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部门领导、经济专家2022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215篇(第19/280页)
一是全年就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2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12月末,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1%,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均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5.5%左右的宏观调控目标。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稳定在1以上,供需保持基本平衡。
二是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效保障。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去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就业支持体系,多方位扩宽其就业渠道,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好于上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庞大,能否解决其就业问题关系着整个就业形势。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工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着力稳定其就业规模。截至去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251万人,已超过2019年水平。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取得积极成效,全年脱贫劳动力务工总量达到3145万人,全国3000余个以工代赈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带动10多万脱贫群众和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基本实现有劳动力的易地扶贫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此外,帮扶183万困难人员和545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是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全年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629元,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9%;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9.9%。截至去年11月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2亿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持续加强,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四是创业带动就业动能显著增强。"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截至去年10月底,全国市场主体已突破1.5亿户,个体工商户超过1亿户,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激发。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截至去年底,累计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120万人,新增110万人,带动就业超过3500万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发展壮大,催生大量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岗位。截至去年底,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
五是助企纾困稳岗成效明显。去年以来,部分援企减负稳岗政策延续实施,在税收、融资、用电用能用工等方面给予市场主体持续支持,对市场主体恢复生产经营、稳定用工岗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去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缓费2000亿元;1-11月份,减免失业、工伤保险费近1400亿元,共向超300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近200亿元,惠及约7000万职工。
六是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去年10月份,国务院印发实施了《"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就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指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推进,全年政府补贴性培训超2400万人次。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2亿元,支持地方新建52个公共实训基地。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
2021年,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在极其困难条件下,实现就业大局稳定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就业优先的战略部署,得益于各地各部门担当作为、创新举措做好就业工作的巨大努力,得益于上亿市场主体和广大劳动者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的共同奋斗。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强的特点较为突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逐步显现,这为稳定和促进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重要的支撑。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上局部新冠肺炎疫情仍有可能反复,市场主体尚未完全恢复,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今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做好就业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要位置,认真组织实施《"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持续改善民生,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坚持经济发展就业优先导向,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做好预期管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补齐重点领域短板,努力扩大有效投资,深入挖掘消费热点,发展服务消费,拓展绿色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开发就业新增长点、扩展就业新空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家政、养老等生活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二是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稳住就业岗位。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保住市场主体就能保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加快落实已出台的助企纾困稳岗举措,积极开展送政策上门。持续推进降成本工作,在税费、融资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扎实做好保供稳价,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增强稳就业内生动力。
三是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动能,放大就业倍增效应。创业是就业的源头活水。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用好创业孵化基地、双创示范基地等载体,全方位降低创业成本。持续开展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建设一批高质量返乡入乡创业园。支持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规范健康发展,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支持多渠道就业创业。
四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今年就业工作重中之重,各项促就业政策向高校毕业生倾斜,加强精准帮扶,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技能,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降低失业率。协同做好春节后企业复工复产和农民工有序返岗工作,加强输入地、输出地对接协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为农村劳动力增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强化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城镇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及时提供就业援助。聚焦重点群体,以企业为主体,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建设人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