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先进地区高质量发展讲话汇报汇编99篇(第56/57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2395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80分钟

公司实施"人才兴企"战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以公司发展蓝图和阶段性目标为牵引,制定了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人才兴企"战略实施方案。积极塑造公平开放的成长环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健全了管理、技术、技能三支队伍清晰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使各类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2018年,公司新增全国技术能手10人,从技能人才一路成长而来的全国劳模郝振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截至2019年9月,中国海油拥有院士、海外引才、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国家级专家人才113人,全国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公司连续两次登上世界最佳雇主榜单,2018年旗下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排名更是跃至全球第6位。

中国海油牢记央企使命职责,积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司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推进在甘肃夏河县、合作市,内蒙古卓资县,海南保亭县和五指山市5个县市的定点扶贫工作,以及西藏自治区尼玛县的对口支援工作。累计投入扶贫援藏资金超过6.4亿元,先后派出扶贫干部27名、援藏干部14名。2019年,公司投入扶贫援藏资金超过9000万元,在民生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实施项目30个。在多年的扶贫援藏工作实践中,中国海油积极创新完善帮扶举措,不断提高扶贫质量,连续两年在中央单位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评为"好"的等次。公司对口帮扶的合作市于2018年9月脱贫,夏河县和保亭县于2019年4月实现摘帽,卓资县、五指山市和尼玛县计划2019年年底申请脱贫。

中国海油以保障天然气供应为己任,多次参与华北等地的冬季天然气保供,凭借可靠的"联供联运联保"机制,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实现了资源串换和"南气北输",有力缓解了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自2017年保供以来累计供应440多亿方天然气。当前,中国海油蒙西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项目一期后续工程已经开工,该项目将于202X年11月30日前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每天可为雄安新区供气1400万立方米。

面向未来,中国海油坚持把"创新驱动、国际化发展、绿色低碳、市场引领、人才兴企"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五个战略,把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首先用15年左右的时间,到2035年左右,进入全球石油公司第一阵营,公司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核心生产经营指标基本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再用15年左右的时间,到21世纪中叶,公司发展规模和质量达到全球石油同行领先水平,油气产量指标达到国际一流石油公司平均水平,桶油成本位居行业最优水平,公司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竞争力全面达到国际一流,高品质综合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建成,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致力提供高效用能解决方案的综合能源产品生产和服务商,并积极引领能源行业发展潮流,真正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让员工自豪、让同行尊重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中国海油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加强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为战略目标,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发展主旋律,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源泉着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拿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努力在中央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当表率、做先锋,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阶段。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分报告一:全面推动三大变革加快实现我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发布时间:2019-11-15

航天科技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的"三高"目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为建设航天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将高质量发展融入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中。

航天科技集团是中国航天的主导力量,主要从事运载火箭、航天器和导弹武器研制生产,同时聚焦卫星应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领域,积极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与航天服务业。连续15年获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A级,连续5个任期获"业绩优秀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称号,2016年度位列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第一名。自2015年起,连续五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2019年排名第323位。

航天科技集团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总体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发展实际,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纳入各项改革发展工作中,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办法,形成了顶层策划、系统部署、分解落实、强化督导的工作局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主线。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航天强国战略部署,航天科技集团召开第七次工作会,提出了在决战决胜"十三五"任务基础上,以2030年和2045年为时点,分两个阶段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特别是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航天科技工业发展道路,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推动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等主业的全面发展。

(二)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目标。航天科技集团编制印发了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实施方案,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始终坚持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双一流"标准,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军民融合为途径,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工业发展道路,到2021年成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领先企业。

(三)将高质量发展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予以部署。航天科技集团把2019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年,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必须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遵循,要建设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制度,着力提升型号任务保证成功能力、军民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改革发展的组织活力,对2019年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具体的工作部署。

(四)将高质量发展纳入考核体系和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调整优化了面向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成员单位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突出净利润等效益领先指标,强化世界一流对标指标,新增单位人员产出等效率领先指标和亏损企业治理等风险控制指标。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在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着力提升航天装备研发制造水平,加快推动发展质量变革。

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着力提升技术、产品和服务品质,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航天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航天产品,更好履行富国强军使命。

(一)加快发展高新航天装备,打造大国重器,有力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紧密围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以不断提升战斗力为标准,按照信息化、体系化发展要求,继承创新系统工程管理,充分利用社会创新资源和工业能力,大力协同、集智攻关,推动武器装备实现高水平创新、高效率研制、高质量生产交付。一系列先进的武器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战略武器体系构建进一步提速,导弹武器系统的技战术性能不断提升,为军队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了先进的航天装备。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生产的多型武器装备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充分展示了我国大国地位和国防实力。

(二)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提高进入空间和应用空间的能力,有力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瞄准世界航天科技最高端,聚焦重大工程实施与引领带动,以创新为动力,强化面向产品、面向过程、面向组织的全过程管理,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全面提升了我国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与空间探索能力。载人航天工程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圆满完成交会对接和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空间站建设进展顺利。嫦娥四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自主可控的北斗三号系统开始提供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在民生关爱、智慧旅游、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应急救灾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成为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高分专项研制发射的遥感卫星光学对地观测能力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成功首飞。民用航天研制生产能力全面提升,2018年火箭发射次数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9年9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发射314次。

(三)加快建设空间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着眼未来长远发展,聚焦产品与服务品质提升,加强数字化协同设计,推进智能制造,实施可靠性提升工程,着力增强卫星领域的工程化能力,加快建设技术先进、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提供长期稳定运行的空间信息服务。全面建设陆地、海洋、大气观测卫星体系,逐步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卫星遥感数据获取能力,改变了我国空间数据主要依靠进口的状态,有力支撑了土地调查、环境监测、气象预测、应急救灾、海洋开发、农林水利等各领域业务化应用,国土普查等领域光学卫星遥感数据国产化率达90%以上,气象卫星及应用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天通一号卫星填补了我国移动通信卫星空白。中星16号卫星填补了我国宽带通信卫星空白,单星通信容量超过我国之前所有通信卫星容量总和。

(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航天科技创造更美好生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以增强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以实现集团公司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聚焦航天核心专业优势和系统集成优势,加强主业管理,着力推动航天控制、航天动力、航天材料等军民共生技术转化,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进行海上发射,捷龙一号"纯商业"运载火箭于2019年8月17日成功将3颗微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建成我国首个0.5米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中国卫通公司顺利获得基础电信卫星通信业务资质,卫星应用领域逐步形成从芯片、终端、系统集成到运营服务的产业链条,在完善产业链结构、提升产业链水平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彩虹"系列无人机已成为国际无人机装备实战化明星。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与传热技术,开发了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和系列化、智能化成套设备,打破国外公司垄断,满足了传统煤化工升级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需要;研制的生活垃圾热解系统,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正在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物联网、智能机器人、高性能膜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三、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变革。

通过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基础创新再造、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集团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发展动力变革。

(一)健全协同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发展平台。持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动新型举国创新体制探索与实践。按照"独立性、专业性、系统性、完整性"的要求,加快推动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能力建设,总体与重点专业研发中心覆盖率达到100%,专职研发人员队伍达到全体科技人员的13%。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优质创新实体,合作开展相关基础研究,2017年以来新建19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合作开展项目200余项。同时,积极推动军民协同创新,与军方用户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联合开展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论证,实现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统一。

(二)攻克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占领创新发展制高点。开展了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空间互联网系统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成果,成功实现了火箭分离体落区安全控制技术飞行试验验证,运载火箭垂直回收制导控制技术验证飞行试验取得成功,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鸿雁"星座)发射首发星并开展了关键技术在轨验证工作。导航制导与控制、电子信息等一批核心专业技术继续国内领先。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太赫兹、空间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积极孵化培育颠覆性技术方向。2017年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三)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积极参与国家相关重大专项,支持和开展元器件、原材料国产化研制,研究制定了1300余项宇航元器件标准,一批核心元器件和关键原材料完成国产化研制生产并实现工程应用。针对多型号并行协同研制需求,研制了卫星数字化研制综合集成应用系统,打通设计、制造、管理链路,构建了6类整星级数字化工程样机,形成了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40项标准规范等若干研究成果,实现卫星研制全方位协同。成功整体成形了运载火箭贮箱箱底,弥补了我国大型薄壁构件整体成形方面的技术短板。

(四)加强专利申报与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2017年以来,航天科技集团专利申请量达1.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高达85%,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银奖2项、优秀奖24项。成立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实施知识产权转化应用促进工程,通过直接转化、对外转让、对外许可、作价投资入股等方式推动成果转化,培育了一批具有军民融合特征的重大项目。积极推动标准化建设,开展航天领域相关标准国际化对标、国内标准国际化、军民标准通用化工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绿色制造标准方面主动作为,提升标准制定的水平和影响力。截至2019年9月底,航天科技集团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累计达26项,立项和发布的国际标准数量已跃升为航天系统成员国第3位。

(五)打造敢于担当、勇攀高峰的科技创新队伍,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石。以重大工程为主阵地,围绕重大工程和重点型号,跨专业、跨层级、跨院所组建科研团队,让政治素质好、专业技术强的科研骨干有更多机会经受大工程、大项目的锻造。全集团参与重大工程、重点型号研制的科技人员占比达到61%。对表现突出的,及时推举到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或技术负责人岗位,让他们在创新思维最活跃、创新能力最旺盛的黄金期得到重用,目前型号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中45岁以下的占29%。以实施专项人才计划为抓手,组织实施了青年拔尖人才支持、创新团队建设等6个专项人才计划,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科技专家。2017年以来共入选"万人计划"15人,新增院士2人、百千万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5人、集团级青年拔尖人才120人、集团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同时,抓好岗位体系和专家体系建设,拓宽科技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引导科技人才立足岗位,聚焦专业,潜心科研。

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动发展效率变革。

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针对关键领域和瓶颈环节,扎实推进改革创新,着力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制度性问题,努力提升发展效率。

(一)实施总部机构与职能调整,提升集团管控效率。按照"战略决策中心、资源配置中心、重大工程管理中心"的总体定位,对集团公司总部进行了机构与职能改革调整。一方面,突出重点工作领域和关键问题,打破固有部门边界,进行一系列职能整合与调整。另一方面,通过部门职能分解与岗位工作分析,合理设计岗位及编制。同时,在合理划分政策与规划计划类、管控类、共享服务类、合规性审批类等四类管理事项基础上,形成了涵盖308个管理事项的管控界面清单,积极构建以战略管控为核心的差异化管控模式,推动现代化企业总部建设,企业管理运行效率持续提升。

(二)推动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提升科研生产效率。瞄准短板,精准发力,面向产品、面向过程、面向组织,实施了"一全、两改变、两强化"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调整升级,对航天型号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覆盖预先研究、研制、批生产、售后各个阶段;改变预先研究管理模式,分类推行课题组长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项目制,激发创造性和创新活力;改变售后服务模式,走专业化、职业化模式;强化研制阶段二级单位抓综合统筹的责任,强化批产阶段三级单位抓产品质量的责任。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任务、不同阶段、不同单位实施差异化管控。制定了"精细化质量管理新28条"、"可靠性工作22条"等一系列质量文件,进一步健全制度标准体系。在产品化、质量管理精细化、制造过程数字化、体系效能型能力建设等方面,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科研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在工作量成倍增加、员工数量稳中有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一大批航天重大工程和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交付任务。

(三)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公司治理效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动企业管理市场化转型,不断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规范董事会建设,做实各级公司董事及监事职责。着力推动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成功在二级公司采用公开招聘方式选聘了总经理。研究制定了集团公司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了4个领域、13项重点改革任务和41条具体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机制。大力推进骨干人才中长期激励工作,构建多元化、多要素参与分配的市场化激励体系,已有3家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11家军品科研生产单位试点实施分红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12家民用产业公司实施了超额利润奖、EVA奖励等,激励所涉及的工资总额由集团公司单独调剂。

(四)推动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提升管控与运营效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以及国务院国资委要求,积极开展公司压减、处僵治困、分离企业办社会等工作,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运营效率。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底,累计清退法人单位296户,清退比例为34%,净减少26%,位居央企前列,管理层级控制在5级以内。2016年-2018年,全面完成20户僵尸特困企业处置治理。基本完成"三供一业"管理职能移交。积极推进医疗教育机构改革、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工作。同时,对集团公司内部有关单位进行了重组整合,优化产业结构和管理架构,提升治理管理效率。

(五)推动产融结合,提升资本使用效率。牵头成立了专利基金、创投基金、军民融合基金、国创投资基金、航天产业基金等,基金总规模约2000亿元,形成了体系完整的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模式,立足集团,面向军工,辐射各行业,采用"科技+资本"、"产业+金融"的方式,促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孵化出了康拓红外、航天工程等一批高科技产业公司,培育了复合材料、垃圾热解等一批军民融合型新兴产业,同时,积极探索资本助力军工科研院所体制改革。

五、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

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相比,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航天科技集团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还有许多短板需要尽快补齐,还有不少差距需要努力追赶。下一步,航天科技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要求为根本遵循,锐意改革创新,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更大实效,加快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为建设航天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奋力引领航天技术发展。牢牢把握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着力加强前瞻性、基础性技术研究,加大力度推进前沿技术在航天工程领域的应用,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航天工程,力争在深空探测等部分细分领域引领世界航天技术发展。加快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航天装备自主化水平,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二是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努力提升航天产品的品质。着眼长远发展,聚焦品质提升,确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与重大工程高质量完成,加快空间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与体系完善,不断丰富运载火箭产品谱系,打造技术先进、好用管用够用的体系化武器装备,大力发展"航天+"产业,推动优势产品与服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三是牢固树立全球化战略思维,努力拓展发展空间。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商业卫星及应用、无人机、高端装备等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建立空间基础设施全球服务网络。加快推进海外实验室布局,加大力度推进技术引进和联合研制项目。积极打造长征火箭、东方红卫星、彩虹无人机等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管控模式调整、航天科研生产管理模式改革和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深层次改革,构建完善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与考核体系,为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开创新时代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钟山

202X年09月28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商务人守初心、担使命,一代接着一代干,谱写了商务事业发展的精彩华章。站在新起点,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奋力开创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70年商务事业成就辉煌

70年来,商务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经受风浪考验,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从统购统销、指令性计划到放开搞活,从市场调节为辅到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流通日益活跃,消费不断扩大;从发展与经互会国家合作,到改革开放,兴办经济特区、加入世贸组织,再到共建"一带一路"、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实现了向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不足300亿元增至近40万亿元;外贸总额从11亿美元增至4.6万亿美元;利用外资、对外投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分别达1383亿美元和1430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第二商品消费大国和双向投资大国,经贸大国地位不断巩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商务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大国内市场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优势日益显现,城乡流通网络更加完善,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消费规模快速扩大,2013年到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50%上升到76.2%,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居民消费由"吃穿用"向"住行游"升级,服务消费比重明显提高,流通方式加快创新,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网络零售规模跃居全球首位,占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约20%。商务扶贫成效显现,电商、家政、对外劳务、产业、边贸等5项扶贫举措全面开展,帮助农村和贫困地区群众扩大了就业,提高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水平显著提升。开放布局更加优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开放质量效益持续提高。市场准入不断放宽,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放开一般制造业,加快金融、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开放。制度型开放力度加大,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形成202项制度创新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外贸"五个优化""三项建设"成效明显,出台《外商投资法》,营商环境不断改善,鼓励更多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走出去,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强。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持续增强。坚持合作共赢,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160多个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和参与,经贸等各领域合作积极开展,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支持经济全球化搭建了国际公共平台,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打造了有效载体。多双边合作不断深化,提出世贸组织改革"三个基本原则""五点主张",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17个自贸协定,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等平台发出中国声音,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70年光辉历程经验宝贵

70年商务改革发展的实践,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过程,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深刻启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