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林业系统领导讲话合集28篇(第4/1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621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41分钟

同志们,保护生态安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全国上下普天同庆建党一百周年之时,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敬业精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湖南之为"贡献"中国之治",回应"时代之问",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湖南作出更多的贡献!

谢谢大家!

湖南省林业局局长在全省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专题培训班并启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物多样性问题整改工作,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国家和省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具体完成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具体落实20XX年4月13日全省生物多样性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长清局长所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二是整改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和省审计厅于3月4日至5月10日对胡长清局长履职期间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提出"未建立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的问题;三是全面启动全省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和同时开展武陵山生物多样性监测试点工作。四是全面启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提出的有关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整改工作。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1年4月6日至5月6日进驻湖南省开展了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2021年5月28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督察报告。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督察组于2021年7月16日向湖南省委、省政府进行反馈。反馈意见中将"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基础数据有待统筹整合,观测、调查、评估等基础工作有待加强"作为问题之一,要求省委省政府进行整改。8月9日下午,省长毛伟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湖南省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送审稿)》。会议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整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整改,强化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系统整改,实行严督实考、跟踪问效促进整改,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有力的举措、最务实的作风,主动改、全面改、彻底改、改彻底,扎实做好环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整改方案》将由省委常委会议审定后,上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生物多样性问题的重要性

(一)生物多样性问题是事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别致的景观文化。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扩张,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联合国2019年在巴黎举行的IPBES(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全体会议第7次会议上获得批准发布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如今在全世界800万个物种中,有100万个正因人类活动而遭受灭绝威胁,全球物种灭绝的平均速度已经大大高于1000万年前。报告显示,栖息地减少、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气候变化和污染是地球物种损失的主因,全世界40%以上的两栖动物物种、33%的造礁珊瑚和1/3以上的海洋哺乳动物都因此面临灭绝风险。这份1800页的报告是50多个国家400余名专家3年的研究成果,也是自2005年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发布以来,对全球自然环境最全面的一次评估,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次敲响了警钟。这份历史性的报告将让人们意识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同样重要,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的责任。这份报告想要传递给全世界的最主要信息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危机,能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战斗中来,为解决问题出力。9月1日国际植物园联盟发布的《世界树木状况报告》,17510种树种(占已知树种总数的约30%)有灭绝的危险,其中440种在野外的数量已经不到50株。这份报告为全球每个人敲响了树木需要保护的警钟,野生树种面临的灭绝,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生态系统崩溃。二是地球生命力严重下降。2020年9月10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了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这个两年一度的报告通过对全球20811个种群的4392种脊椎动物的追踪监测,反映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地球生命力指数(LPI)表明全球从1970年到2016年期间,监测到的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种群规模平均下降了68%。在淡水野生动物中,这个指数比例达到了惊人的84%。物种栖息地指数(SHI)表明在2000-2018年间,物种栖息地指数下降2%,表示物种栖息地呈普遍快速减少的趋势。人类生态足迹表明1970年以来,开始超过地球的再生速率,逐渐侵蚀地球的健康以及人类的未来。最新的地图显示人类未涉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几个国家,而这些地区是地球上最后的陆上荒野区。报告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日益破坏不仅对野生动物种群,而且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三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受到严重挑战。2020年9月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对《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和实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进程进行评估。在全球层面,20个目标没有一个完全实现,但有6个部分实现(目标9、11、16、17、19、20)。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的60个具体要素,7个实现,38个有进展,13个没有进展或偏离目标,2个进展情况不明。特别是2020年以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澳大利亚山火持续肆虐,东非国家遭受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灾,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这些都不断警示人类,必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维护全球生态、生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二)生物多样性问题是事关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的34450种高等植物中,受威胁物种共计3767种,占比10.9%;4357种脊椎动物中,受威胁物种共计932种,占比21.4%,其中两栖动物受威胁比例高达43.1%。而要消除威胁,必须提升生物多样性战略地位。2021年7月6日晚,在有来自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参加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这条新道路"新"的之一就是要实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生物多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内容,保护好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生态复合体就能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生态过程就能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生态结果就能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从过去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构筑了人与自然和谐现代化的基础。近几年,我国先后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改革举措。202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出台了《生物安全法》,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推进生物遗传资源法律法规制定。截至2019年底,初步划定的全国生态保护红线覆盖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重要生态区域,有效保护了生物物种及其栖息环境,维护了国家生态安全。其中,全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1.18万个,占陆域国土面积18%,提前实现"爱知目标"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17%的目标。2009-2019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039.0万公顷,成为全球同期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2020年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经率先实现全面禁捕;2021年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行为期十年的禁捕政策。从现在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战略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现代化的蓝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维护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2020年6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提出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草局印发的《"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中将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独立的一节。9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视频形式出席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指出:我们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满足生态文明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面对全球自然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世界。并强调要强化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地、生态廊道修复,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从未来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现代化的示范。在推动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同时,中国深度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履行已加入的生态环境相关国际公约,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环保交流合作,实施一大批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积极贡献。2019年9月,中国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共同发布COP15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一主题与《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不谋而合,顺应了世界绿色发展潮流。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中国政府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与国际社会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中国将广泛谋求共识,推动COP15成果达成和持续落实。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积极主动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作出承诺。强化顶层设计,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抢抓疫后经济复苏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构筑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中国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全球环境挑战,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纳入国家高层外交活动,不断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

(三)生物多样性问题是事关湖南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湖南省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森林是湖南省自然植被的主体,有136个群系,占湖南省自然植被群系总数的54.84%;湿地群系有69个群系,占湖南省自然植被群系总数的27.82%;灌丛和草地共43群系,占湖南省自然植被群系总数的17.34%。湖南拥有"全球200"具有国际意义生态区的两个区,即武陵-雪峰山脉和南岭-罗霄山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区,跨北纬20度到30度典型亚热带5个纬度,被誉为全球同纬度地带最有价值的生态区。在全国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中,湖南范围内有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2个。在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中,湖南范围内有南岭、武陵山和洞庭湖3个。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布局中,湖南占有长江重点生态区、南方丘陵山地带等两个重点生态地理区。洞庭湖湿地是"全球200"的36个淡水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中"长江及其周围湖群"的核心区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批认定的全球23处绿色保护地之一。全省已记录有脊椎动物1045种,占全国的22.1%。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38种。全省已记录维管束植物6186种(含种下等级),约占全国的18%,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种,国家二级有43种。但是全省的生态环境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生态系统整体性质量不高。如森林覆盖率虽然达到了59.96%,但每亩森林蓄积量每亩仅为3.2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每亩5.3立方米的水平。二是生态环境问题欠帐太多。农业面源污染、矿山污染、耕地污染和生态环境整改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三是在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上仍有模糊认识。违规建设风电、光伏以及别墅等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在个别地方仍然比较严重。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战。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不仅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同时也是推进湖南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问题。

二、充分理解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生物多样性问题必要性

(一)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七条内容为查明与监测。协议要求每一缔约国应尽可能并酌情,特别是为了第8条至第10条的目的:(a)查明对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要顾及附件1所载指示性种类清单;(b)通过抽样调查和其他技术,监测依照以上(a)项查明的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要特别注意那些需要采取紧急保护措施以及那些具有最大持续利用潜力的组成部分;(c)查明对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产生或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过程和活动种类,并通过抽样调查和其他技术,监测其影响;(d)以各种方式保存并整理依照以上(a)、(b)和(c)项从事查明和监测活动所获得的数据。为此,从全球到区域和国家尺度,都在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以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进展评估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全球尺度上,2008年5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会议发起成立了GEOBON(地球观测组织-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协调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的组织和合作。GEOBON没有自己的实体监测网络,其主要目标在于建立现有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核心监测指标。在区域尺度上,欧洲和亚太地区都有相关的项目在组织推动;在国家水平上,瑞士、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也陆续建立了全国性的监测计划,用于监测整个国家所有层次的生物多样性变化。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BON)于2013年启动建设,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支持以及中国科学院19个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覆盖全国30个主点和60个辅点,包含针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类群的10个专项监测网(分别监测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昆虫、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森林、草原/荒漠植物和林冠生物多样性)和1个综合监测管理中心。目前,SinoBON打造了以森林动态大样地为平台的生物多样性综合研究模式,建成了以近地面遥感、卫星追踪、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为支撑的生物多样性网络监测体系,在森林大样地平台建设与研究、大型动物监测网络、卫星追踪鸟类迁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未来,SinoBON将通过核心监测点与辅助监测点结合的方式,结合地面人工观测与连续数据自动采集技术,进一步优化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内容和空间布局;同时整合国内和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技术力量,加强多物种、多营养级互作关系的研究,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特别是森林植物多样性监测专项网自2004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在全国建成了18个大型的固定监测样地,以及50多个1-5ha的辅助样地,覆盖了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等我国主要的地带性森林类型,是全球第一个具有完整纬度梯度的森林监测研究网络。我省八大公山的大样地是北亚热带唯一的样地。

(二)履行管理职责的需要。在行业管理职责上,从2018年国家层面机构改革后,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到省、市(州)、县(市、区)都赋予了做好生物多样性相关工作的职能。2021年初,《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意见》(湘政发〔2021〕1号)明确提出"省林业局牵头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同时,在今年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中,省编办批复湖南省林业局成立直属的事业单位"湖南省生物多样性性保护中心",意味着从行业管理角度,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承担了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工作职责。从环保督察职责上,根据《湖南省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工作方案》,省林业局和各市州党委、政府是生物多样性问题整改的主体责任单位,同时,省林业局又是省直牵头督导单位,按贯例各市州、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是市(州)、县(市、区)开展整改的主体责任单位和牵头督导单位。同时,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第二十五条:"被督察对象应当按照督察报告制定整改方案,在规定时限内报党中央、国务院。被督察对象应当按照督察整改方案要求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并在规定时限内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督察整改落实情况。"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湖南省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等三个文件,对履职、追责作了相关规定,各地要认真执行。

(三)履行解决问题责任的需要。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全球一样,也同样面临着五大问题。一是不科学土地利用导致生态系统退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的利用逐年增加。从2018年开始我省林地面积逐年减少,到2020年底净减少2.12万公顷,生态系统破碎化将影响整体性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连通性、完整性,野生植物生境质量下降,导致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种植的欧美黑杨,致使自然保护区内原有湿地生态系统改变为森林生态系统,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二是不合理地直接利用导致物种濒危程度加剧。由于药用、工业原料等直接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程度加大,导致我省物种濒危程度加剧、种质资源流失严重,不少重点保护动物难觅踪迹,地方品种、野生种等特有品种正在消失。我省曾广泛分布中华穿山甲,但因对中华穿山甲鳞片药用、食疗功效的迷信,加上穿山甲一直未实现科学有效的人工繁育,中华穿山甲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我省很难发现中华穿山甲踪迹。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对兰科植物挖采,使得春兰、寒兰、剑兰等整车外运,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铁皮石斛、花叶开唇兰等物种濒临灭绝。新宁县80年初发现的我国最低海拔的银杉群落,由于不合理的参观和科研方法,使原30株的种群只剩下15株,其中5株大树因用生长锤不合理取样,导致树势衰退。三是气候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稳定性。湖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总体来看,湖南气候与全球气候变化一致,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但气候年际变率大,极端降水增多。2008年的冰雪灾害、2017年发生的自1951年以来最强的降雨以及近几年持续的干旱天气、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等极端气候条件,给全省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的严重破坏,给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带来了威胁。如2008年冰灾中,石门县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冻死或饿死的野生动物2000余头(只),主要包括苏门羚、小麂、毛冠鹿、狗獾、猪獾、华南兔、野猪、红腹锦鸡、环颈雉、竹鸡、斑鸡等,兽类中毛冠鹿死亡比例达到65%;永州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冰雪积压,造成天然林成片树梢、树杆折断,翻蔸林木达3万多立方米,野生动物伤亡4000多只,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四是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退化或丧失。环境污染在生态系统中的直接毒害和富集积累作用,导致生物多样性功能退化或丧失,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近年来,我省虽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但生态环境历史欠账较多,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并未巩固,全省水系水质未全面达到优良水平,部分地区城市雾霾、河流水域污染物排放、黑臭水体等问题依旧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直接或间接导致物种、遗传生物多样性的退化或丧失。根据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12月9日公布的《湖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全省水污染物排放中化学需氧量127.82万吨,氨氮7.23万吨,总氮19.23万吨,总磷2.23万吨,动植物油1.93万吨,石油类270.29吨,挥发酚33.46吨,氰化物3.10吨,重金属(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下同)9.23吨。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22.82万吨,氮氧化物56.75万吨,颗粒物59.76万吨。全省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仍不乐观。如大通湖流域养殖废水、农村面源污染物及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大,2020年1-6月份大通湖水质为Ⅳ类,7、8月份为V类,出现反复。五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程度降低。外来物种危害对我省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造成严重破坏,威胁本土物种资源的繁育。如松材线虫是我国严重危害森林生态安全的外来生物,自2003年在湖南郴州苏仙区首次发现以来,目前分布于14市州75县(市、区)460个乡镇,疫区数量在全国排第三位;发生面积109.77万亩,排全国第九位;并且已经入侵少数自然保护地,临近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严重威胁着全省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林业生产的安全。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省林业主管部门用系统治理的思维、用全方位的理念,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充分抓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生物多样性问题整改的各项措施

按照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的要求,省林业局制定了《湖南省林业局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和《湖南省林业局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措施清单》,整改方案和清单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和保障措施,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外,特别是其中的五项整改措施,需要全省林业主管部门共同努力抓实落细,也是各地能否完成整改目标、达到整改要求的硬任务。

(一)完成整改目标

2021年底,编制《湖南省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技术规范》。举办全省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技术培训班。开展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试点工作。启动全省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发布《湖南省生物多样性白皮书》。

2022年底,完成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试点工作,开展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外业调查工作。实施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示范,完善南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编制《湖南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调整《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2023年底,完成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外业调查和内业分析整理工作,编制调查报告。建立全省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平台。建成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体系。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度。

(二)抓实整改措施

1、编制发布《湖南省生物多样性白皮书》。组织编制《湖南省生物多样性白皮书》,系统、完整地归纳和收集2005年以来我省生物多样性相关数据、研究资料和保护成果,全面总结我省的生物多样性现状、经验和成效,提出新发展阶段湖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为制定生物多样性法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湖南生物多样性高质量发展。省级层面的白皮书已经编制完成,并报省政府办公厅审核并明确发布方式,白皮书的英文稿已完成初稿,进一步审核后可与中文稿同步发布,配套的图册也正在编辑之中。原则上不要求各地都编制白皮书,但可以以市州为单位编制。

2、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过去我省各地开展了森林资源清查、湿地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种质资源调查、古树名树调查以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科学考察等有关生物多样性数据调查,今年7月,又启动了全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但还没有从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多样性三个方面、以县(市、区)行政区域为单元开展调查和进行数据整合,为了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的"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基础数据有待统筹整合",必须开展以县级行政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但要把握几点基本要求:一是这次资源本底调查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整合各县(市、区)以往与生物多样性有关各种调查和各类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二是必须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进行基础数据的统筹整合;三是以《湖南省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技术规范》为指导,完成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工作,掌握县域内生物多样性资源基本状况、受胁因素、发展趋势等,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对策与资源利用建议。

3、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最终目的是为实施生物多样性监测打下基础,但鉴于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内容多(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类型多(观测型监测、执行型监测、有效性监测、验证性监测等)、网络构建复杂(监测目标、监测对象和监测指标、样地建设和取样策略、数据采集和分析以及网络维护和组织)等情形,需要示范后再推广应用。所以在武陵山的3市11县(以双重规划确定的范围为基准)实施武陵山生物多样性监测示范,在南山调整优化范围的4县开展南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充分利用中国林科院林草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平台,初步建立全省监测体系数据库,以探索在全省长期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工作,建立开展监测数据智能分析预测和综合应用机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