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升方案
我县预算绩效管理基本建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多次得到省财政厅和市财政局通报表扬。但在2021年度省对县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中,我县整体排位不高。为全面提升我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县预算绩效管理整体水平和能力,推动我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强化组织保障。各单位负责所辖范围内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和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对本地和分管部门的预算绩效负责。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部门(单位)预算绩效负责。财政局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协调,成立预算绩效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由局党委全面领导,局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相关职能股室具体落实的职能分工体系。
智库智力支持。成立绩效专家团队,由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财务管理、行业技术等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主要对绩效管理制度机制建设、指标标准建立、重要政策建议、重要问题处理等提供支持。
(二)完善管理制度措施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构建"X+N"制度框架,进一步建立涵盖组织保障、流程管理、基础支撑、考核监督四个板块,覆盖所有管理对象,贯穿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以及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结果应用全过程,包括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操作规程等在内的"N"项配套制度,完善全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绩效指标体系。绩效指标以结果导向为主、过程导向为辅,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方式,按政府预算、部门整体支出、政策支出、项目支出分类构建包括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等共性绩效指标和分层次分领域的核心个性指标体系。做到指标指向明确、量化可比、特性鲜明、简便易行。
完善评价标准体系。分类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完善不同评价对象、不同评价指标的标准和尺度,增加定量标准,减少定性标准,科学合理设置各评价指标权重分值,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三)扭住管理关键环节
严格事前评估。严格按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办法对新增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申请和安排预算的必备要件。从源头上防止财政资源配置低效无效,改变"先有项目、后有资金、再有目标"的预算分配格局,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增强绩效目标的可执行性。
常态事中监控。常态化推进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基本支出以序时进度为参照,项目支出以项目实施进度或资金分配进度为参照,对重要部门、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开展绩效监控,督导预算部门对管理的所有项目支出开展绩效监控。对绩效目标使用方向偏差的项目,及时提示警示纠偏;对执行进度滞后的项目督促加快进度执行,严重滞后无法执行的项目相应调整预算直至收回财政;对绩效目标发生重大变化确需调整安排的项目,须经绩效评估后方可做预算调整。
全面绩效评价。统筹考虑政府预算、部门支出、政策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阶段性重点和工作力量的合理匹配,科学制定评价工作计划,科学设定评价指标、规范评价程序、统一评价标准,确保评价工作稳定和评价质量稳定。创新评价机制和方法,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行业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管理服务对象参与绩效评价,提高评价工作质量。
绩效目标引领。将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编制财政政策支出、部门预算、项目预算必须科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脱离职能职责、绩效目标缺失(模糊)不得进行预算申报,项目不得准予入库。未设置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未审核通过的,不得安排预算资金。绩效目标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结果评价全过程,切实提升预算编制和绩效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强化结果应用。进一步完善绩效结果应用办法,建立覆盖所有绩效管理对象、覆盖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结果应用机制。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与部门综合目标考核、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以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倒逼各部门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注重信息公开。除涉密信息外,财政专项预算、部门整体支出和重大政策、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和财政重点评价情况统一在本级预(决)算公开平台公开,部门自评情况等其他需公开的绩效信息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
三、保障机制
提高政治站位,努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政府治理和预算管理的深刻变革。各单位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工作要求,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促整改、提质效,推动我县预算绩效管理再上新台阶。
强化宣传培训,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宣传,适时聘请预算绩效管理理论专家对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进行政策培训,筑牢"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预算绩效理念。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党校等对基层干部、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培训内容,形成"讲绩效、重绩效"的社会共识、整体合力。配强财政绩效管理队伍和部门财务工作人员,定期组织绩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能力和水平。
压实管理责任,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能力。一是压实预算部门主体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区预算绩效负责,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要进一步压实各部门绩效管理主体责任。二是压实财政部门管理责任。财政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部门,财政部门要建立"X+X+N"工作构架,协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财政监督与绩效管理股与预算股负责组织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财政监督检查局与投资评审中心负责提供预算绩效管理业务技术支撑;各支出管理股室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具体实施工作。
强化监督考核,大力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积极构建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审计预算执行监督、财政预算执行监测和绩效评价、社会公众监督的大监督格局,提升绩效监督合力。各级财政要将重要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与财政预(决)算草案同步报送同级人大、同步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主动加强与审计工作对接,定期与不定期交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信息;要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预算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认真考核,对工作推进不力、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甚至造成损失浪费的,按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绩效管理中发现重大违规违纪线索要移交纪检监察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