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7-8月各类工作综述-30篇(第2/15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991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34分钟

全面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深入掌握新业态企业组织架构、网点分布、从业人员、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建尽建党支部445个,灵活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303个,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1011名,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成立省物业服务行业党委,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实施"红色物业"培育计划,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党组织336个。

深入开展农村党员队伍分类管理试点,初步建立科学分类、量化考评、精准管理的制度办法,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从笼统粗放向精细量化转变。

爱才敬才,聚才用才

2021年9月,新时代第一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对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战略部署。

落子在XX--省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对我省人才工作作出部署,强调要努力建设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省委组织部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分类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坚决破除人才评价"四唯"问题,研究制定52个全省有效和10个基层有效职称评审条件标准,组织开展职业资格与职称层级对应认定,加快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下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权限、总量审核权限、高出部分审核权限和管理权限,赋予用人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支持人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实行县以下高级职称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制度,适当放宽学历、专业、任职年限等要求,先后有5.7万基层人才获评高级职称,有效激发广大人才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

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引才方式,全面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坚持人才自主培养主渠道,建立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英才梯次培养体系,在科研经费、津贴补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支持高层次人才在重点学科和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抢抓国家"3+N"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机遇,推动兰州市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推动各地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实施差异化人才发展战略,打造各具特色的人才聚集地和区域创新高地,构建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全面推行"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从安家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12个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开通"绿色通道",人才政策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组织工作,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落实"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重要要求,着力打造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组工干部队伍,努力走好第一方阵,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守正创新、积极作为,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XX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新时代全省组织工作综述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加强组织建设,是党的宝贵历史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党旗高扬,奋楫勇进。近年来,全省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关于XX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省委坚强领导下,聚焦重点、攻坚难点,担当作为、奋勇争先,不断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汇聚起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XX的磅礴力量。

凝心铸魂,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讲政治,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全省各级组织部门突出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强化学深悟透、入脑入心的政治自觉。

补钙加油,立根固本。我省持续实施"铸魂赋能强基"工程,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省级举办轮训班17期、培训省管干部5600余人次,常态化抓好各级党校主体班次培训,省市两级举办主体班1500余期、培训领导干部10万余人次,推动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把关、教育培训突出政治训练,干部管理突出政治监督、基层党建突出政治功能......我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贯穿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近年来,全省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砥砺初心使命、锤炼党性修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4月11日,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召开,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全省第一批158家单位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穿始终、一体推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围绕"三地一区"战略部署,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直接点题谋划,省委举办主题教育系列专题党课报告会。

4月24日、6月30日,省委书记韩俊带头分别围绕"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作两场专题党课报告,讲理论、摆事实、列数据、提要求,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加深理解把握,增强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的行动自觉。

选贤任能,打造堪当重任干部队伍

7月20日,全省二季度"赛马"开赛。会上通报点评了市县、省直单位、省属企业等工作情况,4个市和单位作经验交流发言,3个市县作表态发言。

季度工作干咋样,"赛马场"上亮一亮。去年以来,我省创新开展季度工作会议制度,不断优化"竞争赛马"方案,聚焦经济运行、科技创新、安全生产、营商环境、民声呼应等重点工作,每季度对各地各单位工作情况逐项晾晒、逐一分析,通报正反典型案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省委鲜明提出"忠专实""勤正廉"要求,推动党员干部始终对党忠诚、专业专注、求真务实,勤勉尽责、弘扬正气、廉洁奉公,全省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向上向好。

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省委大力提拔重用勇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制定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意见、关心关爱干部20条具体措施,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强化正向激励,促进干部竞相作为、实干担当。

拓展党建"朋友圈",延伸一体合作链。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我省打造党政干部和教育人才、科技人才、卫健人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1+4"交流平台,连续3年接续实施"千人选派计划",累计选派3300多名干部人才到沪苏浙跟班学习,互派干部双向挂职91名。

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三跨"交流任职,多岗位锻炼提升能力。省市两级共择优遴选交流943名干部;从复旦大学等引进18名中青年学术领军人才来皖,担任高校副校长(医院副院长);从中央金融单位引进3名专业性人才,担任省属金融机构领导人员。

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我省常态化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年轻干部实践历练、管理监督;拓宽来源渠道,持续做好选调生工作,去年招录选调生中"双一流"高校学生388名,为近年来最高。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我省修订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拓展细化20种"下"的具体情形,坚决调整不作为、慢作为、不敢负责、不敢碰硬的干部。去年以来,调整30多名政治能力不过硬、工作打不开局面、群众意见较大的省管干部。

抓早抓小、长管长严。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重点抓好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常态化开展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一报告两评议"、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及时查处违规选人用人问题。建立干部监督问题库,强化干部任前审核把关,把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向纵深推进。

广聚英才,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7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工作会议。会上,隆重表彰8名第四届"XX省突出贡献人才",为第15批省"115"产业创新团队代表授牌。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我省以建设新时代人才强省为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天下英才荟萃江淮的生动局面。目前,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1226万人,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逐年提升。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省委把人才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突出位置,省委书记韩俊多次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并就合肥人才平台创建等重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召开高层次人才代表座谈会、人才强省座谈会,推动人才工作走深走实。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出台4个人才"30条",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积极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有效增强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出台国家实验室专项人才支持政策"18条",制定科学中心人才"10条",集聚信息、能源、环境等领域高层次人才1.7万余人,催生墨子号等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实施"江淮战略帅才"项目,扩容升级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先后遴选9批1099名领军人才。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先后设立15批518支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动各地建立4000多个团队。推动实施"百万大学生兴皖"等行动,制定江淮名医等培育办法,创新开展"百个专家团队下基层"活动,引导人才智力向基层一线流动。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省不断创优人才发展环境,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进"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突出贡献人才奖、黄山友谊奖等评选活动,营造重才敬才爱才良好氛围。

大抓基层,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全省各级党委树牢大抓基层导向,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促全面规范,全省超过90%的基层党支部达标,健全动态管理和摸排预警机制,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原创品牌"。实施支部建设提升行动,推广星级创评等分类管理经验,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制定乡村组织振兴实施方案,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推进选派工作"六项行动"。创新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开展乡风文明评议,先后评定各类信用主体298万多户(个),全省累计授信779亿多元,以一家一户"小信用"构筑农村治理"大基础"。推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全省村均经营性收入达46.4万元、连续4年增幅超20%。

围绕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全省264个街道完成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核定社区工作者5.7万名、配备4.5万名。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全省1.68万个住宅小区中划分网格2.5万个,85%成立实体化党支部,配备专兼职网格员5.6万名。

强化党建赋能发展,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党建工作,在244条产业链上成立党委,推动6.1万户非公企业、1.2万个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选派第五批1.36万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指导9.12万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成立快递、网约车等行业党组织255个。

突出政治标准,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5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累计表彰"两优一先"24万多名(个),连续3年向38.4万多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征程万里阔,奋进正当时。踏上新的征程,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将忠诚履职尽责、踔厉奋发前行,以实干实绩彰显更大担当作为,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XX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绿水青山绽笑颜--XX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初秋时节,行走在白银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白银的天更蓝了,景更美了,水更清了,城更靓了。优美的人居环境,令越来越多的白银人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果。而这"绿"的背后,是白银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果。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管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白银的生态底色愈发亮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截止7月底,受沙尘天气等因素影响,市区国控监测点PM10平均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170天。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重点对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重点涉气企业及城区周边砂石料加工企业开展巡查,及时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同时,积极协调对白银区三小国控点位进行调整。加大对各类施工工地扬尘管控的监督检查,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落实扬尘管控"六个百分百"要求。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封堵取缔57个,纳管合并14个,综合整治249个。争取资金2.8亿元,支持白银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再生水资源利用工程等8个项目建设。持续推动乡镇水源地保护,完成靖远县6个乡镇水源保护区划定和平川区虎头咀水源地、会宁县鸡儿嘴水库保护区调整工作。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积极推进白银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80%以上。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方面,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扎实推进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白银高质量发展。

注重源头管控,下大力气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管理各项要求,强化环境风险防控,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管理能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方面,坚持放管结合、宽严相济、便捷高效的原则,创新环境管理和监管方式,优化环评审批模式,主动靠前服务。同时,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不断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指导各产业园区和分局超前谋划,通过优化结构、淘汰产能、技改提标等方式挖潜扩量。

在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方面,持续做好"XX实践"经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以空间换时间"的"XX实践"经验作用,积极推进环境应急四级防控体系建设。强化核技术利用单位环境监管,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市72家核与辐射单位持续开展专项排查。持续做好伴生放射性矿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督促甘肃稀土公司开展环境辐射监测工作及信息公开工作。

在环境执法检查方面,认真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工作,全市共34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邀请国家级专家深入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企业进行帮扶检查,了解企业污染防治工作现状,现场把脉问诊,提出相关建议意见,助力解决发现的问题。2023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657人次,检查企业1063家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5件。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