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市监察委员会关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监察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 (2)(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4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三)加强行业监管工作

一是加强水土资源监管,组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导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工作。开展长江流域取水工程核查登记工作,全区录入取水工程设施对象名录88座,完成取水工程设施登记阶段数量165座,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15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469.71万元,防治水土流失面积537.47公顷,引入社会资本投入水保54301.63万元,拦挡弃土弃渣755.26万方。开展生产建设项目图斑复核317个,对57个"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的项目进行认定查处。二是推动村镇供水规范化管理,针对XX区老池乡金盆村水源地铁、锰、硬度、溶解氧等因子超标的问题。组织区国资局、润生公司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措施,2021年3至5月,完成了制水工艺的改造,经区疾控中心对近两个月水质进行监测抽样,监测结果表明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同时依托XX港大沙坝作业区(一期)项目建设,规划新建管网从金家沟水厂引水保证老池片区供水,彻底解决老池居民安全用水问题。指导乡镇对桂花水源地保护区周围进行了清淤,清理了垃圾;新设置防护栏320米;将水源地保护区内违规种植的农作物进行了铲除,改种草植3亩,达到了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要求。

二、取得成效

通过近年来各项工作开展,XX区初步建立了水生态五大体系。

一是建立了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了"三条红线"指标体系,以及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四项制度"。开展了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二期建设,推进水资源管理基础能力提升。

二是建立了引调蓄水为主要手段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建设。在水资源供给端,统筹配置本地地表水、过境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等多种水源。着手武引蓬船灌区工程、涪江干流唐家渡电航工程等调蓄工程,形成多源互补的水资源综合保障体系。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从源头上拧紧水资源需求管理阀门。

三是建立了以防洪与饮水安全为关键领域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成了部分市城区段防洪工程以及各乡镇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完善基层防汛组织体系建设,全面打通防汛工作"最后一公里"。加强饮水安全保障,全面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四是建立了以源头治理和河道综合整治为有力抓手的水环境改善体系建设。形成了城乡垃圾、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工业污染、河道采砂、河湖岸线六大常态化整治。

五是建立了以XX特色文化为基础支撑的水文化传承体系建设。成功创建了观音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梓桐沟省级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

三、存在问题

(一)河湖共建共治体系还不够完善。虽然我区与周边县区(园区)签订了河道治理联动协议,但同一河流的协调治理机制仍不够完善,跨区域联合执法未常态化,还存在一些治理盲区。另一方面,全民治水的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群众参与的途径不多、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河湖管护工作还存在短板弱项。一是农村水环境治理存在盲区,农村面源污染有待加强。二是河湖"四乱"问题时有发生,基层常态化巡查力量不够,监管整治仍需加强。

(三)河湖治理设施及投入保障不足。一是河湖治理投入不足,由于我区河湖治理任务面宽量大,区本级财力较为薄弱,资金筹措困难,缺口较大,包装项目向上争取中省资金弥补缺口较少,河湖划界工作相关资金不足,相应工作开展进度缓慢。二是巡河保洁员区级资金补助不足,保洁工作力度需要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健康水生态、优质宜居水环境的要求为目标,按照"重保护、促修复、强监管"的思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强化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涉水空间管控,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扩大优质水生态产品供给,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一)强化河长制湖长制。深入实施"一河(湖)一策",持续推动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等工作。健全制度机制,加强监督考核。

(二)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根据不同河湖生态系统特点,分别确定基本生态流量(水位)和涉水工程不同时段最小下泄生态流量(生态水位控制)要求。加强河湖生态调度,适时适度实施生态补水。落实《四川省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方案》,加强生态流量监测,完善保障措施,落实监管责任,有效保障生态流量,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

(三)加大河湖管护力度。严格河湖水域空间管控,维护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依据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情况,编制完成江河水域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开展河湖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整治非法排污、非法采砂、非法捕捞、侵占水域岸线等问题。坚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加大河湖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保护河湖结构与功能,构建河湖生态廊道。

(四)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加强水岸联动、部门联动,严格控制水污染排放总量,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构建全流域、全过程、全方位的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不断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

(五)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立足乡村河流特点和保护发展需要,以县域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多种措施,集中连片推进,水域岸线并治,结合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建设"水美新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以小流域为重点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耕措施相结合,实施生态修复,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强化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跟踪检查,坚决防控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