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级党代会工作报告-51篇(第159/322页)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为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聚力"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锚定争创一流,笃志走在前列,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
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建设加速崛起的富强新聊城。制造业强市建设明显进步,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政府可用财力更加充足。经济实力在全国全省争先进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力争走在前列,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
建设敢为人先的创新新聊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政府治理体系、经济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形成崇尚创新、包容失败的浓厚氛围,科技、产业、制度、模式等创新全面深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持续增强。
建设近悦远来的开放新聊城。有效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水平开放体系、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进出口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稳步提高,一批骨干企业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实现资源全球整合,"引进来"与"走出去"富有成效。
建设时尚宜居的美丽新聊城。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富智慧,市容面貌洁净靓丽,文明程度持续提高,初步塑造起文化底蕴与时尚气质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水网体系完善、水城特色鲜明,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美誉度不断提升。
建设安定和谐的幸福新聊城。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平安聊城、法治聊城、诚信聊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健全高效,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更好解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建设昂扬向上的奋进新聊城。各领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弘扬,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持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作风建设明显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全社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局面日益巩固。
同志们!伟大成就都是赓续奋斗的结果,伟大事业总要在继往开来中前进。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代人的光荣。大家要团结一心,矢志拼搏,让美好愿景在我们手中早日实现!
三、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进一步筑牢"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的根基,毫不动摇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塑强产业竞争优势。聚焦"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打造强劲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构建制造业生态支撑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鲁西崛起、辐射内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聚焦十大制造业产业,着力培植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新材料、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为支柱的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全面推行"链长制",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锻强一批现代化产业链条。坚持"一企一策",支持更多骨干企业成为具有生态主导力、核心竞争力的"领航型"企业。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壮大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群体,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000家。全市要坚持每年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不断培强发展后劲。全社会要大力营造尊重爱护企业家的氛围,大力培育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大力褒奖贡献突出的企业家群体,让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在聊城大放光芒!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面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全省前列。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引进、组建一批科技创新基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支持市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深化与聊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发挥好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加强产业人才合作培养,打好人才"引用育留"组合拳,吸引更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实现一批关键技术突破。
以数字经济蓄势赋能。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网络技术等产业,建设鲁西大数据中心,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经济园区。实施5G和固定宽带网络"双千兆"工程,实现市县城区、工业园区、乡镇驻地、交通干线5G信号连续覆盖。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研发设计、软件开发、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完善现代物流体系。以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和高品质转变,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文旅休闲消费区、特色品牌店,繁荣发展夜间经济。综合发挥我市中医药、温泉、生态等优势,大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构筑多业态、多模式的大健康生态圈。
(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确保县乡党委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健全完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脱贫地区、重点帮扶区域农民持续增收。扎实做好对口支援青海省刚察县、东西部协作帮扶重庆市彭水县等工作。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确保高标准农田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以上,粮食综合产能稳定在110亿斤以上。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持续打响"聊·胜一筹!"品牌,打造面向全国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建强"鲁西种苗谷",建设北方特色良种研发与供应中心。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壮大市场主体,拓展流通渠道,打造示范村镇,助力聊城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跨山越海、走向全国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