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医院领导讲话材料合集21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15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9分钟

医院领导讲话文章汇编

目录

1.辽宁省金秋医院院长暴继敏:

给就医老人更多友善

2.内蒙古扎鲁特旗人民医院院长张铁军:

破解急救难来自扎鲁特的实践

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

医药器械监管须覆盖全生命周期

4.黑龙江省医院院长石耀辉:

让患者感知到医院的进步

5.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

关于分级诊疗落地情况的调研日记

6.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鲁超:

智慧医院:要有一颗体察患者的心

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名中医传承得与时代合拍

8.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郝良军:

全成本核算深化医改的路径选择

9.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院长刘昌明:

现代医院管理朝哪个"标靶"使劲儿

10.浙江义乌天祥医疗东方医院院长赵永明:

医患友好抓住三个关键点

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长李昂:

专科联盟:这门功课怎么做

1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长周新科:

坐标大湾区这样打品牌

13.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院长项耀钧:

民营医院提内涵抓住这几点

14.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应争先:

县域医改向精细化要高质量

15.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晓阳:

医院运营管理队伍从哪里来

16.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朱军:

发挥党的优势提升医院管理品质

17.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院长陈立波:

打造"江北家庭文化"引领医院快速发展

18.广东省中医院党委书记翟理祥:

一场"自我较量"带来的变化

19.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周军:

"三条线"拧成融合发展"一股绳"

20.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李小松:

医院行政部门如何更好服务临床一线?"五个立即"简单中见功

21.衡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肖友儒:

紧密联系医院实际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给就医老人更多友善

(2019年1月28日)

辽宁省金秋医院于2017年初向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提出创建国家首批"老年友善医院",并于2018年通过评审,成为全国第七家、辽宁省首家"老年友善医院"。医院秉承"尊老、爱老、敬老、孝老、医老"的文化理念,引导全体医护人员树立人文服务理念,创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医疗环境。

医院坚持以"病人整体健康"为中心,组建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全面、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方案。目前,医院已组建5支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开展多例多学科联合诊疗;还成立了老年综合评估管理工作组,对60岁以上患者开展老年综合评估与筛查。

为保障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医院采取多种方式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制定了老年患者用药评估管理制度,对新入院的65岁以上有用药咨询需求的患者,由药师对用药情况进行评估,并在门诊药房开设药物咨询窗口,提供咨询服务。患者出院前,医务人员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延续护理服务、出院前居家照护指导、社区居家访视、疾病自我照护等。医院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增设"健康教育处方"模块,由各病房为老年患者制定适宜的个性化出院指导。

此外,医院不断优化环境设施,保障老年患者安全。例如,利用自动吊轨式移位机和完备先进的助浴设施,为失能和半失能患者提供助浴服务。在病房墙角安装防撞护角、直角家具粘贴海绵护角、安装坡道防滑板、电梯增加为三侧扶手、卫生间侧面安装扶手及拉绳报警器、楼梯和坡道增加安全标识。购置电动车在院内免费接送患者、提供老年人专用停车位、楼外设置长椅方便患者休息、公共卫生间安装干手器并全天提供热水、门诊大厅放置免费饮水机等,为患者提供便利。

通过创建"老年友善医院",医院在人文、环境、医疗、护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医院聘请第三方满意度调查公司,对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及职工每半年开展一次满意度调查,从多维度了解患者及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了医患共同参与管理。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上半年门诊及住院患者满意度较2017年有明显提升。

破解急救难来自扎鲁特的实践

内蒙古扎鲁特旗人民医院院长张铁军

(2019年1月28日)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地处祖国北疆,医疗事业发展比较滞后,尤其是急诊急救难。在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扎鲁特旗人民医院迎难而上,改变急诊急救能力不足的现状,开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五大中心建设,提高区域协同救治能力,构建完善的急救体系,助力打造"平安扎鲁特、健康扎鲁特"。

以胸痛中心为例,该中心以急诊科为窗口、CCU为平台、心内科为依托,整合院前急救、急诊科、心内科、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临床检验科、CT室、超声医学科等多个科室,并与多家上级医院及基层医院签订协同救治、双向转诊协议,将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无缝对接,努力打造区域内急性胸痛网络协作救治体系,并承诺对高危胸痛患者实施先治疗后收费,真正做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和持续改进,胸痛中心急性冠脉综合征救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18年已开展200余例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手术。医院胸痛中心于

2018年6月8日在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网站正式发起认证,历经"网络数据填报、资格审核、建设材料审核、省级联盟专家现场预检、专家网上在线评审、专家暗访、专家现场核查"等环节,于2018年11月2日顺利通过认证,成为通辽市首家、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家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

在建设过程中,医院对全院职工、基层医务人员、社区群众等进行分层次、分批次的宣教、培训,提高急诊急救应急意识。除了广泛的宣教之外,从院外的交通要道到院内各个入口都设置了大量醒目的胸痛中心指引标志,为患者提供方便;患者在院内一路"绿灯",先救治后付费,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治时间。胸痛中心建成后,科室收治患者数量较原来提高了50%以上,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也有所提高,达到了患者受益、科室提升、医院发展的目的。

同时,胸痛中心建设也带动了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卒中防治中心于2018年12月16日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认证,为内蒙古自治

区旗县级医院首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于2018年12月28日顺

利通过国家实地认证,并被评为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二级医院优秀单位。

医药器械监管须覆盖全生命周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整理本报记者杨金伟

(2019年1月28日)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心创新,心融合,心未来2018第272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心血管创新医疗器械论坛"在京召开,旨在促进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中多学科交融,打通临床医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壁垒,为医工融合探索新途径。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带来题为《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与监管评价》的演讲。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医疗器械的第二大市场,再过5年、10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也是心血管医疗领域的重要市场,因为我国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所以中国对心血管领域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需求巨大。

同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式不断发展,医疗器械种类繁多、专业跨度大。但对比医疗器械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体系明显势单力薄。尽管政府下了很大决心严管医疗器械,但我们仍不得不面对差距。

从一组数据来看:2016年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总雇员有

16000人,医疗器械直接相关部门有1600人。而我国药监系统相关人员,包括药监局内负责器械监管领域的

200人,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300人。在临床前监管能力上,中国与美国能力存在差距。在硬件设备上,中国体外测试呈现"手工作坊式"状态,动物实验的仪器设备基本与人共用;而美国则是设备优良,独立配置。在技术能力上,我国相对粗放,专职人员极少,体外测试主要依靠高校,动物实验操作多数由临床医生替代;而美国针对动物的特殊性,配置专职的技术队伍。在管理体制上,我国重视不足,管理尚未深入,要求不明晰。在研究评价内容上,我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多在各医院、高校动物试验中心开展,生物相容性多在官方检测机构进行,但是此类机构难以开展项目,只能与医院、高校等研究机构合作;而美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生物相容性评价均可在全球范围内经FDA

认证的GLP实验室开展。

以心血管领域为例,我国体外测试平台短缺,每省最多一家官方测试平台,全国不足30家,仅有一家企业可以测试,但仅限于人工瓣膜。同时,体外测试平台的测试能力有限。

我国动物实验的结果,以及数据真实性、可靠性均存在争议,比如选择何种动物模型,用多少只,观察多久,评价指标、把控评价标准如何等。以人工心脏为例,中国现在有六七家研制人工心脏的企业,有的企业的动物实验选择猪作为实验对象,但猪由于容易躁动和尖叫,不推荐用于长期评价,而应该选择牛或者羊。动物实验为临床试验前再次进行技术改进提供机会,在临床前应用活体数据,可验证最终版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是新产品上市前必须申报的重要研究内容。所以,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的、规范的实验动物模型是保证实验数据真实、有效的前提。

临床数据是论证临床器械最重要的根据,数据的真实性是临床数据的管理要求,良好的管理是高质量的前提保证。临床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要靠支撑技术保障,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建立科学、安全、标准化的EDC系统(临床试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势在必行,这是提升我国临床评价能力的重要一步,以确保数据可真实获取。值得警惕的是,要选用"真实世界证据",才能强化医疗器械上市后的监管,而不是选择特定的医院、特定的研究内容,要真正做到客观。

医疗器械的监管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从临床前的体外测试和动物实验,到上市前的1~3期临床试验,再到上市后的4期临床试验和远期结果评价。加强各个环节的能力建设,是提高我国建立覆盖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的关键。无论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研发部门,还是使用者,我们都需要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业内的工作,加强我国各个层面临床能力建设。

让患者感知到医院的进步

黑龙江省医院院长石耀辉整理本报记者衣晓峰董宇翔

(2019年2月25日)

患者在医院的短暂日子里感受如何,一直是医院关注的。我们尝试通过医疗服务"接地气""有温度",让医院发展目标变得具体,可以量化,可以感知。

2018年初,黑龙江省医院在该省卫生计生委(现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确立了"政府放心、患者满意、百姓健康、社会认可、员工幸福"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确定了推动医院实现发展战略转型、全面提升患者就医感受、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医保管理等16项重点工作内容。其中,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让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感受有所变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医院从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能力等方面做起,一年来初见成效。

一、在技术上提高细节魅力

我们常说的"大健康"理念,从医疗技术层面来讲,是针对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黑龙江省医院作为全省医疗行业的龙头单位,将管理精细、运营高效、特色鲜明、服务人文作为医院建设的目标,从健康管理、健康促进、技术人才、医疗技术水平、拓展患者服务等角度,对大健康进行全覆盖。

例如,对门诊流程进行再造。我们要求门诊部窗口工作人员每天早晨提前

30分钟、中午提前10分钟上岗,为患者节省就诊时间;以专科疾病为纽带,借助多个专科的技术力量,为患者提供一站式门诊服务,开设了母婴阻断整合门诊和糖尿病足个性化整合门诊;为重大急性病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患者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内实行"一卡通",开设挂号、缴费、打印检验结果等自助服务项目,开通急诊支付宝、微信支付功能等便民措施;规范和简化门诊患者退费流程,开展为外地患者邮寄化验单等便民服务项目;增设"共享轮椅",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方便。

通过患者的反馈,我们发现这些细节的设置和改善,对于提升患者就医感受有很大作用。目前,医院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住院处自动获取门诊医生站开具的患者入院信息,初步实现门诊信息和住院信息共享,缩短了患者办理入院的时间;优化完善门诊医生站"床位一览"功能,门诊医生为患者开具入院通知书的同时可自动获取患者待入院科室的"空床"情况,避免患者因没有床位

而"跑冤枉路"。

医院还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服务患者。在门诊,初期以需要多学科参与的肿瘤性疾病为方向,设置肿瘤疾病多学科诊疗门诊,横向跨越肿瘤科、放疗科以及其他相关科室,患者一次挂号可以看到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提高诊疗水平及效率。对住院患者,尝试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在促进各专业互相学习的同时,不断提升诊疗水平,逐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医疗负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二、每位医护都是温暖的载体

医疗过程离不开护理,护理的精细程度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感受。针对这一点,我们提倡"把护士还给患者",进而提升服务温度。

以转变群众健康理念为主,将"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患者预防保健意识。我们通过宣传视频、健康咨询、操作演示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提供预防保健知识宣教,2018年1月~10月,医院开展了37项科普宣传活动。

推出"强化基础护理质量,夯实基本技能,全员苦练基本功"活动,以专科技能为主,两个院区八个专科小组每月一项技能,以基础技能为主要培训项目,二、三级质控人员定期对各科室技能培训进行效果评价,全面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

我们倡导全院护理人员"微笑视人、热情待人",强化护理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深化"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推选出

10个优秀示范科室,树立典型

学习先进,把"改善就医感受"这项活动逐步向纵深发展。以现场会的形式展现科室亮点,参观科室改善情况、访谈患者发放问卷、科室汇报改善就医活动心得及先进个人汇报事迹等,各科室共同学习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医院发展需要美誉度,医院中的每一名医护人员作为不可或缺的个体,他们的个体"美誉度"会提高医院无形的感染力。这种美誉度和认可,是让患者有获得感的重要体现。

例如,我院介入医生李佳乐,因为12年的坚持,温暖了一座城市,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

尽力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是他的坚持。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解答患者的疑虑。曾有一位患者家属拍到了李佳乐抱着体重近200斤的父亲上手术台,视频在网络媒体上广为流传,一股清流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

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点亮了医院的大家庭,让患者感受到的不是冷冰冰的医疗处置,而是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5%门诊增量带来的思考

关于分级诊疗落地情况的调研日记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

(2019年2月13日)

今年春节期间,武汉协和医院门诊量、住院量持续多年高位运转,除夕当天门诊患者约2000人,急诊522人次,各类手术47台次,包括4台器官移植。联想到近几年,我院门诊量始终保持5%左右的增长,我常常思考,深化医改已经

10周年,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究竟如何落地?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最关键的抓手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做了现场调研方案。

新一轮医改一直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作为基本策略。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以基层为重点"成为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这说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工作。

在翻阅资料后,我发现近年来随着国家投入力度加大,基层卫生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比如,2017年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80.2%,设施设备基本实现提档升级;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2.5%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呈萎缩趋势,近五年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降低等。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较2013年分别减少464个、16562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较2013年减少11.2万人;近五年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从

62.8%下降至61.3%,平均住院日从5.92天延长至6.31天。

这些面上的数据能否真实反映基层的情况?我在2月11号来到武汉市的军山卫生院实地调研。

在前期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我发现军山卫生院的大体情况,与国内其他乡镇卫生院情况类似,硬件设施较完善,有DR、彩超、血生化仪等医疗设备,信息化建设也走在前列,有远程心电终端、信息化的医生工作站。但也存在共性问题,如医务人员紧缺、医疗服务效率低、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我了解到,军山乡镇卫生院已有16年未进新职工;虽然拥有50张开放床位,但日在院病人仅20人;外科病区、手术室没有很好利用,年手术量由10年前的300多台下降至30多台,医务人员从事住院、手术治疗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乡镇卫生院发展存在的是共性问题,但解决问题也应因地制宜,充分

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为此,针对乡镇医疗机构的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建议进一步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组建1-3个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疗集团。在集团内逐步由药品、业务、服务上的一体化,向财务、人员、管理上的一体化过渡,畅通上下转诊渠道,实现医务人员、患者在医共体内合理流动。以此次调研的卫生院为例,可以通过畅通双向转诊的渠道,辅之医保报销倾斜政策,使之多接收上级医院术后康复类的患者,开展后续康复治疗,提升床位利用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二是优化农村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时机,让更多人才技术、新增资源、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完善医务人员下基层的薪酬、职称的激励机制,探索"继续医学教育+适宜技术推广"等,全面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不断提升村医数量和质量,争取让农村人口实现"病有良医"。调研发现,乡镇卫生院医生有意愿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并不满足于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二传手"角色,认为能动手术,解除患者病痛,更有职业成就感和社会地位。

三是加强城乡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利用数字化远程医疗服务,实现数据开放融合、共建共享。如在急救方面,可以参考军山卫生院的做法,充分发挥远程心电及检验影像诊断平台作用,通过信息手段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基层患者的快速确诊、及时转诊和有效治疗。据了解,该卫生院开通远程心电系统一个月左右,已成功救治3例心梗患者,在当地传为佳话。

智慧医院:要有一颗体察患者的心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鲁超整理本报记者颜理海

(2019年3月18日)

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为安徽省首家通过JCI认证的三甲医院,从建院之初就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展智慧医院创建工程,为医疗服务全过程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诊疗体系。

在整个医院信息化系统中,医院门诊的智能化建设,才是真正体现智慧医院的核心所在。而将这个核心做好做强,关键就是要有一颗全面细致为患者着想的心。

挂号缴费:

从多重繁琐到一机搞定

出门看病,挂号先行。当前,几乎所有医院都开展了预约挂号,而且相关平台、渠道非常多。初衷当然是为了方便患者,但当患者面对众多的预约平台,反而更头疼:有的平台号源多,有的平台号源少;具体到科室、专家,哪个平台好挂,一头雾水。

为此,我们将所有的开放预约平台在进入预约界面后,全部转入统一的预约平台,并且将原先开放给各家预约平台的门诊专家号源,通过医院HIS系统,建立了统一号源池,各家平台均自由切换,统一共享。患者无论选择任何一家平台,均可以了解医院真实的号源情况。

看病之难,还不仅仅是预约挂号。就诊、取药、检查、缴费哪个没做好,患者都是一肚子苦水。如何让患者在这些流程中时刻掌握进度、多预约少排队?我们专门开发了微信公号小程序,实现医院门诊全流程自助服务。

同时,医院还投放了140余台自助多功能一体机。患者只要凭借一张门诊卡,就可以在自助机上实现挂号预约、就诊排队、取药预约、抽血排队、检查预约、住院预约等预约功能,也可以实现随时手机扫码支付和现金支付、手机端一秒退费、医保即时结算、发票打印、余款退款等功能。所有通过网上预约、现场预约的患者,均有就医的准点提醒;需要做抽血、超声、放射等相应检查的患者,在医生开具检查单后,也可以凭着一卡通获得相应位置的提醒、检查结果查询、打印等服务。

门诊环节,诊室是重点。如何准确获取、记录、多科室无缝衔接患者诊疗信息,是诊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基本保障。针对此,我院在安徽率先实现门诊电子病历。该措施实行后,就诊的连续性、临床路径和医生病历书写的规范执行、门诊住院顺畅对接等都得以实现。

医技检查:

从排队苦等到进度可控

门诊看病,问诊的基础常常是检查结果。很多患者需要到医技部门做相应检查。我院门急诊平均每天需接待患者多达5000人次,单日门诊量最高达7000人次。X线、CT、磁共振、B超、心电图、消化内镜、核医学很多检查项目都曾经让患者排队苦等。针对此现状,我们建立了检查预约的就医新模式。设立统一的医技检查资源库,把医院医技项目通过信息技术实现集中、"一站式"及分时段预约服务,有效提高医疗设备资源利用率,缩短患者非诊疗等候时间。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智能集中预约系统能统筹安排患者的检查,患者多项检查尽量安排在一天完成,以减少患者的往返次数。同天完成的检查根据检查项目的特殊性安排先后顺序,有效降低等待检查的时间。

同时,实现医疗影像云电子胶片,极大地简化患者取片、就医流程,也方便了全省影像数据的互联互通、报告互认等,为基层患者远程就医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住院衔接:

从多次往返到一站办理

门诊看病衔接住院,都要先开具住院证、去病房预约床位,再去出入院办理大厅办理入住手续。患者多次往返于各部门之间,时间、精力都是极大消耗。为解决该问题,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安徽省率先成立了住院床位协调中心,为门诊病人住院提供一体化服务。在门诊看完一旦开具住院证,患者从诊室出来,就会收到住院床位协调中心的短信提醒。如果有床位,直接到出入院办理大厅办手续;如果没有床位,即进入预约等待。目前,该模式在眼科、肾脏内科试运行半年。患者反映流程明显改善,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今后,我们将把这一模式逐步扩大到所有住院病区。

总的来说,智慧医院,技术和装备不过是工具,最重要的是要体现人的智慧。而这个智慧的核心,应该是"以患者为中心"。这样,我们的智慧医院建设才有价值,才有持续做好的强大动力。

名中医传承得与时代合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杜宇整理

(2019年4月1日)

看病就医,老百姓有着自己选择医院的朴素心得。"西医认门、中医认人"这句俗话,就是患者对中西医不同的直观体验。具体来说,就是选择西医,只要找到好的医院,诊疗水平基本八九不离十;而选择中医,就要找有口碑、有来头、疗效佳的好大夫。因此,对于中医院来说,培育一代代名医,就成了做好一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北京中医医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立的第一家中医医院,建院之初就汇集了京城及华北地区御医派、师承派、学院派名医大家70余人。经过60多年发展,正是牢牢牵准了人才队伍传承这个"牛鼻子",才形成了燕京医学主要学术传人荟萃、拥有中医专长专技、中药传统制剂众多的特色优势,成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体系完善、师徒队伍壮大、传承效果优秀的中医医院之一。

建体系:

层次分明承扬结合

不同于西医以院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个体化诊疗和经验传承的中医教育,将师承、带徒作为名医培养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自199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起,北京中医医院就高度重视、严格落实,至今20多年,医院已经完成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申报工作,共入选国家级指导老师35位、72人次,培养本院继承人126名,外院继承人5名。其中,第一、二批师承工作的部分学术继承人,现在已经成长为第五、六批的学术指导老师。昨日的学生成为今日的老师,老师的学术经验,在这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