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
为顺利推进全域美丽建设工作,结合XX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全面惠及。根据各村实际,科学编制符合村庄特色的规划,发挥规划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做到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审批,无审批不建设。
(二)坚持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根据各村能力,优先实施公路、库区沿线村村班子团结、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再由公路、库区沿线村向边远村延伸,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确保实施一个成功一个。
(三)坚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对上争引,多渠道筹措资金,对移民资金、第一书记单位帮扶资金、在外能人自筹等资金进行整合,形成项目资金合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共谋共建共享。
(五)坚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对各村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良好成果保持。着眼未来发展,解决各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问题,促进全域美丽工作后劲足,有保障。
二、主要目标任务
(一)开展村庄规划编制,优化总体空间布局。聘请有经验、负责任的规划设计部门,深入各村实地调查,摸透村情,充分挖掘各村历史文化、旅游等元素,杜绝千村一面,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和重复性建设,作出既彰显该村特色,又兼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村庄规划。规划要注重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分区域建设,形成多元化片区和村庄。同时,在有限、可承受的资金幅度下,对片区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建设标准等提出一般性统一要求。
(二)统筹垃圾源头治理和公共环境整治力度,促进村容村貌提升。一是实施垃圾分类,推进垃圾总量减量。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建立种养循环发展机制为核心,逐步实现畜禽粪污就近就地综合利用;以收集、利用等环节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原则,推动农作物秸秆全量利用;以回收、处理等环节为重点,提升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再利用水平;探索建筑垃圾等用于村内道路、入户路、景观等建设,就地就近消纳。二是加大"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力度。突出盲区和死角,全面清理整治残垣断壁,由村内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一并整治。三是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工作,推动线路整齐有序治理。
(三)加强改厕运营维护,巩固改厕成果。建立健全农厕规范升级及后续管护机制,因村施策,提升维修和清运服务水平,巩固改厕成果。推进无害化公共厕所的布点、建设,今年建设公厕10个,对已建成的公厕确定专人负责清理,确保日常卫生。
(四)坚持建管并重,打造优质水生态系统。一是因地制宜,采取污水管网统一处理、联村联户集中处理、单户分散处理等模式,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建设镇驻地污水处理站一处,推进X个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项目。同时,探索建立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二是加强黑臭水体治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全面摸排底数,建立治理台账,明确治理顺序,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大面积黑臭水体。三是持续推进河湖长巡河、巡湖规范化制度化,按照"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确定河湖管理保护和治理任务,在巡查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或上报,已经整改的问题举一反三,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河道安全。
(五)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构建生态新格局。以X国道、X路、X路、X路和窄改款道路等主干道为轴线,以沿线村庄为重点,选择适宜本地气候特点的海棠、竹子等苗木品种,对道路、汪塘堤坝等进行绿化美化,连点成线,打造具有XX特色的美丽风景线,同时。以提升品位为目标,对镇分界处和特色村标志,精心设计,精品建设,使其各具特色,和谐美观。
(六)突出特色亮点,分类打造。综合考虑各村现状区位、村庄规模、服务功能、建设形态等因素,将全镇村庄分为A、B、C三类,分类实施,数量上中间大两头小。如A类村X个,即,着眼于整体和细节的统一,打造提升成为精品工程;X类村X个,为地处偏远和基础条件较差的村,侧重于一般性标准建设;剩余村庄为B类村,为具有一定基础条件的村,侧重于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提升,因地制宜、成片打造、突出特点。
(七)挖掘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扶持特色富民产业,加强对黄烟、中药材、果蔬大棚等产业的提质增效,加大对老粗布、桑叶茶、煎饼等资源的挖掘开发力度,打造产业培育型美丽乡村。同时,鼓励各村整合本村资源,盘活利用村集体空闲农房、宅基地和其他村集体资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八)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明确村民维护公共卫生责任,实行"四包",即"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庭院",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生活习惯等事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深入开展"美丽家庭"、环境卫生红黑榜、"好婆婆""好儿媳"评选和广场舞大赛、乒乓球比赛等各类活动,积极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提高农民群众维护村庄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九)探索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城镇精致化管理常态化。对各沿街商户、镇直部门、企业落实门前"三包"政策,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评选党员示范户,并进行授牌。同时,定期对镇直各部门进行抽查评议,督促各单位加强内外环境整治维护,确保日常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对护林员、水管员等公益性岗位人员日常管理使用,联合工商、派出所等镇直各部门工作力量,对店外经营、车辆乱停放、违规张贴广告等行为予以查纠,推动镇驻地精致化管理常态化。
三、推进措施
(一)进行分析研判。由农业农村工作线牵头,各管区包联领导及管区主任具体指导各管区各村开展工作。根据各村实际,分析研判各村发展思路、工作重点、村集体经济发展脉络,研判情况由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收集审核,为分类分步实施全域美丽工作奠定基础。
(二)完善规划设计。按照全镇"一轴、三带、一核心"的总体发展思路,根据研判情况,指导各村完成村庄建设和发展规划,将产业发展方向、建房规划、集体经济发展等同步规划、同步落实。
(三)提升业务能力。通过邀请专家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侧重特色产业挖掘、村容村貌改善等内容,提升镇村干部全域美丽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考评调度。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调度会,及时了解进度、调度工作。各部门和各村要将美丽乡村全域创建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中心任务来抓,纳入村级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村级班子和镇村干部的绩效考核。
(五)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立足村发展实际,探索推行产业链上建支部等做法,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美丽家庭"评比等活动,强化利益引导、宣传教育、执法检查,引导村民增强主人翁意识,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庭院美化等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XX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管区主任、相关部门站所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推进全域美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工作线。各责任人、责任部门和各村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强力推进。
(二)资金保障。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引导工商企业、在外能人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用足用好上级相关部门的帮扶政策,主动沟通对接,对项目资源进行整合,集中资金管理使用,最大程度发挥资金效益。
(三)考核保障。建立工作督查制度,由镇纪委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工作线)牵头,组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对成效突出的部门站所和行政村予以通报表扬,并对相关村以奖代补,对未完成工作任务的视实际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四)宣传保障。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等形式开展宣传,同时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等内容纳入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使其认识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义,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全域美丽建设工作中。积极发现全域美丽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和亮点,拍摄微视频、上报稿件,多渠道宣传XX镇全域美丽工作成果,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