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高校毕业典礼致辞汇编(20篇)(第6/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66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9分钟

事实证明,认怂是对的。那年考研成绩出来,我没考上,成为编号42014506的武汉警察。四年公安生涯,我做过巡警、法制、经侦,也经历了一些人生波折,对老警察那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当我对与孩子走散的母亲说"一定帮你找到孩子",对诈骗案受害人说"一定替你追回血汗钱",你能看到对方眼眸中重新闪烁的光亮,也真切感受到承诺的份量。

是的,人的一生会作出很多承诺,如"我养你啊""爱你一生一世",有的是情感驱动,有的全靠荷尔蒙刺激,大多不受规范约束。刚迈出校门,你可能觉得自己青春在手、大好前程、无所不能,充满"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

随着岁月消磨、年龄渐长,才会发现自己其实无法阻止父母老去,无法挽回一段爱情,有时甚至无法替好人讨回公道,无法将坏人绳之以法,遭遇更多的是"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力感。

然而,当你以职业身份作出承诺,诺言就与你的职责、尊荣"挂钩"了。无论是"抓到凶手""追回血汗钱",还是"找到孩子""还你清白",这些承诺都会让当事人在最彷徨无助时看到希望,甚至成为激励他们走出黑暗的光亮。26岁时的罗翔老师,会因为未向一位寻求法律援助的老太太透露自己有律师资格而愧疚。但他当时与各位一样,还是在校学生。而在律师行业,所有人也信奉一个道理:凡是承诺打官司"包赢"的,百分百是骗子。

在座诸君,如果有朝一日踏上法律职场,无论你是法官、检察官,还是警察、律师,请认真对待承诺、慎重作出承诺、庄严兑现承诺。因为承诺背后,是专业的力量,也凝聚着公众对法律的信仰。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人性。

2006年,我博士毕业,在云南某中院刑事审判庭锻炼。第一次到刑场观刑,就看到令我内心震撼的一幕。当时,一名死囚即将被执行枪决。临刑前,他突然对法警提出请求:"我面前的地上有颗石子,如果倒下,正好会磕到我的脸,能不能把石子挪一下。"法警请示现场指挥的中院副院长。副院长下令:"马上挪!"

事后,副院长说:"这种事以后不用再请示了。无论他们犯了多大的罪,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我很庆幸,初涉刑事审判,就遇到这样的人和事,因为它让我对肩头所负责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再后来,我遇到过因替重罪被告人辩护而挨骂的律师,他会感慨"都2020年代了为什么还要朝辩护律师身上扔石头",然后嘟哝着"这恰恰证明了我的职业价值"精心准备、走向法庭。

我也见过给罪犯孩子寄学费、买平板电脑上网课的公诉人,我问她:"既然孩子父亲是你送进监狱的,为什么还要这么做?"这位检察官回答:"送他爸坐牢,是我履行检察官的职责;捐助这个孩子,是因为我也是一个母亲,不能眼瞅着他因为没人照管,重走自己父亲的错路。从广义上讲,这也是检察官的职责。"

我想,故事中那位副院长、检察官和律师所作的事,法学院都没有教过,但是,在这个人工智能开始与法学院毕业生"抢饭碗"的时代,每位法律人的心底,都应当为人性和尊严,保留一块敞亮的空间。

在冷冰冰的机器算法面前,这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力。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修行。

2007年7月,从云南法院锻炼回来,我被分配到刚成立的司法改革办公室。其实,我选择进入最高法院,就是想成为一名专家型法官。所以,第一天见司改办领导,就提出自己是学刑法的,之前从事的侦查、审判工作也与刑事相关,希望多参与刑事司法改革工作。

当然,领导也没客气,直接回答:"司法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没有具体的部门法对应。从今天起,忘记你是学刑法的。记住,是你要去适应工作,而不是让工作适应你。"接着,分给我第一个任务:研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

那时,刚成立的司改办汇聚了各路高人。有的过去是高校教授,对改革理论信手拈来;有的是资深法官,对基层情况如数家珍;有的曾在海外留学,熟悉域外司法。有个叫方金刚的同志,每次上班坐两小时地铁,路上通读一个最新英文判决,到单位后就作案情播报,还经常翻译域外司法前沿资料。相比之下,我的知识结构、司法经历都很单一,自惭形秽之余,总琢磨着如何调到刑庭办案。

2008年2月27日中午,突然接到电话通知,下午最好不要外出,有首长要来。下午4点,即将卸任的首席大法官肖扬来到会议室,与司改办同志逐一握手。看到我们几个年轻人,他语重心长地说:"司法改革需要新生力量,年轻人要坚守岗位、加强学习,把改革事业接续传承下去。"听完老人家的话,就不好意思再提调走了,决定边干边学,也尝试着做做翻译。这一干,就是14年,期间还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14本书。

干了14年司法改革,从司法责任制、法官员额制、人财物省级统管,到设立专门法院、案件繁简分流、在线诉讼规则、法院审级职能,几乎每接手一项新任务,都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在我看来,所谓修行,不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中提升,而是在事与愿违中砥砺前行。在平坦大路上跑得再快也是陶冶心性,翻山越海升级打怪才是成长捷径。

2012年夏天,我认识了一位叫邹碧华的上海基层法院院长。每次见面,他都带着厚厚一大本管理学方面的著作,上面贴着五颜六色的标签,密密麻麻都是笔记。我开玩笑说,您靠那本《要件审判九步法》,就已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型法官了,为什么还要研究管理学?邹碧华回答,做法官就要精通审判,做院长、搞改革当然要懂管理,在任何岗位历练,都要成为专家。在他看来,"爱一行,干一行"是顺势前行,"干一行,爱一行"才是砥砺修行。两年后,他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甘做'燃灯者'"的好法官。

2014年1月的一天,我收到一封信。信上说:

"法律不仅仅在于条文,更在于先进的理念。如此,在实践中才不会迷失,在困难障碍前才能坚定前行的勇气。法律既应重在本土,亦应懂得吸收借鉴,如此,才能让自己站在更高的起点,并遵循普遍的规律。......当今社会,浮躁功利之气盛行。惟希今后你仍坚持对法律孜孜以求,继续探索符合法治发展的规律性问题。若能将你在我国最高法院的工作体验和回顾总结集合成文,向国内外介绍中国的最高法院,便是更好。请相信,作为一位法律老人,对你和其他法官的艰辛奋斗我都欣然关注,充满期待,并献上我衷心的祝福!"

信的落款署名,正是7年前勉励我坚守岗位的肖扬老院长。收到这封信,我既感动,又欣慰。因为老人家当年的嘱托,我们做到了;而我们所做的事,他也看到了。

如今,又是7年过去了,肖扬院长已于2019年去世,邹碧华、方金刚这些司法先驱,也先后离开了我们。但是,经过包括他们在内的一代代法律人的持续接力,我们终于"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是的,对广大法学毕业生而言,司法机关或许不是最好的就业选择。打开各种自媒体或择业攻略,上面充斥着各种顾虑:与律所或投行相比,法院会不会"事多钱少"?法官员额那么紧张,"法官梦"是不是要很久才能实现?就算考进最高法院,以后是不是也得先从基层法官做起?一旦进了法院,是不是就很难做律师了?......

从功利的角度考虑,上述担心并非全无道理。但是,如果从更宏大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来看,你们会发现,经过深化改革,原有的司法地方化、行政化"窠臼"已被打破,"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的新审判格局正在形成,禁止领导干部插手、干预案件成为不可逾越的"纪法红线",信用惩戒让"失信人"寸步难行,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正"领跑"全球。

总之,尽管仍有一些不完美,但各位走出校门后,面对的已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佳的法治环境。说到这里,请容我做一个小广告。作为一名政法大学的毕业生,择业首选当然应是践行初心梦想的地方。"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天平在哪儿?当然在人民法院!手挥利剑的战士,一定要去炮火最集中的地方。中国哪里的纠纷最集中,当然也是人民法院!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当代中国青年时,用了"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八个字。在这个法治盛世,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广阔的职业舞台。对毕业生而言,不确定是未知的风险,也是实现人生抱负的各种可能。青春的本质、青春的精彩,就是这千万种可能性。前行路上,你们可能面临更多不确定,而拥抱、碰撞、超越不确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段奇妙、愉悦、成长的旅程!走出校门,希望大家信守承诺、尊重人性、砥砺修行,做一个合格的法大人、一个优秀的法律人,一个大写的人!

谢谢大家!祝同学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可能性!

世界纵已内卷,法治不容躺平!

--在湖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蒋海松

亲爱的各位毕业生,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感谢学院给我发言的机会,再为诸位送行。生活需要仪式感,毕业典礼是最神圣的一种仪式。记得我曾在《法律与艺术》课上和某一年的毕业致辞上,把毕业比喻成一个重大法律事件。容许江郎才尽的我,再次转引一下。当然有所更新。

从刑法的角度,毕业是刑满释放或者越狱成功,你们解放了;

从民法典的角度,毕业是培养合同顺利履约,产品及时交付;

从经济法的角度,从此你们不再需要老师的"国家干预",你的行为只被你自己所垄断;

从婚姻法的角度,是你们与学校的良缘孽缘一笔勾销,从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今天算是离婚冷静期的开始;

从国际法的角度,是一群主权国家诞生,不再需要宗主国的庇护;

从法制史的角度,你在校园的真情过往从此成为中华法系一般遥远的追忆。

刚刚屈院长说了,今年最火的热词是内卷与躺平。我发言的主题打算就叫《世界纵已内卷,法治不容躺平》。

内卷加剧之下,我知道你们今年毕业难,就业也难。

据说好多北大清华博士甚至海归高知都去了街道办,据说送外卖的小哥都是硕士学历。家政学被授予法学学位,甚至真有清华大学的美女硕士做家政去了。衡水中学的孩子自嘲是"乡下土猪",立志要拱了大城市的白菜。

其实大城市的白菜,也早就在内卷中憔悴不堪。

一些同学缺席了今天的毕业典礼,他们倒在论文答辩的屠宰场,这算是教育的内卷。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想混一混就能毕业的时代结束了。我今年组织本科答辩,督促答辩从严,结果学院第一次毙掉了三十个同学。

有同学私下送我绰号"蒋一刀",把王文胜老师专属的杀手称号送给我。也有骂我说,他们姓蒋的历史上就是国民党反动派,是刽子手。

我们必须正视,内卷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是资源有限、竞争加剧的必然产物。

"万物皆可内卷"。你卷或者不卷,压力就在那里。汪全军老师家的小女儿本月刚出生,他就发条微信说,得树块牌子,"距离高考倒计时6570天"。

面对内卷的高压,很多人选择了躺平,网上甚至开设了《躺平学导论》,主张"躺平即是正义"。

白岩松这些青年导师义正辞严嘲弄"不会吧"。但我不想过度指责。

我首先承认,面对内卷的压力,选择躺平本属于天赋人权。

诸葛亮不就是南阳躺平之后才建功立业?

西游路上的"躺平学大师"猪八戒就比"内卷学大师"唐僧有情有趣得多。

荣誉是虚幻的,评价是别人的,但什么才是自己的?人不要活得太累。心态要放平和一些,追求卓越,但也接受平凡。渴望成功,但也包容失败。除了追捧"成功学",更要修行"失败学"。

今年有一条新闻让我感慨。大连理工大学一位化学硕士,他非常努力,由于实验数据不对,他拼命熬夜,却还是做不出数据,最终自嘲家里二十年养了自己这个废物,选择了自杀。

他的遗书没有指责过任何人,只是希望来生做一只小猫,不要那么累。

他的故事让我无限哀伤。

孩子,我知道你追求成功,不容许自己失败,可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比如你我,可能奋斗一生也只有平庸的宿命。

"用尽全力,才能过上平凡的一生。"但这样也行。

我们从少到大,一直接受着各种励志教育,"要成功"、"要超过所有人"、"要拱了大城市的白菜",邓紫棋翻唱过一首歌,要成为"夜空里最亮的星"。但是从来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接受失败,包容失败。

毕业典礼上总有太多豪言壮语,"此去繁花似锦,归来仍是少年"。刚刚屈院长也说了,其实你步入社会,很大可能是从月薪供不了房租的实习律师开始的。

我受托拟了一句"法行天下,不负韶华"作为毕业展板,但我知道,法治建设绝对不会多了你我这一两个司法民工,真的一下子就高奏凯歌、法行天下了。

社会不只有那些日进斗金的流量明星,如郑爽那样"一爽=1.6亿、一天=200万",不只有那些"一个亿小目标"的财富神话,我们的社会还有无数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还有几亿人月收入少于一千元,还有多少人为了节约一毛钱两毛钱耗在拼多多上卑微地求人砍价。

这才是一个真实的社会。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真实,才有力量。

让我们拒绝无谓的内卷,让我们学会敬重平凡。

今早拍毕业照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快递小哥送来毕业鲜花,但他没有急于离开,而是坐在摩托上,充满羡慕地看着大家拍照。

困在系统内卷的外卖小哥每分每秒都在抢时间,他肯花几分钟停下来,这非常难得。

我相信,你们穿着学位服、笑靥如花的样子,一定触动了他内心美好柔软的一面。

你要知道,哪怕你最平凡的生活,也是另一些人可能终生到不了的彼岸,也值得你珍惜。

当然,我说的,躺平是天赋人权,更多讲的是个人的人生态度,少一些无谓的争斗与算计,风物长宜放眼量。

这是讲的做人,但是做事,我也不主张完全躺平。

躺得了初一,躺不过十五。尤其是法治事业,太需要我们接力奋斗。甚至内卷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身就是法律制度不健全、竞争无序化导致的。

要解决内卷,得落实法律上的平等权,建构有效竞争的制度,做到资源的公平分配。

借用柏林的区分,偶尔躺平,那是个体的消极自由,但为法治而奋斗,则是更有力的积极自由。

须知,世界纵已内卷,法治不容躺平!

我们法理学界有句名言:"法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别的发明让人类学会驾驭自然,而法律的发明,则让人学会控制自己。"

2014年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还引用了这句话。

法治,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信仰。

中国法治之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于其中,更需冲决罗网,浴血奋战。

十几年前,跟你们一样的年龄,我毕业前还填过一首壮烈的《贺新郎·法魂》,"子规夜半犹啼苦,待吾侪,抛却头颅血。倡法治,昭日月"。

今年是建党百年华诞,学党史也要结合学校史,学院史。千年学府,"百年法学"。湖大法科的前身是时务学堂,这是近代中国的法学教育的开端之一。

当年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教员,为变法图强舍生忘死,蔡锷、林圭等学生舍命相随。

民国时期的湖大,熠熠生辉。比如,共产党创始人李达在湖大创作《法理学大纲》。当时既有当局的政治压力,还面临病痛折磨,他得了胃溃疡和坐板疮,不能落座。大热天的,他就用两条凳子架起一根扁担支撑臀部坚持写作,其坚毅不亚于古人"悬梁刺股"。

李祖荫教授参与《宪法》、《婚姻法》等重大法规的起草。民国的马叙常教授与青年毛泽东一起发起了"湖南省宪法",黄右昌、周枏在此最早开创中国的罗马法研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