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系统“同心共建现代化”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发言-6篇(第2/3页)
一、嵌入"家门口"的读书共享
乐山,是在漫漫****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沉淀出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它的。在阅读城市中积累、思考、探究,追寻这座城市文脉的形成与走向,活化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家门口"的委员说。走进城市中,感受历史内核价值,在家门口畅谈文化内涵。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场地开展"委员说"阅读城市分享活动,比如二中文庙、老霄顶、龙神祠、沙湾郭沫若故居、夹江千佛岩等,组织委员走进去,一起针对一个话题进行探讨,各抒己见,形成"一地一读一说"的沉浸式阅读分享。把看似是委员之间的闲聊,实则是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用个性化的表达,交流自由观点,在你来我往的交谈中获取知识与不同的见解,进而把对历史文化的感悟与城市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为委员履职尽责增加历史文化的底蕴。
(二)"书房共读计划"。书房,作为链接阅读和自我惬意的空间,是一个人思想和精神的延伸。每个人的书房都藏着一本反复阅读的书籍,或者广义的理解为在哪里阅读哪里就是可以是书房。以委员"书房"作为共享阅读空间,真正把书架上、脑海里的一本好书,透过文字或者镜头语言进行推荐、解读、分享。因为每个委员的阅读喜好是不一样的,每一次的分享给予其他委员都是对不同领域的重新认识与全新了解,可以拓宽委员掌握多种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更有助于参政议政素材的获取和知识结构的重铸。
二、融入"读书+"的新模式
在宽泛定义"读书"的意义后,我们可以将各种各样读书的形式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比如,"读书+音乐"形成"音乐读书模式","读书+围读"形成"书本夜读模式","读书+戏剧"形成"表演读书模式","读书+公益"形成"传递读书模式"等等,进行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人群的创新阅读。
以"读书+音乐"为例,可以积极发挥文旅文史组的委员优势,无论是通过线上还是线下平台,进行音乐读书课的分享。用情景化的音乐现场、歌唱类节目等多种艺术品类,诠释乐山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名人轶事,形成音乐朗朗上口、故事直击人心、场景沉浸感受的阅读新体验。
最后,非常感谢市政协开展的"书香政协"系列活动,让读书成为像我们需要空气、需要水一样重要,通过时间累积出有价值的东西,成为我们政协委员在未来履职尽责、参政议政上的重要抓手,让阅读累积的时间成为我们度量人生价值的重要参照。
精心谋划 迅速落实 推进专项行动见行见效
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区政协作表态发言。*区政协将积极响应省市政协号召,按照统一部署,以务实的举措,推进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一、深化"三个认识",夯实专项行动思想基础
一是充分认识专项行动是贡献政协智慧的重要平台。开展专项行动为政协各级组织、广大委员搭建了一个彰显担当、展现作为的平台。*区政协将始终坚持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找准履职切入点,高质量协商建言,提高服务中心大局的贡献率。
二是充分认识专项行动是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载体。开展专项行动为政协各级组织、广大委员创建了一个增进团结、合作共事的载体。*区政协将始终坚持推进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努力形成同心共建现代化乐山的强大合力。
三是充分认识专项行动是厚植群众基础的重要抓手。开展专项行动为政协各级组织、广大委员提供了一个服务基层、联系群众的抓手。*区政协将始终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发挥好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群众。
二、突出"三个聚焦",明确专项行动重点任务
一是聚焦硅谷建设,贡献政协力量。重点围绕"中国绿色硅谷"核心区建设,在园区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产业链延伸以及晶硅光伏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入调研,加速推进"绿色硅谷"新型工业化建设,为"产业强市"献计出力。
二是聚焦乡村振兴,展现政协作为。重点围绕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风貌提升等内容建言献策,深入开展"助力现代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活动,充分发挥*区稻姜园区政协委员履职实践基地职能,着力体现委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聚焦民生福祉,提供政协智慧。重点围绕城市更新、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区"百日攻坚行动"重点项目建设深入调研视察,发挥界别联系群众优势,用好视察监督、提案督办、社情民意反映等方式,助推民生改善,增进民生福祉。
三、实行"三级联动",凝聚专项行动工作合力
一是政协引领带动。*区政协将按照省市政协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细化任务清单,确保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建立区政协班子成员联系镇村、企业和园区制度,推动任务落实;发挥专委会基础作用,深化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活动,确保专项行动有实效。
二是多方协力推动。充分发挥经济、农业、教育等界别优势作用,通过界别活动、界别提案、调研报告等方式助力现代化建设;引导民主党派积极投身专项行动,通过联合调研、党派提案等方式,发挥好参政议政作用;指导镇工作联络站立足各镇实际,开展好"有事来协商"活动、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统筹利用各类资源要素。
三是委员一线行动。结合专项行动,开展"争创全国百强区·政协委员在行动"活动,倡导政协委员积极支持和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引导政协委员在提案撰写、社情民意反映、视察调研中建言献策,在政协活动中高质量履职;探索设立政协委员工作站,下沉市、区政协委员,让委员在基层更好服务群众、服务发展。
*区政协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积极在专项行动中出实招、谋良策、聚共识,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同心共建现代化乐山作出更大贡献。
深耕厚植抓主业 真抓实干促提升
近年来,*县政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将打造"有事来协商"特色品牌作为彰显专门协商机构优势作用的重要抓手,持续强组织、拓平台、活形式、促转化,推动政协协商在基层延伸、在终端见效。
一、强化党的领导,让工作推进"底气足"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强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政协主要领导"出征"的组织推进体系,并将"有事来协商"工作作为县政协党组、主席会议定期研究的重要议题,做到常研究、常谋划;落实主席会议成员分片区联系镇、村工作制度,构建上下一体推进、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党建引领"。将党建贯穿"有事来协商"全过程,推进党建"***·***"工程、"六特六做"特色活动与"有事来协商"深度融合,同时以"政协专委会支部+村支部"结对共建的形式,强化对镇、村"有事来协商"工作指导。
三是抓牢"责任落实"。将"有事来协商"工作纳入巩固提升"两个全覆盖"的重要内容,明确党组成员、党员委员、专委会支部参与"有事来协商"工作的具体要求,压实工作责任。
二、把牢关键环节,让协商开展"动力足"
一是做"深"做"全"平台载体。"三位一体"推进县级议事厅、镇级协事室、村级说事堂建设。本着"平台跟着民意走"原则,坚持"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线上"大力推进网络协商平台建设,畅通"百姓声音"扫码建言渠道,力强化网络民情民意的汇集;"线下"探索"有事来协商+网红基地""有事来协商+邻里中心"等形式,把平台搬进"人气"最集中的地方。与此同时,以委员履职实践基地为承载,重点打造与基地关联度高、融合度高的示范点,形成"以点带面、梯次提升"格局。
二是做"新"做"活"协商形式。进一步丰富协商形式,推动"请上来"的"会场协商"、"走下去"的"现场协商"、"坐下来"的"广场协商"、"联起来"的"网络协商"融合互促,形成"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场内"与"场外"互相补充的立体式协商格局。秉承"协商有形而无定形"的原则,积极倡导各镇、村开展诸如"长廊议""竹林谈""田间协商围圈圈""院坝协商宽板凳"等"地气十足"的特色协商。
三是做"强"做"专"队伍力量。坚持"双线双入"做强工作力量,即一条线加大内部力量聚合,推动委员"双入"(即委员入政协专委会、入工作联络站),探索"双入"工作运作机制,压实专委会参与"一联五抓"、机关干部"四参与一促进"、委员"五个一"工作责任,激发履职活力;一条线加大外部力量整合,多途径吸纳社会专家、学者、乡贤参与,借智借力壮大"专"队伍。
三、聚焦常态长效,让协商转化"成色足"
一是推动"有形"向"有效"转变。强化协商结果导向,坚持"督、考、评、奖"四措并举,压实协商成果转化"末梢"。通过将"有事来协商"工作推进情况、重点协商成果转化情况纳入纪委监委监督巡察内容,将镇(街道)推进"有事来协商"工作情况、部门办理协商成果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建立协商评价机制、制定政协镇(街道)工作联络站积分考核办法等,全方位推动协商成果"落地"。去年至今,委员和群众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提出的各类建议意见经过整理完善后转办相关部门,转办率高达**%,其中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城乡一体化供水等为主题的高质量协商得到了党委的认可、群众的称赞。
二是推动"重建"向"重用"转变。"建平台"是基础,"用平台"才是关键。我们着力在提高协商平台"使用率"上下功夫,通过张贴协商标语、创作协商农民画、编创协商说唱词等形式,抓牢协商文化宣传和氛围营造,引导群众会用、善用"有事来协商"平台。自去年以来,社会群众参与"有事来协商"达****余人次,"有事来协商"已成为党政部门与社会群众协商议事的重要平台。
三是推动"独唱"向"合唱"转变。开展"有事来协商",需要多方"齐抓共推"。在平台建设上,我们进一步增强与部门的协同联动,争取部门和镇(街道)的大力支持,形成多方"协力共推"的良性局面;在活动组织上,我们通过建立商前公示制度、畅通"掌上建言"渠道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协商开放度,构建政府部门、社会群众、政协委员等多方积极参与共商的新格局。
上一篇:政协委员培训结业发言(2篇)
下一篇: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