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在全省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暨 “七个提升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4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5分钟

在全省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暨"七个提升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下午召开全省农业防灾减灾暨"七个提升工程"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防灾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通报情况,分析形势,调度工作,落实责任,研究安排农业生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七个提升工程"推进工作及下半年各项重点任务,确保农业农村年度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刚才,我们学习了总书记关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及xx书记的批示要求,xx同志通报了气象灾害预测情况,提出了防灾减灾工作建议,xx同志通报了上半年工作进展,对下半年的重点任务做了具体安排,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今年上半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三农"工作推进有力、态势良好、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打赢应对"烂场雨"的双抢大会战,夏粮应收尽收,总产达463.73万吨,高于过去5年夏粮平均总产(451.7万吨),属丰收年;夏播应播尽播,完成播种1104万亩,较往年增加30万亩(在田秋粮2868.6万亩),夯实了全年增产丰收基础。农民收入增速跑赢全省GDP和城镇居民收入,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全省城镇2.4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8,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重大水利基础建设快速推进,巩固拓展成果常态化督帮持续开展,"七个提升工程"有序实施,四个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放大,九条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优化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全面完成中亚峰会气象、农产品安全保障等专项任务,成功举办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全国脱贫地区帮扶产业现场推进会、国际茶日中国主场活动,充分展示了良好发展形象。成绩来之不易,任务仍然艰巨,还需继续努力。下面,我就抓好下阶段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健全防灾减灾体系,筑牢农业生产安全防线

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防治体系,全力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防线。为常态化推进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积极有效应对各类灾情,省上即将出台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十条措施,今天将征求意见稿提交会议讨论,目的就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家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深入研究,把文件修改好、出台好,为健全我省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抓好农业防灾减灾的重大意义。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事关大局、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从中央决策部署来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指出,要"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防灾减灾体系等建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未雨绸缪做好农业防灾工作",为我们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出专门部署。今年6月7日,国中副总理召开国务院专题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分析今年灾害发生形势,研究部署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明确提出,要立足抗灾保安全,未雨绸缪,强化灾害监测和预报预警,强化应急服务队伍建设,强化设施装备支撑,把全年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对于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从未来气候趋势来看,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雨带整体北移,导致我国西北地区暖湿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雨量明显增多,极端冷暖事件和干旱暴雨频发。根据预测,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极端降水变率增强、更趋于极端化,显著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东部及黄淮流域;极端高温事件将会更加频繁、更加严重,复合型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也将持续增加,特别是西北部地区的高温干旱复合型极端事件将增加,"小概率高影响"事件将会更易出现,发生气象灾害将成为新常态。因此,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任务,要以系统观念强化各类灾害的风险管理,把握好气候条件资源性和灾害性的"双重禀赋",切实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从我省情况来看,受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分布影响,我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的地区。今年以来,宝鸡、延安、汉中等多地,已先后遭遇了风雹、短时强降温降雪、三夏"烂场雨"、短时强降雨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其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夏粮、猕猴桃造成了较大的灾害损失。据渭南市报告,7月13日至14日的局部强降雨,又造成3.6万亩农作物受灾。据预测,今年汛期气候状况总体一般到偏差,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厄尔尼诺后期快速发展,再转段到拉尼娜,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当前,我省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也是秋粮生产和防灾减灾关键时期,雨情、水情、汛情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强对流、强降雨天气将多发频发。加之,目前全省农业设施水平不高、防灾抗灾能力偏弱,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风险较大。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的理念,系统谋划各项防范举措,落实好防灾减灾十条措施,全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二要落实防抗措施,全力应对各类农业灾害。总体来看,我省农业自然灾害有一定发生分布特点。比如,春季的低温冻害主要发生在关中、陕南地区,夏季冰雹大风主要发生在关中、陕北地区,汛期的洪涝灾害主要出现在关中、陕南地区,冬春连旱主要发生在关中、陕北地区,秋季连阴雨容易在全省范围发生。同时,农业生产还受病虫害、疫情等危害。比如,小麦条锈病、玉米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草害,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等畜禽疫病,这些也都基本有固定的发生时间、寄生群体和分布区域。对此,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判分析,把握发生规律,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灾害种类,做好万全准备,全力有效应对。

一是加强监测预报预警。要始终树立防重于救、防灾就是减灾的理念,抓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要把灾害监测预警作为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气象、农业、水利等部门要持续加强气象、汛情、水情、农情、病虫情等前端监测能力建设,搭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监测预报,精准研判灾情,及时发布预警,指导农户提前做好灾害应对。一旦出现灾情疫情险情,要及时分级分区分类启动应急响应,全力做好应对工作。农业农村等牵头部门要组织干部下沉一线,迅速调度,科学评估,加强指导。其他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协同抓好农业防灾减灾。

二是强化设施装备支撑。抓好硬件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打基础、管长远的根本保障。各地各相关部门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补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短板,完善农田排灌渠系,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要推进重大水源和引调水骨干工程建设,加快中小型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提高抗旱供水水源保障。要建立应急物资生产厂家清单,加强应急物资产能储备,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合理布局防灾减灾物资储备点位,配备配足防灾减灾物质和设施设备。在灾害发生的窗口期,要组织动员力量开展灾害隐患排查、物资查检、设备维护,确保各类设备物资完备、人财物全部到位。

三是有效做好灾害应对。要强化灾情研判调度,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灾情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完善工作体系,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工作人员值班制度,确保工作信息畅通,各项指令和要求落实到位。要提升应对处置能力,加强防灾减灾应急服务队伍建设和组织调动,出现灾情险情时,要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支援,引导农机合作社、植保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抗灾救灾准备,做好用肥、用药、用种等农资需求调度,保障生产需求。要及时拨付防灾救灾资金,组织开展灾后生产恢复,启动农业保险理赔工作,最大限度保障受灾农民利益。要用好线上线下培训平台,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技术人员指导服务能力。要认真总结防灾减灾规律和经验,加大先进适用的方法和技术研究,提高灾害应对处置能力。

三要加强组织保障,确保农业防灾减灾成效。

一是组织领导要到位。省政府将成立由我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参与的省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政府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各个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加强部门会商研判,定期抓好灾情调度,出台响应政策措施,衔接好防、抢、救责任链条,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宣传教育,抓好正面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是预案检查要到位。要把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作为组织农业生产减灾救灾有序开展的工作保障。对于洪涝、干旱等常规气象灾害,各级各部门要对照职责分工,严格执行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关于农业生产部分的要求;对于"烂场雨"、"强秋淋"、低温冻害、风雹等常发易发农业灾害,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细化部门职责,明确任务分工,确定灾害分级,制定响应措施,确保减灾救灾工作有序开展。要加强预案检查,坚持实战标准和问题导向,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不断完善预案方案,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

三是支持政策要到位。要建立完善减灾救灾的支持政策,完善政府投入、分级分类负责的防灾减灾救灾经费保障机制,积极申请中央财政救灾资金支持,统筹落实各类救灾资金,及时兑现农业生产灾后恢复重建各类补助。完善应急补偿机制,根据灾情发展进程,出台临时性抗灾减灾政策,对受灾重点人群,持续做好返贫动态监测,强化精准帮扶,防止因灾返贫。要积极构建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两手发力的防灾救灾体系,建立财政支持、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多层分散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要积极争取将我省纳入中央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实施范围,探索开展省级财政支持的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提高农业生产灾害应对能力。

四是责任压实要到位。各市县政府是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责任主体,要筑牢清晰严密的责任体系,明确领导干部防灾减灾职责清单,层层落实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相关行业部门根据工作职责,要认真落实行业指导监管责任,切实抓好监测预警、物质储备、资金保障、队伍建设等工作,以层层压实的责任链,织牢环环相扣的防灾链。

这里,我传达一下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7月19日联合召开的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精神。会议强调,要把防灾减灾作为当前三农领域压倒性任务,全力以赴打好抗灾夺秋粮丰收这场硬仗。今年极端异常天气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复杂,要抓细灾害监测预警,做实防范预案,强化精准指导,做到见势早、行动快。要分区施策、科学防范应对气象灾害,西北地区重点防夏伏旱,黄淮海地区重点防阶段性高温干旱和局部洪涝,长江流域重点防高温热害和局部旱涝。要抓早治小、分类分区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严防对农牧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要全面动员抓紧抓实防灾减灾重点措施。农业农村部将启动下沉一线包省包片奋战100天夺秋粮丰收行动。各地要迅速把工作力量压到一线,督促指导制定细化应急预案,做足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好秋粮"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多措并举加快提升农业防灾救灾减灾能力,突出"平战结合",建设一批区域性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队伍,补上装备、科技、队伍等方面的短板。会议强调,要扎实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针对本地区大田到试验田示范田的差距不足,进一步完善综合性解决方案,突出典型区域和重点环节,务必取得扎实成效。要盯住关键作物生育期,落实好水肥调控、化控防倒等田管措施,搭好丰产架子。

二、扎实推进"七个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把"七个提升工程"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抓手、关键举措,创新思路、周密部署、主动作为,全力推进工程实施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盯重点、难点、堵点,狠抓补短强弱,强化工作推进,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一)关于粮食综合产能提升工程。要重点抓设施装备、政策完善、经营主体,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充分调动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持续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对50个粮食主产县绿色高效烘干设施设备配备,合理布局烘干中心、烘干点,提升粮食生产灾害监测、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补齐灾害防控短板,最大程度减轻灾害风险和损失。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围绕政策保本、经营增效,结合现有惠农补贴政策,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探索开展小麦、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加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力度,不断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体系。要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粮食生产,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组织化和机械化程度,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二)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工程。就业是农民增收的大头,促增收就要稳就业。要针对当前出现的各类群体就业率下滑问题做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和促进农民工就业。前一段,省乡村振兴局围绕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情况,制定出台了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17条措施,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把这个文件落实好,加大创业帮扶力度,全力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外出人员兴办实业、带动就业,引导农民依托当地优势产业实现自我发展。对于脱贫劳动力,要进一步规范乡村公益岗位设置和管理,持续发展社区工厂,用好以工代赈政策,做大做强联农带农经济,完善拓展"企业+园区+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促进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三)关于特色现代农业提升工程。要重点解决当前产业链条短、主力实力不强、要素保障不够的问题。要优化产业链条。围绕调整后的9条省级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抓紧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要提升主体实力。加快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梯队,培育一批规模以上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招引一批国家农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加工流通、社会服务、家庭农场等各类主体融入产业链。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创新金融产品供给,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培养产业链高层次科技人才,探索保障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的有效路径,逐步破解钱、地、人等要素制约。

(四)关于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工程。目前,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成果转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我们拥有的平台和资源极不相称。下一步,要重点在解决创新能力不强、成果转化不够上下工夫。要聚焦关键开展技术攻关。推进杨凌与西农区校融合,建好用好秦创原农业板块,持续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在高产奶牛、耐热抗旱玉米研究、旱作节水等科技攻关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突出应用推动成果转化。发挥44个省级产业技术体系和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用,用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稳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