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12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96篇(第4/2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958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53分钟

扎下辛勤的"根",铸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魂。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定要有能吃苦的定力,愿意吃苦的心力和敢于吃苦的魄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波涛万丈,岂一江之水,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事业是靠一辈又一辈的英雄儿女用淋漓的鲜血换来的,他们吃的苦、他们做出的奉献都造就了新时代伟大的中国。党员干部应该发扬他们辛劳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真抓实干,在辛勤中积累经验,铸就为民服务的能力,在吃苦历练中锤炼成才。所以,请党员干部饮一碗辛勤的"水",夏为雨,冬为雪,浩瀚为海,一路高歌猛进,在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中完善自己,成就自己,把吃苦作为历练品格、提升能力的一种经历,才能把自己锻造成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吹糠见米"推动调查研究步步深入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广大党员干部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深入人民群众,打捞问题、摸清实情,把握解决问题的"脉搏",变零散为系统,变抽象为具体,"吹糠见米"推动调查研究步步深入,推动问题彻底解决,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深入基层要"步实印深",拉近和群众间的距离。调查研究不能当匆匆前行的"过客",也不能当走马观花的"看客",如此调查研究只是走过场,非但不能深入挖掘问题,也不能得到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责任感必须到位,要做到心系民生、脚沾泥土,做到一心为民、躬身下沉,才能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全部"打捞"上来,才能把问题的本质看个仔细。党员干部要带着问题"沉下去",步子实、脚印深,多到农家坐,多到田里干,多向群众问,和群众同坐同行,才能和群众"心紧贴"。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对每一条阡陌、每一片农田、每一间房屋都要熟悉,要多与群众见面、多和群众拉家常,以常见常聊拉近和群众间的距离,推动调查研究深入开展。

分析问题要"原汁原味",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党员干部不仅要主动找问题,还要实地分析、摸清脉搏,找准问题产生的"症结",在解决问题时才能"一击即中"。党员干部要用双脚丈量基层的土地,用双耳倾听民声民意,用双手把"问题清单"记录下来,把基层的问题、群众的声音"原汁原味"地带回去。在研究问题时,要反复比对、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整理收集到的材料,过滤听到的群众声音,把实情摸清摸透,提升研究的准确性。党员干部还要到人民群众当中,听听群众的"金点子",问问群众的"好办法",主动到基层"取经",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收集解决问题的"良方",把这些好的方法运用好,找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让"良方"产生"妙用",让"箭矢"正中"靶心"。

解决问题要"紧抓不松",提升化解难题的成效。研究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关键一环,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最后一步。关键一环影响着最后一步,而最后一步关系着调查研究的整体质量。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瞄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深化解题意识、树立目标导向,以"实功夫"推动问题的解决。党员干部要把为民本色根植于实践当中,强化使命担当,找准解决问题的落脚点,找准推进工作的关键点,以"一步一个脚印"的作风紧抓落实,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做实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党员干部要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效图",坚持从实际出发,对于能够马上整改的问题立即整改,对于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要加强统筹、一篙不松、持续推动,以钉钉子精神确保问题解决到位。

聚焦"千万工程"聆听"千言万语"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千万工程"活教材,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风雨不动安如山"的"钻劲"、"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干劲"写实调查研究"全篇文章",做到"调"出问题、"研"准症结、"做"出成效。

聚焦"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走土路、接地气中攒足"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调查研究"韧劲",明确方向统筹规划"调"出问题。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深情。"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调查研究要有"溯源"精神,要深入"问题源头",才能找出"解题之道"。要想找准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在行动之前要做好"预习",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朝哪里去""访哪些人""用何种方法",要带着目标定位"调研内容",让"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精准契合,精心统筹课题设置的"可行性",带着精准无误的"调研方案"、以明晰的"调研导向"下基层,做到走出"高楼大厦",走向"背阴胡同",以"沉浸式""蹲点式"等调查研究方式看风景、察民情,变"千万里"为"零距离",认真倾听人民群众"倾吐心扉",收集整理滴着露珠的"第一手信息""第一手资料"。

聚焦"一任接着一任干",在下农田、入庭院中攒足"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调查研究"钻劲",置身基层下沉一线"研"准症结。"千万工程"实施之初,便着眼于人民关心的生态环保、乡村治理等问题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期、所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聚焦"问"字,才能在"研"字上建新功。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百姓人家""工厂一线",多观察群众的"微表情",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人民群众的"家长里短""闲话家常"中听出"意见"和"建议",做好"笔记",再进行深入系统的周密分析,以"解剖麻雀"的态度聚焦"共性问题""难解问题",进行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浅入深的梳理,处理好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全局问题和局部问题、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之间的关系,从"群众视角"出发查摆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根源,在"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精准施治、对症下药、长效治理。

聚焦"一竿子插到底",在解民忧、纾民困中攒足"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调查研究"干劲",知行合一彻底整改"做"出实效。"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从全省千百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5431元提高到2022年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51.2%。"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基层的练兵场上,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时刻考验着党员干部的解题能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对于能立行立改的,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推进、闭环式操作,做到目标明确、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对于不能立行立改的,要有针对性地把脉问诊、开出药方,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真正把调研成果、问题整改成效转化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要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投身基层"练兵场",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到基层一线"磨刀",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将群众的"日常小事"作为"心头大事"办好办实,以"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实效取信于民,用充满力量的双手稳稳地托举人民群众的幸福。

答好"身在基层"的满分答卷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为领导干部"连线"基层和群众提供桥梁。然而身为基层党员干部,已经"身在基层",又应该从中得到何种启示?理应深刻学习领悟"四下基层"的深邃要义,深入学习和践行"四下基层"的精神内核,在基层一线填写好一份"身在基层"的满分答卷。

以凝心聚力为导向,答好政策宣传之卷。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四下基层"的"第一下",便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由上及下"广而告之",是我们党历来都很重视的重点工作之一。早在革命战争时期,便有广播通告、夜校讲课和口口相传等方式的生动实践。基层党员干部要立足党和人民关切,自觉当好一线宣传员和基层解答员。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分门别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宣讲课题,把党的最新理论与民同享。同时还要找准人民群众的"口味",找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小切口",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讲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家常话",以"适口者珍"的表达方式,让宣传内容能为人民群众所了解和认可,从而让党群能够始终同频共振,凝心聚力激发力量。

以绝知此事为目标,答好调查研究之卷。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也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索精神,通过求学问是、实地调研,把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党员干部要以"绝知此事"为目标,真正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等地收集基层一线最鲜活的信息资料。要怀揣"半杯水"心态,坚持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回来,像钻头一样往问题深处钻,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广渠道深入调查了解真实情况,捋清问题脉络,直奔问题根源而去,揪住难题不放。要谨防"停留在笔头、搁置在案头"等流于形式的情况问题发生,不断完善调查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再调查回看问题的闭环流程,让"绝知此事"落到实处,用好调查研究这个真正发现问题、真切解决问题的传家宝。

以枝叶关情为坚守,答好纾困济难之卷。如果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诉求得不到反馈、困苦忧愁无人能够倾听纾解、心心念念的利益诉求只得到冷漠的对待,轻则容易埋下信访的种子,重则会诱发事态升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后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基层党员干部要把为民谋福、为民解忧在心中置顶,厚植"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的民生小事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发扬"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精神和风采,俯首甘为孺子牛,做一名热心肠的人民公仆,为人民群众纾困解难。要把群众当家人、亲人,主动深入群众之中,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叩门",用真诚去融化冰山,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早、在小,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来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以真抓实干为习惯,答好担当作为之卷。现场办公贵在不避不推、真抓实干。古往今来,空谈最是误国,实干最能兴邦。姜莉玲与"十地九沙、非灌不殖"的生命禁区相持相守相争,筑起一道挡风屏沙的"绿色长城";贾建功走访百家螺蛳粉门店,询问千名消费者,带队到食品科研机构咨询专家,破解袋装螺蛳粉技术难点,推动当地螺蛳粉产业做大做强......平凡的小人物也能用"铁肩膀"托举起发展向上的"阶梯"。常持而不怠,担当以致远。党员干部、尤其是初出校门、初入基层的年轻党员干部,要尽快把"眼高"转化为"手高",将多年学习成果转换为干事创业的助力和资粮,而不能"矜高浮诞""雅咏玄虚"。要以"青衿之志,履践致远"的信念,树牢"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理念,怀揣"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理想,永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英姿,擦亮挺膺担当、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实干底色,答好一份"身在基层"的满分答卷。

当好"热心人"走稳"四下基层"路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四下基层"不仅是党的优良传统、科学方法,更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宝。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服务人民群众、干好实事好事的重要路径,做一名熟悉政策了然于胸、深入群众善于倾听、推动发展为民造福的"热心人"。

当好熟悉政策了然于胸的"热心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习近平同志强调:"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把握政策、推进工作、联系群众的能力。""四下基层"过程中,党员干部是链接方针政策与群众需求的"桥梁纽带",一头要推动党的惠民路线、方针、政策有效落实,一头要为群众讲政策、想办法、解疑惑,其目的就是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在"家门口"就能优质服务、享受政策红利。因此,对于政策、业务,党员干部要了然于胸、信手拈来,做到"问不倒""不怕问",结合实际工作为老百姓"想办法"。同时,对于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要认真归纳总结其堵点、难点、矛盾点,做到把脉要准、药方对路,通过不断实践积累服务经验、增强服务群众的工作本领和业务能力。

当好深入群众善于倾听的"热心人"。习近平同志提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四下基层"过程中,党员干部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深刻道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因此,通过把办公地点切实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老百姓家门口,同乡亲父老坐同一个炕头、同一条板凳,同群众打成一片。要坚持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在体察民情的基础上做好民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尤其是要聚焦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面对面"把准发展脉搏,倾听群众诉求,认真采纳群众好观点、好做法,以过硬的业绩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当好推动发展为民造福的"热心人"。党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四下基层"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和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在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绿色发展过程中,始终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高标准。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以百姓心为心,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努力在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关键点"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多做惠民生、暖民心、听民意、聚民力的工作,进一步夯实群众基础。通过热心服务,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增强信心。

干部工作要把握好"三对关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建设一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组织部门作为党管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培养造就一支堪当重任、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重点是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化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环节工作。具体而言要把握好"三对关系"。

一是德配其位和才配其职的关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贯要求。要鲜明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充分运用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结果运用机制,全方位为"干部画像",大力使用忠诚可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有力的干部,坚决不用政治上的"两面人""骑墙派"。要把树牢和践行正确价值观摆在突出位置,搞清楚"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这个根本问题,引导各级干部校准发展观、政绩观,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生态等重大关系,在实践中真正体现和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导向。要突出把好能力关,强化素质能力和岗位匹配度,进一步拓宽视野,从机关、高校、国企、科研院所等各领域挖掘优秀干部,在实践中观察干部有无迎难而上的作风、统筹协调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的水平,精准识才、合理用才,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