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级党代会工作报告-51篇(第131/322页)
加快夯实发展基础。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建成自治区原粮储备生产基地。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盐碱地技术改良集成应用,打造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10万+"计划,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增强帮扶村自身"造血"功能,促进村集体和村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两个带头人"工程,实施村党组织书记"育苗计划"、乡村人才"归雁计划",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推动现代农业科技集成园区建设,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兴业。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动光纤网络、垃圾处置、污水治理等公共设施向重点镇、中心村、大社区延伸,支持以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化企业参与管护运营。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着力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展示高质量发展新形象。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促进生态、产业、文化、景观协同发展,确保两到三年城乡面貌实现大幅改善,五年内在全国的影响力明显增强,争创全国城市更新示范市。
优化城市空间。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明确城市功能定位,推动大武口区以教育、医疗等服务集聚人气,惠农区以产业优势集聚人气,平罗县以新型城镇化建设集聚人气,加快推进红果子镇、陶乐镇、星海镇等中心镇、重点镇集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空间格局。持续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建立贺兰山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屏障、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生态屏障互为支撑,黄河沿线生态保育带与一级、二级生态廊道、生态节点构成的"两屏一带、多廊多点"生态网络格局。
强化城市功能。加快补齐城市短板,抓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改造提升,提高中水回用、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城市防洪排涝等能力,推进5G网络、智慧停车场、共享充电桩等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实施国道109线石嘴山段改扩建、市政道路综合改造等工程,建成包银高铁石嘴山客运枢纽,建设石嘴山市中心城镇快速通道,打造市域半小时通行圈。创新社区服务途径,打造涵盖商贸、文化、医疗、健身、警务等"15分钟便民生活圈"。引入实力强的专业化物业公司,推行标准化物业、"红色物业",实现物业全覆盖、管理大提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居住的舒适度、便利度和安全性。
塑造城市风貌。优化蓝绿空间和用地结构,推进城区主要广场、街头街角、主干道路园林绿化,每年建设10个以上小微公园,打造特色生态街路,构建串联成网的城市绿道体系,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创建成果,让"国字号"名片底色更好、成色更足,"一城山水、百园千姿"的公园城市基本成型。发挥沙湖龙头带动作用,统筹山河湖旅游资源,创建以北武当景区为核心的贺兰山地质公园5A级景区,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坚持宜工则工、宜文则文、宜游则游,合理利用老旧厂房资源,擦亮宁夏煤炭地质博物馆、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石炭井工业文旅小镇等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名片,打造工业文化遗址公园,把"锈"带变成"秀"带,让石嘴山更有故事、更有记忆、更有温度。
(五)着力推进民生保障改善,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始终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朝着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迈进。
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推进移民安置区产业发展,支持安置区建设产业园区和帮扶车间,因地制宜布产业、规模经营壮产业、延伸链条优产业。实施移民群众务工就业推进计划,持续拓展移民群众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抓好社会融入,通过教育引导、优化服务、淡化差异,真正让移民安居扎根。全面落实"四个不摘",用好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政策,确保脱贫人口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跟得上、不掉队。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动力源,加强"双创"基地建设,发展符合本地实际、带动群众就业、市场前景良好的产业。大力实施就业促进行动,扎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和经营性收入,落实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
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健全教育发展保障机制,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与上海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全方位的区域合作办学,打造"优学石嘴山"品牌,确保基础教育发展指标和质量水平走在全区前列。支持宁夏理工学院创建宁夏理工大学,建设一流应用型高校,支持平罗职教中心建设高职院校,加快建设宁夏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宁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建全国职普融通示范区。深化"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试点建设,精准落实"双减"政策,探索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持之以恒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大力开展健康石嘴山创建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主要健康指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推进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市疾控中心、传染病救治基地和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等项目,支持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提升市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平罗县人民医院诊疗能力。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深化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完成国家健康影响评估评价试点城市任务。倡导全民健身理念,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支持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进一步优化为老服务环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实施文化繁荣促进行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锻造独特城市品格,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启动新一轮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工业文化、移民文化、军旅文化等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石嘴山故事、传播好石嘴山声音、展示好石嘴山形象。实施家庭教育支持服务计划,着力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力建设"书香城市",重视融媒体、新媒体发展,推动城乡数字文化供给水平、文化服务受众率、参与率走在全区前列。积极培育文化主体,支持文创设计、影视动漫、网络直播等创意产业发展,繁荣发展文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