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级党代会工作报告-51篇(第235/322页)
各位代表、同志们,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我们必须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以产业的加速崛起助推经济的大步跨越,切实形成全省发展核心增长极!
四、构建共同繁荣的城乡互融体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有繁华的城市也要有繁荣的农村。我们必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在城乡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
(一)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坚持以人为核心,加快推进以遵义都市圈建设为牵引的新型城镇化,到2026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5%以上。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坚持强化极核、圈层推进、点轴联动、协调发展,构建"一核两心三带多点"的城镇格局。实施"强核"攻坚行动,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200万人、经济首位度提高到35%以上。推动桐梓、绥阳、湄潭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支持仁怀建设遵义副中心城市、正安建设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统筹推进仁习赤、务正道、湄凤余三带协同联动发展。支持赤水打造区域性支点城市。推动城镇扩容提质。做大做强县城、做特做优城镇,培育发展一批特色经济强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入推进"三改"工作,加强风貌管控和文脉保护,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城镇品质。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繁荣城镇经济,不断提升城镇吸引力和承载力,建设国家产城融合型试点城市。推动一体融合发展。加快规划同步、交通互联、产业共融、配套共享、生态共护,确保到2026年初步形成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物流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遵义都市圈,成为黔中城市群联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关键枢纽。
(二)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坚持放眼全局找定位、立足一域促发展,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升级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按照"1+3"方阵布局,加快推动第一方阵带动引领、第二方阵奋力崛起、第三方阵追赶跨越,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跃上新台阶,力争仁怀突破2200亿元,汇川、播州突破700亿元,红花岗突破600亿元,习水突破500亿元,桐梓突破300亿元,新蒲、正安突破250亿元,绥阳、湄潭、赤水突破200亿元,务川、道真、凤冈、余庆突破150亿元。推动特色产业错位发展。培育壮大县域优势产业集群,支持白酒产业重点向赤水河流域集聚,茶产业重点向湄潭、凤冈、余庆、正安集聚,辣椒产业重点向新蒲、播州、绥阳集聚,新兴产业重点向中心城区集聚。支持赤水晒醋、习水麻羊、桐梓方竹、务川氟钡、正安吉他、道真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发展壮大1至2个主导产业。强化要素保障激励。加大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和低效土地处置力度,对盘活存量资源工作成效较好的,奖励一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坚持既看发展成效、进步幅度,又看困难系数、辛苦程度,实施差异化分类考核,完善政策性奖补措施,激励各县(市、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三)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二十字"总方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五年行动,丰富拓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奋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实施兴业带富工程。推进乡村产业提升行动,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把乡村打造成原料基地、生态绿地、旅游胜地和康养福地。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调整优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积极推广"返租倒包",不断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在产业链上享有更多收益。实施塑形铸魂工程。推广村庄规划"一图一表一说明",加强黔北民居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好管好农村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让黔北乡村处处"花繁叶茂"。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红白理事会、寨管家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深入实施"双培养"工程,建强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乡村振兴后备力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指导员"选派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遴选培养一批"兵支书""大学生支书",积极把创业带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创业带富能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夯实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四)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大力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确保到"十四五"末达到50%以上。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畅通连接,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逐步在城郊村、重点村推广公共交通。加快覆盖城乡的电力、供水、信息、物流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联通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城乡要素自由双向流动。打造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鼓励支持城市优秀人才、优强企业、优质资本下乡发展农村产业。有序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既维护好他们在农村的原有权益,又促进他们更好融入城市生活,让农民进能追逐梦想、退有半亩方塘。
各位代表,同志们,城是遵义的城、乡是遵义的乡,城与乡都是遵义人的身心所归。我们必须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奋力把遵义打造成更加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五、构建内外发力的动能支撑体系
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我们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不断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潜力、激发市场活力。
(一)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奋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改革"试验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投融资、财税制度、国资国企、园区平台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落实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打通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障碍和痛点堵点。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重点,打造"遵满意"政务服务品牌,落实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推进民生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生态文明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让改革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总结推广湄潭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经验,积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农村宅基地改革等试验试点。扎实推进中央、省委安排部署的重大改革事项,加快催生一批遵义有成效、外地可借鉴的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