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创校校长、理事长在XX高校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转载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5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6分钟

创校校长、理事长在XX高校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大会对2022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23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总的来说,2022年,尽管疫情带来了种种的不正常,但通过大家的艰苦奋斗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的发展是正常的,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学校也一如既往地兑现大家的绩效,并且并对优秀教职员工进行表彰。如果说疫情的三年,我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那么,相信在走出疫情之后,我们将创造更大的辉煌!今天,我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XX"现在的发展形势良好,但大家的头脑必须清醒,要看到我们面临很多挑战和危机。

(一)人工智能带来新的挑战

去年12月,由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发布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受到广泛关注。就像以往的工业革命一样,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并由此重塑世界。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也将产生深远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就业。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教师要有新的竞争力,我校在2020年就提出了"教师新的五大核心竞争力",2021年又系统形成了"四大框架",提出了"五力五升"的要求,这些都是"XX"教师和"XX"教育在与人工智能的竞争中的"护城河"。无论是教师或学生,如果不想被淘汰,一方面,要有人工智能所不能取代的长处,要会高阶教学、深度学习,要付出情感劳动,培育和发展非认知能力,等等。另一方面,必须尽快参与到这波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来,去适应它、驾驭它,人机协同,让先进的技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工作赋能。

(二)低人口出生率和生源危机

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22年的大学毕业生比当年的出生人口还要多。一方面是人口减少了,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规模还在扩张。按照目前的趋势,高等教育将很快"供大于需",再加上新的招生考试制度,这必将导致相当多学校和相当多专业的"生源危机"。

(三)与国内外大学之间竞争加剧

我们作为一所民办大学,面临着与国内外大学之间的激烈竞争。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比竞争对手更努力、更创新、更优秀!

分析了我们面临的挑战、危机和竞争。我们不禁要问:20年后,什么样的高校能够存活下来?我的回答是:只有高质量、高辨识度、高社会认可度、高考生向往度的大学才能存活下来!只有这样的大学才能历经风浪而不倒,傲然屹立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大学之林!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高质量发展是唯一出路

我们自建校以来一直强调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因为低质量是要被淘汰的,高质量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

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了许多举措,比如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实行"强基计划""419计划",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四新"学科,提升卓越人才培养质量;推行"双万计划",建设金专、金课、金师、金教材;实施地方高校"101计划",引导应用型高校服务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到"XX"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来说,我们除了要积极贯彻教育部、省委省政府、教育厅的安排部署,争取更多显性成果外,还应该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大家要树立更加全面的质量观。有些在指标体系之外的内容也应该引起重视,我讲几个方面:

(一)学风好就是高质量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起作用。我曾说过:"没有一流的校长办不成一流的大学,没有一流的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也办不成一流大学。"这是因为班风、团风甚至是宿舍的室风就是学风的微观构成。人才培养要有高质量,学风必须要抓,必须抓好!

"XX课堂大于天",我们的学生到课率98%以上,这是好学风。我们现在正在推行教师的高阶教学和学生的深度学习相结合,没有一定程度的课外阅读,没有进图书馆阅读的好风气,我看是达不到高阶教学和深度学习标准的。让学生进图书馆阅读、学习,这个工作要靠教师、辅导员一起来抓。

(二)出人才就是高质量

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观点。比如,早在2009年,我们就提出"毕业生能否为社会需要并认可,是检验应用型大学办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2015年,我们提出"五个第一",第一个第一就是"在大学的三个职能中,人才培养第一"。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大楼之大、大师之大,更在于人才培养成果之大,毕业生前途广大!通俗点说:能培养出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党政干部、工程师、企业家、学者、文化艺术工作者,能够培养出一大批能就业、就好业、有前途的毕业生,能够出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校友,就是高质量!如果一所学校人才辈出,那这所学校绝对是高质量!

(三)发扬长板原理,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高质量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学生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人各有志、人各有学,要允许学生走自己的路。总之:为了让学生能够各有所学,我们要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深化对学生的分类培养,探索更具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从而让每一名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这是教育的高境界。

(四)每一位老师都能全身心投入、贯彻落实高阶教学就是高质量

从横向来说,只有每位教师都能达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才会有"XX"教育的高质量。

从纵向来说,当前的教学质量工作要狠抓三点:一是"两课设计",二是课堂表现,三是评价反馈。这三条要对每个教师(包括辅导员)全覆盖,督导组要督导这个,人事处、教务处要考核这个,一条不漏,人人做好。

(五)学生满意,考生向往,社会认可就是高质量

学生满意、考生向往,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近者悦,远者来"。社会认可,说明办学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能够做到这些,就是高质量。就拿"考生向往"来说,考生都争相报考这所学校,一般就说明这所学校有实力、有吸引力、读这所学校有前途,可以说这所学校的教育是高质量!我们办一所学校,归根结底是为学生办的、为社会办的,所以总要让考生向往,让在校学生满意,让社会各界认可,就才是高质量!

三、推动"XX"教育数字化转型

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部提出要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联合国教育峰会将"促进数字学习和转型"作为教育变革的五大议题之一。可见,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或称为"数字化战略""数字化行动""数字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我校走在技术变革前列,建设未来型大学的必经之路。我们现在也要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

(一)为什么要转型?

首先,我讲一个"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的理论。这个理论是说,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了信息落差的进一步拉大。教育数字化,不管是当年的"可汗学院",还是如今的"慕课",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让教育更加公平。可以说,这个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但新的不公平又出现了,那就是"数字鸿沟"--跟得上数字化潮流的人群变得更加强大了,而没有跟上这股潮流的人,变得更加落后了,两者间的差距持续拉大,这也体现了"马太效应"。为什么?因为二者对基础设施的拥有程度不同、对数字化的应用和创新程度不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