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在2024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150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9分钟

在2024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2024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国家及我省关于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全国"两会"精神,结合当前全省整体工作推进情况,对我省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推进。下面,结合今年的工作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担当作为、聚力攻坚,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必须高度重视。2023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6.44万,约占全国十三分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社、工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的落实国家和我省有关决策部署,切实扛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政治责任,多措并举、务实作为,在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我们齐心协力,通力合作,近70万名毕业生在离校前落实去向,较2022年增长4.14万人,为我省乃至全国就业大局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应届毕业生入伍人数是2022年的1.3倍,厅学生处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武装部被表彰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大学等20所高校和60名高校征兵工作者受到省征兵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工作情况》、教育部《简报》《中国教育报》等先后5次专刊介绍我省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做法,怀进鹏部长在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表扬我省经验做法。具体讲,呈现了以下4个特点:

(一)高位推动稳就业,组织保障更加有力。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统筹。楼阳生书记、王凯省长、孙守刚常务副省长、宋争辉副省长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听取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王凯省长还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主题教育调研课题,多次到高校和省教育厅就业服务中心调研,召开省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二是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市协同发力、强化联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组建工作专班,制定专项方案,厅局横向联动、厅校纵向推动,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各省辖市因地制宜实施招才引智计划。比如,郑州市、南阳市深入实施"郑聚英才计划""诸葛英才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留豫就业创业。三是各高校深入落实"一把手"工程、强化落实。去年,部分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就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座谈,很多高校书记、校长担任校内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深入院系查实情、解难题、促就业。比如,河南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高校还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书记、校长主题教育调研课题,深入倾听学生心声,解决学生诉求,带动全体教职员工关心帮助毕业生就业,形成"人人肩上有责任,千斤重担大家挑"的良好就业格局。

(二)挖潜开源扩就业,校园招聘更加有效。一是最大限度政策性挖潜。组织人社、工信、卫健委、国资委等部门开展政策宣讲、就业服务进校园,稳定并扩大政策性岗位招录规模,较上年增加1.24万个,形成了合力促就业的良好氛围。中原工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结合毕业生意向,用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分类开展政策性岗位宣讲,服务毕业生基层就业。二是最大力度市场化拓岗。高校毕业生就业三级市场联动访企拓岗,很多书记、校长做得很到位,亲自到企业拓岗位。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等高校结合专业特点、行业需求,带着毕业生生源册、惠企政策汇编,校院两级"走出去、引进来",教育系统累计访企2.5万家,拓岗37.9万个。三是高密度组织校园招聘。深入实施百万岗位护航计划,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按照"校园招聘活动规程",统筹学生实习、资格考试、毕业生返校等时间节点,科学合理、精准举办了"小精专优"校园专场招聘。全省教育系统全天候、不断线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万余场,提供岗位300余万个,供需比达3.67:1。

(三)优化指导促就业,就业服务更加多元。一是全程化就业育人深入推进。各高校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就业价值观的引领和就业能力的提升。河南城建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把就业指导关口前移,针对不同年级分别设置就业育人目标。就业不是快毕业了一蹴而就,一定是从学生入校开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每个年级的工作特点,从起始过渡到毕业年级开展针对性活动,能够分阶段、分年级达到就业育人目标。同时,各高校不断畅通就业创业人员发展渠道,去年河南中医药大学、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等18所高校24名教师顺利获评就业创业指导专业高级职称,这项工作已经成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名片。二是全员化就业合力不断凝聚。河南大学、新乡医学院等高校以"学部制""一站式"学生社区改革为契机,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在招聘信息、职业规划等方面深度参与,构建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大格局"。三是个性化就业指导精准发力。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等高校辅导员们作为学生的"贴心人",心中装着一本"就业账",从传统的"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工作做得更精细化,结合毕业生升学、考编、创业等个人就业意愿精准指导。

(四)兜底帮扶暖就业,重点帮扶更加精准。一是实现"全省一本账"。省教育厅成立重点群体帮扶工作组,摸清底数,首次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子台账,实现帮扶工作全过程、动态化、标准化管理。二是落实"3个3"帮扶举措。信阳师范大学等6个基地扎实开展"宏志助航"培训计划,提高困难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职业适应力。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重点帮扶四级联动机制,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全省5.07万名重点群体毕业生,在离校前落实去向4.36万人。三是持续跟踪帮扶。会同省残联等部门建立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长效帮扶机制,得到中残联高度肯定。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推拿职业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润邦·彩虹家园等20余个就业基地,积极吸纳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直有关部门、各地、各高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省直有关部门、各地和各高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特别是向广大一线就业工作者、毕业班辅导员,这支能吃苦、能战斗、能胜利并且有温度的就业队伍,表示衷心的感谢,你们是我们就业工作、学生工作的基础和底色,谢谢你们!

二、认清形势、准确研判,牢牢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前期教育厅也会同有关部门及部分高校对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开展了调研。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从规模上看,全国2024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规模1179万人,数量确实非常多,这两年增长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我省预计超过9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增幅是全国2倍,再加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存量",就业总量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从环境上看,国民经济恢复向好态势明显,但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需求不足。从结构上看,"找工作难"与"招人难"问题并存,学生认为找工作难,但是用人单位认为招人难,招不到自己心仪的、能适应岗位的人才问题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心态上看,攀高求稳心态加剧,体制内偏好高温不退,考研、考公、考编热度不减,"慢就业""缓就业"等增多。我们也专门就不同的学生群体做了一个调研,有些孩子想闯,想做一点事情,自己来创业,但是家长求稳,孩子受家长影响比较大,认为体制内比较保险。所以考公、考研,有些孩子今年考不上,明年继续考,"缓就业""慢就业"也成为一个态势、趋势。从风险点上看,就业事关千家万户,涉就业话题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加剧毕业生焦虑情绪,舆情风险触点多、燃点低,易诱发不稳定因素等。希望大家重视起来,这方面要有所准备和预案。

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学校自身还有一些需要深刻反思的地方和问题:一是部分高校"一把手"重视不够。有的学校就业工作文件基本上是将上级文件原文转发,对学校整体就业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就业进度缓慢;有的学校落实"四到位"走形式、走过场,专职就业工作人员配不齐,1%的就业工作经费不到位、挪作他用搞"变通",存在就业职能部门弱化的现象;有的学校在访企拓岗和组织校园招聘时重过程、轻实效,缺乏跟踪问效;有的学校就业与招生、教务等部门联动不足,"招培就"协同机制发挥不充分,没有形成闭环,也不到位。二是就业队伍能力提升不够。部分高校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快、培训不及时,存在业务不熟练,工作效率、质量不高等问题;有的一线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主动性不够,对学生就业意愿掌握不精准,分类指导不及时、不到位,也错失了一些机会。三是就业数据统计不规范。有的学校对就业数据政策要求掌握不够、把握不准,录入不及时;有的录入数据把关不严,审核不细,关于就业监测方面的举报线索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一些虚假就业、虚假就业合同,需要引起各位书记校长的高度重视。

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有利的方面: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指出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政策红利释放也将继续为就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李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二是经济形势持续向好。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我国经济创造的增量有望大于去年,这将为扩大就业提供有力支撑。同时,2024年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规模将大于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规模,这也为寻找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空间,稳就业的基础更加牢固。有两个规模数据对比,1962年至1964年是我们国家的生育高峰,1963年最高达2900多万人,但是2022年出生的仅有900多万人,今年退休的人数比较多,各个部门还要补充一些人员。三是新动能催生新需求。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服务业恢复势头较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疫情前的水平,餐饮、交通、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就业带动作用比较明显。与此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产生许多新的岗位需求,也有利于扩大就业空间,提升就业质量。

同志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最大努力抓住有利因素、有利条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可能遇到的困难考虑得更加充分,方案更加周密一些,把运用的工具、政策的研究和可能的方法再研究更丰富一些,把各项促就业工作任务落实的再扎实一些,切实重心下移,就业工作首先书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然后全校老师要全员参与,没有局外人,需要用心用力落实好就业工作,全力确保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稳定和发展。

三、锚定目标、多措并举,推动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当前,又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期。有些学校启动的比较早,有些学校似乎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家想一想,很快第一季度就过去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第一季度"开门红",这里面含着我们就业工作的有效启动。在这样的重要节点,部署和推进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就是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抓住供需精准匹配、就业指导、重点帮扶、统计监测等关键环节,加力加快推进,促进2024届毕业生早就业、好就业、就好业。

第一,要千方百计稳岗拓企,着力拓宽就业渠道。就业首先是岗位,要主动稳岗拓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找不到岗位,孩子们也没有去向。一是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这几年政策性岗位持续扩招,对稳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很不容易,相关部门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各高校既要抓住政策性岗位扩招带来的红利,做好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参军入伍等政策宣讲,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乡村基层、西部边疆、军营建功立业,彰显中原学子担当精神。同时,要统筹做好各类考试与就业有序衔接,特别对"未上岸"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使他们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尽快求职择业、尽快就业。二是深入拓展市场性岗位。前天,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的通知》,各高校要按照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本校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在完成教育部规定的校院两级访企拓岗"两个100""不少于10家"等要求的同时,丰富访企形式,鼓励学生参与,通过校院两级进企业、学生实践实习进企业、家校联动进企业,提升访企实效性、拓岗精准性。同样是这件事情,有的学校效果就比较好,有的学校就流于形式,关键看我们有没有真正的访企拓岗,而不是流于形式。三是打造精准供需对接平台。各高校要用好校园招聘主渠道,开展"万企进校园",结合毕业生专业、求职意向等,要高频次组织精准化的招聘活动,精准提供岗位信息,不要怕麻烦,一次两次三次总会有收获的。有的岗位信息没有全覆盖,还有的信息不对称,说明学校没有打通这个环节。要规范校园招聘管理,严格审验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中用人单位资质和招聘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招聘岗位与学校专业、学历层次的匹配度,严防虚假招聘、售卖协议、"黑职介""培训贷"等侵害学生权益行为,坚决予以处理,坚决不能进校园,不能影响到我们的学生,确保活动安全、规范、有序开展。

第二,要做深做细指导服务,着力提升育人实效。学校的就业工作是学校育人质量的"晴雨表",也是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服务的"晴雨表",要着力提升育人实效。一是加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有些学校很好,一入校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得很到位,有的开设专门的课程。当然有的是散乱的、随意的、碎片化的,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定要加强课程指导。今年,我省将组织部分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课规范化试点,有关高校要高度重视,做好相关工作,加强经验总结。各高校要将课程建设作为强化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给予学时学分保障。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有些孩子好高骛远,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要促使学生成为自己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探索者、设计者和决策者,实现从"要我就业"向"我要就业"的转变。教育孩子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虽然现在生涯规划从高中开始,但是从大一开始更加重要。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董仲舒有句话说"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就是在很多小事上努力才能成就大业,那么在诸项小节上谨慎,方可德行显耀。因此,一定要教育我们的学生,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虽然有些岗位、有些地方不愿去,一定要鼓励孩子不要拒绝从基层一线做起,从一些小企业做起,这也是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希望书记校长要给孩子们上好这一课,希望专业的老师把这个课程设计好。二是实施指导队伍素质提升行动。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同时吸纳行业企业人士参与,行业企业人士更有发言权,他们在用人过程中也会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长板、短板、弱项。建立一支合理、高效的专兼结合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在这一点上各高校要去努力扩展。国外在这方面就特别鲜明,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没有边界的资源,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协作,资源是开放的。北大、清华经常邀请社会成功人士等一些实践能力强的人到学校给学生作讲座,弥补课本上的不足。成功人士谈人生,成功人士谈感受,对学生未来工作也是有力的引导。很多成功者就是从不起眼做起来的,只有你不惧小、不惧微,在一个小的领域深耕细作多年,才有可能成功。咱们常说板凳坐得十年冷,有的成果要看10年后。希望书记校长能够多为孩子们组织这样的活动,把社会人士吸纳进来,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打开视野、打开局限。要加强就业创业骨干教师和就业专职辅导员培训,发挥教研室、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就业创业名师。每年争取为申报就业创业指导专业职称的人员分配1至2个高级职称名额,让这些全力以赴从事就业创业指导的老师,看到职业晋升的通道。破"五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重视就业、重视学生辅导、重视学生发展的老师更要打通通道。之前给大家推荐过一本书《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大学有一个机制,在培养学生和科研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过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发现不是为了学生的培养,就会进行纠偏。如果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没有把学生作为学校培养的出发点,就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所有就称为"没有灵魂的卓越"。希望大家看看这本书,在学校里一定不要唯学历、唯分数、唯论文,"五唯"一定要破除,特别是对一心一意服务学生,不只是发表文章、盯着科研的老师,要给他们评职称的通道,这样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才能显示出来,才能让更多老师的心思用到学生身上。今年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我讲过,杨福家院士写过一篇文章,有大爱才有一流大学。当时举了一个例子,杨福家院士还在复旦的时候,他去哈佛大学商学院参观,有一个教授,学生叫他"半个父亲",出于好奇去采访他,教授在他抽屉里拿出一个纸板,上面贴着他所有学生的照片,然后杨福家院士随便指了几个学生的照片,教授就可以把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性格甚至家庭情况说出来,这让他非常吃惊。如果我们的大学教授上完课就走,甚至学生请教问题找不到,这种大学还能称为大学么?就失去了育人的根本。希望大家一定要给我们正在专业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畅通职称评聘通道和职业发展路径,提升就业队伍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幸福感。三是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各高校要深入落实《关于支持推动高等院校创设大学生创业园的指导意见》要求,优化高校创业资源配置,加强创业园建设。要深入组织企业家、双创导师、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进校园,开展创业辅导、经验交流,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我省自主创业的学生较少,清华、北大这些名校,自主创业的人非常多。这与我省教学理念也相关,包括家长的理念,自己创业有风险,不稳定,但是自主创业能历练学生的能力,在一些稳定的岗位上是历练不了的。总书记说"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我们的孩子经历了磨炼才能成长。作为家长,作为老师要把试错的机会,吃苦磨砺的机会交给他们。越是能吃苦磨砺的孩子,未来发展的就更好,在保温箱里、在我们的庇护下,可能很多孩子反而成长不起来。我经常给家长说,你放手越早,孩子成功越早。希望高校要把一些做得好的创业成功典型带进校园,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的人,这样孩子才能注重创业的意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