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市工业园区2024年产业升级工作专项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13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市工业园区2024年产业升级工作专项报告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X亿元,同比增长X%;增加值增长X%,高于全省X个百分点。

一、工作总结

(一)产业转型升级方面。

1.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捷邦科技、晶瑞日用品、广硕电子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X新能源、X电池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重点,X电解液、华祥新材料等被列入省特色产业集群,X等3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库;规上新能源电池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X%、X%。

2.传统产业持续优化。实施了河南速轮工业车轮生产、河南天和电缆有限公司年产X万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线电缆等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了河南中天新能源电力有限公司X台机组等一批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加快推进鑫旺棉业5万锭智能纺纱生产线、优德医疗卫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3.载体平台高位推动。成功申报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规划面积调整至X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

(二)改革创新方面。

1.重点改革纵深突破。开发区实行了"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厘清了部门与属地职责关系,出台了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十条措施,推进了"放管服效"改革,实现了审批事项在开发区全流程办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组建成立了园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理顺了资产关系,形成了"1+N"国有企业体系。

2.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家、科技型中小企业X家、省"专精特新"企业X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家;以产学研合作形式与上海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个,引进各类人才团队X个。

3.双招双引精准发力。成立了招商引资指挥部,设立了每月一次的"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先后组织举办了"春风行动"、返乡创业等系列招聘活动,新签约招商项目X个,总投资额达X亿元。在全市重点项目暨"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会上集中开工项目X个,总投资额达X亿元。

(三)高质量发展方面。

1.发展动能更加强劲。预计X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增速居七县市第一阵位;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增速居七县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增速居七县市第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增速居七县市第一,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2.企业经营更具活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中电池制造领域增长X%,纺织服装制造领域增长X%,生物医药制造领域增长X%,农产品加工领域增长X%,全市工业生产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3.生态环境更显优良。面对污染防治攻坚战难度加大、严峻复杂的形势,全市聚焦企业废气、工地扬尘、秸秆禁烧等重点领域持续治理,1-9月份PM2.5、PM10浓度分别下降X%、X%,优良天数增加XX天,排名均居全市第一,守住了改善空气质量的底线。

二、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工作情况来看,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工业发展面临困境。主导产业培育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缺乏更多大体量、高效益的龙头骨干企业支撑。

(二)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受宏观环境影响,部分项目尚未开工建设或进展缓慢,导致工业投资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三)财政收支压力巨大。由于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逐步显现,财政收入放缓等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三、下一步计划

(一)突出创新驱动,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1.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支持骨干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小微企业和创客团队向"创客空间"聚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继续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等创新型企业。

2.大力推进创新载体建设。继续加大对经开区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引导和协助经开区申请认定各级研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的科技资源,推动经开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鼓励经开区创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智慧岛;支持奇龙食品研究院创建市级工程实验室和省级产业研究院。

3.全力抓好人才引进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智汇经开"人才强市行动计划,采取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方式引进各类人才;依托经开区设立人才公寓,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问题;通过举办企业家培训班、青年技能大赛等方式培养引进人才团队;制定《经开区高层次人才评定办法》,在经开区落实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前三年按80%额度返还奖励个人所得税等各项政策待遇;在全市范围内选树一批优秀企业家典型开展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浓厚氛围。

(二)突出产业强链,夯实经济发展硬支撑

1.加强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围绕铝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瞄准产业链上下游及关键环节缺失、薄弱环节,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依托龙头企业培育单项冠军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机制建设,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2.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巩固水泥、建材、铜加工等传统产业优势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我市铝加工优势资源,吸引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入驻我市,延伸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对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分类施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

3.着力培育新兴产业业态。抢抓全省打造万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支持金融科技、区块链等前沿产业发展;依托河南数字政通大数据平台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

(三)突出项目为王,筑牢经济发展新支柱

1.抓牢项目储备。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风口"和民生事业"短板",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策划生成机制,提高项目的精准度和成熟度;建立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库、实施库和竣工库制度,动态更新和管理重大项目信息;积极开展项目前期跑办等工作,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2.加快项目建设。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为抓手,统筹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周调度、月督查、季观摩活动,有效解决重大项目推进难题;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有效解决企业突出问题。

3.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管理和项目工作考核机制,激发经开区和乡镇办主动性;抓好项目谋划、立项、土地供应等环节的服务保障工作;加强项目融资协调对接服务;建立健全履约监管机制和考评机制;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及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等工作机制。

(四)突出改革开放,全面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1.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资国企市场化法治化转型发展步伐;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经开区在合规的前提下设立国有投资基金、国有融资担保公司等实施市场化运作;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经开区与民营企业进行资本联合合作开发利用资源资产及参股控股项目投资等方式进行混改探索;支持经开区在符合市场规则前提下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深入推进开发区"三项改革":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和发展路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用工总量控制为主线,实行全员聘任制、劳动合同制;深化薪酬制度改革:以岗位价值为核心建立薪酬形成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

2.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抢抓RCEP生效机遇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利用自贸区优惠政策宣传推介我市资源优势和招商政策;利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平台优势发展跨境电商和小商品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尽快修订完善配套优惠政策做好外资项目服务工作;鼓励重点外贸企业申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资质。

3.优化营商环境。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出发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全覆盖、全要素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及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

(五)突出生态优先,厚植经济发展新底色

1.扎实推进治气治水治土工作。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突出抓好工业废气治理;强化移动源和面源污染治理;严格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常态化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建立健全环境执法联动机制维护公益利益。

2.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矿山生态修复长效监管机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压实河湖长责任明确巡河湖渠的重点内容和职责分工,充分发挥河湖长及巡河湖渠队伍的作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

3.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紧盯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整治:按照分行业一案一策的要求对VOCs综合治理等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督性监测和管理,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决不姑息迁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