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水利系统材料合集51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第6/1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088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37分钟

防洪抗旱保障更加可靠。主要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年~20年一遇,堤防达标率达到80%,主要河道及重点平原洼地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大中型水闸安全达标率达到35%,流域、区域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基本建成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防汛抗旱信息监测感知自动化、信息交换快速化、洪水预报预警精准化、决策指挥科学化,全市防汛抗旱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涉水事务监管更加高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得到全面监管,基本实现大中型

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水工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开封水利事业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主线,让治水兴水更好地造福百姓。要把水当成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法宝,切实有效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美家园、活资源、富百姓,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治水兴水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写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德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邢朝峰

(2021年3月22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ValuingWater"(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2017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亲临黄河、南水北调工程考察,就治水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治水管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

我市水资源极其匮乏,人多水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基本市情。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先后作出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开展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推进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全市现代水网工程体系持续完善,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跃升。近五年,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超100亿元,建成各类重点水利工程200余项,是"十二五"时期的2倍多,其中2020年完成投资超42亿元,创历史新高。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21.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68立方米以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业连续18年实现增产增效不增水。河湖长制工作树立全省标杆,一次性建成省级美丽示范河湖13条(段),数量全省第一。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9%,树立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的标杆样板,全国政协调研组专题调研。

当前,我市正加快实施"九大突破提升行动"、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对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总的来看,全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适应,尤其是我市被划为黄河干流水资源超载区,水资源紧缺形势进一步凸显,缺水依然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要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必须以"根治水患、防治干旱"为目标,以水安全风险防控为守护底线,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约束上限,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控制红线,统筹抓好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资源支撑保障。

一、在补齐短板上聚焦发力推进现代水网提档升级

"十四五"时期是水利工程补短板的集中攻坚期,全市计划投资164亿元以上,比"十三五"时期增长60%,加快实施一批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利长远的重点水利工程,打造全市"一张图、一张网、一键通"的现代水网工程体系。一是加快实施供水保障工程。围绕提高供水保证率,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二期、饮水安全水库联通、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跨流域(区域)调水、平原水库等重大引、调、蓄水工程,持续完善城乡供水大水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二是加快实施防洪排涝工程。聚焦消除防洪薄弱隐患,大力实施骨干河道治理、病险水闸水库除险加固、滞洪区建设等重点防洪除涝工程,提高超标准洪水防御能力,保障全市防洪安全。三是加快实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围绕提高水环境、水生态承载能力,加快实施河湖生态治理与修复、地下水超采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河湖水系连通等生态保护工程,提高全市水环境承载能力。四是加快实施智慧水利工程。围绕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施水利感知网、信息网、大数据中心等智慧水利工程,提高全市水利工作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二、在严格管水上聚焦发力提高水安全监管水平

围绕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纵深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一是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把新上项目取用水关口,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人口规模、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以禹城、齐河、临邑3个国家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为引领,加快全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进度,2025年前深层承压水超采量全部

压减完成,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基本消除。二是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好河湖长制这个总抓手,持续完善河湖长履职长效机制,为河湖治理与保护保驾护航。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建立"河长+行政+技术+执法"联合监管机制,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确保河湖问题动态"清零",保持河湖生态健康。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更大力度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让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更好惠及民生。三是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狠抓强台风、流域性洪水、重特大干旱等极端天气应对工作,抓好监测预警、工程调度、技术支撑等工作,将"关口"再前移,将隐患早消除,将责任落实落细,确保工作无空白、责任无空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在统筹用水上聚焦发力促进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我市可用水资源量十分有限,保障全市各项用水需求,必须坚持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一方面,多渠道保障水源有效供给。提高"天上水"利用率,结合天气情况,科学开展人工降雨、人工增雨,努力增加降雨补给。汛期统筹调度河道闸坝以及农村坑塘,合理拦蓄雨洪水,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引黄下游及边远高亢地区合理开采浅层地下水,保障灌溉用水需求。对黄河水、长江水两种"外调水",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企业用水,提高水源使用效益。另外,积极推广中水、微咸水等"特殊水",满足城乡环卫等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效益。另一方面,维护良好用水秩序。加强水资源集中统一调度,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根本举措。要严格执行《德州市水量统一调度管理制度》,各县市区严格按照市级统一调度指令用水,"水到即用、用完即停",以良好的用水秩序,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四、在节约用水上聚焦发力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把"节水优先"落实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各环节,结合正在开展的国家节水行动,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方面,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耐旱、耐盐碱作物以及喷灌、滴管等农艺节水措施,加快高标准农田及规模化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方面,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杜绝无序用水、超计划用水,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坚决守住用水总量控制的上限。对钢铁、造纸等高用水企业,大力开展水平衡测试,加强工业节水技改,通过降低水耗、节约成本,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城镇生活方面,以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为统领,加快推进节水型机关、企业等节水载体建设,在公共机构中积极培育水效领跑者,加大节水宣传进企业、进社区、

进校园工作力度,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使节水护水成为全民自觉行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发展的浓厚氛围。

加快"五水"综改步伐筑牢绿色发展底线全面推进治水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写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来临之际

运城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靳虎刚

(2021年3月22日)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ValuingWater"(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市委打造"三个强市"、构建"三个高地"战略部署、践行"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采取"控污、清淤、增湿、覆绿、调水"多措并举,推进三大工程,强化五项监管,着眼于本区域汾河流域、涑水河流域的保护修复与综合治理,降低水旱灾害风险,加强水资源保障,逐步建成与运城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相协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助力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三大工程,稳固水利绿色发展根基

"十四五"我市将重点推进水生态治理、水资源保护、水灾害防御三大工程。

水生态治理工程重点实施河、湖、库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包括全市范围内的76条河流、12处湖泊、79座水库。实施河湖库综合整治、生态补水、水源涵养林及防护林、水源(河源、泉源)保护及水污染防治、生态景观和水文化建设等重点工程,对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进行综合治理。

水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灌区建设、农村供水等项目。压减地下水开采量逐步实现采补平衡,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提升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通过高标准节水工程建设、节水技

术推广、节水宣传教育,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旱灾害防御工程重点实施黄河(运城段)防洪、排洪沟治理、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智慧水利建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项目。续建黄河控导护岸工程,修建缓洪池,开挖排洪渠,治理重点山洪沟25条,新建小水库6座,完善区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河流、湖泊、水库、大型泵站、骨干淤地坝、重点水土流失区域、规模以上农村供水工程、自动办公等八大功能的智慧水利平台,助推全市水治理体系、水治理能力和水治理水平现代化。

二、强化五项监管,提升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

"十四五"重点强化河流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资金等五方面监管制度建设。一是强化河流湖泊监管。严格落实河湖长工作制,全面规范河湖管理;强化水库监管,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二是强化水资源监管。严格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运城实施细则》,设定水资源总量、效率、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实现我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是强化水利工程监管。进一步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勘察、设计和监理单位管理;规范中标施工企业行为,严厉打击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加强工程建设重点环节监管,认真履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职责,引导水利建设市场良性发展;坚持建管同步,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四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监测信息系统,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装备和执法水平建设。五是强化水利资金监管。强化绩效目标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利用。

三、加快"五水"综改,发挥水利行业复合式牵引合力

2021年加快"五水"综改步伐。水源方面,推动水价改革,建立差别水价机制,解决用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促进用足黄河水、用好地表水、涵养地下水,大力推进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水权方面,健全水资源市场配置体系,开展水权、水市场交易改革试点。水利方面,深化投融资改革,建立健全投建运管机制,构建水利工程建设新格局。水工方面,支持打造一流旗舰企业,以流域为单元,建立防洪、灌溉、供水、生态补水水资源集约化管理体系。水务方面,探索原水、供水、节水、防洪排涝、农业灌溉、污水处理及回用等一体化整合。

四、打好三个主攻,夯实"十四五"发展第一步

2021年突出抓好水网建设、生态修复和民生水利3个主攻方向。一是完善新时期水网架构。配合做好小浪底引黄工程的全线贯通,抓紧推进配套调蓄水库

建设,谋划实施一批供水工程。二是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扎实推进汾河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为新绛县汾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河津市汾河干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汾河入黄口生态修复保护工程等。重点推进汾河新绛段干流堤防达标提升工程、浍河新绛段河道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汾河稷山段干流生态修复工程、黄河流域遮马峪河河津段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汾河入黄口生物多样性保育区项目等工程。在涑水河流域,重点实施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上,重点推进盐湖南北岸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永济市伍姓湖岸坡与湿地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乡镇超采区水源置换工程和城乡供水水源置换工程。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实施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塬面保护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是夯实民生水利基础。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高度,推进民生水利各项工作。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区域规模化发展,扩大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范围。建立农村供水工程"互联网+"信息化监管平台,实施全市农村村级水表安装和联调组网工作,规范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加快尊村、北赵、大禹渡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芮城新兴、新绛木赞、绛县范必、平陆常乐垣等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防汛保安工程,开展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完成村级损坏失效简易雨量站更新维护,加快推进山洪预警设施更新改造、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

五、落实五大举措,构建水利改革发展新格局

2021年全市水利系统将扎实推进狠抓项目建设、投融资改革、河湖长履职、强化行业监管、科技兴水五大措施。一是坚持项目为王,狠抓项目落地。扛起主体责任,提升工程设计质量,全面加快投资计划执行进度。二是打造水利投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格局。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落实政府市场"两手发力",深化政银合作、政企合作,充分利用金融措施保持水利投入持续增长。三是推进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进一步细化河长制目标任务,不断加强河长履职尽责、组织管理、机制运行和监督保障,加强联勤联动,促进联合执法,扎实开展"周报告、月抽查、季通报、交办督办、问责追责"等"五位一体"河湖长制工作创新机制。四是推进依法治水,强化行业监管,推进法治建设,加强水法治宣传、提升水行政执法效能。贯彻《山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实施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决定》,落实日常监管职能,紧盯重点领域开展执法和监督行动。五是推进科技创新和智慧水利。加强水利关键技术研究和急需实用技术研发推广,提升水利科技服务生产能力。支持在水土保持、泉域保护、节水灌溉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构建集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监测、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利综合管理和水行政执法监管等智能决策调度于一体的水利信息化"云服务"体系。

2021年全市水利系统将以治水监管提升、取用水管理提升、水库运行管理提升、河湖管理提升、农村供水管理提升、农业灌区建设管理提升、淤地坝建设运行管理提升、项目储备管理提升为标准,高质量完成市委市政府统筹做好"三河两山三湖"生态修复治理,加快官道河、姚暹渠禹都段、鸭子池、干河生态整治的具体要求,努力构建新阶段水利改革发展新格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贯彻水务工作新发展理念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写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淮北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涛

(2021年3月22日)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着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我市历来五年水利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规划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直接受益最多的时期。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水利投入持续增加,"淮水北调"及淮北市配水工程、老濉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萧濉新河及龙岱河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水利管理不断加强,完成了五年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战胜了2018年百年一遇的"温比亚"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灾害,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生活生产生态等各方面用水结构还不够优化,各类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等环节治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十四五"时期,全市水务系统要全面贯彻习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围绕节约用水、河湖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环境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运行管护、水利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好新时代水文章,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是水利建设新一轮战略的机遇期、水利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期,我市水利改革发展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因此全市水利工作主要任务是重点实施"345661"工程,努力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有新作为,在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有新成效,在高质量党建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上有新气象,着力推动水利基础设施从"建得好"到"管得好",河长制从"有实"到"有能",农村水利从脱贫攻坚阶段的"决胜"到乡村振兴阶段的"长效",水环境治理从"单一"

到"系统",水利监管从"低质"向"高效"五个重要方面的转变。

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之后一周是我国确定的"中国水周"。本年度"世界水日"主题为"ValuingWater"(珍惜水、爱护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围绕这一主题,要谋划做好境内河湖水系联通、强化河湖监管执法、大力推进地下水压采、"淮水北调"调水及水源置换等工作。

水泽万家,风帆再扬,全市水务人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在新时代体现新担当,展现水务新作为,为市民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优质生活环境,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贡献力量。

写好水文章润泽幸福城写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徐州市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杨勇

(2021年3月22日)

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的首日。我们组织开展"水日""水周"系列纪念活动,旨在引领社会形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的良好风尚,共同润泽幸福家园,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徐州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缘水而美,尤其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治水兴水工作,以治水强市、兴水惠民,促城水共生、人水和谐,我市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并连续两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一城青山半城湖"成为徐州的闪亮名片。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省市聚焦"两争一前列"重大使命,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强富美高"建设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仍是"严重缺水城市",每年尚需调入约10亿方江淮水才能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生态需求,仍要面临汛期承泄上游沂蒙山区洪水的巨大压力,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水生活的追求愈加迫切。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期间,我市水务部门将坚持"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目标导向,写好水文章,发挥水优势,夯实水支撑,以水务事业高质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使幸福之城更加幸福,让人民群众因水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聚焦控减水旱灾害损失,实现防洪保安高标准。全面建设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保安体系,巩固流域防洪工程现有标准,加快推进区域综合治理,强化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沂沭泗流域防洪工程力争及早启动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区域骨干河道及重点排水河道达到20年一遇标准,市区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现有水库全面消除病险隐患,洪水干旱监测预报预警调度体系不断完善。

聚焦化解水资源不足约束,实现资源管理高配置。全面建设配置优化、利用高效的水资源调配体系,推进南水北调后续、江水北调完善工程,统筹湖库蓄水保水,抓好河湖水量分配,坚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基本建立,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全市用水

总量控制在44.05亿方以内,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8%,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主要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全覆盖,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以上,创建节水型载体50个。

聚焦提升供水服务能力,实现饮水保障高品质。全面建设运作可靠、质优量足的城乡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供水提质增量,优化城乡供水服务质量,城乡供水一体入户率达到100%,自来水深度处理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聚焦增强城镇排水能力,实现排水治污高目标。全面建设雨污分流、运行顺畅的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体系,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加快易淹易涝片区治理,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基本完成奎河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17个片区雨污分流,市区建成区60%以上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成区排水管网密度较2018年提高20%以上,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全运行、全部市场化,排涝能力全面提升。

聚焦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幸福河湖高颜值。全面建设空间融合、功能良好的生态河湖管理保护体系,实施生态美丽幸福河湖三年行动,巩固"两违三乱"整治成果,深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水生态治理修复,强化水系连通和水网建设,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制定出台《徐州市河湖管理条例》,85%县级以上河湖达到"六有一高"标准,构筑起"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富民兴业、人水和谐"的全域生态美丽幸福河湖格局。

聚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现农水建管高水平。全面建设服务三农、布局合理的乡村水利建设管护体系,强化中小河流系统整治,完善农村河道管护机制,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加大水库移民后期帮扶,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生态河道达到县乡河道总数40%以上,完成1个大型和16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建设,实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24,有效灌溉面积率达到95%,旱涝保收田面积率达到90%,水土保持率达到98.5%。

聚焦发挥水务工程效益,实现工程运管高效能。全面建设操作精细、智能规范的水务工程运行管理体系,推进水利水务工程精细化、规范化、智慧化管理,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工程维修养护质量,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省级水管单位创建率达到70%,省级规范化小水库创建率达到80%,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初步建立,水管单位管养分离明显突破,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逐渐推广。

聚焦强化公共管理服务,实现行业监管高质量。全面建设制度健全、运行顺畅的水务行业监管服务体系,强化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提高水行政执法效能,加大"放管服"改革,优化水务营商环境,探索建设管理新模式,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设"三清水务"示范行业,建成一支既有敢担当的宽肩膀,又有能成事的真本领的水务铁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