规划、一体打造,放大资源整合效应。提升马家庄、小草沟、朱旺村等特色民俗景点,发展民宿游、生态游,培育省级景区化乡村旅游村庄2个以上。

(三)深入实施城乡建设工程,拓展发展空间。坚持系统谋划、城乡统筹,增强城乡一体发展的综合承载力和协同融合度。

加快城市更新。提升主城区,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改造老旧小区66个,惠及群众9667户。新建文昌路与文泉街交叉口导流岛,铺设雨污分流管网11.5公里,建成文煜广场二期工程。实施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用2-3年时间,规划建设城区农批市场1处、新建改造农贸市场9处,年内开工国际农博城项目,建成投用恒通市场一期工程。推进第一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工程。持续加大对违法建设、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影响市容市貌问题的整治力度,维护全国文明城市形象。突破城西区,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完成城西区详规编制。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抓好河套湿地公园、南阳河流域、粉子山区域、滨海岸线等综合治理,带动主城区生态环境改善。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放大区域旅游资源价值,打造特色旅游新地标。一体推进学校、医疗、康养、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强化功能保障,提升城市发展承载力。

打造智慧城市。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创省级"四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政府,突出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整合部门数据资源,打造集事前监测预警、事发接报研判、事中处置救援、事后总结评估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监管体系,提升智慧化监管能力。建设智慧民生,政务服务事项可使用电子证照办理率达到60%以上,社区居民水、电、燃气自动化采集覆盖率达到50%以上,5G网络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要路口实时信号配时系统比例达到40%以上。建设智慧安防,推动管理智慧化、服务智能化、发展智联化,实现企业重点点位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电子警察监控点覆盖率、村居抓拍监控卡口联网率均达到80%以上,打造全域全息智慧安防社区10个以上。

深化乡村振兴。坚持镇街驻地、示范片、村居"三级联动",突出抓好产业振兴,培育一批特色小镇,建设一批美丽乡村。抓好镇街驻地建设,重点打造沙河、虎头崖、城港路3个特色小镇,示范带动镇街驻地提质发展。加快镇街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改建生活污水处理站10个,铺设污水管网48公里。抓好示范片打造,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启动实施1个烟台市级以上示范片、10个样板村建设。加大河道沟渠治理、私搭乱建拆除和残垣断壁清理力度,因地制宜开展绿化工程和见缝插绿行动。抓好美丽乡村创建,实施美丽乡村分类提升工程,完善薄弱村基础设施及服务功能,扎实做好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创建省级示范村4个,完成清洁取暖村庄350个以上,实施污水治理村庄101个、"户户通"硬化路提升村庄46个,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改造老龄郁闭果园2万亩,打造高标准示范园9处。推进大姜、种业、花卉等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农作物新品种15个以上,发展烟台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争创国家级月季种质资源库。稳定粮食生产,抓好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