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省长:在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第2/2页)
(三)要精心培育做强产品。产品就是硬实力和竞争力,产品强,则产业强。从一定意义上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就是产品"称王称霸"的时代。被称为全球"药王"的"修美乐",是美国艾伯维公司生产的一个生物药单品,去年销售收入达到21237亿美元;在国内像扬子江药业的蓝岑口服液,位列全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咽喉中成药品牌第1位,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大力推进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健全医药创新产品评价机制,深入实施"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提升工程,加大对医疗器械、药品、新材料等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激励,进一步优化药品和医疗器械在产品研发、临床试验、注册上市过程中的各类审评审批事项,为优秀产品开设"绿色通道",加速新产品上市步伐。要着眼打造中药材大品种产业链,强化优势大品种开发培育,突出现有大品种和有市场潜力的独家品种,加大长期、稳定、持续的经费投入、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扩大标志性中药材新品种的产出与推广应用规模,多渠道推动已上市大品种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大,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真正让更多"陇药"产品走进全国大市场。
(四)要创新驱动做深研发。医药界有一个著名的"双十定律",说十年时间,加上十亿的资金投入,才有可能研发出一款创新药。虽然研发的周期长、投资大,但决定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只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敢闯"无人区",才能占得"制高点"。我注意到酒泉玉门有一家企业叫普罗生物,拥有70多项发明专利,近年来通过持续创新,公司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中非和东南亚,特别是他们生产的酪蛋白系列产品,销售收入连续4年居国内同行业第1,真是大漠中的一朵奇葩啊!所以,一定要抓住创新研发这个"利器",用好用足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源,抢占产业发展主动权。一要强化攻关。近日,省科技厅编制完成了我省首个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攻坚图谱。各相关方面要"按图索骥",重点围绕新一代基因技术、绿色制药技术、药材育种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安全技术等新兴领域,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与医药产业交叉融合的热点方向,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集聚全省优势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我省有很多创新研发能力很强的企业、院校,生物医药方面的创新能力都排在全国前列,关键是要合作起来,切忌单打独斗。二要提升平台。持续发挥好近物所、化物所、兽研所、兰州大学、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主力作用,大力推动集成创新、融合创新和区域协同创新,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驱动更多科技资源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平台集聚,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创新链布局,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三要加速转化。用好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集中力量推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基因诊疗、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技术创新,深化产学研医用融合。要加快培育一批熟悉科技政策和行业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生物医药科技成果的供需双方牵线搭桥,既避免企业面对技术瓶颈"望洋兴叹",又避免创新成果"束之高阁"。
(五)要集中发力做实园区。园区是聚链成群、蓄能成势的重要载体,像兰州高新区将生物医药作为首位产业进行培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聚集相关企业200余家,年产值逾200亿元,特色日趋鲜明,链条日趋完善,成为兰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近日,被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确定为全国46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之一。我们要把园区作为主阵地,集聚要素、强化支持,以园区的大投入、大建设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大爆发、大跨越。要把好功能定位。省里规划明确,要构建"一核、一圈、多区"的发展格局,以兰州为核心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制造创新策源核,以白银、定西为产业联动圈层,以其他市州为节点形成各具特色的重点发展区。各地要围绕定位方向,加快构建分工合理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生产、种植基地,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梯度空间。特别要强调的是,各地必须突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准赛道,聚焦不同细分行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避免撒胡椒面建设园区,真正形成错位发展格局。要加速产业集聚。这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学习借鉴,像青岛市打造以生物技术、大健康为主要产业方向的生物科技创新园,构建产业集群"高地",形成完整生物科技产业链条,仅3年时间园区产值就突破45亿元。我们要突出兰州高新区、兰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白银高新区、陇西中药材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点载体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环境后开发"的发展理念,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专业化服务能力,推动生物医药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全面打造产业集群。要强化政策激励。我们要筑巢引凤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必须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真招实策的支持,像苏州工业园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中,围绕新药研发、医疗器械、资质认证等各领域各环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近期还专门针对苏州生物医药企业量身定制了"十二条"政策。要学习先进经验,开门问策听取企业发展的需求建议,进一步制定完善金融、土地、人才、审批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强化园区政策"高地"效应,持续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最佳生态系统,厚植企业创新发展最优土壤。
(六)要纵深拓展做长链条。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范围广、链条长、关联性大的特征,要依托"链长制"优势,加大链上企业资源整合力度,推进产业从"单点引领"向"链式生态"转型,实现全产业链发展。要提升价值链。重点围绕建设道地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基地,鼓励推行"龙头企业+加工车间+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引导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和管理体系,构建现代化中药材交易市场体系,推进医养康融合,开展融合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全面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要延伸产业链。在稳定现有疫苗生产品种的基础上,集中推进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西北)健康科技产业园、西脉新材料产业园、兰州重离子医学研究中心及测试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投产,提升产业发展虹吸效应。要围绕中枢神经、麻醉、抗病毒、心脑血管等领域,开展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协同研发,建设特色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基地,实现"原料药+制剂"全产业链发展。要赋能创新链。统筹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资源,推动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打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共享平台,加快建立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进一步整合省内检验检测资源,加快药业集团科技创新研究院中药材检验检测平台、生物制品批签发中心建设,全面提升与中医药产业、疫苗等生物制品产业相匹配的检验检测能力和药物安全评价能力。
(七)要彰显特色做响品牌。"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我省资源禀赋非常好,要更加重视品牌建设,让我们的优势产品为人所知、为人所识。一要培育一流品牌。加大对我省优势碳离子治疗系统、同位素治疗系统等特色重离子技术应用、记忆合金人工骨骼等医疗器械的推广应用力度。学习借鉴云南白药、苗药、藏药等品牌创建的成功做法,精心办好药博会,加强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冠名注册,强化生物医药企业品牌建设指导,积极推动区域品牌培育和中药老字号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市场影响力、竞争力。二要打造一流质量。坚持以道地药材为基础,提升品质、稳定规模,从保证高品质中获得高收益。要提升源头药材质量,支持甘肃药业投资集团等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将当归、党参、大黄、黄芪等品种的核心产地资源集中起来,打造甘肃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培育一批销售额过亿元的医药优势产品,加快改变产品同质化发展、市场集中度低的局面。三要创建一流标准。这方面主要是在中医药领域,要把我省的规模优势变为"话语优势",加快完善甘肃特色药品安全标准体系,推进甘肃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地方标准制订修订工作,制定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质量标准,强化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和规范种养,提升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水平。要进一步深化我省特色医疗器械领域标准体系研究,力争地方标准转化上升为国家标准。
(八)要招大引强做精招商。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推进器"。要扎实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真正当好"店小二",落实好今天与国药集团、广药集团、扬子江药业、京东健康签署的合作协议,加速推动实施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生产项目。要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等"三个500强"的生物医药企业,编制生物医药产业链图谱,发挥我省土地、能源等要素优势,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实施一批"竞争性强、成长性好、关联性高"的引擎性项目。要强化跨区域协同合作,加强与上海、深圳、北京、江苏等高能级医药产业发展区的资源对接、机制对接,协调推进兰州高新区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研所共建"中药经典名方研究院",推动陇粤高质量共建"大湾区·兰白自创区中医药创新发展示范区",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共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合作,积极吸引跨国企业在甘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通过深化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形成产业发展增量。
三、我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重在实干,要唱响"奋进曲"、创造"新业绩"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产业发展,唯有实干。现在,我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目标清晰、方向明确、任务具体,当务之急就是要咬定目标、志在必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我们的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和良好作风,开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全新局面。总的是一句话,生物医药产业我们甘肃好牌在手,一定要把这手好牌打得精彩,千万不能打烂了。
一要拿出赶超一流的大魄力。观念一转天地宽,我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行动先导。要对标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先进兄弟省份,看齐行业领军企业,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破除按部就班的思想,树立开放合作的意识、破除封闭狭隘的思想,树立开拓奋进的意识、破除安于现状的思想,真正以思想的破冰引领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破局。特别要强调的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者都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态度,广泛学习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新知识、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充分汲取营养,充实完善自我,使自己更加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市场竞争需要和岗位职责需要。
二要优化服务发展的大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增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的集成化、精准化、实效化,结合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加强与国家政策衔接,制定完备高效的专项扶持政策,细化到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医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引导优势企业、重点项目、重要环节、重大成果向我省聚集。各级各部门都要坚持"大干大支持、多干多支持、不干不支持",构建多方参与、全生命周期支持的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优势企业上市、创新型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要统筹平衡用地、用电、用水、排污等指标,将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环评要求的生物医药产业用房用地优先纳入建设规划和用地需求,进一步拓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
三要担好合力推进的大责任。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事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重点任务和重大引擎。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锚定目标抓落实,立足岗位强担当,奋力当好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健全中医药和生物制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完善省市县三级纵向联动机制,围绕重点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关键问题,定期召开会议协调推进。各相关市州、有关部门要主动认领任务,做到密切配合、同向发力,推动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大提速,着力打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新支柱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