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4篇(第60/14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1761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93分钟

(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身建设持续加强。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整顿纠治一批"四风"问题。成功创建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八五"普法扎实开展。认真落实向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制度,高效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全面落实决策、执行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审计监督不断增强。坚持常态化"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区苏区人民的深切关怀,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各级各部门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中央和省属驻梅单位、驻梅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梅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不容忽视: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仅占全省的1.0%,标兵已远、追兵渐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长期处在全省末位,仅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43%和35%左右。二是实体经济不强、产业层次不高。全市企业龙头少、规模小,产业链上下游带动能力弱,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0.66%,尚无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园区亩均效益低,低效产业用地多。三是区域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企业少,高新技术企业仅占全省的0.4%。企业创新主体动力不足,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少。四是要素保障不足。我市属北部生态发展区,用地、用林、用能、排污总量等资源要素制约趋紧,尤其是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基数低、仅占全省的2.1%。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税源结构单一,收入总量少,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占全省的0.63%,人均预算收入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0%。"三保"支出占比大,市县可统筹财力少,暂付款挂账较多,历史包袱重,还债压力大。六是部分干部担当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仍需加强,思想不够解放,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面对世界变局和疫情冲击,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从国家层面出台《梅州方案》,支持梅州全域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简称"先行区"),支持梅州融湾发展。省委、省政府加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省主要领导来梅调研给予悉心指导,为梅州加快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强劲动力。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立足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全面部署今年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奋起直追、竞标争先,全力建设先行区。我们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抓住机遇,坚决扛起使命担当,以既定目标作为战略指引,守正创新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梅州路径,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进先行区建设,牢牢扭住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巩固提升生态优势,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力促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为梅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进出口总额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

(一)举全市之力推进先行区建设

全力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依托省支持梅州融湾工作领导小组,争取更大力度支持,推动在全省形成"双区"、三大平台、一个方案一体推进的发展格局。积极争取上半年印发实施省若干措施,争取省直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形成"1+ N"政策体系。推动省制定年度工作要点,积极争取下放或委托省级管理权限。争取国家每年将一批重大事项、重大项目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推动涉及国家事权政策尽快落地。充分发挥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用,压实市各专责小组和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的责任,抓紧出台市实施方案,强化重点工作谋划,特别是加快争取和申报改革试点示范,务实推进一批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落地。今年各县(市、区)片区建设要开好局起好步,大干、快干、实干,见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争取央企、省属国企和珠三角知名企业在梅州设立区域总部或子公司,推动形成与大湾区梯度转移、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围绕打造与大湾区联动的产业链,着力引进建设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重大战略性产业项目。建设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材料产业集聚区,谋划建设广东省稀土应用产业基地,致力打造先进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服务企业拓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业态,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布局建设一批省级产销冷链集配中心、梅州城区综合物流园区。共享大湾区创新资源,谋划推进"一区五中心"建设,吸引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梅州设立或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创建2个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