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2023年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第2/3页)
第二,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重要要求。这实际上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将放在"乡村建设"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将成为新发展阶段我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保障,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实施。要把规划编制好。"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今后一个时期是乡村形态快速演变的阶段,有的村庄会聚集更多的人和产业,有的会逐步向城镇融合,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乡村建设只有先规划、后建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把握村庄演变分化的规律,才符合城乡发展建设的规律。在空间上,要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合理确定村庄分类布局,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注重整体提升与分类推进。在时间上,看得准的先干起来,看不准的可以等一等,集聚提升类等建设需求量大的村庄,要优先编制,不搞"一刀切"。同时,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不要一个样子盖到头,一种颜色刷到底。要把"硬件"建设好。现代化建设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要补齐农村现代化短板。一方面,农村要宜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既要在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上下功夫,全面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设施条件,也要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村庄清洁、厕所革命以及垃圾处理,健全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农村要宜业,要支持5G、物联网等新基建向农村覆盖延伸,并重点改善通自然村道路和冷链物流等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基础设施。此外,我们还要加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力度,持续推动村庄整体面貌提档升级、农民生活品质大幅改善,争取两年内实现全域创建成功。要把"软件"开发好。"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农村现代化不仅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广大农民才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加快形成统筹规划布局、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缩小城乡差别。
第三,推进乡村治理行动。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是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我们要围绕建设善治乡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建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推动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用自治提升乡村治理"内生力"。明确"书记履职、队伍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乡村治理"5方面创建项目,推动乡村党组织干有方向、比有标准、争有动力、追有目标,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推广运用网络化,将村划分为块状单元区域,在网格内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网格管理和信息采集,及时反映并解决网格动态。进一步推广运用"清单制",通过制定、列举、公开目录清单的方式将乡村治理某一层级或某一范畴内的管理、服务事项进行细化并明确,明晰群众办事流程,规范基础事务管理权责,落实乡村治理举措,提高服务群众工作效率。用法治提升乡村治理"硬实力"。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健全村党组织领导、村委会落实、村监督委员会监督、村民议事会协商的基层治理体系。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健全完善"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继续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立农村地区和涉农领域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有效开展常态化治理。推广运用"三资"管理规范流程,有效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有效保护"三资"安全完整,推动"三资"规范运营,促进"三资"保值增值。用德治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依托"党爱超市"建设模式,进一步推广运用"积分制",使复杂的农村社会事务具体化、数量化、标准化,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第四,推进巩固拓展成果行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举措。我们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好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调整、优化、宣传和落实,努力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今年要对全体常住农户常态化排查完成2次全覆盖,并开展1次集中大排查,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根据监测户返贫致贫风险、资源条件、发展需求和真实意愿,优化完善帮扶措施。每月召开联席会,分析研判返贫致贫风险,实时进行数据交换。对有返贫风险的要逐一制定帮扶措施,确保脱贫人口收入只增不减。要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集中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困未读和辍学的现象。健全完善动态参保机制,脱贫人口100%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范围。因住房纳入监测的农户,全部落实危房改造政策。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安全饮水问题动态清零。要科学谋划衔接资金项目。紧紧围绕省州市重点工作任务,注重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衔接资金优先用于特色种植、肉牛等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并确保产业项目占比达55%以上。要持续开展常态化帮扶。向重点村持续派出第一书记,确保管理跟得上、作用能发挥。全市XX个部门对XX个行政村持续开展包保帮扶,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保脱贫户、监测户全覆盖,定期开展走访慰问,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需要强调的是,省里每年开展一次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到2025年进行总评估,去年是11月开始,而且工作要求相比脱贫攻坚考核评估,只会更高,不会降低,我们要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州部署要求,市镇村三级都要合理确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的分值权重,通过后评估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