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科技系统材料合集58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第11/1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47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16分钟

-129-

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推动科技企业持续发展

北海市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 李斌施

(2021年6月22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践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积极推动北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建设,5月,市科技局组织开展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题调研工作",深入北海市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区进行走访调研,与园区、企业及创业者开展面对面交流。

一直以来,市科技局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科技企业孵化器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和管理思路,并实行了多项鼓励和补贴政策以促进我市孵化器的发展,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通过此次调研发现,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整体发展仍然缓慢,存在的多方面问题直接或间接阻碍了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北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资源的匮乏,影响了孵化器以及孵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集中于我市企业对于人才的承载力不强、北海高校资源不足、孵化器运营团队的整体素质不高三方面问题。二是政府扶持与利用率不足。部分对企业的项目补贴政策落地执行困难,个别项目专项费用从企业提出申请到拿到经费的过程中耗时长。项目扶持专项资金利用效率较低,资金使用受限较大,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效率、效益低下等问题。三是各孵化器普遍存在着在孵企业数量少、质量低、企业孵化进程缓慢、孵化器的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四是入孵企业的实力有限、优质企业较少,缺乏能够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五是各孵化器之间缺少交流,资源难流通,经验难共享,影响了北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整体提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市科技局调研小组在调研过程中,与各孵化器负责人相互交流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激励孵化器发展要从我们党艰苦奋斗的历程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同时,为推动北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适应当今时代对科技孵化器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新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必须要总结之前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调整发展规划,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30-

第一,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优化整合人才计划,完善评审管理考核,并建立系统性、梯次化高层次人才项目体系。重视柔性引才用才,加大科技人才的引用力度,积极引导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设立创业引导基金。突出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使社会资本进入某一特定领域,利用基金的杠杆作用扩大对行业的整体投入。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闲置资金投资于创业产业,带动创业产业振兴。同时,通过创业引导基金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扶植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制订孵化器建设具有激励意义的考核指标。围绕园区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等服务指标考核,根据完成的数量及质量给予各孵化器不同等级的奖励。此外,健全企业创新考核激励制度,推动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第四,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减少科研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各类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活动,并探索项目申报直通车制度。统一科研项目监管标准,搭建项目监督审计共享信息平台,对同一科研项目,北海市科技、财政、审计等部门实行监督、检查、审计结果互认,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审计和财务检查频次。

第五,加大"飞地"项目建设,带动北海本土企业发展。推动先进省(区、市)或国(境)外的优质企业建立北海"飞地"试点,引入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优秀项目来北海设立分部。同时,支持"创新飞地"北海试点建设。支持市内有条件的企业围绕自身产业发展需求,在先进省(区、市)或国(境)外建立"创新飞地"试点。

第六,建立特色孵化器,推动本市特色产业发展。依托北海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孵化器,大力发展北海市特色产业,打造新型孵化器品牌;引入高新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现代化改造;建立海鸭蛋、南珠等特色产业专门的加工产业园区,以优惠的政策和优厚的条件吸引加工企业进驻。

第七,搭建北海市孵化器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孵化器、众创空间运营团队的交流会,探讨孵化器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探寻解决路径和突破口。此外,成立孵化器联盟,整合分散在各个企业的优质资源,并配置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者身上,使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创业要素资源

-131-

高效率、无障碍地流通。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力抓手,积极主动推动措施的实行,解决调研中发现我市孵化器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从最困难的问题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以"马上办""当下改"的作风主动帮助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纾困解难,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实事,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132-

立足云岭大地铸就更多创新"高峰"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学勤

(2021年6月22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各地区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科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新型云南建设取得新成绩,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实现长足进步。

"十三五"期间,云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两位,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实现翻番。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获批上市,疫苗企业批签发量居全国第一。成功建立新冠病毒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模型,为全国新冠病毒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关键支撑,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上市供应国内紧急使用。

同时,云南省科技系统也清醒认识到自身基础弱、底子薄的现实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云南最大的资源是资源多样性,最大的优势是区位优势,最大的潜力是资源多样与区位优势的高效融合。如何让云南资源和区位有效衔接,进一步以科技创新支撑云南高质量发展,担负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云南的"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大使命,是新发展阶段对云南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的重大命题。

"十四五"期间,是云南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期,这一时期,云南比任何时候更需要科技支撑,云南科技创新工作将牢牢把握创新这一主题,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围绕重大产业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云南科技要瞄准世界前沿,也要立足区域产业优势,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卫星应用等未来产业;推进合金功能材料、电子浆料、电子信息材料、环保催化材料、稀贵金属新型功能材料等新材料迈向中高端;实施有色金属、绿色能源等重大科技项目,支撑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

坚持围绕重大产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平台是凝聚人才与前沿技术的最好载体,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云南,建设创新平台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首先在优

-133-

势特色领域培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已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提升水平、提高产出。其次推动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在云南落地建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合作园,引进国际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坚持大力培育和引进创新主体。云南高企数量少而不强,对于产业的推动存在供需不足的现状,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健全"小升高""高变强""强上市"三级培育体系。发挥好"科技入滇"平台作用,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引资引智,加强同发达省份战略协同,深化东西部务实合作,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为重点,深入推进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机构、知名高校交流合作,导入优势科技资源,培育创新主体。

坚持深化科技体制向"深水区"改革。云南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就是要最大程度释放科技动能,这就要在"改"字上做文章:进一步给科研人员松绑,进一步为科技立项"简政放权",形成全省创新联动机制。明确"凡是云南跨越发展需要的,都是科技要重点研究的"工作导向,精准实施"揭榜制""赛马制""包干制""组阁制"等多种立项方式,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动能。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云南省科技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的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云南汇聚、更多科技成果在云南转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驰而不息改进工作作风,担当作为,奋力赶超,努力推动科技工作走在前列,以高质量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在云岭大地上铸就更多创新"高峰",为建设创新型云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34-

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加强孵化器体系建设

北海市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 李斌施

(2021年6月23日)

根据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为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抓紧抓实,积极推动北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北海市加大对孵化器体系的建设力度,努力推动科技创新、需求对接、成果转化的有效协同,引领北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高质量发展。

我市在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方面成绩斐然,截至2020年已建成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共21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4家、自治区级星创天地2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市级众创空间2家,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论促进经济和科技结合的问题时,多次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集成各类创新资源,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近年来,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建成北部湾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打造区域性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及广西首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并引进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深圳)专业服务团队进行市场化运营,目前已汇集浙江大学等42家高校院所先进技术成果4968项,引进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38家,聚集技术经纪人302位、行业专家135名。打造线上技术服务平台及"成果超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效运转,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要素的流通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2020年,北部湾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促成科技成果登记217项,同比增长317.3%;重大科技成果转化52项,同比增长73.3%;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18项,吸纳技术交易167项,涉及技术交易金额20.02亿元,同比增长156.7%;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效应凸显。

引进资源,是推动北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市科技局创新打造科技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广西首个科技企业加速器,通过场地免租、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科技服务等措施,大力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企业落地,全力培育总部经济、科技

-135-

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集群。2019年以来,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累计引进各类科技企业44家,培育规上企业5家,新增产值6000万元。汇集先进技术成果数百项,其中,易安诺公司的"智能速饮机"、盛和大数据公司的"智慧站台(候车厅)"及瑞朗生物公司的"仿生无毒舰船防污涂料"等技术水平居国内前列,未来预计年营业收入超亿元。

大力培育人才,加强孵化器运营团队及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是满足企业科技需求,帮助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一步。2020年,市科技局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活动2次,培养技术经纪人72名,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16项,组织各类科技成果推介及对接活动11次,邀请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专家教授30多位,推介各类科技成果近40项。促成星石碳公司与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开展"烯铝复合集电体"定向研发合作、广西大学与玖嘉久食品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科研合作,推动共建联合研究生基地。指导服务精工海洋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所获得科技部支持立项2项,牵线指导金不换公司与南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展北部湾特色贝类种业的攻关和渔业成果的转化应用,引导扶持北海本土企业与海洋四所、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等高校院所联合实施市本级产学研项目15个,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给予孵化器发展有力支持。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深化运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地加强我市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的建设,带领我市企业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闯新路、开新局、出新绩。

-136-

劳动育人培根铸魂

平利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绍彬

(2021年6月24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高度,确立了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地位,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密集出台文件,对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做出顶层设计。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我县考察工作时做出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重要指示,为我县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注入了前进动力。如何把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推动县域经济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又现实的课题。

一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坚持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教育问题入手,立足乡村教育实际,深化产教融合,在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工作上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推动校内教育校外教育有效衔接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是落实五育并举的应有之义。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在引导中小学生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是贯彻中省市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2016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研学旅行工作进行安排和强调。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劳动教育做出专题部署,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势在必行。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要求。2020年

-13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是推动五育有效衔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顽瘴痼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有效载体。我县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最古老长城留存地、革命先驱廖乾五的故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绞股蓝原产地,被誉为"中国最美丽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的产业模式,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资源,在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按照"构建三位一体格局、打造'五小工程'体系、推行'五个一'机制"的"355"工作思路,有力推动了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工作的落地落实。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构建三位一体格局。县政府先后印发了《平利县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方案》《平利县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和部门帮扶责任,先后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研究部署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工作。深化产教融合,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支持鼓励规模企业依托园区投资建设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基地,全面建成3个省级研学基地,3个市级基地。引导广大学生家长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卫生、劳动习惯的养成,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开足劳动教育课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坚持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构建日常生活、生产、服务性劳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二是推进五育融合,打造"五小工程"体系。大力实施"小能人、小农人、小工匠、小艺人、小红星"为主题劳动教育"五小工程"。实施"小能人"工程。以日常生活劳动为重点,教育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处理学习和生活中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强化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实施"小农人"工程。以生产劳动为重点,科学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让学生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了解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认识劳动新形

-138-

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实施"小工匠"工程。引导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强化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增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自信,教育引导中小学生,特别是职业教育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实施"小艺人"工程。融合美育工作,开展陶艺、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通过劳动,让学生掌握1到2项劳动技能或艺术特长,不断建构文化自信;实施"小红星"工程。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校园义务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三是压实工作责任,建立"五个一"机制。一是一个领导小组统筹。县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及时研究解决研学旅行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保障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一名县级领导挂帅。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统筹负责各研学基地的项目建设、课程开发、运营管理等工作,定期召开办公会安排部署研学旅行重点工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基地开展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责任,随时跟踪督办。三是一个工作专班负责。为每个基地组建一个工作专班,由县教科局一名科级领导负责,抽调县文旅局一名干部协助,配备研学校长、研学副校长、课程建设指导员、专职研学辅导员、兼职研学辅导员和安全员,全面负责研学旅行基地的运营管理、课程开发等工作。四是一名资深校长牵头。每个基地配备一名管理经验丰富、退居二线的校长担任基地研学校长,指导研学基地按照规范要求加强基础设施、研学课程等软硬件建设,健全研学旅行活动的相关管理制度,负责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管理,提升研学基地服务保障水平。五是一名业务骨干指导。每个基地落实一名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省市教学能手,全面负责各基地研学课程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研学课程,指导加强基地研学辅导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下一步,我县将抢抓市委支持平利建设乡村振兴先进县工作机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落实"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呵护和开发绿水青山自然生态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研学旅行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全面提档升级,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陕南研学旅行的特色名片。

-139-

立足云岭大地打造创新"高峰"以优异成绩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学勤

(2021年6月26日)

近年来,云南省科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新型云南建设取得新成绩。"十三五"期间,云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2位,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翻番。首个国产(全球第2个)十三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获批上市,疫苗企业批签发量居全国第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云南率先成功建立新冠病毒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模型,为全国新冠病毒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关键支撑,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上市供应国内紧急使用。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云南科技人也清醒认识到云南科技基础弱、底子薄的困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思路决定出路,正视困难不等于无所作为,相反,更应立足发掘本土优势:自然资源多样性,区位优势明显,最大的潜力是自然资源多样性与区位优势的高效融合。如何让云南自然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有效叠加是科技创新支撑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核心命题,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指示的有效抓手。

"十四五"期间,是云南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期,这一时期,云南比任何时候都更呼唤科技创新、期盼创新驱动、需要科技支撑。立足云岭大地,云南科技需要:

坚持围绕重大产业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立足区域现有产业优势,也要瞄准世界前沿,实施有色金属、绿色能源等重大科技项目,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推进新材料产业实现新跨越,挤进中高端阵营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卫星应用等未来产业。

坚持围绕重大产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引凤先筑巢,平台是聚集人才与前沿技术的最好载体,"欠发达"仍然是云南的基本省情,建设创新平台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首先,在优势特色领域培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已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提升水平、提高产出。其次,推动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在云南落地建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合作园。坚持大

-140-

力培育和引进创新主体。云南高企数量少且不强,对于产业的推动乏力是当前面临的严峻现实,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健全"小升高""高变强""强上市"三级培育体系。发挥好"科技入滇"平台作用,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引资引智,加强同发达省份的战略协同,深化东西部务实合作。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为重点,深入推进与国内著名科研机构、知名高校交流合作,导入优势科技资源,为在滇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坚持深化科技体制向"深水区"改革。改革不破不立,要在"改"字上做文章:进一步给科研人员松绑,进一步为科技立项简政放权。明确以"凡是云南跨越发展需要的,都是科技要重点研究的"为工作导向,实施"揭榜制""赛马制""包干制""组阁制"等多种立项方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科技动能。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云南省科技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的重点任务,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担当作为,奋力赶超,努力推动科技工作走在前列,以创新驱动打造创新"高峰",为建设创新型云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141-

就职公开承诺

濮阳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张廷远

(2021年6月28日)

市人大常委会任命我为市科技局局长,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此,我向社会各界郑重承诺:

一、强化学习,不断提高素质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认真学习科技工作领域法规政策,掌握新知识、强化新理念、运用新方法,不断提升科技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