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张家港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98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4分钟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8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潘国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主要工作

一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张家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省、苏州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四大路径",建设"四个港城",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0亿元、增长6.8%,人均达21.6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3.4亿元、增长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进出口总额361亿美元、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亿元、增长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万元、增长8.6%。

尤其令人振奋并倍感荣耀的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秦振华同志荣膺改革先锋称号,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张家港市荣获"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系全省唯一入选的县级市;被中宣部确定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百城百县百企'重大典型"。沈文荣同志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荣获"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六个方面工作,并取得了新的成绩和进步。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质效持续提升。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780亿元、增长6%,其中新兴产业产值占比47.5%。工业增加值率达21.2%,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8万元/人。完成口岸货物吞吐量2.35亿吨、外贸运量5500万吨,实现专业市场成交额4040亿元。5家企业荣登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总数均列苏州各市(区)第一;11家企业获评全国服务业500强,总数列全省县级市第一。新增高标准农田1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35%。完成拆旧复垦4000亩;"腾笼换凤"土地面积2977亩。获评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重大项目取得突破。长城宝马光束汽车项目正式落户,并加速推进。加特可变速箱、杜邦中国制造基地、香港信义集团江苏产业基地等项目成功签约。沙钢环保技改、庄信万丰汽车催化剂、华灿光电半导体等项目开工建设。沙钢冷轧硅钢、霍尼韦尔UOP工程研发中心等项目竣工投产。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90%,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实施智能制造重点项目98个,9家企业获评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国际汽车城启动运营,玖隆物流园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区。

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5%。入围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省级高新区正式获批。江苏冶金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家港研究院、苏州市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等"十大新型研发机构"揭牌,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氢能与先进锂电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1家。新获评高新技术企业9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8%。新增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1名、省"双创"和"姑苏"计划人才34名,年销售超千万元人才企业达1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2件。总规模148亿元的张家港基金正式运营;产业资本中心管理基金规模达413亿元。

(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重点改革稳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完成玻璃去产能684万重量箱,整治淘汰低端低效产能企业276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落实企业降费减负系列政策,兑现市级各项扶持资金超10亿元。通过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新增企业授信856亿元,企业融资373亿元。入围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保税港区获批全省唯一的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凤凰、塘桥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有序实施,双山香山旅游度假区一体化运作。政府性债务管理全面加强,国资国企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村均稳定性收入超1000万元。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市和保税区行政审批局有序运行,"多证合一"、全程电子化登记新政落地,市政务管理平台、电子证照库建成启用,"3550"改革、"不见面"审批、"证照分离"常态化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新模式深入实施。全市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9万户。关检业务全面融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全省领先。完成一般贸易进出口288.8亿美元、占外贸总量的80%。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国泰缅甸服装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2个、总投资4.75亿美元。

(三)城市建设提质加速

空间布局统筹优化。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较大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高新区总体规划编制、高铁新城(塘桥城市副中心)功能提升研究、人民路城市设计、城北核心区城市设计等重大规划。城北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市职工文体中心基本完工。高铁新城建设有序启动、高铁站房顺利施工;沪通铁路线路段铺轨全部完成,跨江大桥加快推进;苏南沿江铁路、盐通张铁路开工建设。张皋路、华昌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锡通高速过江通道南连接线、新泾路快速化改造、晨丰公路改造、港华路拓宽等重点交通工程加快推进。福南水道12.5米进港航道试运行,川港北延和太字圩港南延工程完工。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编制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开展城市管理"百日行动"、"无违建村(社区)"建设行动,拆除违建153.1万平方米。"智慧港城"建设步伐加快,政务大数据应用平台开通上线,"城市e管家"2.0项目升级,"智慧交通"建设稳步推进。建成首条内环型公交专用快速车道,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0%。老旧小区改造更新等工作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逐步推广。完成乡镇老住宅区天然气改造4610户、居民天然气配套1.9万户。完成镇区生活污水纳管7254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136户,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4%。实现国家卫生城市"九连冠"。

(四)生态建设全面加强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深入实施"263"专项行动、清理整顿沿江环境污染攻坚行动、环境保护"百日行动",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得到有效整改,立案查处环境案件763件,实施行政处罚461件,环境信访同比下降20%。削减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总量142万吨,关停化工企业29家,整治"散乱污"企业6627家。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78.1%、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河长制改革深入推进,完成89条黑臭河道综合治理,疏浚河道775条,建设生态河道53条。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危险废物安全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生态屏障更加坚固。完成2017-2025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通洲沙江心岛生态湿地总体规划。深化"绿色发展引领区"建设,投入生态补偿资金1.7亿元。实施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百日攻坚"行动,依法取缔无证非法码头125家,实施江堤绿化补种77.4万平方米。静脉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发展绿色农业,实行轮作休耕7.98万亩。实施美丽城镇建设项目266个,3个苏州市康居特色村、6个特色田园乡村、97个三星级康居乡村、30条美丽河道加快建设。获评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最佳实践奖。

(五)民生质量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精准发力。新增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8%,新增社保参保人员6.5万人。社会医疗救助、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落地实施。成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设立社会救助管理平台,开展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投入2.38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0.3万人次,为9465名残疾人发放补贴5031万元,给1014名困难家庭学生发放慈善助学金306万元。虚拟养老院入院人数超3.9万人,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52.4张。新增公积金缴存职工4万人。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实施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外国语学校北校区、北庄幼儿园等5所学校投入使用,高职园中专校启动建设。高考本科达线率、职业学校对口单招本科达线人数继续位居苏州前列。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数位列全省县(市)第一。实施校长职级制和"备案制"教师招聘制度。"四点半学校"实现小学全覆盖。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药品采购"两票制"全面落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大新医院、市中医院与南丰医院实施分院制挂牌运作。市第四人民医院、港城康复医院投入运行。大病困难群众和计生特殊困难群众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9.3%。22个民生实事项目顺利推进;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216个。

文化文明活力迸发。完善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建市镇村三级文明实践网络。成功举办2018长江文化艺术节和市第七届体育运动会。"县域文化馆分馆体系探索与示范"项目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东山村遗址保护与展示设施建设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学校运动场所向社会开放有序实施。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成率达97%。书香城市建设持续领先。市档案馆获评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成立全国县级市首个志愿者学院,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入选中宣部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村民自治国家级试点、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等改革试点扎实开展,党建引领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有力推进,村(居)民议事会覆盖率达97.9%。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20.2人。开展"331"专项行动,排查整治火灾隐患8.7万处,火灾事故同比下降14%。开展安全生产"百日行动",完成67个三级政府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整改,在1288家规上及重点企业推行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成一年"治标"目标。实施"快警务"机制改革,违法犯罪警情和刑事发案率连续10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法治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获评江苏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区)。率先推进小微餐饮报告积分管理。入选建设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

(六)政府自身建设强质提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两个坚决维护"。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范管理标准体系。依法及时公开各类政府信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全省领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项目获评江苏省依法行政示范项目。"12345"整合149条服务热线,受理各类求助260万件。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实现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优化升级,政府采购网上商城模式全面推行。实施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优化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对重点工作、重大事项的绩效监测和督查推进力度。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60件、政协提案261件。

与此同时,对口帮扶与援建、台务侨务、民族宗教、兵役、人民防空、气象、外事、地方志、妇女、儿童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张家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职工、企业家和全体市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垂直部门和涉外单位,驻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张家港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矛盾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宏观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振兴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更严峻挑战。二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仍不够,传统路径依赖仍未摆脱,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任务更加迫切。三是环境治理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特别是沿江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更大力度治理攻坚。四是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充分、不均衡,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担当意识还要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将系统谋划,精准施策,补齐短板。

二、当前形势和重点任务

回望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闯敢试、实干拼抢,创造了从苏南"边角料"到县域百强前三甲的伟大飞跃,铸就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汲取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经验,牢牢把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实干、破浪前行,书写张家港精神的新内涵,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各位代表,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张家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的攻坚之年。在这转型崛起的重要时刻,我们要充分认清张家港新的时代坐标和发展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从宏观大势看,世界经济正进入深度变革的调整期。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势头上升,经贸摩擦、汇率波动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各类风险挑战加剧;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但长期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新的动能加速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更加坚实。从发展方位看,张家港正处于多重战略叠加的机遇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和"高铁时代"的到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全面提升张家港区域发展战略地位,为我们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集聚优势资源提供了新的空间,为我们拓宽双向开放,发展更高能级的大产业、大港口、大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发展态势看,张家港正处于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跨越的关键期。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激烈比拼,面对周边地区你追我赶的竞跑势头,张家港要确保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就必须提振"样样工作争第一"的精气神,高标定位、改革创新、克难奋进,全力打造"港城发展升级版"。

展望新的一年和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要坚定政治责任与使命担当,切实增强危机意识、拼抢意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永不懈怠、勇争一流的精神,以接续奋斗、真抓实干的作风,从难事抓起,从"硬骨头"上突围,全力攻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难关,开辟张家港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市政府将紧紧围绕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着力打造"五大生态系统":

(一)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围绕打造港产城深度融合的创新型城市,加快构建以"沿江经济带"和"创新集聚环"为主体的"一带一环"产业发展架构。要以建设全国创新型县(市)为重要契机,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引擎作用,以重大项目、重大载体为支撑,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全力打造特种钢材、化合物半导体、高性能材料、氢能等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冶金、纺织、机电等传统产业发展智能工业。要系统完善人才政策、创业孵化和服务支撑体系,充分集聚创新要素,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要聚力推进高新区建设,全面打造"创新驱动第一引擎、城市建设第一地标、苏南高新区第一方阵"。

(二)打造协同融合的区域发展生态系统,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品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张家港高质量发展必须抢抓的新机遇。要围绕打造长三角枢纽型大城市,主动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在产业、科技、交通、生态、民生等领域的协同对接,发挥张家港的竞争优势,积极谋划与上海虹桥国际商务区的功能配套。要加快推动"港铁产城"融合发展,全面建设长三角公铁水联运的区域性枢纽。要以国际化视野建设高铁新城,打造"引领苏南沿江的综合门户新城、集聚创智研发的创新服务新城、彰显文化魅力的生态宜居新城"。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核,以高铁新城、滨江新城为副中心,以锦丰、乐余、凤凰、南丰为中心镇,以百个美丽乡村为支撑的"一核双副四中心"城乡一体化格局。

(三)打造更加绿色的自然生态系统,补齐补强生态环境短板。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践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打造彰显人居典范的绿色发展标杆城市。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做好污染防治的"减法",提高防污治污能力,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生态建设的"加法",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沿江生态修复,建设绿色生态廊道。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做好绿色发展的"乘法",科学规划完善沿江产业布局和长江岸线功能,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厚植绿色发展的根基。

(四)打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持续增进均衡优质的民生福祉。民生幸福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围绕打造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和谐幸福城市,精准务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投入,加强对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储备,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围绕打造富有独特人文气质的标兵型文明城市,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要深化共建共治共享,健全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互融并进,引导社会组织和市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深化平安法治建设,提升市民的社会规则遵守意识、公共场所行为边界意识等,促进公平正义,维护安全稳定。

(五)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高效、务实、廉洁的政务服务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新的一年,我们要以机构改革为抓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优的制度、政策和服务供给,维护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要聚焦重大事项,健全专班化、项目化推进机制,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组织程度、推进速度和落实力度,凸显政府服务更加有能、有为、有效、有温度。要激励引领全市广大干部和各级各部门全面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强担当、强作为,以过硬实绩向全市人民交出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

三、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抢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两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争先率先",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各项工作,全面深化、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以"招商突破年"为主攻点,全方位开启"港城经济、港城功能、港城生态、港城生活、港城治理"五个升级版建设,努力为决战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更多主动、赢得更大优势,奋力推动港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建议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工业投资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幅不低于苏州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市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思路、统筹谋划,部署开展"招商突破年"活动。紧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链招商,以龙头企业、旗舰项目为依托,招引一批上下游关联项目。突出项目质量效益,科学设定亩均产出、单位能耗等效益指标,建立完善项目准入门槛。创新招商方式,完善专业化、社会化招商机制,推进以商引商、以才引才、以外引外、合作招商,探索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招商。整合优化招商选资、招才引智、科技创新等激励政策,多层次、宽领域、大平台、高密度组织开展重点投资促进活动。大力推进省、苏州和50个本市重大项目建设,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扩大项目有效投入。全面落实各类扶持政策,制定出台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赋能减负。发挥产业资本中心、"港城合伙人"等平台功能,打好银政企对接、产融合作、企业上市等"组合拳",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加强对骨干外贸企业的监测预警和跟踪服务,确保企业平稳健康运行。大力弘扬企业家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激励广大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转型升级。

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精选优势领域,壮大优势产业,布局先导产业,加快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链。做强精品钢材产业,编制钢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推进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沙钢、永钢升级改造项目,加快向硅钢、超薄带等高端特钢领域迈进,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智能冶金产业基地。做优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康得新集团新材料项目、胜牌润滑油、陶氏有机硅、贝内克长顺等项目建设,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做精半导体产业,依托张家港纳米产业园、张家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中心、华灿光电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半导体设计、封装、测试等产业链布局,打造先进特色半导体产业基地。拓展汽车产业,推进长城宝马光束汽车及加特可变速箱、采埃孚汽车电子等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高端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城。进军氢能产业,以苏州氢能产业创新中心为引领,聚焦氢气制备与储运、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启动中车氢能源基地项目,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氢能全产业链集聚中心、氢能产业生态示范中心。年内,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9%。

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转型。深入实施产业提升行动计划,鼓励引导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加快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增强在全链条中的主导权和影响力。启动新一轮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发展一批智能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发展联盟和专业协会,滚动实施100个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培育15家以上省级示范智能车间。落实"小巨人"企业扶持政策,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新地标企业。年内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1.7%。以支撑港城制造业发展为导向,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供应链融资、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攀升。深入推进工业企业、码头岸线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实施差别化资源配置政策,倒逼企业压减、淘汰落后产能。坚持"亩产论英雄",推进"三优三保",综合利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措施,加快低效用地再开发,年内完成拆旧复垦5660亩、"腾笼换凤"土地面积1000亩。

(二)持续释放改革创新活力

高标准推进高新区功能升级。启动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支持高新区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生态"四个新城",推进体制机制、招商引才、城市建设、金融模式、服务保障"五大创新",加速成为全市创新资源集聚区、创新驱动主阵地、转型升级主引擎和科技成果策源地。支持高新区围绕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加强"补链、强链、延链"等产业链招商,培育发展半导体、绿色能源、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进高端创新要素向高新区集聚,重点建设半导体、锂电、氢能等新型研发机构,争创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加速推进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启动智慧科学城建设,推进CBD中心商业综合体和南横套景观廊道工程建设,高标准打造未来城市的新地标。

统筹集聚创新资源要素。积极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高水平推进"十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引导企业建办重点实验室、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6%,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5%。新获评高新技术企业70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积极引导优质创新型科技企业挂牌科创板。年内引进市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项目80个,新增国家、省、苏州市级人才30名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5家。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打造产业资本创新小镇,发展创投融资、资本交易等金融新业态,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加大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的众创空间、孵化器,推进加速器、专业园区建设,加快构建完善成果转移、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市建设,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件。全力做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验收工作。

更大力度推动改革。瞄准"2440"目标,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广拓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扩大"不见面"审批事项,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一张网"向镇、村(社区)延伸。推行代办送批、联动办理、容缺审批等机制,为重大项目提供一项一策"定制服务"。完善政务管理平台和电子证照库功能,实现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精准供给,真正让数据信息"多跑路"、办事群众"少跑腿"。稳妥有序推进党政机构改革。深化凤凰、塘桥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加强财政监督检查、政府采购监管和资产管理,进一步提升财政运行效率。推进政府性债务化解,严格防范债务风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统筹推进整合重组。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善电子化交易体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