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水利系统材料合集51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第7/1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088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37分钟

深化"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全力服务国家南水北调战略大局写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扬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康盛君

(2021年3月22日)

今天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同时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运河原点城市,在全国具有十分重要又非常独特的地位。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扬州期间,亲临江都水利枢纽,要求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水紧密结合起来,以水定城、以水定业,注意节约用水,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这既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原则,也是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重要遵循。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全国大局、扛起使命担当,直面当前用水效率普遍不高、公众节水意识过于淡薄、水资源不同程度受到污染等问题,不断深化"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通过对用水和节水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调整用水结构,加强用水管理,合理配置、开发、利用水资源,形成科学的用水体系,加快从"扎根长江"转向"扎根节约"、从"能力扩展"转向"内涵提高"、从"用得酣畅"转向"用得精细",持续服务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更好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抓好节水载体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灌区节水抓计量计费。以农业生态系统、沟渠生态系统和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2个大型灌区、17个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灌区提档升级,增强灌排功能和水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加强灌区生态环境质量和管理方式,逐步建成一批"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美丽灌区。持续深化农业水价改革,采用超声波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计时折水、以电折水等多种计量方式,尽快实现计量设施全覆盖。把"计量、计费"放在灌区改造核心位置,倒逼农业节约用水,并将此作为灌区改造成功的标准。

二是调水沿线抓计划执行。沿线自流取水口门坚持精确计量、按方计费、

精准补贴。层层落实管水责任制,严肃用水纪律,顾全用水大局,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供水调度计划和调度指令。强化引水口门管理,实行轮峰、错峰等灌溉制度,严格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坚决避免出现管理不到位、水源浪费的现象,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开展县际断面测流,实时掌握县级用水情况,约谈通报超计划用水地区,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三是区域节水抓达标创建。深入开展省、市级节水型学校、社区(小区)、机关(单位)等载体创建,着力提高节水型企业覆盖率,重点推进火电、钢铁、纺织印染、造纸、石化等规模以上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设。选择重点企业开展单位产品取水量对标达标活动,树立一批行业内有代表性、产品结构合理、用水管理较好、用水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节水标杆企业典型。实现6个县

(市、区)节水示范区全覆盖,仪征市、高邮市、江都区、广陵区先后建成国家级节水县域达标县。积极抓好国家节水型城市、区域节水型载体复查迎查工作,不断巩固和提高各类节水型载体覆盖面。

二、强化节水环节监管,对用水指标实行刚性约束

一是配水控总量。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健全市、县两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开展河湖水量分配,科学制定区域年度用水计划。健全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以县域为单元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评价与预警系统平台,形成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滚动评价机制。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和城镇发展规划等规划以及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规划水资源论证。促进产业优化布局,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加快淘汰高耗水落后产能,不断降低高耗水、高污染行业比重。

二是用水提效率。围绕农业用水减用量,因地制宜发展喷灌、微灌和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推行先进适用的节水型畜禽养殖方式。发展节水渔业,推进淡水、循环化节水养殖技术应用。围绕工业用水减排量,对规模以上的用水单位进行水量平衡测试,挖掘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节水技改项目。加强重点用水户用水审计,开展系统用水分析,对超过用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围绕生活用水降损量,加快制定和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在项目立项、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从严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严控高耗

水服务业用水,落实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推广水效标识管理。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和农村"厕所革命",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

三是排水降浓度。加强园区水循环利用,开展以节水为重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和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加强园区供、排水监测,提高园区污水处理市场化程度,搭建园区节水、废水处理及资源化专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和服务平台,推动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并将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提高利用比例,并严格考核。新建、改建、扩建设计日处理能力5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有条件的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系统。对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湿地再过滤、生态再净化,加强再生水利用,推进"零排放",减少入河入湖污染排放总量。

三、完善节水长效机制,将以水定城以水定业落到实处

一是抓节水制度。切实发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挥棒作用和市场作用,建立健全市级节水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从源头到结果的全程节水监管体系。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将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指标纳入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完善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强化部门协作,严格节水责任追究。建立节水评价机制,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从源头把好节水关。

二是抓节水标准。本着"优水优用"的原则,以全面降低万元GDP水耗为目标,结合扬州实际,建立覆盖节水目标控制、规划设计、评价测算的全流程标准体系。进一步修订《扬州市区工业、服务业和生活用水定额》,完善覆盖农作物、工业产品、生活服务业等先进用水定额体系。合理配置水资源,逐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重点加强对火力发电、啤酒制造、食品加工等高耗水行业的用水监管,对重点的非居民用户按《扬州市非居民定额、计划用水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严格奖惩制度,倒逼用水户节水减排。

三是抓节水宣传。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宣传贯彻《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扬州市节水供水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不断提高全民节水法制意识。举办节水讲座,围绕管理部门"管什么,怎么管",用水单位"做什么,怎么做",开展相关国标导则、法律规范的释法培训,推进节水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紧扣宣传主题,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节水宣传活动,不断强化示范引领,积极推

介节水产品、普及节水知识、分享节水经验,努力提高全社会节水水平。依托节水教育基地,开展节水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节水水情教育及法规标准宣贯活动,构建节约用水常态化宣传阵地。

坚持节水优先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高效利用

伊春市水务局

(2021年3月22日)

又到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日子。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今年,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主题为"ValuingWater"(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水资源作为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是人类生存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水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由于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和浪费等,接连带来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退化,水资源问题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和短板。加快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已直接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健康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多次就水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强调要"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正常年份缺水500多亿立方米,并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将呈刚性增长,水安全形势越发严峻。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全面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高效利用。

加快推进伊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样必须严守水资源这一最大的刚性约束,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我市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新时代治水方针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时,旗帜鲜明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2019年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又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论

断,就是把水资源作为前置约束条件,根据地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调整区域空间布局,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引导人口流动,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思想,打破了过去把水当作可以无限索取资源的旧思维,扭转了过去水资源的使用要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旧观念,将人与水的关系纳入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也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自觉遵循,因此应将这一思想落实到我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中来,强化水资源的利用管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治水方针,以节水优先,谋划好市域内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生态生活生产效益。一是明确我市各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可用水量,确定主要河流及重要支流生态水量,并确定地下水位、水量管控指标,明确可开发利用的地表水量、地下水量和非常规水利用量。二是按照确定的可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研究提出每个县域城市(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控制性指标,确保人口规模、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与当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三是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和结构,在生态脆弱区、地下水超采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严控新上或扩建高耗水项目,淘汰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四是针对农业这一用水大户,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确定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并严控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

二、促进水资源的刚性约束转换为制度机制约束,强化落实责任

"十三五"前四年,我市在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均获得了优秀等次,与我市近年来大力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考核、扎紧用水制度"笼子"密不可分。早在2014年和2015年,我市就出台《伊春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伊春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将省分配伊春市的水资源"三条红线"指标分解到全市各县(市)、区,落实了当地政府的水资源管理责任,并严格进行考核。通过用水控制指标分解和考核,用水制度"笼子"扎紧了、织密了,压缩了用水空间,全市用水量逐年下降,用水效率不断提升。2016年至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从5.32亿立方米降至4.78亿立方米,5年间全市用水总量下降0.54亿立方米。"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强化用水管理,严格落实水资源"双控"制度和节水政策,进一步加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力度,以制度约束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高效利用。

三、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高效利用,必须以国家节水行动为抓手,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聚焦全方位节水重点工作,取得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最大成效。2020年6月,我市出台了《伊春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务必严格落实,通过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过程监管。一是对于不合理的人工湖、拦河坝等水景观工程和农业"大水漫灌"要坚决予以整改。各地应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以"四定"思维,倒逼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双转变"。二是积极推动水资源税改革,利用税收杠杆调节作用,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三是农业要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普及推广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早日告别"大水漫灌",尽快由"浇地"变为"浇作物"。四是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行动。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开发和节水设备研制;全面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行动,通过采用差别水价以及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推动高耗水行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水增效。五是鼓励非常规水利用。城市生态绿化用水应优先使用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以减少不必要水资源消耗。尤其在管理上,不仅要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上鼓励利用非常规水源,还要规定非常规水源利用的硬性指标,重点考核当年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较上年增加或占当年用水总量比例情况。六是大力推动城市(镇)节水降损行动,推动节水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全面推广城镇生活节水器具使用。七是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从严控制洗浴、洗车、洗涤等行业用水定额,并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八是完善并用好节水经济政策。发挥阶梯水价、优惠补贴等节水经济政策对节水行为的激励作用,对于居民阶梯水价,适当拉大一、二档水价价差,并适量减少第一档用水量,以价格增加对居民节水行为的影响;有效管控工业用水,可根据万元GDP用水量等用水效率指标调整工业用水的水资源费,以调节工业用水需求;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重点补贴种粮农民定额内用水,逐步引导农民用水户自发改变落后的灌溉方式,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四、强化舆论引导,大力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节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共同参与。当前,全社会珍惜水、爱水、节水的意识

仍显淡薄,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事关文化、伦理和社会风尚。首先,应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运用专题专栏、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等多种形式,开展水情教育,向全民普及节水措施、宣传节水知识,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引导公众树立节约集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家园的意识。其次,应尽快完善节水标准定额体系,健全节水定额工作机制,推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节水标准,还要加强对各行业、各领域全过程取用水行为监管,坚决纠正无序取用水、超量取用水、超采地下水、无计量取用水等行为。第三,全面执行节水评价机制,在编制伊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新改扩建项目水资源利用的节水评价,落实行业用水定额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第四,应积极开展节水公共机构建设,从各级人民政府和组成部门做起,建设一批标准先进的节水示范单位,带动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写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巴彦淖尔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国卿

(2021年3月23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多次就水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强调要"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十四五"时期,全市水利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改革创新,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建设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体系和全面覆盖、上下贯通、保障到位的水利监管体系。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深度节水为核心,以我市"一市五区"和"绿色崛起、塞上江南"发展战略部署对水利事业发展需求为根本,全力实行6大举措、建立5大体系、实现2个目标,推进水资源高效集约安全利用,为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全力实行"6大举措",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一是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加快河套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灌区改造。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积极推广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和覆盖保墒等技术。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根据水资源条件调整农牧业结构和规模,以水定地、以水定产,着力解决农业种植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机制,以提高全社会自觉节水意识。

二是促进工业节水减排。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针对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特点,重点对高用水行业、重污染行业、高耗能行业进行节水改造,促

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在生态脆弱、严重缺水和地下水超采地区,严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构建有利于水循环的园区产业体系,提升园区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率。

三是促进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落实城市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推进城镇节水改造;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应优先使用再生水,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加快推广普及生活节水器具,推进学校、医院、宾馆、餐饮、洗浴等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居民小区建设。

四是保障生态用水供给。巴彦淖尔市属于典型生态脆弱区。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每逢干旱,农业灌溉仅能维持关键用水,生态用水更难以保障,致使土壤盐碱化严重,地下水超采、湿地萎缩等现象时有发生。河套灌区地处"三屏两带"的重要关口,是阻止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荒漠草原连成一片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灌区每年需生态用水15亿立方米左右

(其中乌梁素海年需生态需水量6.97亿立方米),且随着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生态用水量也逐年递增。近年来,我市连续数年利用分凌期和灌溉间隙持续为乌梁素海生态补水,水质持续改善,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一步,需要建立长效生态补水机制,以巩固生态补水效果,促进生态修复和盐碱地改良。

五是推动现代化灌区建设。全力从项目上、行政服务上支持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努力构建国家级现代化生态样板灌区。"十四五"时期,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计划实施面积298.9万亩,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灌溉输配水工程、排水工程、泵站工程、田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及其他工程。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建设将为河套灌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现代农业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为建设天赋河套、全市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加工服务输出基地、保障农牧民丰产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六是强化节水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强化取用

水计量监控,完善取用水统计和核查体系。对重点用水单位的主要用水设备、工艺和水消耗情况及用水效率等进行监控管理。引导重点用水单位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加强重点用水企业节水专项执法检查,督促用水户落实节约用水责任,提高节水管理水平。通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集中治理非法打井专项行动、超采区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河湖"清四乱"、"固定日集中巡河"、利用新闻媒体"曝光台"进行"揭短亮丑",加大社会监督等手段,进一步增强了水利监管效果。

二、建立"5大体系",明确"十四五"水安全、水保障目标定位

一是坚持节水优先、总量控制,建立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集约节约用水体系。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逐步完善,年用水总量控制在53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54以上,再生水利用率逐步提高。

二是坚持因水制宜、服务大局,建立与"一市五区"相适应的供水保障体系。加快沿黄五旗县区城乡一体化饮水安全黄河水源集中供水进程,彻底改善水质,提高供水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公共供水能力、服务质量和应急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综合水质达标率逐步提高,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基本满足各行业和居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基本完成,供水保障率达到50%以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牧业,全力推进"天赋河套"品牌建设提供水利支撑保障。

三是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完善与"黄河安澜"相适应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加快构建以河道、水库、堤防和蓄滞洪区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继续实施一批中小河流治理,提升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和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到2025年黄河防凌防汛体系基本建成,全段达到50年一遇标准。农村牧区中小河流有提防段达到10年一遇以上标准。现有病险水库和大中型水闸、重点蓄滞洪区隐患基本消除,应对超标洪水和重大突发险情能力显著提升。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基本建立,测报、防抢、救援信息实现共享、各环节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水旱灾害保障能力。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施策,构建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相适应的水生态空间治理体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重点生态区域综合治理。编制新一轮乌梁素海全流域高质量治理和沿黄生

态系统网络化治理等规划。按照"六个好"标准,完成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项目,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地下水"五控"措施全面落实,全市地下水取用量控制在7.58亿立方米以内,水位下降得到遏制,已治理地下水超采区及重点治理区实现采补平衡。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河湖岸线管理保护有序推进,"四乱"现象得到基本控制。黄河河道滩区整治基本完成,健全依法依规严格管控的长效机制,从根本杜绝黄河河道滩区"四乱"现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重点防治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五是坚持与时俱进、创新驱动,建立与"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涉水事务管理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水利宜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完成涉水事业单位改革,形成完善的水利专业人才培养制度、评价和激励保障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精准灌溉和节水奖励机制,促进深度节水,提高用水效率。推进传统水利工程智能升级,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综合业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智慧水利建设水平实现区域内全系统各方位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与分析应用。

三、实现"2个目标",为绿水青山贡献水利力量

一是夯实水利基础,全市水安全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紧紧围绕新发展阶段我市治水的新要求,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转观念、抓统筹、补短板、强监管、惠民生"水利工作思路,到2025年,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水早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涉水事务监管5大体系。防洪减灾能力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增强,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信息化建设补齐短板,涉水事务监管能力全面增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