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四会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94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5分钟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2月18日在四会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四会市市长翁卓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四会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砥砺奋进聚力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过去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在肇庆市委、市政府和四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强市、制造业优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21年,四会荣获"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生活品质百优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等荣誉称号,成功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是广东唯一入选县市。

一、稳中求进抓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3.12亿元,同比增长11.6%(以下简称"增长"),增速位居肇庆第二;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4亿元,增长14.6%,总量排在肇庆第二;规上工业总产值847.86亿元,增长19.9%;规上工业增加值163.70亿元,增长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5.26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61亿元,增长8.1%。全年本外币存款436.43亿元、贷款435.85亿元,分别增长9.1%、8.2%,存贷款余额位居肇庆各县(市、区)第一。四会-高新区组团实现GDP725.22亿元,占肇庆全市的27.4%;规上工业总产值1922.31亿元,占肇庆全市的4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3.75亿元,占肇庆全市的43.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十四五"取得良好开局。园区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成功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再添新载体。新增东基智创、万洋众创城等特色产业集聚平台2个。金田大道、德元路、新源路南段建成通车,新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投入运营,产业园区"七通一平"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有力。坚决守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线,全面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要求,12-59岁人群完成全程接种覆盖率超100%。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机制,全年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9.5亿元;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8.79亿元,发放优惠政策贷款9.38亿元。大力促进和保障就业,城镇新增就业6879人。

二、凝心聚力强根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产业招商落地成效显著。牢固树立产业强市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八大行动,聚焦金属加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精准招商。全市新引进项目152个,计划投资额286.95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达66个、超10亿元项目达11个。完成设备投资额90.61亿元、1亿元以上制造业注册72个、年度建设实际投资额137.9亿元,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0.8%、120.0%、110.3%。新增开工项目107个、新增竣工项目91个,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3.8%、130.0%,排在肇庆第一、第二。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全市共有"4+4"产业规上企业193家,完成产值634.99亿元,增长32.6%,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例提高到74.9%。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32.2亿元、技改投资37.7亿元,分别增长14.2%、25.6%。年内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12家、规上工业企业38家,时代顺成、金田铜业一期等项目顺利投产;富仕电子、同宇新材料等"4+4"骨干企业产值实现快速增长,"1511"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成型。飞南公司上榜"省千户集团总部企业"名单,成为肇庆唯一入选企业。四会互感器厂、实力连杆有限公司2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精工油墨、恒辉电工器材等5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97个,实现投资140.2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9.1%,47个肇庆市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投资99.34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5.8%。兴富生物科技、万洋众创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产业要素保障不断完善。完成产业用地整理提升5890.79亩,完成率居肇庆各县(市、区)前列。全力做好用地报批,出让工业用地2340亩。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5.40亿元,主要用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进一步完善。全力加强电力运行监测,保障全市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用电需求,粤西500千伏网架优化一期工程(四会段)等骨干电网关键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三、改革创新开新局,发展动力全面释放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巩固拓展机构改革成果,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下放第一批综合行政执法职权27项。完成13个镇(街道)"四大中心"建设,乡镇(街道)治理能力综合改革全面深化。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沙镇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实现肇庆市无差别"市内通办"事项102个,四会与佛山三水、广州天河"跨城通办"服务取得新进展。社会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贯彻落实"营商环境36条","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加快,"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粤政易·肇庆易"等平台应用更加广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商事登记全面实现"全程指尖办""零跑动"。持续深化工程建设审批改革,深入落实"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40家企业纳入"双容双承诺"范围,其中25家开工建设。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中集智谷总部研发基地项目全面加快建设。全市建成科技孵化载体6家,孵化总面积4.45万㎡,在孵企业总存量105家。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3家,存量达155家,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全市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5家、肇庆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个。持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建设,全市全年发明专利授权57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2件。

四、统筹协调抓融合,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整体布局不断优化,"一河两岸"建设成效明显,城市扩容提质深入推进。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全国文明城市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威整奇石河景区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贞山街道入选第二批省旅游风情小镇,四会"古韵寻踪·生态休闲"之旅线路入选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希尔顿欢朋酒店、玉器小镇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吾悦广场建成开业,城市功能配套更加完善。成功举办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翡翠文化产业发展年会,进一步擦亮四会玉器品牌。交通路网更加完善。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打造"东进西优北拓南联"便捷快速交通网络。商业大道东、商业大道西和广佛肇轻轨连接线公路建成通车,省道260线四会下布至贞山段、省道263线四会城区陆巷至丽岗段、二广高速四会龙甫互通立交工程加快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56公里,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被确定为交通运输部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市政道路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及城区截污管网工程,开展城市环境、交通秩序、集贸市场等专项提升行动,城市更新步伐全面加快。大力盘活"三拆除"空地、闲置土地、撂荒耕地等,开展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公园等小生态板块建设,建成"四小园"5000余个。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成效显著,威整红星村、地豆三桂村、江谷培崀村等10个行政村入选广东省森林乡村名单。建设大沙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取得扎实成效,大沙镇成为肇庆唯一入选"全国千强镇名单"建制镇,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52.4亿元,增长21.44%,排在肇庆市乡镇第一;大沙镇安平村成为中纪委廉洁文化的村级联系点。

五、固本强基抓"三农",乡村振兴全面赋能

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四会综合评价为"优秀"等次,荣获粤北片区第三名、肇庆第一名。全面完成镇域乡村振兴规划,首批65个项目基本完成建设。四会古邑绥江碧道画廊建设成效初显,完成贞山禅意宝林、江纸古韵、渔港湾等重要节点建设。全面加强与省属国资国企的对接交流合作,建立完善现场协调、联席会议机制和日常协调制度。成立了乡村振兴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劳动力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万元。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大力发展粮食、蔬菜、渔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引进果胶精深加工、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18个现代农业项目,总投资额达18.2亿元。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52家,其中省级5家,肇庆市级11家。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个,"粤字号"农业品牌1个。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石狗镇和黄田镇列入省科技厅产业技术创新专业镇,黄田燕崀村(柑桔)、石狗程村(兰花)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大沙水产养殖、江谷三角梅等富民兴村产业成效显著。全面开展沙糖桔产业振兴工作,沙糖桔产业园成功申报全国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深入。全力推进农村建设提档升级,累计新建公厕544座,农村问题厕所全部清零。大力开展美丽圩镇建设,肇庆第二批乡村振兴战略书记项目江谷镇示范样板镇通过验收,93条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完成建设。全力开展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集中供水农村人口覆盖率达100%。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农村保洁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六、为民服务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医疗服务更加多元。新建南江工业园学校,扩建仲泰小学综合楼,教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肇庆市四会实验中学、岭南学校等建成开学,新增优质学位4920个。高等本科院校广州华商学院一期投入使用并顺利招生,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加快建设。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实现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市人民医院新院二期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并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4间医疗机构PCR实验室完成建设。落实与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医院托管战略合作部署,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医共体建设工作获得全肇庆第一名。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积极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标率92.5%。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3个省考及以上断面达标率100%,在肇庆"河长制"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全力配合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案件办结率为100%。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率达100%,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6万人。民生实事孤儿、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工作提前完成,低保、特困供养提标工作全面完成。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城区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建成"双百工程"社工站13个、社工点65个,实现全市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成立四会市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全市各村(社区)全面建成"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室)。石狗镇程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社会发展大局和谐稳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年"行动和安全生产检查,狠抓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监管,全市全年无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统筹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肇安清源""全民反诈工程"等专项行动,有效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构建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全年全市排查调处案件1708宗。十件民生实事取得扎实成效,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此外,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外事、侨务、台港澳、人防、信访、地方志、档案、气象、地震、残联、工商联、慈善、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七、自我革新提效能,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的政府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率、审查发现问题处理率、集体讨论研究率均达100%。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结人大代表建议85件、政协提案90件,答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效能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深入贯彻实施效能提升工程,全面发挥市政府领导挂点联系、重点工作专班等市级统筹协调、指导监督作用,针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和工程,创新"定期调度"和"责任管理"机制。坚决落实基层减负要求,印发文件较去年下降20.35%。建立财政资金支出进度预警和问责机制,加大对本级各类上级下达资金使用进展情况的监控力度,确保上级直达资金、专项债等资金按时加快支出。政府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刻感悟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筑牢意识形态思想防线,全市意识形态领域保持平稳健康。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省、肇庆和四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四会部队和单位,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四会建设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的工作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经济总量和规模在县域方阵仍然偏小,产业结构偏向传统,高质量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二是园区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型企业数量偏少、发展层次较低、内生动力不足,主导产业仍处于培育壮大阶段。三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四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个别干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知难而上的奋斗精神还有所欠缺,视野格局、专业水平与新时代要求仍有差距。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四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四会"十四五"中前期实现GDP超500亿元目标的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我们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提出在肇庆布局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并把大沙镇划入五大起步区,为四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和注入了强大动力。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两个定位""四个振兴""六个建设"和"十项重点工作"部署要求,指明了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肇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新一届政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六个打造",并对今年七个方面工作进行了部署。四会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强调要围绕肇庆市党代会和"两会"确定的目标,确保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肇庆平均水平,奋力跻身粤港澳大湾区县域经济第一梯队,在肇庆加快实现"两个定位"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重点抓好"六个聚焦",实现"六个当好"。我们将紧盯目标、前瞻谋划、狠抓落实、接续奋斗,建好制造新城主阵地,当好肇庆产业振兴先锋官、改革先行者、"东进"桥头堡,全力以赴实现既定目标,确保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肇庆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肇庆"两会"和肇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四会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四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肇庆市委提出的"两个定位""四个振兴""六个建设"和"十项重点工作"以及肇庆市政府提出的"六个打造"部署要求,紧紧抓住"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率先"向东看、向东赶",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抓好"六个聚焦",实现"六个当好",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为肇庆市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作出四会的担当和贡献。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要高于全国、全省和肇庆平均水平,预期目标为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0%,农业总产值增长6.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单位GDP能耗控制在省、肇庆下达目标以内。

聚焦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到"七个坚持"、抓好"七个建设"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招大商、招优商",加快产业招商落地步伐,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产业招商落地成效。坚持"产业强市、项目为王、园区为母、企业第一",深入对接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紧紧围绕肇庆产业强市"个十百千万"工程和"4+4"产业布局,加快构建"1511"现代产业体系。牢牢扭住产业招商落地核心任务,优化精准招商工作措施,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招商落地专项行动。围绕铜材深加工、铝材深加工、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聚焦小鹏汽车、宁德时代、金田铜业等骨干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全力引进新的高端增量企业,年内实现新引进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45个,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5个,力争投资超50亿元项目1个;新增开工项目90个、新增竣工项目70个,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大力开展企业增资扩产专项行动,全面扶持建华建材、实力连杆、开林家具等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年内实施工业增资扩产项目36个以上。

强化项目落地要素保障。充分发挥用地保障工作专班、金融专班、项目审批验收代办专班等7个工作专班协调联动作用,加强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向重大产业项目倾斜,保障重点项目快启动、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狠抓土地要素保障,持续完善产业用地整理提升"五种模式",科学有序开展拆旧复垦、垦造水田等工作,全面完成产业用地整理提升目标任务。努力打造连片1000亩左右"熟地",做好龙头大项目招引工作。建立健全从项目洽谈、签约到建设、投产的全程跟踪精准服务体系,实现新增投产项目50个。强化电力供应保障,加快实施500千伏外环西段工程(肇庆段)、220千伏东华输变电工程等电网关键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电网负荷能力。积极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校企用工合作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为项目落地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强化营商环境服务水平。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充分利用"数字政府"改革集约化成果,进一步深化商事登记、"互联网+不动产"、工程建设审批等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产业项目审批验收代办行动,完善"双容双承诺"等制度,推动肇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全面做好新投产企业"上规入笼"工作,确保将达到开工标准的产业项目全部纳入统计"笼子",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在缓解企业成本上涨压力、支持稳岗扩岗、加强用电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大力承接中央、省和肇庆改革试点,抓好投融资、民生等重点领域改革,打造四会特色改革样板。

二、坚持制造业优先,深化重大平台建设,全力建设大湾区制造强县

大力推动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结合肇庆"4+4"产业发展布局和四会实际,加快形成主导产业发展集群,实现"4+4"产业集群总产值达700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75%以上。支持发展先进有色金属材料,推动金田铜业产值向百亿迈进,全力打造大湾区先进金属制造基地。加大飞南资源、富仕电子等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年内实现飞南资源产值超70亿、富仕电子产值超15亿,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水平高、示范作用大的领军型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华昌铝材、国耀铝材、永丰铝材等产值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总部落户四会。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培育互感器厂等一批发展质量好的"单项冠军"企业。全力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实现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实现新增主营业务超亿元企业8家、超10亿元企业5家;产值超100亿企业1家,实现零的突破;推动飞南资源、同宇新材料2家企业上市。

大力推动产业平台建设。以肇庆创建大型产业集聚区为引领,举全市之力推进大沙起步区建设,优先将用地指标用于起步区内产业项目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和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加快完成大沙起步区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动富溪、马房、大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推动四会市第三人民医院项目、黄涛中心小学扩建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起步区功能配套水平。以成功创建省经济开发区为契机,加快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创新大道、商业大道等园区主干道建设;推动四会电子信息产业园主干道省道118线以及园区恒源路、盛源路建设,不断拓宽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科学谋划四会市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三期扩园建设,全力做好申报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省产业园工作。加快建设铜产业科技园等产业集聚平台,大力培育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中度较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园"。紧扣国家、省和肇庆的各项利好政策做好项目谋划,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支持园区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园区发展长效机制,探索借鉴先进地区行之有效的园区管理经验,进一步优化园区管理模式,全面增强园区产业发展活力。

大力推动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以深化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锻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奋力谋划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重点推动四会创客空间、广州华商学院、电子商务创新平台等科技孵化育成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企"树标提质"行动计划,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总量达到180家以上。坚持创新引领地位,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总量达37家。实施发明专利升量提质工程,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不低于230件,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增幅5%左右。深入开展"西江人才计划",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三、坚持扩投资促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全力建设投资消费升级主引擎

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抓好"两新一重"、产业工程、民生保障等领域重大项目,持续激发投资潜力。加强统筹调度,做实做细专项债项目谋划申报和8个已发行项目建设工作,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严格落实"五个一"、领导包干项目、重点项目工作专班等工作机制,聚焦政策导向和发展需求,全力抓好6项省重点建设项目、33项肇庆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坚持抓项目促投资,全力做好兴富生物科技、超耐候新材料、欧德雅装饰材料等重点项目服务工作。加快广东金田高端铜基新材料项目、中集智谷总部研发基地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速度。充分发挥专项债券资金拉动有效投资、推进项目建设的关键作用,健全完善债券资金支出跟踪落实机制,确保用足用好债券资金。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以玉器文化特色小镇建设为引领,不断丰富四会"玉德之城""千年古邑"的文化内涵,通过加快建设玉石原料区、优化培育全产业链专业技术人才、规范引导电商直播业、全力办好翡翠文化产业发展年会等有力举措推动我市玉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配套齐全、文旅融合、人才集聚的国家级玉器产业经济高地和大湾区玉文化旅游目的地。着力壮大商贸市场主体,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家以上。全力推动贞山风景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重点抓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旅服务工作,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实施新一轮旅游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南粤禅玉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四会古邑绥江碧道画廊高端民宿群。加大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进"四会手信"公共品牌建设工程,推动全市旅游要素提质升档。

着力推动外贸产业发展。积极搭建外贸平台,加快推动大沙现代供应链物流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稳定扩大对外贸易,充分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学习借鉴RCEP柑橘采购交易(广东德庆)中心的建设经验,助推我市农产品"走出去"实现新突破。贯彻执行省、肇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政策,促进再生金属原料进口产业向稳向好。加大力度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引导企业顺利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严格依照新标准开展进口,推进外贸进出口产业回升回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