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级党代会工作报告-51篇(第234/322页)
我们要通过五年奋斗,确保实现"一突破、两高于、三提升"的发展目标,最大限度缩小与全国现代化平均水平的差距,推动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一突破":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500亿元,在全省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形成全省发展核心增长极。"两高于":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三提升":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禀赋优势、生态环境质量、社会保障水平同步提升,推动发展动能不断释放、发展效益持续向好、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红色传承引领地影响提升,打造更加璀璨夺目的精神高地。遵义会议精神基本内涵定型,红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开发,红色教育阵地全面夯实,红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优良革命传统大力弘扬,"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更加彰显,把遵义打造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地方。
--绿色发展示范区实力增强,构筑更加雄厚坚实的物质基础。深入践行"两山论",建成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不断下降,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让遵义天更蓝、地更洁,山更青、水更绿,城更靓、乡更美,动力更充足、发展更强劲。
--美丽幸福新遵义深得民心,形成更加公平普惠的发展成果。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更加有效,精神文明建设持续进步,社会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让遵义人民的生活更富足、更殷实、更美好。
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既是立足"2035看遵义"所作的战略部署,也是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形成全省发展核心增长极、与贵阳唱好"双城记"、建成辐射带动作用更强的省域副中心的关键支撑。红色传承是精神动力,绿色发展是路径选择,美丽幸福新遵义是根本归宿,我们必须统筹好这"三大建设",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未来五年,遵义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积极构建"七大体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遵义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聚焦聚力、统筹推进,为全省"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多作贡献。构建"七大体系",是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工作。我们必须全面发力、协调发展,以各项工作的高质量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
各位代表、同志们,使命呼唤担当,目标引领未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统筹"三大建设"、构建"七大体系",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光辉业绩!
三、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是发展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源。我们必须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数字化方向,推动三次产业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群完整、融合发展,不断积蓄核心竞争力。
(一)加快推动工业大突破。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加快推进以绿色食品工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6500亿元,在全省工业经济上"挑大梁"、工业产业上"作表率"、工业突破中"当先锋"。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紧盯白酒首位产业,壮大白酒产业集群,以茅台酒为引领,力争培育百亿产值、千亿市值酒企3家,实现白酒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建成世界酱香白酒产业集聚区。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全面发展,唱响"遵义绿色食品·健康美好生活"品牌,建成全国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以铝及铝加工、钛及钛加工、铁锰合金为重点的基础材料工业和以军民融合为主导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稳步推进新型建材、现代能源、现代化工和"两烟"等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健康医药等新兴产业。深入开展大数据"万企融合""百企引领"行动,推动数字赋能实体经济。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坚持以园区为"主战场","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确保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0%以上。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以产业集群发展助推工业经济更快腾飞。
(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围绕"四新一高",加快推进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以上,到2026年突破600亿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山区坝区林区,深化"一县一业",做大做强"农业八大主导产业"。规划建设茶叶、辣椒、红粱等一批万亩产业基地和生态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推动特色种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年产量220万吨以上。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大力推进"四种工程",推广山地小型农业机械,推动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5%以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350万亩,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强化农技人员力量,积极推动"科技下乡"。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产业经营效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不断提高"遵义红""遵义绿""遵义朝天椒"等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深化产销对接,强化线上线下销售供应服务,规划建设中药材等一批综合交易市场,推动"黔货出山·遵品先行",确保农产品种得好、卖得好、效益高。
(三)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的旅游产业化,到2026年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市,以旅游大提质带动商贸物流、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娱乐消费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到202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800亿元。推动景区提质增效。大力推进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提档升级既有景区景点,打造黄金旅游线路、推出核心拳头产品,力争新增4A级以上景区7个。大力推进业态升级行动,深化"旅游+""+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体验、增加旅游消费。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推进涉旅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每年引进1至2家涉旅全国百强企业,力争规上企业超500家、主板上市企业零突破。大力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强化"快旅慢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拓展智慧旅游服务功能,持续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响遵义旅游品牌。统筹区域形象品牌和旅游产品品牌,创新宣传推介方式,用好大渠道、大平台,推动大宣传、大营销。坚持以红色旅游为引领、世界"双遗产"为带动,大力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游和酒旅茶旅文旅等主题游,以红带绿、文旅融合,促进世界级旅游资源真正形成世界级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