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学校毕业典礼讲话合集23篇(第5/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41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4分钟

2021届毕业生同学们,学校永远跟随你的人生。在南华,你们成长、你们成熟。今天毕业,我们心怀喜悦向你们所取得的成就致敬,也为你们的成长倍感自豪。祝贺你们又有一个新起点。

同学们,今天我还要和你们一道感谢所有帮助过你们走到今天的人们,他们是父母、是老师、是家人、是朋友,是很多你见过和没有见过但为你们成长奉献的人们。

同学们,你们注定是要书写历史的一辈。在过去的一年中,你们学会了很多只有医科学生才懂的词语和它们的准确定义,健康码、社交距离、核酸检测、密接者......疫苗成为了网红。尽管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学习和工作早已回归了正常。正是我们中国的哲学和科学的结合,让我们快速地从疫情中走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把哲学、人文和科学体现得淋漓尽致。拥有了十几年教育和2020年经历的你们,应该更加体会到教育和科学可以挽救生命,可以改变世界,同时让生活更有意义。

同学们,科学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18世纪60年代开始基于科学进步的技术革命,开创了机器替代手工劳动的时代,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重大进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极大的提升了生产力。

20世纪的原子能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是生活进一步方便,交流更加容易,平均寿命大幅提升。我们不再需要到商场才能买到东西,也不再只能买到当地商场出售的商品。"缺货"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不再太有意义。我们现在正经历智能化的时代,科学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力和能动的生产力,再一次带来生活方式的革命。

毫不夸张,科学改变世界。受过高等教育的你们,除了理解科学,遵循规律。更需要有科学精神,那种求实、创新、怀疑、和宽容的精神。让科学精神成为一种本能。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最重要内涵。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了创新就会失去追求,当然也就没有了提升,更没有所谓的超越。其实,创新和超越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也不是要打败谁,而是要让自己变得生活更有激情,让自己有永无止境的追求,让自己更加喜欢思考,让自己真正贡献社会发展。同学们,如果你做你喜欢的事,你的人生将永远不会感到有一天是在工作。

袁隆平先生是大家熟悉的"杂交水稻之父"。相信大家最近应该看了很多他的视频和故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荒"。大家可能不太清楚,我们以前种植的水稻是稳定遗传的自交水稻。在遗传学上叫纯种。提升这种自交水稻产量有很大的困难。据说,在1970年,提高水稻产量进展受阻,先生有些沮丧,但并没有失望。他调整思路,去偏远地区寻找野生水稻品种,从那些野生水稻中获得有望带来高产的遗传物质。在海南岛的一条铁路线旁,他和团队找到了一片野生水稻,并研究出将野生水稻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商业水稻,实现水稻杂交。从而大幅度提高产量。尽管杂交水稻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就被大规模种植,但是先生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改进。用科学不断增加产量,用科学让杂交水稻适应不同的种植条件。直至生命最后时刻,他还念念不忘他的三个水稻梦想,即"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禾下乘凉"和"盐碱地上种出高产水稻"。每年他都花很多的时间在田间地头,那里是永无止境的科学和先生崇高的科学精神。

同学们,先生在学习农学专业前并没有农村生活的背景。然而,他对理想和科学的追求把农学变成了一生的职业,"勒个70年种田"。他真真实实用科学改变了人类,改变了世界,先生是科学和创新的象征,不仅仅是农业,而是在所有领域。先生用他率真而执着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科学精神。

同学们,教育的意义在于打开人心灵的窗口,发现世界,发现自己。让人有思想,有追求。于是,就会有责任和担当。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是对他人的承诺。有社会,就一定有责任。人的责任是既照顾自己,也照顾他人,是回应人们彼此的信任。当同学们走向社会,请一定要对彼此、对社会、对人类共同未来有责任感,担当自己应有的责任。

我常跟医学院的学生讲,从进入社会开始,他们就会向一种东西,暂且叫它特权,迈进了一大步。因为他们的医学知识、他们的白大衣、他们的听诊器、他们的职业誓言让社会给予他们许多人没有的权力。请同学们注意,这些权力只有在适当使用时才能造福人类。

所以,在使用这些权力之前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的责任就是为人类健康服务,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水准,竭尽全力让诊断准确,治疗有效。在他们面前,只有病人和正常人,绝不因身份的贵贱,权力的大小,财产的多少而改变。明天的你们,无论从事什么样的专业,无论开展什么样的活动,也应该一样。科学和责任是决策的基础。

同学们,你们--转身即为校友、即为同事,我们--"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再一次祝贺你们!谢谢大家!

以正确态度面对未来人生

李孝廉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与激动的心情,为圆满完成学业的44名博士毕业生、1742名硕士毕业生和4358名本科毕业生同学送上最美好的祝愿!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向默默支持你们的家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今天的会场与以往不同,这是西理工历史上首次线下线上同步进行的毕业典礼。请原谅我不能与每一位同学面对面地依依话别,但无论你们在线上还是线下,西理工始终与你们心连着心,我们的心中牵挂着每一位同学。今天在现场参加毕业典礼的一共只有1600余名同学,但从你们的脸庞上、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种不同于往日的沉淀与历练,看到了全体2020届毕业生面对未来、勇立潮头的果敢与勇气!

在充满挑战与艰辛的2020年,我们共同经受疫情考验,我们一路携手走来。同学们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学业,有一部分同学已经顺利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一部分同学选择继续深造,尤其是当我看到材料学院材163班考研升学率达到69.44%的时候,我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骄傲。当然,我们还有一部分同学正在努力找工作,我希望你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请积极与母校联系,学校也将不遗余力帮助每一位毕业生尽快就业!同学们,你们是西理工特殊的一届毕业生,你们是经历百年之罕见疫情走出校门的一届毕业生,这场"疫情历练",既让你们体会到了应对复杂、无序、不确定的真实感受,也给你们带来了关于人生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不久前,四川大学李言荣校长在毕业典礼的讲话中提到,有人说人生中只有1%比较精彩,也只有1%比较痛苦,另外98%都是在平淡中度过的,而人就是被这1%的精彩吸引着,忍受着1%的痛苦,生活在98%的平淡之中。以我的人生阅历和近40年的工作经历,我对这种说法深以为然。这里的1%的精彩和痛苦并非都只有一次,在漫长的人生中,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会有多次的精彩、多次的痛苦,但从时间上计算,持续的过程一般都不长。持续最长的、每天都在发生的就是平淡,但这种平淡中,孕育着精彩,蕴含着痛苦。今天,我想和即将出发的同学们探讨一下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应对精彩、痛苦、平淡这三种人生状态。

当面对平淡时,要懂得专注。平淡虽是人生常态,但只要在正确目标和方向的指引下,于平淡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那么平淡就一定孕育着精彩。无论你们是走向工作岗位,或是继续深造,都不要认为你们所选择的只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处所,而要坚信你们选择的是一种拼搏、一种责任、一种荣誉。无论是我校学子所具有的"做人诚实、做事踏实、学业扎实"的"三实品质",还是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顶得上"的"四得"评价,都彰显了西理工学子专注于平淡中的工作态度。我们的大多数毕业生,虽然开始会从事着平凡岗位上的工作,但我们不会一直平凡,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等世纪工程都留下了西理工人拼搏的身影。

近年来,我校校友张建民、单忠德先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就在不久前,单忠德校友又被任命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种专注于平淡的品质,以一颗火热的心,甘坐冷板凳,数十年如一日地钻研学术,也因此才孕生出人生的精彩。

当面对精彩时,要懂得奉献。1%的精彩是人生的高光时刻,迎接你的是舞台与鲜花、掌声与赞扬。但越是人生的精彩时刻,就越容易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越容易忘记根本,也就越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切不可忘乎所以,要看到成绩来自集体的努力,荣誉属于团队的拼搏,要以一颗感恩之心看待自己的成功,始终牢记"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以成功者的担当彰显自己的人生精彩。

享誉世界的华人实业家唐仲英先生在取得事业成功后,心系祖国、奉献爱心,唐仲英先生领导下的基金会持续关注教育、医疗和社区发展,多次为我校办学提供无私的帮助,先后为我校工程训练中心资助了1500万元,还在我校设立"唐仲英德育奖学金",至今累计为480名同学提供了650余万元的资助。不仅有唐仲英先生这样泽被天下的慈善家,还有我校70届校友李新时、李淑琴夫妇,在建校70周年之际,为感恩母校培养,慷慨解囊为学校捐款50万美元,设立"李氏惠教基金",支持母校的发展。我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面对人生精彩时的感恩与奉献,在践行"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中继承并发扬光大。

当面对痛苦时,要懂得坚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人生的痛苦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在短暂的痛苦时刻,我们不能失望、不能抱怨,更不能因此走上颓废的道路,同学们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西理工精神,保持恒心和毅力,懂得忍耐与坚强,请你们记住"所有不能打败你的都使你变得强大"。

无论是北京机械学院西迁汉中办学、师生一砖一瓦襄建校舍的"西迁精神",还是陕西工业大学教授扎根工地、实干报国的"大禹精神",又或是学校扩招租借华美学院、师生自愿捐款援建金花校区图书馆的历史画面,都生动地诠释了西理工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和团结,这是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学校精神的历史解读,也正是因为西理工人的这种韧性,才铸就了学校今日之发展成就。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同学们走到哪里,无论你们将面对艰苦还是优渥的环境,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永远都不能丢,因为这是你们作为一名西理工人的精神标识,也是你们战胜人生痛苦的精神法宝。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中鼓励广大毕业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我想,也只有如此,你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才会在平淡中安然,在精彩中坦然,在痛苦中毅然,进而体悟出人生的真味!

同学们,说再见容易,再见其实不易!将来,无论你们身处何方,都请记得你们的梦从这里出发!无论你们身处何方,都请记住这里永远都是你们的家!在这即将告别的时刻,我有一段话作为对你们的临别赠言:同学们,经受疫情的考验,这是你们特殊的经历和记忆。在你们即将走出校门的时刻,我衷心希望同学们终生坚守"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始终践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永远秉持"做人诚实、做事踏实、学业扎实"的西理工特质,一直坚持"吃得苦、留得住、下得去、顶得上"的西理工作风,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相信一定能取得事业和生活的圆满成功!愿同学们此去前程似锦,归来仍是少年!

祝福同学们!谢谢大家!

在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李孝廉

同学们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选择了西安理工大学,也在成长最关键的时期践行了"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西理工精神,这也将是你们面对人生磨练的精神财富。但学校也绝非有意磨练同学们的坚强意志,学校始终将提升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建的曲江综合教学实验楼、11号学生公寓和第五食堂即将在开学时竣工,这届毕业生似乎又成了最不幸运的一届。但同学们却是能走在曲江天桥上的一届,是能走进曲江新图书馆的一届,是能享受到宿舍空调的一届。对此,我不得不说,选择西理工的同学会越来越幸运,一届会比上一届享受到越来越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在这里,我请同学们务必记住,你们最大的幸运,是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同学们是西安理工大学事业创新发展的见证者和贡献者。近些年来,学校13个专业顺利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7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排名榜,其中B类以上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14个,列全国81位。同学们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数学建模等科技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成功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些都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中的重大成果,饱含着同学们的辛勤汗水和青春才智。在同学们身上,我看到了新一代西理工人的理想信念、创新精神、自强奋斗和责任担当,我为你们而感动!我为你们而骄傲!

同学们,今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我们共同迎来了西理工建校70周年,见证了西理工与祖国同行的艰难与辉煌。纵观西理工七秩薪火的历程,一条重要经验是:西理工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与时代和社会同发展、共进步,用教育报国、造福人民、助力时代、服务社会的大我之奋斗,为学校赢得了广阔的发展天地。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西理工青年,应将这种大我之情怀、大我之精神传承下来,用大我之奋斗书写大写之人生!

著名作家高尔基在他的散文诗《人》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是苟且偷安无所作为的死敌,我要让每个人都成为大写的人!"同学们,你们或将走上工作岗位,或将继续深造,选择或许不同,但首先必须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大写的人,就要以苟且偷安、无所作为的小我为死敌,用大我之奋斗书写大写之人生!

--用大我之奋斗书写大写之人生,要有大我之心。大我之心,就是要超越仅仅为个人能享受安逸生活而奋斗的小我追求。"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同学们所身处的时代,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个人奋斗很难脱离历史进程,唯有心怀大我,以时代主题为追求,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才能在这个时代取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心怀大我,超越小我追求,要求同学们为理想、为人生价值实现、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而非仅仅为个人利益而活着。去年3月,我校水利水电学院二级教授牛争鸣老师,在身体明显不适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为本科生上完课,最终为自己钟爱的讲台付出了生命。他所坚守的"为而不争、天道酬勤"的人生信条正饱含了西理工广大教师为国育才的大我之心。他生前有这么一句留言:"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精神生命的相对长度,你无法预知或延续你肉体生命的长度,但可决定你精神生命的相对长度。"同学们,精神生命的相对长度取决于我们的奋斗姿态,只有脑子里有一个大我,才会孕生大梦想,做人做事才有大胸怀、大格局,事业发展也才会迎来发挥个人才智的大舞台,精神生命才可以无限延长。

--用大我之奋斗书写大写之人生,要行大我之道。行大我之道,并非要干多大的事业,而是要将个人奋斗叠加成国家的进步,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我们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将走上水利水电、装备制造、印刷包装等具体工作岗位,事业或许不大,条件也许还很艰苦,但只要能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建设,爱国奋斗,就一定能在新时代里建功立业。不久前,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7届毕业生吕凡毅同学登上央视新闻,生动展示了西理工人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风采。从学校毕业后,25岁的吕凡毅便远赴新疆,参加到了克塔铁路的建设中,近两年没有回家,直至克塔铁路的通车。吕凡毅说:"能够践行'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我非常激动。祖国始终是第一位的!"同学们,既为西理工人,就应接过"祖国、荣誉、责任"的精神旗帜,在各自未来的岗位上,以个人的奋斗、自我的方式,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用大我之奋斗书写大写之人生,要修大我之能。"技术立身"向来都是西理工人的坚定信念,在助力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人生价值的征程中,唯能力为立身之本。当前国家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这更加需要青年一代不断学习,坚持创新,勤修大我之能。大我之能不同于小我之能,小我之能只能充当谋生的手段,而大我之能则是助力国家发展的真本领。练就大我之能,需要同学们紧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结合岗位需要、学术前沿,发扬西理工人"求真务实"的优良品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用求实创新冲破禁锢、克服难题,让人生出彩。"做人诚实、做事踏实、学业扎实"是我校机仪学院总结出来的,但很好的诠释了我们西理工人的共同品格,西理工人不论走到哪里,都应该保持这种优秀品格,并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光大。

同学们,你们有为国家服务的大我本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就有生力军,改造环境、创造历史就后继有人。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同学们,只有坚持大我,方能真正成就小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所讲:"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在此,我衷心希望毕业生同学们能舍小我之心,兴大我之志,把人生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用大我之奋斗书写大写之人生!

同学们,我们很幸运,西安的阴雨天气已经持续了一周,今天我们举行毕业典礼,雨过天晴,阳光明媚。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将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母校的老师们将一直在这里望着你们远去的背影,等待你们成长成才成功的好消息!

同学们,谢谢你们!

在2020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2020年6月30日

沙爱民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注定是一个特殊而难忘的日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毕业典礼,共同庆祝2020届本科生和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奔向人生的新旅程。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悉心培养你们的老师、辛勤抚育你们的父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校园里,欢迎同学们顺利返校的"山河无恙,花满长安"寄语,已悄然换作通往五湖四海的"毕业牌",一转眼便要与你们挥手作别,欢送同学们踏上全新的征途。

这几天,我经常看见你们在逸夫图书馆、修远湖、彩虹女神等校园标志性景观前合影留念,大家一定很珍惜眷恋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此时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想让时间定格,在这个略显匆忙的毕业季,再好好与老师道一声感谢,与同窗拍一张照片,与室友说一句珍重。今天,有很多同学没能到现场参加毕业典礼,为了弥补遗憾,如果大家愿意,母校欢迎你们在以后的任何一年返校,参加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打乱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节奏,也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格局。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生大课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活绝非一帆风顺,各种困难、挫折、挑战时刻伴随我们,并构成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也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在感悟社会和人生中获得历练和成长。

我很欣慰地看到,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长大学子勇敢地站在疫情防控一线,以不同的方式投身战"疫"洪流。魏子尧、王嘉川等同学筹购防疫物品捐赠给医院;徐嘉圻、孙世博等同学参与消杀医疗废弃物、运送医疗物资等志愿服务;徐卓立随父亲奋战在雷神山医院施工一线;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在秦岭大山开展支教扶贫,助力山区抗"疫"。

王嘉川筹购防疫物品捐赠给医院,魏子尧等三名同学发起募捐活动,徐嘉圻、孙世博等同学参与消杀医疗废弃物、运送医疗物资等志愿服务,徐卓立随父亲奋战在雷神山医院施工一线,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在秦岭大山开展支教扶贫。

越是危难当前,越显初心本色。你们以实际行动汇聚起点点微光,涓滴入海、聚沙成塔,生动诠释了青年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谢谢你们为社会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健康贡献的青春力量!

面对疫情大考,长安大学的发展动能不减,"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新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获批设立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汉语中心。

你们见证了即将迎来七十华诞的长安大学日新月异的新姿态、迈步争先的新突破。与此同时,长大学子的成长步履不停。你们当中有吴俊毅这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爱心大使,有卞巍皓这样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的获奖者,有王兴龙这样携笔从戎、抗洪抢险的钢铁男儿,有王祚鹏这样发表多篇顶级期刊论文的学霸,有金振广这样入选"全国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的优秀学子,有作风优良、矢志报国、一身戎装闪耀校园的最后一届武警国防生们,更有许许多多以长大为舞台、以在座各位为主角的青春故事,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缔,融入长安大学69年的校史文化,为"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校训写下了新的注脚,成为滋养新一代学子积极进取、上下求索的精神土壤。我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骄傲!

同学们,今日之中国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你们生逢其时,使命在肩,在经历更多风雨的同时,也必将拥有更广阔的舞台,担负更重大的责任。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中,我希望你们都能成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新时代新青年,不惧风雨、砥砺前行,让青春在无愧时代的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新时代新青年,要有胸怀家国、心系人民的大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前途命运与人民生活福祉血脉相连、唇齿相依。新时代新青年只有追求"小家"与国家同声相应、个人与人民同命相依,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收获取之不尽的智慧和力量。

我校彭建兵院士一直从事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科研和教学工作,毕业来西安不久便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一生和终身的事业,与这块黄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带领团队历时30余年,攻克了地裂缝与黄土滑坡防控系列难题,揭示了盆地松散沉积层变形破裂动力学机制,提出了地裂缝成因新观点,为国家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当选院士后,他依然表示"要为第二故乡贡献自己的所有才智,带领团队继续为这块土地、为这块地方的人民做工作。"彭院士这种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更值得大家努力去发扬光大。希望同学们都能扛起立业兴国的责任,展现兼济天下的情怀,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奋斗中升华人生。

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新时代新青年,要有勇挑重任、锐意进取的大担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建国后首批建立的高校之一,69年前,长安大学的前辈们从兰州、从北京、从全国各地,辗转来到西安,始终秉持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去哪,党的事业发展需要我们去哪,我们背起行囊就出发的无私担当,修天路,测经纬,筑广厦。

进入新时代,长大人更是积极作为、锐意进取,瞄准国家建设发展需求,建设大国工程,铸造大国重器,以交通八方、顶天立地的专业精神,扎根西部,服务行业,奉献社会。今年5月,广东虎门大桥悬索桥发生异常振动现象,引发全国高度关注。我校李加武教授团队克服疫情影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夜以继日地奋战整整一周,找到振动原因并检验了可行抑振措施,助力虎门大桥在十天内恢复了交通。

同样在今年5月,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完成了峰顶测量任务。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以测量队现场总指挥李国鹏校友为代表的长大力量,迎难而上,克服极限自然条件对人体和设备的挑战,以非凡的勇气和实力为高精度测定珠峰高度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都是新时代长大人拼搏奋进、勇挑重担的生动事例。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中创造不负时代的璀璨人生。

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新时代新青年,要有擎天架海、成就事业的大本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如何应对变局、寻求新机,对个人、对民族、对国家都是一场重要考验。风险并不会天然蕴藏着风口,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面对挑战时迎难而上,勇攀高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