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徐文秀公开发表文章汇编-171篇(第14/27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2310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78分钟

从实际情况看,不落实的原因有很多,但根子往往出在一把手。有的喜欢踢"半场球",习惯搞"半拉子工程",热衷剪个彩、揭个幕、奠个基、作一通报告,到现场"挥挥手""鼓鼓掌",就算以示重视、完事大吉了,成了"只摆花架不种花,只摆谱架不弹琴";有的则满足于作作批示、画画圈,把"说了"当成"做了",把"做了"当成"做好了",既不管"下文"如何,也不听"下回"分解,当起了甩手掌柜;还有的却信奉"不干不够意思,干点意思意思,干完没啥意思",或所谓"不落后头,也不出风头",虽挂帅却不出征,虽坐诊却不号脉,成了"泥菩萨""稻草人",等等。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当天气转暖、群雁回家时,雁群在天空中飞翔,最重要的是领头雁。头雁勤,群雁就能"春风一夜到衡阳",而头雁惰,只会"万里寒云雁阵迟",这就是"头雁效应"。一把手就好比领头雁。《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一把手拿出"邹君断缨"的勇气,带头抓落实,与各种形式主义的套路决裂,便会形成头雁先飞领飞、群雁跟飞齐飞的壮丽景观。

一把手作为"施工队长",就是要多拿"图纸"进"工地"、到现场。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城大街上摆开桌子,与群众交流,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群众在哪里,现场就在哪里;矛盾、问题和困难在哪里,"工地"就在哪里。现场和"工地"往往是风口浪尖,要到那样的地方去接最烫手的山芋,到矛盾的漩涡中去排难除险,拎着乌纱帽干事,而不是捂着乌纱帽做官。欲让人服从,得先让人服气。"施工队长"到现场、进"工地",多钻"矛盾窝",变"给我干"为"跟我干",则能一呼百应、群而效之。

作为"施工队长",就是要精准组织施工,抓好"作业面",随时随地解决问题。邓小平说:"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群众也说,领导干部待在上面不下来是官僚主义,下来不干事、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施工队长"要既当指挥员,又当"施工员",知道派什么"活"和怎么派"活",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和怎么干,把任务细化到环节,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哪里工作困难多,哪个环节问题大,"施工队长"就要到哪里去,帮助、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什么事情最需要办、就亲自去抓什么事情,什么事情最难办、就带头去解决什么问题,一件件抓落实、一项项抓兑现,方能干一事成一事。

一把手是一面旗,迎风一招,让众人响应而去;是一面镜,做得好让人找差距;是一个标杆,有一个刻度在那,让人照着学。抓落实,卡在一把手,难在一把手,重在一把手,成也在一把手。

人"是不能不政治的"

要始终记住"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是不能不政治的"。

近日读书,读到书中一句话:"每一个生活在当代世界和当今中国的人,是不能不政治的。"读罢此言,掩卷沉思,不禁感慨万分,感触颇多。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或许是对人"是不能不政治的"一种很好的诠释。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是不能不政治的"。然而,现实中,对政治不以为然或真戏假做、假戏真做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觉得政治是"搞政治的人"的事,自己是搞业务、做学术或吃技术饭的,似乎跟政治沾不上边、搭不上界,感到隔得远,与己无关,于是对政治漠不关心、毫无兴趣,常常处于绝缘状态,有的甚至平时连党报党刊、《新闻联播》都从来不看,对大情要事、形势变化从来不问;有的却对政治有一种偏见、成见和误解,觉得政治太"高冷",视政治为异物,甚至认为政治就是整人,是搞斗争、玩手段、弄权谋,于是害怕政治、远离政治;有的则把政治纯粹当作了一种说教,整天热衷于抽象的概念和口号里,或多半停留在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浅尝辄止上;还有的沉湎于政治游戏,而且入戏很深,成了"戏精",口头讲政治,实质说归说、做归做,表面讲政治,暗地里却背道而驰、反向而行,等等。政治是现实的,也是具体的。这些年来,大凡"不政治"的人都或多或少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摔跤、翻船,栽"大跟头"、出"大问题",让人唏嘘,更让人警醒。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政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现实里。政治是什么?它首先是一种信仰。"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人活在世上,总得信仰点什么,国无信仰不兴,人无信仰不立。而且,不仅要信仰点什么,更重要的是还要看信仰什么,不能像有的人那样,信鬼神、信"大师",信那些虚无缥缈不靠谱的东西。信仰出问题,迟早得出事。政治是一种守正。就是恪守正道,有原则。明事理、懂规矩、守纪律、讲是非,便是做人做事乃至做官的正道,一些政治上出问题的人都是在这些问题上有瑕疵开始的,社会终是秉持正知正念正行者的天下,倘若有了正知正念正行,便守住了骨子里的那份"正"。政治是一种立场。人对任何事物都会有一种态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鸵鸟"是做不成的,绅士也是做不好的,很多问题绕不开、躲不过、避不了,不是代表这个利益说话,就是代表那个利益说话,都得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和看法,这就是现实。政治是一种人心。延安时期,毛泽东曾问胡耀邦什么叫政治?胡耀邦说了很多,毛泽东说,"没这么复杂,政治就是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做争取人心的事,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由此看来,信仰、守正、立场和人心,谁能缺得了、少得了,谁又能脱得了干系?无论是搞政治的,还是不搞政治的,概莫能外,这便是人"是不能不政治的"的缘由所在。人倘若"不政治",便成了无头苍蝇、无魂躯壳。

人"是不能不政治的"不是表表态、说说而已,它既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能力;既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担当。"不能不政治"便是要学会善于把我们的一切包括人生"置于政治的角度下透视",用政治的"望远镜"登高望远,用政治的"显微镜"见微知著,注意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有政治敏锐性、洞察力和鉴别力。很多事物和现象一旦从政治上去透视,人生便有了高度和自觉。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即便是那些所谓跟"政治"关系不大的工作,都"不能不政治",都不能在政治上说糊涂话、做糊涂事,"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特别需要说的是,作为党的干部,更"是不能不政治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要始终记住"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是不能不政治的"。

多问一问"炮弹"往哪发了

最近,一位领导同志说,我们干工作、做事情,好比向敌方阵地发炮弹,不能只管"炮弹"发了没有、发了多少,而不管"炮弹"有没有发到敌方阵地上,是不是对敌方有生力量造成有效"杀伤"。这段比喻形象而生动,深刻道出了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工作中,类似"发炮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只顾发文,诸如"关于××通知的通知"一大串,被戏称为"文件生蛋";有的一味偏爱开会,大会套小会,对于会议究竟解不解决问题,会议精神有没有落地生根,概不负责,成了纯粹为开会而开会;有的则喜欢搞大呼隆检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或者被安排得好好的,人家给什么看什么,无形中给被检查者站了台、当了托;还有的习惯于表态时调门高、决心大,行动时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诸如此类问题,反映出不少干部只管"做了",却不管"做好",或者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管"差不多"不管"差多少",只为向上"好交差",却不怕对下"难交待",甚至不怕因此"交学费"。

"炮弹"是用来消灭敌人、摧毁阵地的,不是用来好听好看好玩、当摆设的。如果把我们的文件会议、检查评比等一切工作比喻成"炮弹"的话,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解决问题、务实管用。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为什么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表面热热闹闹发"炮弹",而不太注意"炮弹"打得怎么样?说到底是政绩观出了问题。一些干部要的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所谓政绩,只顾往自己脸上贴金,而不顾群众和集体利益,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政绩观歪了,"炮弹"打出去也就偏了。

不管效果乱发"炮弹",会耽误"炮击"的黄金时间,错过打击"敌人"的有效时机。会造成一种"炮声"隆隆的假象,不是迷惑了"敌人",反而是迷惑了自己,而且还大量地浪费"炮弹"。更重要的是,倘若再让那些发"空炮"的人,不但得不到惩戒反而得到好处,那更是误导和扭曲干部的价值观政绩观,让不少人陶醉和麻痹于"炮声"隆隆的形式主义中不能自拔。

我们的"炮弹"都往哪发了?多问一问,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偏纠错,提高"命中率"。"做"是基本的,"做好"才是根本的,一切没"做好"的做,都是白做。我们的干部要力戒一切形式主义,经常检查追问"往哪发""落在哪""命中了没有",看看有没有放"哑炮""空炮"和"礼炮",看看哪些是"虚弹",哪些是"臭弹",及时发现问题,倒逼问题的解决。

多问一问"炮弹"往哪发了,体现的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折射出的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准科学的方法。在一次次追问中让"做了"变成"做好",各项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弹无虚发。

得有一股"拧拉"劲

懂乒乓球的人都知道现在有一种打法叫"拧拉"。以往打球时搓、削、推等比较常见,现在往往对方球过来就直接上手拧拉,"拧"得带劲、"拉"得有力,既好看又管用。拧拉成了乒乓球赛中的关键一招,也是高手过招时的制胜法宝。

拧拉关乎输赢,人生贵在"拧拉"。如果把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比喻成一场球赛的话,高低好坏甚至成败输赢也在"拧拉"。拧拉的好处是给自己拧出机会和主动,拧出干劲和冲劲,拧出气势和斗志。然而,也有一些人恰恰缺少这种"拧拉"精神,有的干工作要么无精打采、疲疲沓沓,要么束手束脚、畏首畏尾,精气神不足。面对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没有一股"拧拉"劲,是顶不上去、干不下来的。有闯的精神、冒的精神,"有一股子气呀、劲呀",这也正是"拧拉"劲的真谛所在。

拧拉是一种本领,得会"拧拉"。拧拉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技术,得下苦功夫勤学苦练才会有。现在有些人手里头都是一些"老技术"和"老套路",好比打球只满足于一般的"搓""削""推",面对新的时代潮流和新形势新变化,只知道"吃老本",只会"念旧经""哼老调",不会"谋新篇""唱新歌",常常落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土办法不能用"的窘境和尴尬。拧拉是一种自我突破和自我革新。"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只有不断地勤学苦练,吃大苦、流大汗,不断地战胜自我、完善自我,才能为"拧拉"打下扎实基础。不然"拧拉"就是一句空话,根本无从谈起。

拧拉是一种勇气,得敢"拧拉"。有拧拉本事的人,未必都有胆略放手拧拉,有的或因丢过分而变得谨小慎微、瞻前顾后起来,怕拧出台、怕拧失误,有的还会变得不自信起来;有的则面临强大的对手,惧怕在先,或面对风云激荡、瞬息万变的赛场,胆怯害怕、裹足不前,眼里只看到挑战却看不到机遇,只看到困难却看不到希望,等等。俗话说:洗多碗的容易打碎碗。拧拉多了,出现些失误是正常的事,大可不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最宝贵的是不怕失败和不忘失败,最值得骄傲的是从成功中走出来和在失败中站起来。特别是,两强相遇勇者胜,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在滚石上山、逆水行舟的改革大潮中,就得拿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办法。

拧拉是一种技巧,得善"拧拉"。拧拉是有讲究的,不是说每个球都可以随意拧拉的,得把握好时机,拧拉出旋转、节奏、角度和变化,这样拧拉出去的球才有质量。有的人工作中习惯于凭经验、想当然,决策时拍脑袋、承诺时拍胸脯,出了毛病和问题则拍大腿,最后拍屁股一走了之,有时甚至是来蛮的、动粗的。拧拉不是盲目蛮干,得讲科学方法,厘清可为、可不为和不可为的事情,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办事。

拧拉的球很旋转,"拧拉"的人生更出彩。拧拉是强者的身姿、勇者的风采,是一种责任担当和英雄气概。学会拧拉、敢于并善于拧拉,多一点"拧拉"劲,便能"拧拉"出新天地、新精彩。

聪明莫过"不聪明"

聪明莫过"不聪明",既是一种大智若愚、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更是做人做事做官的一种清醒和自觉。

清代郑板桥有句传世名言叫"难得糊涂",这实际上说的是一种境界和处世哲学。同样的道理,在不少事情上,也不要过于"聪明",或自以为聪明,有时"不聪明"其实是最大的聪明。

曾被毛泽东称赞为"政治开展,经验亦多"的袁国平,是新四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导人,在他的眼里,腐败是从公私不分、占公家便宜开始的。他在给侄子的信中写道:"或许有人要说我们是太不聪明了,然而世界上应该有一些像我们这样不聪明的人。"国学大师饶宗颐一生与书为伴,与诗为偶,终生求是、求真、求正,成了达古通今、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国学泰斗,然而他自己却说:我觉得我是个傻瓜,没人像我这样。一个自称"不聪明",一个自喻为"傻瓜",实则反映了聪明者的聪明之道,揭示了真正聪明的"密码"。

人的本能,都是追求聪明、向往聪明的。但在有些事情上,却需要一点"不聪明"的劲儿。这种"不聪明",就是在原则问题上不变通、不通融,讲认真、守得住,有时就得认点死理儿,有点"一根筋";在是非问题上不投机、不钻营,敢担当、有硬气;在价值追求上不追名逐利、不跟风起哄、不随波逐流、不心浮气躁,有定力、有风骨。

不过,现实中有些人似乎不太明白这个道理,硬"装聪明"的有之,"聪明"过头的亦有之。有的在公与私问题上,总喜欢占小便宜,打小算盘,贪一己私利;有的在是与非问题上,习惯于"装睡""叫不醒",爱打擦边球、走钢丝,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做一些似是而非的事,特别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当骑墙派;有的在虚与实问题上,热衷于玩虚的、搞假的,尽干一些"云罩雾绕""虚头巴脑"的事,表面文章做得漂亮,甚至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做"两面人",当"两面派";有的在名与利问题上,"小脑瓜"转得飞快,"小动作"频频,还搞一些掩耳盗铃的事,等等。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纸是包不住火的,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总觉得自己做一些事、搞一些名堂是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的,有的则以为自己演技好,而且左右逢源,会有人"罩着",出不了事。更有甚者看到周围或身边的人搞小聪明、耍小伎俩得了好处、占了便宜,甚至得势又得利,于是也跟着来。这些其实都是在自欺欺人,都得为自己表面"聪明"实则不聪明买单。这些年来,那些特别会"来事"和过于"聪明"的人,或被撕下面具,或自己掉入"坑"里,或占小便宜吃大亏,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落个鸡飞蛋打、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不禁让人唏嘘。

聪明莫过"不聪明",既是一种大智若愚、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更是做人做事做官的一种清醒和自觉。这里所谓的"不聪明",实际上心里最清楚,在公与私、是与非、虚与实、名与利等问题上,自己的屁股应该坐在哪儿,什么是自己应该而且可以追求的,什么是自己不能也不必向往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跟风不起哄守定力,不耍奸不耍滑有风骨,真正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种"不聪明"是心中有数和心中有戒的"不聪明",这种"不聪明"实乃最大的聪明。

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不久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宣布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打开大门、敞开怀抱,让世界搭乘中国科技发展的便车,共同分享逐梦太空的机会,折射出一个泱泱大国的"人类情怀"。

从"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世界认识,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公义观念,再到"达则兼济天下"的宏大抱负,中国的人类情怀,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轫于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追求,是一种真正的大格局、大自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985年,邓小平同志讲道:"到下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理念和务实行动生动阐释"建设什么样的世界"。

人类情怀,基础在人民情感。中国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体现在对世界人民的一种朴素情感上。当埃博拉疫情肆虐西非,坚守到底的中国医疗队,彰显出中国人民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患难与共的决心;当亚丁湾海域海盗出没,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挺身而出,10年护航让"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当也门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行动中,还协助罗马尼亚、印度、埃及等国的侨民平安撤离......一次次挺身而出,见证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大爱。"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近代以来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满怀渴望,同时也尊重并支持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人类情怀,根本在勇毅担当。中国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体现在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责任担当上。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可加快数十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减贫,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中国不搞成果独享,求的是"百花齐放春满园",乐意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人类情怀,说到底是以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己任,积极为人类社会进步增添正能量,为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作贡献。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中国的人类情怀,可以从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和关于全球治理的一言一行中读懂,可以从每一次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主张"中读懂,可以从中国人民对于世界的看法、想法和态度中读懂。中国的人类情怀,宽比海洋,高过天空,无论征程是晴是雨,中国都将始终与时代潮流同向同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现在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被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两年没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没挪动,四处去活动",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它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能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苦干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才能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倉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分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分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分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分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分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分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年轻干部要懂得学会"焖黄"

懂茶的人或许明白一个道理,黄芽茶好不好喝,最重要的工序和最关键的工艺在焖黄。焖黄讲究的是时间和温度,时间不够和温度不到位,焖出来的黄芽茶口感和质量都大不一样。"焖黄"的道理让人想到,一个年轻干部能不能成才和成功,也应该在自身成长成熟过程中懂得并学会"焖黄"。

学会"焖黄",得懂"焖黄"之道。"焖黄"之道在于,这道工序是需要一定时间和温度的,它急不得、快不了,火候上也"低不成、高不就"。同样,年轻干部成长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更不可能不经风吹日晒和千锤百炼就轻轻松松地实现。然而,现实中有的人总想走"终南捷径",拉关系、走后门,攀高枝、进圈子,混脸熟、搏进位,一心想小步快跑、步步高升,耐不往寂寞、沉不住心气、坐不住冷板凳,显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有的则习惯蜗居在温室里,躲在高楼大厦、深宅大院中,不去经风雨见世面,不去在激烈的矛盾斗争和火热的实践生活中百炼成钢。"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据说,景德镇的瓷器要烧成功得烧足够时间,而且温度要在1800度以上去烧。水通常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成为哪种状态也是由温度来决定。年轻干部要想尽快成长成熟起来,就得在基层一线待上个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沉得下、待得住,扎扎实实、不急不躁,而且还得有几次"热锅上蚂蚁"的经历。"烈火"炼真金,"惊涛骇浪"壮筋骨。人有选择经历的可能,但没有超越经历的成熟,任何人任何事走不完过程是得不到结果的。

学会"焖黄",得怀"焖黄"之技。"焖黄"是一种工艺,讲究个手法掌控,它实际上是一种手艺活,需要技能和本事。如今有些年轻干部常常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自信成了自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他们往往不缺想法但缺办法,不缺年轻、学历、知识包括激情等这些"本钱",但缺走进群众做群众工作和走进矛盾做化解矛盾工作的本事。于是,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年轻干部说话办事"心中一团火,脑子一团麻,手里一团糟",碰到矛盾和问题往往急得团团转,变得束手无策、惊慌失措。手艺是学来的,技能是练出来的。好演技的养成,靠日积月累地在舞台上磨练。不到实践的大学校里去拜群众为师,而且下一番苦功夫大功夫,就练不成硬功夫。这些年,下去扶贫的年轻干部成长得比较快,很多人从刚开始进村不知道干嘛,跟老百姓不知道说啥,到后来成了群众的贴心人、基层工作的好把式。"扶贫天使"黄文秀经常拿着本跟群众学,从学讲方言到学干农活,很快融入到了群众中,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学会在实践中成长,得学会在实践中学习、生活和工作;学会拜群众为师,得学会与群众交流沟通、相处相融。一手好茶就是这样"焖"出来的。

学会"焖黄",得有"焖黄"之心。"焖黄"说到底是一种心境。《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焖黄"需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然而,有的年轻干部或不专心,身在曹营心在汉,心不在焉,一心多用;或不用心,对什么都不上心,心思恍惚,神情飘忽,经常一问三不知;或不静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句话"状态感"差。这种心中无数、脑中无事、眼里无活的状态是"焖"不好茶的。"焖黄"要有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这都得靠好的心境。

年轻干部成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学会"焖黄"是必经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必懂的一门基础工艺,当学之思之、悟之践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