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在全市百城建设提质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82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3分钟

同志们:

8月3日至4日,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在XX召开。这次会议是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段,具有里程碑意义。所谓"转段",就是由原来的试点先行到全面推开;所谓"里程碑",就是通过百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带动县域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目的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推动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带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刚才,有关同志通报了情况、部署了工作,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3个县区作了典型发言,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下面,再讲几点意见:

一、回看走过的路,切实增强使命担当

两年多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百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的部署要求,从3个省级试点县先行先试,其他县区主动跟进,到全域推开城市建设提质,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XX的城市"颜值"和"气质"被广泛点赞。回顾两年多来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完善了城市功能。着眼于扩容提质、补齐短板,大力推进道路、管网、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和县城建成区新建改造道路360.8公里,平均路网密度由2020年底的4.8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6.04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和县城集中供热率分别由2020年底的57%和30.3%提升至80.1%和53.8%,燃气普及率分别由2020年底的95%和76.5%提升至98%和91.3%;新建公厕210座,新建停车场49个、新增停车位1.6万余个,城市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围绕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加大政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办事难、就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一大批民生难题逐步得到解决,市民文化娱乐有了新去处、体育健身有了新场所。二是提升了城市品质。坚持以文"化"城,着力推动文旅融合,隋唐XX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洛邑古城等文化旅游新景点建成开放,110座城市书房涵养"书香XX",城市文化气质更加彰显。坚持以绿"荫"城,中心城区和县城一大批公园游园、绿地湿地建成投用,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43.8%、36.4%和11.7平方米,较2020年底提高2.59个百分点、2.35个百分点和1.15平方米。坚持以水"润"城,"四河三渠"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全市优良水体比例达85%以上。坚持精细管理,文明城市创建"五项治理"持续推进,"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一大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市民文明素质有了很大提升。三是促进了经济发展。两年多来,各县(市、区)围绕城市建设提质谋划实施了一大批项目,其中2020年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共实施城建项目857项,总投资2238亿元,年度完成投资695.7亿元;2021年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共实施城建项目803项,总投资2927亿元,年度完成投资901亿元。既拉动了投资,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又加快了城市转型,促进了优质要素资源集聚,带动了产业转型和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了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四是锤炼了干部队伍。通过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各级干部的城市意识普遍增强了,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认识更到位了、理解更深刻了、行动更自觉了。尤其在项目推进中、困难矛盾面前,各地各部门抢抓机遇、强力攻坚,广大干部展现了奋发进取、踏实肯干的务实作风。全省会议期间,我市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得到了陈省长和与会同志的高度赞誉!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提出的打好"四张牌",其中之一就是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赋予XX发展新的战略定位,明确要求XX打造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也包含城市转型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两年多的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抓好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对我们打好"四张牌"、落实发展新定位、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和迫切。第一,这是城市发展之需。当前,城市发展已经由片面追求人口、空间增加的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XX要建设的副中心和增长极,必须是高质量的副中心和增长极,不能片面追求城市人口和空间规模。我市城镇化率虽然达到57.6%,但仍低于全国2个百分点,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功能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较差、特色品质不明显等问题,既有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又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市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抓好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有利于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更好地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第二,这是经济转型之需。产业层次低、增长方式粗放是制约XX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城市既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也是转型发展的活力之源。通过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既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吸引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优质资源集聚,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动能转型;又能带动供需动态变化、平衡转换,培育高品质的生活,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促进产业转型。当前,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必须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上挑大梁、走在前。第三,这是民生改善之需。享有更多城市发展"红利",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美好生活,是民之所需、民之所盼。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要求城市有更好的物质生活,还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强的保障、更优的环境、更便利的服务等。只有抓好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环境品质、文化品质、服务品质,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实践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抓好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关键是要做到"五个推进":一是高位推进。两年多来,我们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把精品意识贯穿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我们把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第一粒扣子",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富规划慢建设、不规划不建设,把好规划方向关、编制关、质量关、实施关,大气磅礴、以人为本的城市特质日益彰显,古今辉映、山环水润的城市特色愈加清晰。实践证明,只有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才能出特色、有亮点、见实效。二是精准推进。两年多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既注重抓好交通出行、生态环保、水电气暖、教育医疗等城市建设难点,也注重解决好小游园、停车场、集贸市场、公厕等城市管理痛点,按照精准精细的原则,使"五治"更加细化。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才能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满意。三是统筹推进。两年多来,我们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引导城市建设提质、以城市建设提质支撑文明城市创建,在规划上统筹做好各级各类规划、推动"多规合一",在建设上统筹抓好旧城和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地上建筑和地下空间、硬件和软件,在管理上统筹推进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城乡建设治违、公共服务治差,城市建设发展得到了全面提升。实践证明,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是一环紧扣一环的系统工程,哪一方面出现了短板,都会影响全局,必须统筹考虑、全面推进。四是有序推进。两年多来,我们综合考虑市县财力状况、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既指导试点县(市)用好政策、先行先试、务实推进,又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因地制宜、积极作为、取得突破,不搞齐步走、一刀切,确保了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由点及面、循序渐进、求实求效。实践证明,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涵盖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才能做到积极稳妥推进。五是协同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涉及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不单单是哪个地方、哪个部门的事。两年多来,我们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得益于全市的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实践证明,只要上下齐心、左右协同,形成条块结合的强大合力,就能推动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取得百姓称道、令人鼓舞的显著成绩。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有效经验做法,要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完善。

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与省委省政府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我市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思想认识看,在省、市多次部署推动的情况下,有的仍将其当作一项阶段性工作、看作单一的业务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工作没有统筹起来。有的依然停留在过去的老思维,"以人为本"说得多、做得少,工作措施不精准不得力。这里面有客观条件问题,更有思想认识问题。从工作推进看,中心城区和县城的一些规划编制工作相对较慢,去年中心城区安排的321个、各县市安排的482个县城提质项目分别还有52个、57个未开工,部分在建项目进度滞后于节点安排。中心城区50个农贸市场、县市37个农贸市场,分别还有27个、28个没有改造。中心城区违章建筑还有31处、县市还有568处没有拆除。这些,都反映出工作作风不扎实的问题。从品质品位看,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的标准还不够高,与XX发展新定位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规划引领还不到位,已审批过的规划在执行中还存在不严格、不到位问题;一些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小游园建设、河道治理、截污治污的标准不高;城市管理还不精细,"五项治理"虽然已经破题,但仍需持续做好"深化"的文章。从运行机制看,部分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充分,主动担当、主动配合意识不强,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调度、协调、推进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抓落实的合力还不够强。对此,必须保持清醒、认真解决。

全面推开百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仅是覆盖面的扩大,更重要的是标准更高了、要求更严了。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担当,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由点及面、全面开花,加快建设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幸福宜居现代化城市。

二、远眺前行的路,牢牢把握主攻方向

近年来,我们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指示,科学谋划和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把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作为重要抓手,探索走好具有XX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尤其是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一起做,持续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建设提质提速、抓好精准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工作水平;坚持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条路径"一起发力,促进城市由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提质转变,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坚持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城乡建设治违、公共服务治差"五项治理"一起推进,推动建管结合、标本兼治,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坚持城市功能品质、环境品质、文化品质、服务品质"四个品质"一起提升,推动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通过一环紧扣一环抓、一年接着一年干,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上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思路举措、迈出了坚实步伐。当前,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入新阶段。各地各部门要牢牢把握主攻方向,持续精准发力,把既定思路举措落实落细。这里,重点强调五个方面:

一要着力落实发展定位。科学的发展定位是城市建设提质的前提和基础。进入"十四五"以来,XX被赋予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前段时间召开的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省"两会"又对XX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围绕形成支撑XX发展定位的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着眼于中心城区发展受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大遗址保护等制约,着眼于北部六县(市)与中心城区距离较近、交通便捷,着眼于南部四县生态优势明显,提出要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城镇总体布局、推动南部生态涵养区与北部城市发展区协同发展、实施"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优化中心城区"三大板块"空间发展格局。据此,全面启动五期总规修编,逐县市调研指导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帮助各地找准发展定位、勾勒建设蓝图,着力把XX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思路体现到市县两级规划中。下一步,要结合五期总规落实,把既定的发展定位落到实处。中心城区作为北部城市发展区的核心,要按照"三大板块"进行优化提升,全方位增强综合承载力,更好发挥对XX全市、对豫西北乃至晋南、陕东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中,洛北城区要以有序改造、有效保护、适度疏解、综合提升为重点,多下微改造的"绣花"功夫,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洛南城区要以有序建设、完善功能、增强综合承载力为重点,着力提升宜居宜业水平。组团县(市、区)作为北部城市发展区的重要节点,要强化功能完善、提升建管水平、增强发展活力,着力加强与中心城区的产业承接、交通连接、生态对接,着力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对接联动、分工协作,加快构建中心辐射带动节点、节点辐射带动周边的梯次传导格局,为构建XX都市区发挥支撑作用。南部四县作为生态涵养区,要加快补短板、扬优势、出特色,错位联动发展,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发挥生态屏障作用。各县(市、区)要在整体定位下,立足实际、尊重规律,找准切入点,积极对接XX发展大局,与全市发展同向同行。

二要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建设提质,首先就是要完善城市功能。这里,重点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交通优先。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动脉。环城快速路的修通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的过境交通压力,古城快速路被誉为"一条路'活了'一座城",这些都是我们的切身感受。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推动XX由交通节点城市向交通枢纽城市转变,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航空上,要按照"一体两翼一基地"的定位,加快XX机场改扩建工程。在铁路上,要统筹普铁、高铁、地铁和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地铁一二号线建设、三四号线报批和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前期工作,确保今年地铁一号线顺利实现洞通、轨通,高铁动车组存车场完成主体工程。在公路上,要围绕形成"三横三纵三环"高速路网、"井字加一环"快速路网,加快推进高速、快速通道、综合交通枢纽等4大交通枢纽和城市快速路建设,确保XX文化节前3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十一"前XX大道快速路等10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年底前南环路向西打通等15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各县(市、区)要主动对接,及时完善自己的综合交通体系,努力实现内外贯通、快速链接、便捷顺畅,通过发展交通,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快发展。二是软硬配套。城市是一个有机综合体。只有虚实结合、软硬配套,才能让城市顺畅运转,形成整体效应,切忌重硬件轻软件、重主体轻配套、重"面子"轻"里子"。近年来,小游园、城市书房从无到有,停车场、公厕由少变多,农贸市场、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风道、绿道、水道开始一体推进,保通工程、海绵化改造、地下综合管廊成为城市建设新常态,等等,这些都是精心描绘城市高质量发展"工笔画"的有力注脚。实际工作中,要统筹处理好新区与旧城、地上与地下、大项目与小项目、速度与质量等的关系,按照优化结构、完善功能、适度超前、统筹规划的原则,大力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给排水、供暖供气、旱厕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停车场等建设,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休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设施,不断改善软硬环境,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城市。三是产城融合。城市是"城"和"产"的有机结合,必须坚持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既要避免"有城无产"、城镇"空心化",也要避免"有业无城"、功能"单一化"。各县(市、区)要将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作为产城融合的载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动产业园区从功能单一的工业园区向集生产、生活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空间转变。当前,要重点抓好六大产业园区、中心城区高耗能行业企业搬迁改造、特色产业进园集聚,着力形成产业转型、城市转型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今年,省委省政府将出台《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对产业集聚区的管理考评模式进行改革。全市17个产业集聚区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准确科学定位,加快项目入驻,实现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

三要着力彰显文化特色。文化是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城市的"根"与"魂"。当前,城市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人们选择就业和生活所在地的重要考虑因素。XX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要让城市成为历史记忆的存贮器,以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来增强本地居民的归属感和对外吸引力,让"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名片更加亮丽。要保护历史遗存。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北京视察时指出,"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要把旧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改善人居环境,又保护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我们在对旧城区进行改造时,要更加注重地方特色,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搞大拆大建,多在微改造、微拆迁上下功夫,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要谋求创新发展。城市要形成品格、展现特色,必须找准特色、谋求创新、推进融合,体现城市精神的时代性。"找准特色"就是要增强"特在历史、特在自然、特在民俗、特在文化"的意识,按照"人无我有""我有且优"的标准进行打造。"谋求创新"就是要以开放姿态对传统文化进行价值再造,让其焕发"二次生命",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引擎。"推进融合"就是要通过新手段新理念新技术,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立起来,让旅游有内涵,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融入群众生活。要合理开发利用。对历史文化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要在城市建设中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开发利用中盘活资源。要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精品旅游产品、景区和线路,完善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打造全域旅游。各县(市、区)要在城市建设中将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街区、古村落、古建筑挖掘好、整理好,通过修复和开发将丰厚的文化底蕴展示出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要加大深度挖掘、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升XX历史文化和特色民俗的知名度。

四要着力推动精细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越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管理越是要精细。要坚持"五治"协同,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构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一是交通秩序"治堵"。去年以来,通过"七策治堵",交通拥堵问题得到缓解、实现破题,但之后又有所反弹,下一步不能有丝毫放松,要持续发力、继续深化,形成常态长效。一方面,要通过城市建设提质,细化"治堵"措施,在中心城区实施新建、提升改造、"断头路"打通等市政道路工程85个,建设桥梁隧道37座、过街天桥24座,建设各类停车场55个,拟增加车位1.5万余个,投放新能源纯电动车600辆、使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提高到40%以上,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继续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通过分时段免费乘坐公交、智能化疏"堵"提速、倡导文明出行等方式,做好纾解引导工作,解决好群众心中之"堵"。二是市容卫生"治脏"。市容环境关乎市民生活品质、代表城市形象,既是"面子"、更是"里子"。要突出"四化治脏",重点抓好市场迁建和物业管理两项工作。在市场迁建上,要利用两年时间,持续推进一批中心城区市场疏解外迁和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关于这项工作,市委已经多次作出安排部署,但目前行动依然迟缓。相关市领导、市直部门和县(市、区)要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形成合力,加快推进,通过实施市场外迁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改进社会治安。小区是城市最基础的细胞,我市小区物业管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今年要下决心推进这项工作,尤其是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要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范标准、逐步推进来解决好。三是生态环境"治污"。要在"三力治污"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坚决把环境污染势头打下去。四是城乡建设"治违"。违章建筑就像城市里的"毒瘤",如不及早清除,轻则影响城市形象,重则危害公共安全,还会滋生黑恶势力。去年,我市"治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仍有中心城区31处、各县(市)568处违章建筑没有拆除。下一步,要按照"四抓治违"的要求,该拆除的拆除、该迁移的迁移、该规范的规范。尤其要按照"一违建一方案"的原则,逐个排查、分类实施,确保整治一处、完成一处、"清零"一处。五是公共服务"治差"。公共服务是评判城市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目前,XX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优、管理不严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要按照"三字治差"的要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化标准化步伐,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加快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走好当下的路,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推动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新成效,必须立足当前,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凝心聚力、真抓实做,以扎扎实实的行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要强化规划引领。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各地要强化规划引领、规划先行意识,科学编制规划、严格实施规划,真正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城建。当前,要全面启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重点推进五期总规修编,上半年完成初步成果评估审查;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加快编制城市总体设计和主要节点、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塑造特色风貌,打造精品建筑。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多规合一",注重规划之间的衔接、对接、互动,防止形成"两张皮"甚至"多张皮"。对去年市委规划领域专项巡察发现的问题,要一如既往地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整改到位。

二要强化项目抓手。项目建设是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要抓手。对中心城区今年计划实施的603个、县市今年计划实施的619个城建项目,要盯紧抓牢,确保早建成、早投用。尤其要确保建设进度,对每个项目都要倒排工期、建立台账、挂图作战,紧盯XX文化节前、半年、"十一"、年底四个主要节点,大力开展"双月攻坚""百日攻坚""双百攻坚"。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梳理排队、分类实施。能开工的抓紧开工,暂不具备条件的积极创造条件,不能因为一角一隅的问题导致整个项目停滞不前。要保要素、破瓶颈,依法依规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防止做"夹生饭"、走弯路;要持续推进"三未"土地整治,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要抢抓国家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政策机遇,做好对接、谋划,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同时,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在融资过程中,要注意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三要强化品质提升。城市建设有品质,城市生活才能有品位。当前,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城市特色和品质的竞争。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要重特色。特色就是优势,就是品位,就是生命力。各县(市、区)要立足历史、文化、山水、业态等资源禀赋,打造更多彰显地方特色魅力的城市亮点,提炼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情、城市景观、城市记忆,防止照搬照抄,杜绝千城一面。要重细节。细微之处更能见水平、显品质。对城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一山一水,都要精心设计、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从细处着眼,以细节取胜。要重精致。城市不是建筑材料的简单堆砌和社会资源的机械组合,而是一个有机的"生命系统"。XX在历史上曾6次进入国际大都市之列,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浇筑。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要对表先进城市,多学习、多研究、多用心,严格把关,精心雕琢、追求卓越,争创一批"鲁班奖"优质工程,多留精品、不留遗憾。要重技术运用。当前,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量子通信、虚拟现实、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城镇化发展。要抢抓新技术革命机遇,超前谋划部署,建设紧凑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比如,我们可以在小区智能化、物业管理智能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水平。

四要强化统筹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涉及方方面面,是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确保各项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把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建设提质结合起来。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建设提质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引导,以城市建设提质为支撑,在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同时,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现城市"硬件"和"软件"双提升。比如,如何搞好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如何用好"学习大国""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载体,推动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日常学习紧密结合、互促互进,都要开动脑筋、挖掘空间。要把提升城建水平与推进经济转型结合起来。经济结构不调整、发展方式不转变,就难以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要加快产城融合,既把培育产业放在城市建设突出位置,做好以业"兴"城这篇大文章,又通过城市建设合理布局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倒逼产业转型,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把促进城市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当前XX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要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坚持城乡同建、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努力开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新局面。要把推动城市发展与增进群众福祉结合起来。城市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的落脚点是改善民生、惠及民众。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利民便民惠民的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方面、全过程,真正让群众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以修路为例,就要坚持"修路先保通"的理念,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