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卫健系统领导讲话合集19篇(第4/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266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3分钟

心中有戒常警醒。主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抓早抓小抓苗头。对标对表,从严要求,从严自律,

从严监督,始终保持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慎交友、慎用权,干干净事,做清白人,洁身自好。带头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做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

强化责任落实 推进试点工作

北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6月11日)

为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探索新的结核病防治模式,国家于2016年底启动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由每个省至少选择一个市开展试点。北海为广西唯一的试点城市,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市政府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协调相关部门全面推进试点工作,效果显著。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以市政府名义下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试点工作列入市重点改革项目重点实施,列入年度政府重点工作"四定":定人、定责、定时间、定进度,实行月进度报告和通报制度,由政府督查室跟踪督办。

两年间,自治区和北海市两级财政加大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共投入770多万元财政资金,为北海市定点医院即市结核病防治院配置了CT设备,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也给予大力支持,给北海市定点医院配置线性探针检测仪(Hain)、恒温PCR扩增仪,给合浦县配置恒温PCR扩增仪、快速液体培养仪等结核病实验室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结核病检测能力。

市卫生健康委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试点工作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快构建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根据试点工作需要,我们明确疾控机构、结核病定点医院、非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制定相关的工作规范、制度和流程。建立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结防工作督导和培训,2017年至2018年,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对合浦县及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督导共17次,举办业务培训班6期,还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督导和培训。全市

3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落实辖区肺结核患者的首次入户访视和督导服药管理工作,并将其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患者或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对

65岁及以上老人和糖尿病人进行肺结核筛查。

通过试点工作的实施,北海市结核病防治保障政策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了相关医保政策。将肺结核活动期及耐药肺结核纳入医保慢病报销范畴,将普通肺结核即初治菌阳、初治菌阴、复治菌阳肺结核等纳入本

市按病种付费的医保支付范围,收费标准最高限价分别为9540元、6236元、12662元,医保支付标准为职工医保80%、居民医保65%;二是创新建立耐多药肺结核政府兜底治疗新制度。对在北海市结核病防治院接受治疗的本市户籍者及其配偶子女的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及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县区兜底补助外,自负的合规医疗费用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并给予交通、伙食补助费。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每天30元的伙食补助,门诊治疗期间提供每个月30元的交通补助。截至2019年5月13日,已将符合条件的25例耐多药患者纳入兜底免费治疗对象,门诊治疗已发生医疗费用

92569.29元,住院治疗已发生医疗费用52595.48元。已发放伙食补助共25380元,发放交通补助共1110元;三是建立新生入学结核病免费筛查制度。从2019年起,对市辖三区初中、高中入学新生将免费进行结核病筛查,所需经费由市财政承担。

试点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能力的提高,结防工作指标持续向好。2018年5项结核病防治核心指标均居广西前列,第一名1项(病原学阳性率51.86%),第二名3项(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筛查率87.60%、肺结核病高危人群耐药查率84.32%、耐多药结核病纳入治疗率47.83%),第四名1项(肺结核患者登记管理率85.88%)。2018年全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比2015年下降了26.00%,比广西2015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下降35.39%,提前完成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疫情下降目标即到2020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20%。

我市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领导、专家的肯定,被中国防痨协会邀请在2019年4月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学术研讨会上进行经验交流;被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安排在2019年3月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培训班及5月全区学校结核病综合防控培训班上进行经验介绍。我市将落实长效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常抓不懈,推动全市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的进程,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

把健康中国重庆实践路走得更加扎实有效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2019年6月13日)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

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重庆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健康中国战略重庆实践,更是犹如一盏"航向灯",使我们路径更加明晰、前行更加坚定。

努力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必须做到医疗保险全覆盖,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过得去。围绕"看得上病",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提升乡镇卫生院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着力加强村卫生室建设,通过改扩建一批、联合设置一批、搬迁一批,确保今年内全市所有村卫生室达到国家标准。围绕"看得好病",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实施"组团式"帮扶,深化"互联网+健康扶贫",实现远程诊疗全覆盖;推行"县管乡用、乡管村用"、邻村代管、巡诊等方式,解决村卫生室无人执业问题。围绕"看得起病",统筹医疗保障政策,落实资助参保政策,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将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增加到30种,精准实施"两定制一兜底"政策,确保一户不漏。围绕

"少生病",深化健康促进行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疾病防控,健全疾病监测网络,实现14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竭力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是打通宏伟蓝图与美好现实之间的通道。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卫生健康事业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坚持强化高端引领,着力打造西部医学中心。树立"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目标,推进医学研一体化,建设高水平医院、发展高水平学科、培养高水平医生、打造高科技医药产业;防治康一体化推进,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促使重庆医疗服务能力与重庆整体定位相符。坚持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新一轮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力争到2020年,18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90%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达到基本标准;坚持以

"医通、人通、财通"为重点,加大力度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县乡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坚持突出便民惠民,着力建设"美丽医院"。围绕"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综合整治医院环境,全面落实12项医改便民措施,培育医院核心文化,推动医院品质提升,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着力坚守生命安全红线和健康底线。生命最宝贵,安全大于天。医疗质量安全容不得一丝失误、公共卫生安全容不得一刻放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抓好医疗质量安全,进一步优化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落实各项核心制度;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法规建设,落实准入、控制和监管措施;进一步加强全行业监管,完善监督执法体系,增强监督执法力量,构建"大执法、大监督"格局。抓好公共卫生安全,筑牢传染病防治屏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启动新一轮艾滋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结核病、丙型肝炎终结行动,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规范疫苗接种管理;提升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公众"自救互救"卫生应急知识技能培训,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启动区县级卫生应急队伍、指挥中心标准化建设。抓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推动工作下沉,主动了解尘肺病人、计生特殊家庭等不同群体诉求,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化解矛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整治"职业医闹"、暴力伤医伤护,以及扰乱正常就医秩序等行为,努力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展是第一要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党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重庆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抓好党建促发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充分运用重庆红色资源,充分运用卫生健康系统涌现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着力抓好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统筹做好干部的选育管用。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吸引国内外、市内外优秀卫生健康人才到重庆发展,构建医、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着力培养有能力、有技术、有道德的优秀人才,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高质量推进党支部建设,坚持党支部

建在科室上,积极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做到党的工作进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行业作风专项整治行动,巩固过度诊疗专项整治成果,严肃查处欺诈医疗等违规违法行为,以良好党风促政风、转作风。

走出中国特色的健康养老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何延政

(2019年6月13日)

"未富先老"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社会总体负担加重等问题,但如果解决得好,不仅可以使老年人安度晚年,也可拉动"银发经济",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发展。目前不少地方开展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就是很好的探索与实践。

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避免了发达国家在养老问题上所走过的弯路。20世纪上半叶,发达国家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建立了大量的养老院,直到今天仍以养老院为主赡养老人。然而这些养老院看上去很美好,事实上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许多老人没有获得更有质量的生活;老人们与社会隔绝,少有尊严和掌控自己生活的权力;过分专注衡量健康的各项指标。到了20世纪

80年代,新形式的养老院开始出现,叫做辅助生活中心。老人在这个中心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和隐私,还可以选家具、养宠物、下厨房等。衰老是个医学问题,不是单独靠医学可以解决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在生命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有尊严地体面地度过。

居家养老,老年人可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熟悉或很快熟悉环境,可以选择自己的家居食物,如果能劳动可以自己下厨房,有自己的隐私,可以到社区见到熟悉的人,可以参加集体活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区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使老年人不脱离社会。而机构的介入更丰富了老年人的选择,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得到更好的照护和医疗,从而使不同的老年人得到进一步的多元化的满足,让老年人在银发阶段也有丰富的自由意志和足够的尊严,使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真正实现。

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体现。老人心理需求满足程度除身体健康因素外,更多的是文化传统中形成的价值观,以及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现实生活的实现程度。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

"和""合"思想;讲究几代同堂、尊老爱幼;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虽然农耕文明形成的大家庭养老逐渐远去,但历史文化的基因依然长存于人们的血脉中。尊老爱幼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传统,传统的儒家思想,更是从道德入手,重视伦理修养。年轻人除了赡养的法定义务外,还需要"常回家看看",

春节返乡大潮等就是这种文化基因很好的诠释。因此,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是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是传统家庭文化实现的有效载体之一。

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在当今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下更趋完善成熟。家庭的日常照料、健康监测、预警预报等,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自控或智控与远离家庭的子女亲属实时联系,增加情感联系的内容。在可预见的将来,部分子女、亲戚甚至可以在家里上班,灵活的上班工作时间让他们可以多陪伴在亲人的身边。部分老人甚至可以在网上的虚拟空间实现情感交流满足。

另外,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还可以催生"银发经济"的发展壮大。传统的观念认为老年人是低消费和社会的负担,但老年人的消费欲望并不低,只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针对老年需求的供给严重不足,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比如除了老年人生理健康指标特别关注,老年人还需要温情、需要尊严、需要价值的实现等,这部分需求服务不仅仅是理念不到位,实际供给也是远远不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和完善,许多老年人的真实需求逐步会被更深入研究和挖掘,这恰恰给社区和机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以带动养老产业发展,可以扩大内需的释放,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反思发达国家养老院所走过的弯路,继承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建设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模式,辅以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全民动员共同面对老龄化问题,一定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健康养老之路。

从哲学视角看健康中国战略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 沈骥

(2019年6月24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健康中国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科学认识,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和健康保障。

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健康中国战略提出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优先立场,也标志着我国发展目标导向的重大转变。

坚持健康价值优先。一人之健康是立身之本,全民之健康是立国之基。健康的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坚持健康公平优先。健康权是人的基本权利,这一权利不因社会地位、地域、年龄等而有所差别。健康中国战略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安排,保障人人公平享受基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坚持健康安全优先。健康中国战略强调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医疗服务安全可靠,加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威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总是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健康中国战略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提出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把卫生健康从部门业务工作变成全党全社会的大事。

要将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将维护健康的范畴从传统的疾病防治拓展到环境保护、体育健身、健康生活、职业健康等领域,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

要将健康保障覆盖全域。健全以基本医保为主体、补充医保和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托底的多层次医保体系,筑牢全民医疗保障网,不断提升群众

受益水平。实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完善药物政策体系和供应保障机制,确保药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供应充分。要将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坚持整体健康观和整体医学观,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各年龄阶段人群健康需求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生、老、病、死各个环节提供高质量健康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强化对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

要让健康促进惠及全民。坚持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大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大气、水、土壤、工业污染等治理,建设有利于健康的生态环境。深化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综合治理城乡环境卫生。

唯物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把握客观规律的唯一途径。健康中国战略提出要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体现了对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全面把握。

维护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必须坚持患者利益优先、社会效益优先,强化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保障群众疾有所防、健有所护、病有所医。

保障可及性。包括地理上、服务上和经济上的可及性,要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善服务体系功能,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构建覆盖城乡、满足多样、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供需不对称。医疗服务具有"信息不对称"的天然属性,医生是信息的优势方,同时从病人身上取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极易产生"诱导医疗""过度医疗"等问题,必须对医疗服务行为进行全面、全程、精准监管。

医防互补性。预防、治疗在卫生健康服务中具有互补作用,要转变"重治轻防"传统服务模式,落实预防为主,加强防治结合,将预防、医疗、康复等环节紧密衔接,才能实现"健康产出、经济效益"双重目标。

发展阶段性。医疗卫生是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分支系统,其发展方式是螺旋式、渐进式、阶梯式的,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防止超越现实水平出现"免费医疗""极品医疗"等"福利陷阱"。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方法论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健康中国战略聚焦健康服务供需不平衡的主要矛盾,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动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增加基层服务供给。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加大对基层卫生事业的投入,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财力物力投向基层、优惠政策倾斜基层,促进基层"软件"和"硬件"双提升,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要增加多元服务供给。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放管服"改革,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医疗与健康服务,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服务。

要增加优质医疗供给。优化医疗资源布局,高水平建设各级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提升西部欠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水平。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建设、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各类疾病治疗水平。

要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是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必须坚持供需并重、上下联动、分工合作,强化医保政策引导、基层签约服务、医联体建设等措施,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就医格局,促进医疗资源高效利用和供需总体平衡。

深入推进医改 保障全民健康

益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曾烈辉

(2019年6月29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保障全民健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深入推进医改。当前,医改已步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要求卫生健康系统以逢山开路的闯劲、滴水穿石的韧劲和"钉钉子精神",围绕运行机制、队伍建设、综合监管等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将医改进行下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取得病有所医新突破。

全面完善运行机制。突出顶层设计,统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作为完善运行机制的首要前提。积极探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引导群众理性就医,诊治合理分流。全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建立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医疗联合体成为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继续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建立健全"防""治"结合的激励机制,强化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病前预防、病后康复方面的功能,让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有动力做好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推广取消药品加成改革成果,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采购限价招标,坚决杜绝以药养医、以药补医,推动药占比下降和人均医药费支出下降。全面落实社会办医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的硬件标准,将社会办医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办医在医疗资源配置相对薄弱的区域和牙科、整形、儿科、产科、康复、精神卫生等专科领域发展,培育一批医疗和养老融合发展的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积极协调推进医疗、医药、医保发展,加强"三医"联动,最终实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下沉,基层医疗服务量提升、基层医疗质量提升、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率提升"。

重点优化人才队伍。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进一步健全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配套措施,打破现有"定编、定岗、定人"制度,创新编制管理,着力解决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升专科医生层次,按照"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建设思路,把培养使用学科带头人作为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加大重点专科领军人才和人才梯队的建设力度,大力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专科人才,引导资源分配向专科医生、优秀人才倾斜。加快全科医生

培养,进一步明晰全科医生职业发展路径和发展前景,全面推行全科团队服务,做实做细做强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吸引优秀人才流向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推动人事薪酬改革,突破制度壁垒和利益藩篱,探索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提升医务人员的劳动技术价值,形成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良好导向,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着力加强综合监管。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严厉打击医疗服务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医疗卫生行业信用建设,加大对无证行医、欺诈骗保、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等严重失信行为实行联合惩戒和专项治理力度,规范医疗卫生服务,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法整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对"医闹"的涉黑涉恶问题和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做到"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形成扫黑除恶的长效机制,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净化行业空气。

全面推进医改,事关个人身心健康,事关家庭幸福,是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敏感的领域,也是社会改革最复杂、最困难的领域。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坚强有力的改革举措,为加快推动益阳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创造全民健康的和谐环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