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在2017年全省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2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1分钟

在2017年全省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韩英伟

同志们:

刚开完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不久,我们就召开全省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对推进全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医政医管工作是卫生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省里在大幅度压缩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同时,还设置了正处级单位的省医疗服务管理指导中心,良苦用心可见一斑。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和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医疗管理工作情况,分析医疗服务发展形势,交流经验,研究部署2017年医疗管理重点工作。明天上午,杨俊副主任还将作具体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这里,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医疗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过去的一年,我们推进"一县一院"工程重大战略部署,引进"好医生好院长"、"京医老专家"、"候鸟医学专家",着力增加优质资源供给。以医疗联合体建设为抓手,推进诊疗制度建设。大力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全力推进医疗健康扶贫、禁毒工作等等,困难多,任务重,压力大,但全省卫生计生系统的同志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是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五个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全岛、全省"1小时三级医院服务圈"格局逐步完善。继省眼科医院、省耳鼻喉医院、省肿瘤医院后,新建省儿童医院、省结核病医院、东部精神卫生中心等专科医院。全省完成县级综合医院投资建设18家,其中9个市县人民医院进行了异地重建。全省共17家公立中医医院,15家已经完成或正在重建或改扩建。共有37家国内优质医院和医学院校与我省各医院建立了帮扶关系。实现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市县医院全覆盖,每一个市县均有三级医院或三级医院支援。

二是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明显。临床重点专科和薄弱专科建设进一步推进,全省三级医院帮助县级医院新建科室17个,开展新技术21个、新项目37个。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疑难重症能力和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比如去年年底建立了全省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童的联动机制,把全省的优质资源高效的整合运作起来,使库内的顶级专家能够第一时间在线咨询指导并实施转诊。省眼科医院成立眼库,从美国、斯里兰卡免费引进角膜,每年角膜移植200例以上,跃居全国前列。白沙县人民医院的中医科能够吸引外省的患者前去就医。成功引进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分别帮扶和支持陵水县、海口市人民医院和建设海口市糖尿病、骨科医院等。先后分3批次引进59名"京医老专家"支援三亚、琼海、万宁、陵水、五指山、东方等市县。全省医疗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三是医疗质量监管措施更加得力。建立了海南特色的医疗质量监管体系。依托省医学学术交流管理中心成立省质控办,新成立医管中心,对全省医疗质量实行第三方监管。组建了省、市<县>、院级三级质控监管队伍。建立了从医疗技术管理,到医疗过程管理,再到质量信息反馈的监管运行机制。运用PDCA工作方法,省质控办确定年度质控指标、组织联合督查,提出存在问题;医管中心对开展"回头看"工作进行强化。通过建立标准、联合督查、整改落实、"回头看",形成我省医疗质量闭环管理及持续改进机制。

四是群众就医获得感持续提升。全省医疗机构继续优化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全面实施预约诊疗,开展"智慧医院"建设。共计12家医院开展诊间结算服务,10家医院开展移动设备支付服务;25家医院可提供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40多家医院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方式,实现智能提醒、报告查询等功能;推行多学科联合门诊、日间手术、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工作,试点"无陪护病房",提升护理质量。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服务、社工服务、义诊,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五是分级诊疗工作得到破题。出台《海南省医疗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布局全省医疗联合体体系建设。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牵手12家基层医疗机构成立医疗联合体,省人民院医院按照"3+2+1"方案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

六是医疗卫生行风建设得到改善。医疗卫生行业纠纷工作走上正轨,医务人员对行风工作的认识逐步提高。完成5家大型医院的巡查、2家大型医院巡查"回头看"工作,廉洁从医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全年医德医风投诉案件明显减少,只有93个信访件,比去年减少31件。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拒收、主动退还红包共计900余人次,金额约107万余元。第三方调查显示,二级以上医院的门诊患者满意度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3.66%、94.97%。针对卫生计生领域行风建设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减少明显。昨天晚上省纪委在省电视台直播行风评议的结果揭晓,通过大家这5年来的共同努力,我们从第一年的倒数第几位到现在的第19位,每年都有进步,但在全省五大类经济与社会管理类27个部门单位行业,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我们继续努力。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医疗战线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些成绩来自于广大医务工作者、医政和医疗管理人员的辛勤付出,来自于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省卫生计生委,向工作在医疗工作战线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准确把握医疗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决胜期。《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对健康中国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省委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组织实施建设健康海南工程,即将召开的卫生与健康大会,也会出台"健康海南2030"规划纲要,将海南健康岛长寿岛作为重要品牌,打造海南健康产业。深化医改要求我们抓住重点难点问题矢力攻坚,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健康海南建设要求我们抓住机遇,齐心协力,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应该说,今年和整个"十三五"时期,全省医疗系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从需求侧看。我省医疗服务需求呈现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第一,需求更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随着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特别是健康产业的加速打造,省内外、国内外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状况愈加关注,看病就医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中央号召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刘省长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海南健康的若干想法,甚至希望"到海南生孩子"等,目的就是利用海南优越的环境气候资源,引进先进的辅助生殖技术,将优生产业打造成海南健康产业中的特色产业之一,我们首当其冲,责无旁贷。第二,要求更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原来单纯满足于"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提高到要求"就诊方便、就医舒心"。去年海南接待游客6000万,根据调查显示,90%的游客对个性化的健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的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第三,结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生育政策调整等形势变化,疾病谱和患病人群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就医对象中老年患者、高龄产妇以及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比例提高。特别是高龄产妇,自二胎政策放开后,2016年新增新生儿5000余人,预计2017新增新生儿超过一万人,因此对我们的医疗和妇幼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任务更重。按照中央精准扶贫的要求,"十三五"时期要组织对农村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是作为我们医务人员不管从职业道德和职业要求都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

--从供给侧看。由于我省基础差,底子薄,专科水平较低、信息化程度差等历史遗留问题多,尽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纵向比较,取得较大进步,但横向比较,与大陆省份仍有较大差距,还有不少矛盾和问题。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和服务供给总体不足的矛盾,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与满足群众就医方便可及的矛盾,医疗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滞后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矛盾依然存在。我省900多万人口,去年出生新生儿十万余名,儿科医生数量仅400余人,妇产科医生数量600余人,且很多产科医生的起点是助产士。在座的市县卫生计生委领导和医院领导,你们不解决认识问题,就没法主动的追逐现代化医院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进步,也不会诚心的请进和吸引人才。如何深入挖掘潜力,保护和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以增加医疗服务量,如何切实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以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完善,如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无缝衔接,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从医疗管理能力看。经济社会发展和医学科技进步,给医疗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PPP等一些新概念、新模式、新业态在医疗领域陆续出现,基因诊断、精准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给现有的医疗监管提出了新挑战。社会力量办医的设置审批和日常监管问题,简政放权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问题,"互联网+医疗"的边界界定问题,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的可持续运行、绩效分配问题,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包括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人事分配制度、薪酬制度、政府经费保障制度等等,都要求医疗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老办法"不能用"、"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本领恐慌,迫切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学习,转变方式,跟上形势。在此强调一点,我们出于对患者开展医疗服务的考虑,积极申报新技术新项目是鼓励和支持的,但需依法依规,不能夸大其词,偏离初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要引起重视。

三、扎实做好2017年医疗管理重点工作

(一)积极主动落实医改重点任务。

一是要以医联体为抓手,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今年,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2017年底前,省属公立医院全面停止普通门诊患者静脉输液,并在细节和管理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组织开展三级医院日间手术试点,探索建立急慢分治模式。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医保支付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引导三级公立医院收治疑难复杂和危急重症患者,逐步下转常见病、多发病和疾病稳定期、恢复期患者。在此问题上,公立医院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和配合,有所担当,为政府分忧。另外建议各市县在"东西南北中"格局的基础上,继续建立各自片区的医联体,使得政府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实现分级诊疗,医疗资源下沉。

二是要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这项制度,重点是要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制度机制。在决策层面,要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关键是要合理界定政府作为出资人的举办监督职责和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自主运营管理权限。一方面,要集中权力,打破"九龙治水"的局面,组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将分散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公立医院举办权发展权等集中到管理委员会,代表同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另一方面,要下放权利。政府重在加强宏观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规划、管评价上,加大对医疗服务行为、医疗费用等方面的监管,减少对医院人事编制、科室设定、岗位聘任、收入分配等管理。在执行层面,实行院长负责制,代表公立医院依法行使人事管理,内部机构设置,副职推荐,中层干部聘任,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薪酬分配、年度预算执行等经营管理自主权,显著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目前,我委已成立医管中心,将逐步建立对医院运行监管和绩效考核的体系及标准。

三是要推进医师区域注册制度落实,促进优质资源下沉。积极贯彻落实《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实现"一次注册、区域有效",机构数量不受限制。委直属医疗机构及各三级医院院长,务必解放思想,积极参与改革,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主动服务好医师,不允许出现院长不同意本院医师,到其他单位进行执业现象。

(二)继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继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省人民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省肿瘤医院等专科医院,要按照《"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争创综合和专科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继续完善省内东南北西中5个区域医疗中心内涵建设。做好县医院能力评估工作,对照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对各县级医院能力情况进行通报,鞭策县级医院提升服务能力。

二是加快推进"一县一院"工程项目落地。"十三五"期间,实现每个市县至少建设一所省级相当水平的医院(以下简称"一县一院"工程)。不是所有市县的医院,都具有省级医院的规模、人才梯队和设备装备,而是每个市县至少有1所国内优质医院进行帮扶,每个市县建成省级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或学科,能够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定安、屯昌、白沙、昌江、临高等未与外省建立帮扶关系的市县,2017年前,务必与外省优质医院建立帮扶关系,帮扶可以采取托管、分院和技术支援等形式。从今年开始,没有完成任务的,我委不再安排县级医院能力建设资金支持。

三是启动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和建设工作。临床专科建设是医院品牌、声誉、地位的基石;是医院绩效、补偿、人才的基础;也是医院管理、质量、业务的抓手。通过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工作,选拔和建设一批能代表本省或区域内医学诊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医疗能力强、医疗质量高、管理规范等特点的医学诊疗专科,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居于技术核心地位,作为本省医疗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的基地;建设一批不能满足地区内需求、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需要重点扶持建设的县级医院薄弱专科。到2020年,全省建设200个左右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经过3-4个周期建设(每个周期3年),形成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级Ⅰ级临床重点专科为龙头,省级Ⅱ级、Ⅲ级临床重点专科为主体,院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基础的全省临床重点专科服务网络。

四是加强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加强对远程医疗服务规范管理,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相关制度。引导和规范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按照《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至少达到4级水平。

五是推进柔性引进人才工程。通过柔性引进医学人才建立"首席专家制"和"双主任制",加快发展我省临床重点专科和薄弱专科、"京医老专家百人团"智力帮扶海南项目、吸引"候鸟型"医学人才来琼服务,整体推进"海南省医疗智力帮扶工作",增加我省优质医疗资源。

六是不断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内涵。明确对口支援目标,省内三级支援医院要全面了解县级医院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基本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会同受援县级医院确定对口支援重点领域,制定细化、量化、可考核、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对口支援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创新对口支援工作机制,着眼中长期发展,通过对口支援工作推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形成医疗联合体、医院托管关系,建立对口支援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互利双赢机制。在医院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形成紧密合作伙伴关系,充分调动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的积极性,不断在内部管理、专科建设、技术能力等方面充实和丰富对口支援工作内涵。

(三)提升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一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质量安全是医院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医院在激烈的医疗竞争中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医疗质量安全已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疗水平问题,也有医疗服务问题,更多的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责任心问题。近期发生的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多起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集中暴露出部分医疗机构、部分医务人员仍然对医疗质量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医院管理工作中还有较多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归纳起来,就是缺乏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忽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分医疗机构重扩张、轻管理,重外延、轻内涵,许多规章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够,在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安全保障措施和病人管理方面认识不足,投入人员和精力不够,未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给予充分重视。

二是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国家卫生计生委取消第三类技术的准入,我委取消了第二类医疗技术的准入,试行清单管理。取消准入,不代表不监管,而是更加突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仅限于目录管理、手术分级、医师授权、档案管理、动态评估、定期评估等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管理和控制制度。

三是继续推进医院评审评价。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注重内涵"的评价方针,加强医疗机构评价制度建设,完善医院管理内涵,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任务。

四是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及开展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工作。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增加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医疗机构及科室数量,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总数、入径率和完成率。提高临床路径实施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对临床路径的实时管理和全面统计分析。开展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有效推动支付方式改革。

五是加强临床药事管理。促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完善临床药事管理制度,开展药师培训。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控制耐药率。加强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控制药占比。加强对辅助药物、化疗药物、儿童用药等监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四)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

改善医疗服务的核心是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让广大群众受益并共享新一轮医改的成果。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小,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改善医疗服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遇到什么问题,就着力研究和解决什么问题。认真对照"行动计划"提出的要求,梳理分析本医院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看得准、抓得实、见效快的措施。根据群众反馈和社会评价不断加以改进,形成服务持续改善,质量螺旋上升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创新服务理念,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安全,就是要保证医疗服务安全可靠。质量安全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生命线,安全出了问题,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必须落实各项准入和监管措施,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安全要落实到医院管理和医疗行为的每一个细节,一丝不苟按规范操作,严肃认真按规章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有效,就是要鼓励医务人员潜心钻研医疗技术,诊断和治疗要合理、对症,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方便,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利用先进管理理念和手段改变服务内涵,创新医疗服务流程和医疗服务模式,从挂号、缴费、取药、诊疗等环节做起,从病房、走廊、厕所等地方抓起,净化美化医疗环境,提高服务可及性,使就诊群众处处感觉到方便,不再费时费力。价廉,就是要切实降低群众诊疗费用负担。各医院要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进一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推进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对不合理医药费用进行监控,杜绝大处方、滥检查,切实降低群众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

三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近年来,很多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改造和升级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群众的就医观念。比如我们有的医院采用微信预约挂号、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手段,不仅提高了挂号、缴费等服务效率,缩短了患者排队频次和等候时间,而且提升了信息透明度,疏缓了患者的焦虑情绪,维护了正常医疗服务秩序。长远看,"大数据"、"云平台"、远程医疗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效提高医生单位时间内的劳务价值,节约就医成本,带来医疗服务模式的革命。总之,推进信息化,实现"智慧医疗",在改善医疗服务上大有可为。

四是要抓好以点带面,注重四个结合。抓省内三级医院等重点医院,抓重点工作环节,制定好实施计划,一级一级、层层抓落实,抓出实效,抓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三级医疗机构要率先垂范,发挥好领头羊作用。要注重"四个结合",即与提升管理水平相结合,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相结合,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相结合。

(五)加强卫生计生行风建设。

去年省委第二巡视组对省卫生计生委党组、省人民医院党委和省疾控中心党委进行了巡视。在巡视反馈意见中,指出省卫生计生系统在行风建设、医德医风建设、行业监管等方面存在问题。坦诚地讲,一段时间以来,我省在行风建设、行业监管方面,失之以宽,失之以软,弘扬正气不够,打击歪风邪气力度不足,有的公立医疗机构偏离公益性,个别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医德医风"滑坡",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好、收受"红包""回扣"、开大处方大检查单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违反社会主义医德的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和涉医群体事件成为社会中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伤医事件在我省也时有发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从医环境尚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医院安全正面临着新的考验。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还是放松了医德医风教育,放松了医疗行业的监管。

一是加强领导是抓好医德医风教育、廉洁行医的关键。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科室、临床科室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和全院职工热情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抓好医德医风教育的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医德医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廉洁行医行动计划,将医德医风建设列入单位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之中,实行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加强医德医风和纪律法制教育,认真开展医德考评,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坚决抵制商业贿赂等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行业纪律。

二是发挥党组织在医德医风建设和廉洁行医中表率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行医,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为广大干部职工做出表率。要把医德医风教育列入临床一线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内容,结合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学习讨论,把医德医风和廉洁行医列入医疗单位党员民主评议内容,对违反医德医风行为的党员给予组织处理,涉及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确保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

三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彰显医疗卫生行业精神。医学科学既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不能"只看病不看人"。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乃仁术,良相同功"。面对很多疾病,医疗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当疾病不能被完全治愈时,医务人员的一个问候、一个笑容都能使患者感到温暖,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将成为医患共同对抗疾病时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医院要注重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努力为就医群众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要紧密依靠医务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倾听和吸纳合理建议,努力促进医疗工作回归临床、回归人文、回归公益。

四是加强督导检查,务求取得实效。高度重视行风建设,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工作方针,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方式,教育与惩罚并重,严格落实"九不准"规定,对收取"回扣"、"红包"等违反"九不准"规定、群众深恶痛绝的行为,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立了规矩,就要执行,设了底线,就要坚守,否则党纪、政纪就会失去威严,医德医风就难于发生根本性的好转。要通过持之以恒整风肃纪,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要定期开展效果评价,将患者评价作为检验成效的重要依据。通过严肃执纪,让一小部分自律性差、心怀侥幸的医务人员"悬崖勒马,好自为之"。

(六)统筹推进其他医政工作。

一是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继续做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特别是三级医院对口支援5个贫困县级医院工作,派驻医师确保到位,提升贫困县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所有医疗机构落实贫困人口救治"绿色通道",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工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