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级党代会工作报告-51篇(第129/322页)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全力打赢贺兰山生态修复、城乡环境整治、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四大攻坚战",年均新增营造林1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2%,城市绿地率达到40%以上。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成效明显,能源、土地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中水回用率达到80%以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贺兰山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和星海湖环境治理工程成为西北生态治理样板,让绿色成为石嘴山最鲜明的底色。
--建设工业转型样板市。实施"四个一批"行动,推进新兴产业集聚扩能大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覆盖,氰胺化工、多元合金等成为行业绿色转型标杆,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亩产效益明显提升,绿色高效、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0%,工业转型升级在全区走在前、作表率。
--建设乡村振兴特色市。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重点小城镇、中心村和特色旅游村镇提质增色,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全面提升,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更加鲜明,组织保障、人才支撑更加有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收入水平走在全区前列,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卫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打造全域旅游、休闲康养、产教融合示范区。
--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市。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政府治理体系、经济发展机制基本适应新发展格局、顺应高质量发展,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四权"改革走在全区前列,营商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度参与中阿博览会、"一带一路",开放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建设区域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做大做强陆港外贸转型示范基地。
--建设社会治理和谐市。依法治市、依法执法、依法执政共同推进,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走在西部前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品牌特色更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稳定机制更加完善,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明显增强,社会大局安定和谐,打造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振奋人心,目标催人奋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聚力攻坚、奋勇争先,必将在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的生动实践中焕发新的生机、再创新的辉煌。
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努力走出一条追赶超越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底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石嘴山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美、空气更清新,让绿色生态成为石嘴山最大的财富、最强的优势、最响的品牌。
坚决打好生态绿化硬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现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双提升。锚定"三年见成效、三十年披绿装"目标,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综合康复为要,组织实施"一线""两沟""多片"生态治理和绿化提升等工程,构筑贺兰山东麓绿色生态屏障。组建贺兰山生态林场,加强对林木专业化、常态化管护。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城区绿化美化提升、平原绿洲绿网建设、草原湿地生态修复、林草资源精准管护为重点,构建健康稳定的林草生态系统,让石嘴山人人植绿、时时护绿、处处见绿、全民享绿。
坚决打好"双碳""双控"硬仗。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提升国家级绿色园区建设水平,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及碳排放、水资源消耗强度控制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行能耗预算管理,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和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行动,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构建绿色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节能社会建设,培育和践行绿色文化,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积极打造绿色城市。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硬仗。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着力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等"一除三治"行动,让蓝天常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开展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行动,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推进沙湖、星海湖等湖泊湿地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让碧水畅流。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七废联治",突出源头管控,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让净土长存。
(二)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坚持优一产强二产兴三产,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突出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实施科技创新"双倍增"计划,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强化协同创新攻关,支持企业开展"四个一"行动,深化产学研科技合作,推进中试基地、中试车间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建设创新平台,重点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行"揭榜挂帅""揭榜攻关"制度,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强化人才智力支撑,用好"1+7+X"人才政策,实施本土人才培育"五大工程"、人才引进"六大计划"和人才激励保障"八大举措",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引进。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创新的企业家,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科研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