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3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476篇(第60/10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3166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73分钟

因地制宜,把握发展准度,构建"立实破准"的方向标。见本而知末,执一而应万,新质生产力特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点在"先进生产力"。各地方要从实际出发,依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培育发展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从产业来看,"立"的是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完善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破"的是落后模式,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链、产业链卡点;从绿色发展来看,"立"的是高效绿色生态产业集群,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培育新能源产业,"破"的是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业等。各地各部门要坚持统筹推进,以实体经济为根基,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质变。

久久为功,提升发展质效,激发"看准就干"的精气神。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新时代面临新任务、新形势、新挑战,今日之中国正处于全球经济起稳回升的战略机遇期、使命任务协同推进的红利叠加期、发展动能层次变革的瓶颈突破期,在科技发展中仍存在部分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难题,这个时候更要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以坚定不移的干事劲头攻坚克难,将一个个方案落实为具体的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德看准"村BA"的火热发展,积极培育乡村文化、体育休闲、赛事旅游,通过共建共治与村民们一道蹚出了一条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看准了就抓紧干",在新领域新赛道竞相开辟的当下,发展窗口期转瞬即逝,这就要求我们干部拿出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气魄,看准形势主动作为、抢抓机遇、争先创优,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产业全面振兴,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品悟"湖湘足迹"中的春日三"味"

仲春时节,一场春雨普降三湘大地。3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调研。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他先后走进一所红色底蕴深厚的学校、一家创新特色鲜明的企业。4年前,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一年再到湖南,总书记关注什么,强调什么,有着谋划一域而关乎全局的重要意义。

追寻"民呼民愿、念之为之"的湖湘足迹,赴"大道笃行系苍生,一枝一叶总关情",汲取"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之"味"。"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无论是2013年11月来湖南考察、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还是今年再次考察湖南......民生,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大事。始终坚定人民至上的初心,走出机关门、走进百姓门,了解人民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聚焦"真需求",找准"小切口",倾注"真情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广大年轻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当好群众的"知心人",时刻牢记"公权姓公、公仆为仆"的道理,把报春"喜讯"带给人民,做服务群众的"实干家""行动派",让人民群众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追寻"一约既定、万山无阻"的湖湘足迹,赴"纵横大地行空阔,踔厉奔腾永不羁",凝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之"味"。"奋斗是艰辛的,艰难苦困,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着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时期是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关键时期的关键一年,须有关键之策、关键作为。这一次,在"十四五"关键节点、重要年份,习近平总书记再到湖南考察调研。"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广大年轻干部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破题解题上"下真功",出实招硬招上"动真格",于落实落细上"见真章",在服务群众工作中脚踏实地、奋勇向前,不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本领,切实把工作干在实处、落在点上。始终保持踔厉前行的斗争状态,面对挑战面前不退缩,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困难面前不躲闪,经得住"风吹浪打,接得住"烫手洋芋",攻坚克难、敢闯敢为、开拓创新。

追寻"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的湖湘足迹,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蕴养"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担当之"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山一程,水一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后首次考察期间再次走进校园,开启阔步伟大征程新的出发。"千年学府、百年师范",这里不仅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更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走出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等一大批革命先辈......逐梦笃行的路线图愈发清晰。"革命事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广大年轻干部要破解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的道道难题,在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中奋楫争先,以十倍付出、万千担当在干事创业的最前沿实干苦干,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敢打敢拼、善作善成,努力把各项工作往实里抓、往成了干,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变为美好现实,真抓实干、甘于奉献、担当作为。

青年们!春天里的中国,东风浩荡,生机勃发!在催人奋进的春天里,再进发,向未来,在新征程上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让"清醒和坚定"成为党员干部的"硬核标配"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就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与坚定。"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文章的精神要义与实践要求,以"赶考"之姿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努力交出无愧于历史、时代、人民的"高分答卷"。

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清醒,坚定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答好"民生考卷"。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确定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奋斗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双向奔赴",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牢牢站稳人民立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翻越一座座高山,迎来一道道黎明。新征程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反省"我是谁",不忘自问"为了谁",始终牢记"依靠谁",将"人民"两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要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树牢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才能在答卷中得到"好评"。

时刻保持"始终不骄傲、始终不懈怠"的清醒,坚定锤炼过硬本领,不骄不躁答好"能力考卷"。谦虚谨慎是我们党历来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保持高度的历史清醒,越是胜利在望之时,越要一刻都不放松。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矛盾、挑战、任务很多都是前所未有,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提出了更加严格、更高标准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树立能力"危机感"的忧患意识,不断克服本领"恐慌症",持之以恒强化自身能力建设,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在伟大实践中将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大党独有难题的"六个如何始终"知于心、践于行,切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在急难险重中摸爬滚打、增强本领,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永远不停歇"的清醒,坚定推进自我革命,真刀真枪答好"作风考卷"。"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能够打败、击垮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党的XX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当前,我们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永远不停歇"的状态。要以"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来回答"窑洞之对",努力练就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刮骨疗毒、祛疴除弊、壮士断腕。要牢记"三个务必",打好自我革命"组合拳",构建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体系,整体推进、协同发力、联动集成,才能经受得住"四大考验"、防范消除"四大危险",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让百年大党永葆生机、焕发活力。

上好"三堂课"争当"新质化"干部

在今年的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一大热词。党的XX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曾多次提及"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撬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新支点、新引擎,代表着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性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各级各部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上好"理论先导""素质拓展"和"政绩观念"三堂课,锻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质化"干部。

上一堂深刻高远的"理论先导"课,塑造"与时俱进,勤学钻研"的"新质化"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准确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才能在行动上有方向、有自觉、下真功。党员干部"新质化",要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创新性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中国经济环境的角度与全球竞争态势的高度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中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特点、关键、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找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方法论",以思想认识的深化推动生产力变革、经济发展质量变革。要克服畏难情绪,坚持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的原则,潜心钻研新领域、新知识,常抓不懈、日积月累,改变不求甚解的心态,切实通过理论学习,推动思维方式革新,使其更加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让干部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展现作为。

上一堂前沿高质的"素质拓展"课,锤炼"专业过硬,善于创新"的"新质化"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对干部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破除因循守旧、消极等待思想,顺应战鼓催征、百舸争流的大势,勇于突破路径依赖,同陈规陋习和过时思想作斗争,积极担当作为。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发挥思维活跃、吸收能力强的优势,争分夺秒加快知识更新,深入钻研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基本常识、观点的学习,成为既懂政策理论,也懂技术科学的"复合型"干部。要深入实践,把改革发展"主战场"作为能力提升"主课堂",在工作一线、科技创新最前沿上好专业能力"提升课",达到以学促用,以用促学的效果,有效克服本领恐慌。同时要加快知识转化和成果产出,使自身真正具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本领。

上一堂防止偏向的"政绩观念"课,弘扬"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新质化"作风。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正确政绩观为导向、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道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为政智慧,传递出务实的政绩观。党员干部要摆脱"浮躁心态",杜绝"短期行为",必须深刻认识到,完成中心任务、大项任务是政绩,为长远工程"打底铺路"也是政绩。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有不少创新项目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强,党员干部要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确保党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各地在开展政绩考核的时候,要通过评价体系的完善促进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党员干部在创新改革中的偏差失误,依法建立相应的容错机制,为敢担当敢创新者"撑起腰",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新成效。

向"兴"发力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长沙,走进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当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给出重要方法论。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核心要义、本质要求,以更具前瞻的战略眼光、更加有效的务实举措、更为积极的主动作为,不断向科技兴、产业兴、人才兴发力,牢牢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紧紧握住产业创新的"助推器",时时抓住人才创新的"原动力",向"兴"发力,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向"科技兴"发力,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为新质生产力"增动能"。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变量,进而不断催生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硬核底气。百舸争流、大国竞争,关键要看科学技术的整体进步、生产能力水平的创新发展。向"科技兴"发力,要注重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坚持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断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使科技创新从"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以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动能。

向"产业兴"发力,紧紧握住产业创新这个"助推器",为新质生产力"提效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则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系日益紧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反哺科技创新,可以实现科技创新的多产业应用、多场景赋能,形成促进生产力提升的乘数效应乃至指数效应。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企业天然的需要创新、善于创新,是产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为企业创新"搭好台子""架好梯子",推动政产学研协同,为企业提供更多优质创新资源,助力企业深入开展技术革命,在创新的舞台上唱响一出出"好戏"。要与企业勠力同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升级"老字号",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等产业赋能增效。深度开发"原字号",对冶金、石化等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改变"炼"有余而"化"不足和原材料有余而增值链不足的状况。培育壮大"新字号",助力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为未来产业突破攀升积聚力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