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71—流动党员有家 流动党旗更红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13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流动党员有家流动党旗更红

罗平县大水井乡大水井社区党总支

 【概况】

 罗平县大水井乡大水井社区位于县城南部,辖20个村(居)民小组、987户、4167人,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08名,其中有外出务工人员924人、党员37人。辖区内多为喀斯特地形地貌,可耕土地稀少、瘦薄贫瘠,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党总支针对外出务工人员、流动党员日渐增多的情况,以及存在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和组织难健全的"五难"问题,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完善措施机制,坚持教育与管理、服务与关怀并举,加强对流出党员及广大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确保党组织服务管理不断线,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忘职,带头发展、带领发展,助推劳务经济逐渐发展成为全社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

【亮点】

一、强化管理提党性,确保党员离村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为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岗、流动不流失,党总支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党员党性意识,自觉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将支部建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前沿。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浙江、四川和昆明建立了3个临时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分别由务工党员中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张小元、王勤德、张鸿甫担任。为流动党员加强学习、务工创业、维权保障搭建了平台,延伸了党组织的管理触角,实现了输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跟踪管理"不断线",开辟了流动党员管理新领域。在流动党员较多的下庄科居民小组设立大水井社区流动党员创业管理服务党支部。留守在家乡的支部成员领导并组织开展好留守家庭的帮扶、联络协调、文明村创建等事务。对外出时间较长的党员,党总支出具关系证明,委托务工所在地党组织负责协助管理;对短期外出的党员做好外出情况登记,发放流动党员证,要求流出党员持证主动联系流入地党组织,并就地参加组织生活。二是采取进村寨、进家门、查底册、查户籍、问村社、问亲邻的方法,对流动党员进行"地毯式"排查、建立档案管理。做到"七个掌握",即掌握党员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职业、掌握流动地址、掌握联系方法、掌握党费交纳情况、掌握平时学习和思想动态情况。借助"数字乡村"网络、乡劳务产业办电话、手机短信等为外出务工党员与家乡党组织定期或实时联系提供互动交流平台。建立流动党员与在家党员"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联系方式,加强流出地党支部、党员与流出党员的经常性联系交流,了解他们的收入、外出去向和职业等,为开展下一步劳动力的转移输出提供依据,为完善维权服务奠定基础。党支部每月至少一次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形式与流入地临时党支部书记取得联系,了解流动党员就业求职、法律维权等信息。建立健全定期思想汇报制度,流动党员每季度末以信函、电话或返乡等机会向流出地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表现情况。

二、强化教育提素质,确保党员学习不掉队、离村不离职

党总支全面提高流出党员的整体素质,让党员切实履职,全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是增加投入,整合优化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强化日常技能、操作培训,提高剩余劳动力素质,为有序培训输出打好先头仗。利用节假日外出党员返乡时机,结合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信息多、观念新的特点,由所在村党支部通过座谈会、个别走访、民主评议等形式,开展与外出党员谈一次话、上一次党课、过一次组织生活、听一次外出打算想法、对支部工作提一个建议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流出党员进行交心教育,教育引导党员时刻牢记身份,团结互助、诚心帮带、遵纪守法、积极创业、反哺家乡建设,听取他们介绍创业体会和经验。建立"党员书屋",在转移输出前,让即将流出党员全面阅读、掌握《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常识。利用为外出党员办理务工证、计划生育证、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机会请乡劳务产业办、党校等相关部门,有重点地对党员开展党性党纪教育,提醒他们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配发了《党员外出务工手册》,传授一些务工常识,告知在外应尽的义务。通过教育培训,90%以上的外出务工党员掌握了一门以上新型实用技术,部分党员还被同乡推举为班、组长,靠卖苦力挣钱的逐步减少。二是建立帮带机制,在外出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地区和城市,建立1名流动党员结对帮带10名务工群众的机制,帮扶务工群众在异乡更好地实现就业、创业。充分发挥外出务工党员的引领作用,带出一批具备一定文化和手艺的劳务者,再由这些劳务者以"亲帮亲、邻带邻、友托友"的方式,辐射帮带输出更多批次劳动力。下庄科党员蔡红春和王勤德在外积累了一定务工经验后,与村党支部取得联系,带出4名党员以及其他青壮年122人,经过严格培训,有组织地分别在四川、上海、福建等地务工。在他们的带领下,100多名务工人员中有4人年收入均在100万元以上,10多个技术骨干人均年收入超过40万元,普通务工人员年收入人均不低于2万元,这些打工收入大多都投入到新家园的建设上。

三、强化服务提意识,确保党员作用得发挥、致富不忘本

社区党总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藉、发展上帮助。一是为方便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及服务,成立劳务产业协会分会,协助乡劳务产业办和有关部门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沟通和联系,引导、帮助个体劳动者进行自我管理;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他们的合理意见和要求,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负责收集、核查、筛选用工信息,通过社区党总支及时向留守村民宣传。同时在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使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处处有温暖"。二是为帮助外出务工人员搞好家乡后方保障服务,在下庄科建立"劳务帮扶基金救助站",争取政府支持一点、外出党员出一点、普通务工人员捐一点、社会关爱助一点的办法筹集专项帮扶资金,用于对生活中有特殊困难的残疾、鳏寡、患重大疾病致贫等特困户的生活补助和困难群众的生产帮助等。在各居民小组成立党员生产互助小组,建立了留守家庭困难"包保"机制,每个党员和居组干部根据实际包干不同的留守家庭,对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庭做好服务工作,加强与留守老人、儿童的联系,经常到留守家庭看一看,关心一下饮食起居、身体状况,到学校与老师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成长状况,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在外务工党员、群众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生产、放心发展。村"两委"每周例行挨家挨户询困问难,帮助留守的老人买药、垫付医药费,帮孩子进行亲情"客串"。党总支书记李建忠风趣地说:"村长的电话都成了留守群体的亲情服务热线,孩子念爹妈、父母想儿女、妻子思老公、在外的人挂心家里收种等家长里短早成了他手机的'捆绑消费'"。成立村民义务巡逻队(护村队),形成长效机制,维护村内社会治安;建立义务保洁队,加强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的管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启示】

大水井社区党总支在加强外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教育工作中,根据党员的分布状况,创新组织设置;从有利于管理党员、发挥作用上,创新管理方式;根据党员的不同需求,创新教育培训手段;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有效破解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组织难健全的"五难"问题。真正做到了"组织不断线、管理不放松、学习不断岗、思想不掉队、作用不弱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