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人民日报两会特刊(20篇)(第13/1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99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4分钟

着力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稳住就业基本盘。

"我们将继续实施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调控,推动财政、货币政策支持稳就业,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运行同步。"丁伟代表说,特别是要强化助企纾困,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支持力度,推动政策精准落实、高效直达。

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就业水平。

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58万人,再创新高,促进就业的任务艰巨。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委员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支持政策,从渠道拓展、岗位推送、见习培训、困难帮扶等多方面协同发力。

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兜牢民生底线。

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扎实做好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工作,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中之重。

"包吃包住包培训,外出务工更有序。"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全收代表说,近年来,当地探索出一套适合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劳务派遣模式,帮助大量农民工有序外出务工。

梁倩娟代表表示,做好农民工就业,应在供需精准对接方面下功夫。以劳务品牌为载体,用好短视频直播带岗等新形态新场景,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

代表委员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优先做好稳就业工作,坚定信心,团结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热议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2023年03月07日

王连增代表--

更好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代表说,要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离不开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王连增代表建议,在农村道路、物流、信息网络建设上加大投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促进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

田轩代表--

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资本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代表说。

田轩代表认为,近年来,以注册制为牵引的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清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不断增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聚焦推动市场由大到强。从资本要素市场建设来看,应围绕提高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这一核心,持续优化制度供给,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刘会英代表--

提升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需要聚焦关键环节靶向发力。"四川省遂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会英代表说,要做实基础设施"硬支撑",促进交通设施一体化;要提升产业配套服务力,加强物流与工业园区、商品交易市场等统筹布局;要推动商贸流通数字化,提升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刘会英代表说,近年来,遂宁市紧扣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西部流量最大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我们正加速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将再创建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粮油物资保供基地,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一体化发展能级。"

袁爱平委员--

加快健全商品质量体系

"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袁爱平委员表示,要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商品和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商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

袁爱平委员建议,进一步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加快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提高标准制定修订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在住房、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动形成消费者权益保护事项清单,完善纠纷协商处理办法。

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两会热评)

2023年03月07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坚持以法治引领和护航高质量发展、大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的共同期待,也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开局之年,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要进一步发挥好良法善治功能,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厉行法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必须用好法治这个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有代表提出健全劳务外包相关法规和权益保障机制等建议,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鼓与呼。有委员建议从法治层面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坚定企业创新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无论是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还是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都需要锻造法律重器、夯实法治根基。事实证明,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法治化沃土最能盛开创新创造的经济之花。

宏观调控、深化改革离不开法治的引领与护航。一方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必须依法而行,要依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实施调控、化解风险。另一方面,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必须筑牢法治屏障,要以法治方式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在法治框架内调整、优化各类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越是风高浪急,越要依法依规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从而不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