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在2024年全省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74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在2024年全省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对我省提出了"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强调"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党的XX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明确将"聚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下大力气强链补链延链"作为具有牵引性的重点工作之一。立足制造业大省的发展优势,××要锚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总目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走在前、做示范提供有力支撑,为增强全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做出更大贡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在强链上下功夫,锻造××产业发展硬实力

强链就是要加强协同合作、建设重点项目,进一步锻造长板,打造形成产业链聚合优势,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和竞争力,把产业链做大做强,增强发展主动权。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全省531产业链特别是卓越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强高端创新载体建设,深入推进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运营,支持苏州实验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材料创新高地,在优势产业领域争取更多"国字号"创新平台落户,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资源要素嵌入××产业链。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关注和参与产业链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围绕产业链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推动各类领军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加速集中集聚,积极开展协同攻关。

强化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撑作用。持续推进"百企引航"行动,建立"链主"企业"一企一策"、"引航"企业"直通车"、中小企业服务专员、重点企业融资"白名单"等制度,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领航者"。支持"链主型"企业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培育一批根植××、具有市场影响力、资源整合力和全球竞争力的"链主"型领军企业。着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中小企业瞄准关键环节、细分领域加大创新投入,推进技术和工艺优化、产品质量和性能迭代升级,锻造更多独门绝技,打造形成一批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和"独角兽"企业。抓住北交所高质量建设的机遇期,牢牢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借助北交所"三服务"××行活动,培育和支持一批优质企业挂牌上市,打造全球并跑型、领跑型的龙头骨干企业。

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全产业链赋能增值效应。聚焦"1650"产业体系,逐群逐链编制产业数字化实施指南,分行业制定产业链关键环节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基础设施等改造投入清单。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建设综合型、特色型和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实现与行业知识、工业模型等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元宇宙、数字孪生、云计算等技术在全产业链的应用,促进全景式交互、沉浸式体验、云化生产传播。推动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数字化制造新模式。建设覆盖全省的"智改数转"公共服务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推动中小企业加快生产全过程数字化改造升级,加速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链式"数字化转型。

二、在补链上做文章,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补链就是要补齐产业链的短板和弱项,针对产业链的缺失环节、短板问题,梳理存在困难、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补链点",着力打通产业链堵点、畅通痛点、补上断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确保关键时间节点关键环节不"掉链子"。

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实施"1650"群链基础再造工程,重点突破与之配套的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环节,以及工业软件、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生态环境,发挥政府统筹整合资源作用,构建技术研发、产业化、试验检验平台、示范推广等协同推进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和千兆光纤宽带全覆盖,完善并推广普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融合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健全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谋划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加大对基础科学前沿领域的投入和战略研究,围绕强化基础研究基本要求和××产业链薄弱环节,创新体制机制,补足制度短板,提高基础研究资源配置、人力供给等能力。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报建设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全面梳理××"1650"群链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针对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存在的"卡点""堵点"问题,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加计扣除、税收奖补的范围力度,集中精力实施技术攻关。探索"悬赏制""揭榜挂帅制""赛马制"等新型组织方式,鼓励产业链主企业协同上下游企业,联合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等,共同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标志性技术成果,不断提升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率和自控力。健全"卡脖子"技术评价机制,坚持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投入产出效益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拓展"卡脖子"技术攻关高层次合作,吸引海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等来苏设立研发机构或国际技术转移机构等,大力发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加快科教资源和产业创新优势叠加,加强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深入开展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建活动,"卡脖子"技术攻关活动和重大技术成果转化行动。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评估和持续跟踪预警,对供应链脆弱环节建立风险应对机制,提升供应链风险预警能力和弹性管理、应急管理水平,防止产业链大规模外迁。支持企业实施多元化供应战略和本土化生产战略,减少单一来源采购面临风险,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对××重点产业链的冲击。加强区域供应链合作,优化长三角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打破资源条块分割现象,加强高质量创新要素供给,促进长三角跨区域产业链合作和集群化发展,保障关建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在区域内稳定供给,打造一批空间高度集聚、产业高度协同、供应链高度集约的世界级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全省产业布局,推动区域错位发展、集约发展、集聚发展,破解当前资源要素瓶颈和动力转换障碍,积极推动苏南、苏北产业转移升级,持续深入推动南北共建园区建设,推动省内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壮大提供空间。

三、在延链上出实招,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

延链就是要延展和扩充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延伸、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链结构、提升产业链价值,打造更稳定、更强大的产业集群,继而形成增长新动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赋能传统产业焕新升级。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引领,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工艺流程创新,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引导产业链绿色化、生态化转型,强化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升链的赋能作用。加快先进适用节能降碳技术推广应用,加大生产工艺改造更新,对钢铁、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节能降碳改造,推动产业链整体绿色转型,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深入推进"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工程,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向深度融合,大力支持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和服务业制造化,发展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与运营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等新模式。

推动新兴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围绕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新型电力、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不断推动技术和产品迭代创新,提高全球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高端软件及信息服务、先进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装备、绿色环保、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十大特色产业,建设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国内领先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强化算法、算力、算据、基础设施等技术要素供给,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开展跨学科研究创造新知识,解决前沿重大现实问题,支持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精准配置人才、资本、载体平台等发展要素,推动"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支持集群创新服务综合体和公共服务综合体探索跨集群、跨领域、跨行政区域提供"飞地"服务模式,加快构建全链条融合、全周期服务、全要素支撑的现代化产业生态,进一步激活创新创业活力。

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紧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组建专业团队,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率先促进突破性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加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充分发挥苏州国家实验室作用,聚焦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材料制备、器件装备等重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结合××优势产业领域,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载体落地,高质量建设紫金山实验室、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重大前沿科技创新及成果转移转化。建立健全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未来产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大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保障力度,强化产业配套体系支撑,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促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支持符合条件的××省内区域打造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加快构建未来产业生态圈。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