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昆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0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7分钟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6日在昆山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昆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特别是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全面完成本届政府工作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嘱托、坚守初心,用苦干实干回应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持续深入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在高平台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连续17年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4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6.9亿元,总量均是五年前的1.5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6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6939亿元,超过此前十年总和;规上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分别冲过万亿元和千亿美元大关,实现了两个历史性突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增加2086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4:1缩小至1.87:1。最为关键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闻声而动、听令而行,打赢了一场场硬仗,守住了全市疫情防控底线,守牢了全省涉外疫情防控"东大门",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聚焦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更加强劲。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日益趋紧的要素制约,我们迎难而上、精准施策,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955家,腾出发展空间1.9万亩,实现低效用地再利用4.5万亩。主导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分别超5600亿元和2800亿元,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十年磨一剑",诞生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科可控、三一智能装备制造、星巴克咖啡创新产业园等一批龙头项目相继落地。产业科创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快,推出"头雁人才"、祖冲之攻关计划等人才科创政策,人才资源总量达48.5万人。"一廊一园一港"初现雏形,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提高至3.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264家,五年翻了一番。金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全国首个存贷款总额突破万亿元的县级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20家、总数达40家。园区高质量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昆山开发区排名稳居全国前5位,昆山高新区全国排名五年跃升24位。

五年来,我们聚焦制度创新、先行先试,融入国家战略的新优势更加显现。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调区,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重要节点城市,参与建立嘉昆太、虹昆相等区域合作机制,携手解决了断头路、毗邻地区治理、异地就医等一系列难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44.6亿美元,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外贸从"大进大出"迈向"优进优出"。充分发挥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试验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全国首个两岸特色的金改区获批建设,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一批先行先试举措率先落地,慧聚广场获批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昆山试验区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

五年来,我们聚焦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步伐更加坚实。大力度推动交通建设,主干道路提档升级,断头道路相继贯通,沪宁高速高新区互通建成通车,轨交S1线、苏昆中环对接等重大交通工程加速推进,基本形成集高铁、高速、高架、轨交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美丽昆山建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改造老旧小区70个,拆违2000万平方米,亭林园、森林公园完成改造。高标准改造提升农贸市场72个,新建、改建标准化厕所1200余座。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9个、三星级康居乡村220个。智谷小镇、周庄水乡风情小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50强。一批高品质商业综合体纷纷布局,城市生活更加多元精致。以"绣花精神"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连续三年获评苏州市城市管理工作考核第一。

五年来,我们聚焦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更加成熟。面对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大力开展"263"专项行动,新增危废处置能力1.8万吨/年,关停淘汰化工企业126家,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8496家,一批"顽瘴痼疾"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两网融合",垃圾分类日益成为市民自觉。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高至81.5%,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6.8微克/立方米。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劣V类水质河道,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新增、改造绿地3123万平方米,建成生态廊道170公里,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五年来,我们聚焦文化引领、培根铸魂,社会文明实践的新风尚更加鲜明。举办撤县设市30周年、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系列活动,推动"昆山之路"精神在传承中弘扬。获批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融媒体改革国家试点,高分创成全国文明城市。设立"顾炎武日",创排《顾炎武》《浣纱记》等一批精品力作,5部作品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连续三年举办戏曲百戏盛典,全国348个戏曲剧种首次在昆山实现大展演,昆曲普及提升工程被列为国家级示范项目。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祁浜、计家墩、六如墩等一批"网红打卡地"。高水平承办世界女排大奖赛、国际男篮锦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组建昆山足球俱乐部并升入中甲联赛。人均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场地面积不断提高,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文体生活圈"。

五年来,我们聚焦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图景更加生动。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财政累计投入510亿元,实施重点实事项目685个。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750元提高至1095元,最低工资标准从1820元提高至2280元。新增保障性安居住房5.2万套。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家、日间照料中心98家,新增养老床位1914张。完成学校建设项目98个,新增学位7.3万个,普高录取率提高11.7个百分点。昆山杜克大学本科正式招生。市一院、中医院创成"三甲"医院,公共卫生中心建成投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城乡全覆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南北协作、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明显,帮扶支援贵州碧江区、新疆阿图什市两个工作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走深走实,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城市安全发展的底板更加牢固。

五年来,我们聚焦依法行政、提升效能,政府自身建设的新成效更加显著。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政府系统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持续提振。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和市人大决议决定,健全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工作常态化机制,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83件、政协提案1002件。获评全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48项,98%以上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试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面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践行"昆如意"理念,真情实意服务企业,获评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先进县。新兴产业培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项工作获国务院通报激励。圆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层"三整合"改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化。

各位代表,2021年为本届政府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一年来,我们坚决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昆山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经济运行在应对挑战中持续向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时刻做好"打赢一场一定规模聚集性疫情阻击战"的准备,始终保持指挥体系处于激活状态,依托大数据管理,科学抗疫、精准防控,构筑起"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强防线。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集中隔离等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高,疫苗接种474.3万剂次、覆盖221万人。创新推出"畅行"智能道闸、装配式隔离场所、"药品购买登记"小程序等一批举措,进一步织密扎牢了疫情防控网。主动服务抗疫大局,累计接驳转运上海口岸入境来苏人员9.7万人次,实现了"零事故、零感染、零扩散"。经济韧性更加凸显。把疫情之危转化为发展之机,及时出台稳岗促产"昆八条"等一揽子政策,全力抓生产、强保障、畅流通,450亿元税收优惠直达企业,兑现惠企资金超20亿元。面对多年未见的电力短缺,采取精准调控措施,与企业携手应对,在有序用电的考验中推动了产能释放、效益提升,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0200亿元、增长12%,实现进出口总额1050亿美元、增长21%,均创历史新高。

(二)产业转型在提档升级中渐入佳境。创新动能持续提升。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获准发起,空间科学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机构成功落户。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44家、科创承载空间116.9万平方米。泽璟1类新药上市并纳入医保药品目录。66项祖冲之攻关计划项目带动企业投入超23亿元。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完成项目1415个,建成长三角地区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纬创获评全球灯塔工厂。设立运作产业发展投资母基金、台商发展基金、天使投资基金。有效投入持续增强。完善重大项目建设调度、跟踪服务和挂钩联系等工作机制,立臻、友达等百亿级项目开工建设,迈胜质子医疗产业化基地建成投产,完成工业投资230亿元。成功引进中科寒武纪、九上中园半导体等一批行业龙头项目,与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建筑等一批央企展开深度合作。完成实际使用外资12.2亿美元、增长16.9%,创七年来新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5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至49.5%。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首超50%。坚持扩内需、稳外需同步发力,"昆盟通"新增进出口总额超30亿美元,一般贸易比重提高至23.7%,开展"五五""双12"等重大促消费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6%,入选省文旅消费和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三)改革开放在抢抓机遇中纵深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14项工作纳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旅游度假区"以区管镇""五个统一"等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锦淀周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沿沪大道对接胜利路开工建设,沪苏昆毗邻地区公交线路全面互通,区域联系更加紧密。对台合作交流展现新亮点。《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正式施行,试验区管理机构获批,第九次部省际联席会议再度赋予11项支持措施。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完成昆山金改区规划编制,架构起区域金融改革的"四梁八柱"。跨境人民币、外汇管理等创新业务多点突破。率先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交银华侨基金顺利落地。全省首家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开业运营,当年度增资20亿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慧聚夜市开街运营,台湾大学生实习、海峡两岸中秋灯会等活动圆满举办。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营商环境全面再升级,"一业一证"改革扎实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业务扩面提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效持续提高,重点项目"三天办四证"再创审批新纪录。31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市属国企资产规模突破3000亿元大关。获评全省县域首个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四)城乡建设在内外兼修中展露新颜。功能品质显著提升。秉持"开门建城市"理念,创新举办"昆山设计工作营"活动,构建覆盖全市域的规划体系,初步形成一批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成果。轨交S1线28座车站全部封顶,朝阳路、金浦大桥等完工通车,吴淞江大桥顶升改造工程获詹天佑奖。立足小项目、大民生,完成"昆小薇"项目49个,建设"口袋公园"40个。城市管理不断改善。中华园省级宜居示范街区建设基本完成。解危危房7.4万平方米。完成积水易涝点改造47处。新建、改造公交候车亭233座。新增公共停车位5300余个。在森林公园创新建设全市首个"玲珑"筒仓式智能车库。率先启动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工作试点,深入开展违法建设治理、美丽街巷整治提升等专项行动,城市环境治理从"面子"向"里子"延伸。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增高标准农田、池塘和蔬菜基地3.2万亩。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完成全省首宗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交易,集体经济强村提前两年实现全覆盖。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等次。

(五)公共环境在绿色转型中更加友好。污染防治精准发力。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114项,10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90%。200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完成整治,燃气锅炉改造全面完成。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横长泾路厨余中转处理项目建成投运。完成3座污水处理厂扩建,新改建污水管网33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6.8万吨,建成污水处理达标区30个。绿色发展成效明显。成立阳澄湖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启动建设绿色技术产业园。绿色金融加快发展,绿色信贷余额超450亿元,绿色保险参保企业达3850家,首笔排污权、碳排放权抵押贷款成功落地。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2家、绿色建筑410万平方米。天福湿地修复项目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越来越高。

(六)民生福祉在回应期待中彰显温度。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新增城镇就业2.9万人。基本医保逐步纳入苏州市级统筹,医保待遇更加规范统一、公平适度。新建人才公寓3319套,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6618套。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全部纳入集团化办学,课后服务惠及学生近19万人,首家政府设立运营的托育园投入使用。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淀山湖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周庄人民医院完成异地新建,首台集成化质子治疗系统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阳澄湖康养院主体结构封顶。开展"江南文化"品牌塑造行动,举办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第十二届市运动会等活动。市域治理基础不断夯实。大安全、大应急格局逐步构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扎实推进,工业企业风险报告全面完成,商贸领域、居民用户瓶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实现全覆盖安装。有效抵御近十年最强台风"烟花"。深入推进"鲲鹏计划""蓝海战略",开展"平安微雕"工程,建成智慧小区1182个,"鹿路通"成为市民的"一码通"。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全面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明显成效,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持续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落实人大联合纪委开展的"联督联促"工作任务,支持政协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67件、政协提案187件。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对政府出资项目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集中财力办实事、办大事。政府系统作风持续优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成绩振奋人心,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牢记嘱托是根本遵循。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自觉在全局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把现代化作为昆山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昆山发展行稳致远,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五年来,昆山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模样更加清晰、生动。危中抢机是制胜密码。我们大力传承弘扬"昆山之路"精神,始终保持敢想、敢当、敢为的锐气,用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用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五年来,越是大战大考,越是在沉着冷静中牢牢把握住了发展主动权。民生幸福是不懈追求。我们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交通等百姓关切,从细处着手、从小事做起,把该办的事办好,把难办的事办成,不断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五年来,大家奉献了,也收获了,共建美好家园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实践再次证明,只要我们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脚踏实地、勇毅前行,昆山就一定能当好新时代县域发展的领头羊、排头兵,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各位代表,事业是共同奋斗的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历任老领导、老同志艰苦创业、薪火相传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力监督、热忱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昆山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昆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昆山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照省委省政府和苏州市委市政府对昆山的期许,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新"的问题依然存在;产业园区资源集聚度、产出贡献度仍有待提高,存量资源盘活需要寻求更好路径;规划建设水平亟待提高,城市更新仍需加快;学位、病床位、养老床位、停车位等百姓"心头事",还需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企业主体责任仍需压紧压实,本质安全水平亟待提高;生态治理仍有不少薄弱环节,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有待持续巩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依法行政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始终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放眼"两个百年"历史进程,今后五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具有继往开来、奠基开局的重要意义。昆山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的殷殷嘱托,肩负着全省现代化建设的探路使命,谋划做好未来五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苏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共同富裕,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按照昆山市"十四五"规划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描绘的发展蓝图,聚力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先行军排头兵,奋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实现"新的超越"。

我们要打造动能强劲的开放创新之城。巩固提升临沪对台优势,叠加释放开放平台作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高效集聚,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区域竞争力实现新的跃升,保持县域经济的绝对优势,在苏州、全省的比重和份额进一步提高。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提高至4.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3%,人才总量超60万人,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60亿美元。

我们要打造共同富裕的幸福活力之城。不断丰富拓展美好生活内涵,进一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到2026年,增加义务教育学位6.3万个以上,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6个,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至9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我们要打造生态绿色的美丽宜居之城。持续提升环境质量,不断提高能源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向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全域规划引领下的城乡空间格局、功能品质整体跃升,智慧城市、韧性城市融合发展,现代都市、美丽乡村协调并进。到2026年,城市蓝绿空间占比超过50%,空气优良天数比率稳中有升,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在90%以上。

我们要打造崇德向善的文明和谐之城。文明美德蔚然成风,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市域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治水平显著提升。到2023年,力争创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到202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至10%以上。

"四个之城"为我们描绘了昆山现代化的新图景。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找准路径、方法,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加快构建"五个方面的现代化",全力推动昆山在新征程中走在最前列、实现"新的超越"。

--加快构建经济发展动能强劲的现代化,推动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紧扣高质量发展和集聚新动能两条主线,坚持存量转化和增量优化,整合提升各类园区载体资源,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集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从做大产业规模转向做强产业质量,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的创新集群,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

--加快构建共同富裕成果丰硕的现代化,推动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始终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既要做好"雪中送炭"的事,坚决兜住群众基本生活底线,适时适度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也要做好"锦上添花"的事,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学校、医院、社区以及文体休闲场所,努力把"蛋糕"做大做好、切好分好,通过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入推进能源、产业、交通、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政策、创新和市场体系,全力做好"江南水乡"文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让秀美生态转化为昆山的发展优势和鲜明底色。

--加快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推动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秉持长远眼光、历史耐心、精品意识,以顺应人民期待为导向,将昆山放在苏州市域、省内全域、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大局中去定位和布局,进一步强化全域规划、立体开发、共融发展,努力建设品质、品位、品牌相得益彰,形态、业态、生态交相辉映,动力、活力、魅力竞相迸发的现代化城市。

--加快构建社会治理精准高效的现代化,推动安全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推动形成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协同发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各位代表,踏上新征程,起航新梦想。昆山承载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寄托着300多万新老昆山人的期盼,蕴含着不等不靠、敢闯敢试的基因,一定能勇立潮头、克难前行,大踏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2022年主要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新增实际使用外资增长9%左右,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提高至4%,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至2500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安全生产完成上级预控考核任务。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十一项重点工作:

第一个方面,在聚力建设新城市中实现"新的超越"。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治理支撑高能级承载、高品质生活,积极争创国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把城市建设得更有品质、更具韧性、更可持续,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