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培训材料-6篇(第5/7页)
二、红色影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红色影视文化作品肩负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使命,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紧扣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取向,以思政小课堂作为融入的主阵地,用社会大课堂作为融入的战略阵地,把互联网空间作为融入的前沿阵地。
1.以立德树人作为目标取向。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课程作用,红色影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坚持"三适"原则。首先,要分清主次原则。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重大不可替代。红色影视文化在立德树人方面大有可为,但是再好的文艺作品也不能取代思政课的主渠道地位。其次,要坚持适合原则。并不是所有红色影视作品及内容都契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需要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及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的内容,融入所授课程及章节。例如《外交风云》《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作品,就可以引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版)》第六章的教学中,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最后,要做到适时原则。近些年,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劳动、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用现代的价值观讲述过去的故事的红色影视作品,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例如2021年"爆款剧"《觉醒年代》,"口碑剧"《功勋》《山海情》,票房冠军《长津湖》等。将这些作品因时而进地引入思政课,可以起到相较理论讲授更加生动形象、深入人心的效果。
2.以思政小课堂作为主阵地。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红色影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也要坚守这一主阵地。思政课具有政治性、思想性、权威性等特征,肩负着社会意识形态个体化和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相统一的重要任务,只有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政小课堂才能完成这一任务。红色影视文化是集思想性、审美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形态,在不同的场域中会呈现不同的属性。尽管红色影视文化的主题文本和叙事文本以主旋律为内核,但比起抽象的符号想象与价值灌输,人们大多更愿意享受一场生动的视听盛宴,甚至将其作为一种社交途径。换言之,红色影视文化要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还要把"好故事"提升到思想认识层面。在思政小课堂,教学载体是指导教师予以把握的,教学情境是精心设计的,教学设计是严密构思的。因此,教师的主导性进一步确保了红色影视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质量,进而促进红色影视文化真正发挥出其"以艺通心"的育人功能。
3.以社会大课堂作为战略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既是理论课又是实践课,这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逻辑。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例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时,指导教师可以设计实践环节,推荐学生在课外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学生可以选择诸如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相关选题自主观影,并在之后的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观后感。经历一定的自主实践与情感共鸣有利于促进学生由情感认同向认知认同转换。另一方面,通过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打破思想小课堂中实践教学的时空局限性,可以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收力、说服力、感染力,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观看红色影视文化作品后即时产生的教育效果更多还停留在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层面,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程主题展开深入探究,将情感认同进一步转化为实践认同。例如思政课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革命圣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参观调研,使学生在实地体验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召唤,自觉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思政课本质是讲道理,离不开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红色影视文化在社会大课堂中用其独特的优势将"教"与"悟"串联起来,成为沟通心灵的桥梁。
4.以互联网空间作为前沿阵地。互联网空间之所以是前沿阵地,是因为互联网时代深刻改变了舆论的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传播内容层面,主旋律影视作品在各大视频平台持续热播,发挥了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既为理直气壮地唱响网上主旋律提供了助力,也为壮大互联网主流舆论思想带来了增量。因此,把互联网空间作为红色影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前沿阵地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把互联网空间作为红色影视文化融入的前沿阵地,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如何把互联网"多元互动对话和包容开放共享"的优势同红色影视文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的问题。首先,要把这一工作上升到掌握互联网战场主动权的认识高度。也就是说红色影视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不单单是一个教学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特别是以影视为主的文化产业作为西方意识形态输入的主力阵地,打着所谓的"新启蒙"口号,诱导文艺领域里的历史虚无主义,以各种名义"戏说"历史事件、"丑化"英雄人物,而这些文化产品又极容易出现在大学生群体的娱乐生活中。唱响网络主旋律,掌握互联网的主动权,既需要各类文艺工作者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又需要教育者把好关、守好门、做好领路人。其次,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青年一代可谓是互联网空间的原生居民,但他们对互联网空间中文艺作品所传递的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因此,把互联网空间作为红色影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前沿阵地,需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管理、教师引导、大学生自律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治理综合格局。最后,强化主阵地、战略阵地与前沿阵地之间协同联动,汇聚起红色影视文化场域合力,为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蓄人文力量。
思政教师培训材料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课程是教育之基,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素养要求也进一步提升,思政嵌入会计专业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生动的爱国实践,是当前深化会计课程改革教学的必然选择。
一、思政嵌入会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正逐步得到重视。广大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已初见成效,取得了可复制的建设性成果。但由于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多、难度大且实践性较强,导致思政培育渗透性不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薄弱点。
1.高校会计思政培育平台搭建不牢。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思政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相互隔绝,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由思政教师承担,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才是专任教师的任务,致使学科教学功能异化,出现了"孤岛效应"。另外,目前高校对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并未进行专门立项,导致思政嵌入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指导以及资金支持,会计专业教师的主要精力仍然集中在专业知识传授上,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投入还不够。
2.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不全。尽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实际培育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原因在于,其一,高校未对思政嵌入会计专业课程应如何实施进行具体指导,也没有对思政嵌入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建立明确的评价机制。其二,当前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并未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目标等层面给出明确意见,对教学的具体内容、知识点剖析、教学手段、场景设计等细节层面的要求更是寥寥无几。其三,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繁多且抽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融入思政元素缺乏系统思考,往往东拼西凑、生搬硬套,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作用微乎其微,直接阻碍了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3.会计专任教师思政意识不强。"清泉源自活水,树高系于根深"。《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教师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但部分会计教师思政意识不到位、认知不强,未能深刻认识思政教育与会计专业课程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部分会计教师是专业知识的"授业"高手,但是缺乏思政"传道"经验,达不到课程思政的"解惑"要求。
4.思政嵌入方式单一,会计育人浮于表面。有的教师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了思政内容,但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难以浸润学生心灵。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案例短片时教师仅提问个别学生发表见解,并未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集体探讨;又如在课间播放时事新闻、课中提及社会热点,并未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被调动,缺乏主动思考以及研讨互动。如此浅尝辄止的思政案例教育,略显僵硬,缺乏亲和力和针对性,难以启迪学生思想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思政育人的效果不理想。
二、提升思政嵌入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路径
针对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薄弱环节,为推进思政嵌入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以及高校落实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重推进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1.聚合优势资源,搭建会计思政发展平台。第一,高校要设立"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专项项目",为会计专业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制度指导、资金支持,进一步鼓励思政嵌入会计专业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第二,要整合会计课程思政资源。要想改正学科教学功能异化的现象、冲破"孤岛效应",就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会计专业课程高度融合。在教学准备阶段,高校应组织会计专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让教师学习和交流将思政嵌入会计专业课程的方法。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由思政教师、会计专业教师、班主任组成协同团队,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研究探讨思政元素的切入点、课程思政的重难点;教学过程中,及时讨论在会计专业课程授课中出现的思政嵌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立会计思政素材资料库;课程结束时,可以有针对地进行落实程度总结和交流,为新一轮教学提供经验。第三,要加强会计课程思政成果的交流与宣讲。可以在校内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讲课比赛,以供教师相互学习,提取出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和技巧,借此表彰一批会计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优秀团队,完善奖励机制,对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的荣誉获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纳入绩效奖励和职称评定中,激励更多教师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