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培训材料-6篇(第6/7页)
2.挖掘思政素材,构建会计思政体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也指出,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应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各环节。为此,首先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育人导向。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课程组认真研读课程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内涵。只有先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培养德才兼修的高素质财会人才。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思政嵌入会计专业课程,需要在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真切切筑牢品行,成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怀大爱的财会人才。其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需从课程思政的具体环节入手制定大纲。为确保课程思政有序落实、持续推行,应重新修订和完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材内容。每门课程都有其特点,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从内容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等细节点着手,将课程思政建设涉及的各项事宜写入大纲,用制度约束思政建设全过程。在教材的制定上,应加强思政教育的引导,例如添加遵守职业道德的正面案例和违反职业道德的反面案例,教授学生在不同的案例中,如何做到"以德立身"。再次,采掘思政素材,丰富教学体系。会计专任教师应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大量开展社会实践,挖掘本课程内容所蕴含的家国情怀、职业操守、法治精神等德育因素,创造性地重塑熔接,实现专业知识与价值理念的深度交融。最后,构建多元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有助于"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持续性目标。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过于偏重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构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课程开展的前期、中期、后期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平台进行课程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对会计专业思政课程教学的感受,根据学生反馈的共性不足之处,敦促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同时,教师教学的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督导、同行或院系领导都可以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中来,对教学考核排名靠前的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表扬和奖励。
3.加强会计专任教师思政培育,提高思政能力。"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立德先立师,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第一,教师应保证自身的政治素养处于较高水准。会计专任教师在学习会计准则和税法政策以强化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坚持了解时事热点,做好素材储备工作,才能在专业课程授课时"有内容可讲,有意识去讲"。第二,会计专任教师应主动将思政的教育理念融入每一节课中。教师只有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践行课程思政改革,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活动,才能明白"怎么去做,如何去讲",进一步完善自身教学,确保思政教育落实。例如,会计专任教师可以将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入专业课的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自行完成账务处理,指出可能存在财务造假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防范措施;或者让学生总结财会行业中相关责任人的哪些行为可能违背会计职业道德,哪些做法可能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最后由教师分析和评价会计造假行为和诚信问题,嵌入思政思考。只有将会计课程根植于社会、市场和企业,才能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理念的"潜移默化,自然融合"。
4.创新会计思政教学多元模式,协助育德育人落地。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写"的授课方式,巧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选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的课堂形式。第一,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开展课堂内容,在课前做好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找准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处,结合不同的授课重点发掘有教育意义的思政素材。会计学课程中,在讲解"不得随意编造、伪造会计凭证以及财务报表"时,教师可以"短视频"的形式引入康美药业、瑞幸咖啡提供虚假财务报表被处罚的案例,再具体介绍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操守,加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又如在税法课程涉及"纳税义务"时,可引入明星偷逃税款的案例,让学生明白纳税的意义,教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二,可以采取情景演绎的课堂形式。由学生自由组队,组长以抽签方式决定小组案例主题。各小组成员根据案例主题搜集资料,自主选择扮演案例中可能涉及的会计人员或审计人员,将案例中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演绎"出来。教师根据小组整体的表现情况总结点评,对演绎亮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协作讨论中理解案例,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案例所传达的会计职业道德内涵,深刻领悟"坚持准则,诚信从业"的重要性。第三,全方位调动线上线下资源。互联网为教师打破了教学过程中空间及时间的限制,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可以着眼于云课堂等网络教学工具,灵活运用线上平台进行教学。还可以穿插安排线下学术讲座,为学生讲解当下时政热点中的会计知识,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与"专业能力"的双重提升。
思政课程培训材料
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协调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专业课教师的希冀。"课程思政即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自身固有的德育因素和资源,遵循课程教育教学规律对其加以开发运用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一、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课程思政改革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专业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但在课程思政的实际落地过程中,由于部分专业课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迟滞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导致部分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不利于整体育人效果的提升。
1.协同机制不健全。课程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强调教师应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融汇于课程教学中,从而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单纯嫁接思政元素""生搬硬套"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业课教师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在高校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际过程中,做"四有"好老师、成为"四个引路人"、做到"六要",这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核心要义和关键环节。
2.挖掘思政元素能力欠缺。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有针对性地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专业课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体系的传授,又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深挖专业课程中蕴藏的思政元素,促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得益彰。但是,目前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视不够、自身学习不足、精力投入不足,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的能力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始终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政治原则、作为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专业课程内容、素材或具体教学活动中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
3.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未来的就业趋向,用好红色资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强化高等教育的目标导向和价值取向,切实增强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之中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但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未能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硬指标"纳入年底绩效考核以及建立专门的思政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
二、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在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专业课教师育人能力提升直接关系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大局。因此,提升课程思政教师的育人能力对于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推动意义.
1.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创新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为此,高校一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师德师风及教育教学管理,构建以育人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建设品牌团队,着力打造高素质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二要主动占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积极构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思政课教师对专业课教师的引领和带动,推动高质量育人工程行稳致远。三要围绕高校思政教学环境、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技能教育与实践能力等,着重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推进以言传身教为重点,育人和育德、育书和育能相统一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同时,高校要注重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交流会,使教师通过"名师工作室""教学沙龙"等互相分享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理念、方法等,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创建新时代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