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党建研究文稿-52篇(第6/1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97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33分钟

精准识别现实表现严把能力关。年轻干部要有与履职尽责、堪当重任相匹配的能力。坚持以考准考实工作实绩为重点,通过一贯表现"查一查"、急难险重"考一考"、群众威信"评一评",摸准摸实摸透干部推动发展的改革攻坚能力、应对重大考验的应急处突能力、处理棘手问题的科学决策能力等七种能力。加强动态分析研判,综合运用年度考核、专项考核、领导班子建设调研等结果,横向比较看差异,纵向分析看变化,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干部能力表现,把能扛事、善尽责、办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出来。

三、从严管理监督,在咬耳扯袖、抓早抓小中提升监管质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选拔出来了,就要培育好、管理好,越是重点选拔的越要重点管理,越是有培养潜力的越要严格要求,决不能选了任了就放之不管"。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好比制陶烧瓷,坏坯子烧不出好瓷器。必须长期坚持严的主基调,从严从实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用好经常谈话提醒"良药"。谈话提醒是实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第一种形态的最初手段,是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中的第一个关口。坚持预防在先,建立实行勤政廉政集体谈话制度,省委书记每季度与新提拔省管干部包括年轻干部进行勤政廉政谈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与年轻干部逐一全覆盖谈话,做到对新任职和交流任职、参加中青班学习、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年轻干部"三必谈",及时掌握思想状况,教育年轻干部时刻牢记"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的谆谆教诲。

扎紧管理监督制度"笼子"。制度是从严管理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注重健全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各项制度,织密从严管理监督年轻干部制度体系。探索组织部门加强政治监督有效措施,引导年轻干部把讲政治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自觉,时刻牢记"五个必须"、坚决杜绝"七个有之"。严格落实函询、诫勉、个人事项报告、"凡提四必"、廉政意见"双签字"等制度,防止年轻干部"前脚踏上仕途,后脚就步入歧途"。运用典型案例和反面教材,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让年轻干部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

延伸日常管理监督"触角"。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在集中培训、日常考核、谈话调研中知事识人了解干部。建立以"至少各参加一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民主生活会、'三重一大'决策会、研究干部会、党建工作专题会"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日常联系制度,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考察了解干部。坚持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把八小时之内管理与八小时之外监督贯通起来,多渠道了解干部群众对年轻干部的反映,及时掌握干部"家事""私事""要事",让年轻干部始终处于组织监督视野中,确保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始终是一泓清泉。

四、推进能上能下,在严管厚爱、优进绌退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年轻干部能上能下,没有特殊、没有例外,更没有"保险箱""铁交椅"。

注重正向激励树立"上"的导向。坚持把好干部标准具体化,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敢于打破隐性台阶,大胆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强化干事导向,让真出业绩、出真业绩的年轻干部有位置、有劲头,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年轻干部有盼头、有希望,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制定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意见,出台容错纠错办法措施,强化政策激励效应,提振干事创业热情。

注重完善机制明确"下"的遵循。制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明确"下"的情形和标准,完善制度链条。综合运用干部管理监督结果,分析研判年轻干部队伍状况,对政治上不坚定、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担当、能力上不适应、作风上不扎实的,坚决调整下来。精准区分"以什么方式下",明确不同情形适用不同方式予以调整,防止避重就轻或畸重畸轻。

注重关心关爱优化"下"的效果。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对调整下来的年轻干部,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和后续管理。注意跟踪了解,经常沟通交流,解开思想疙瘩,教育引导他们改进不足、提升能力、做出实绩。制定受处理处分干部关怀使用办法,明确处理影响期满后,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符合任职条件的,可按照有关规定重新任职。

(作者为中共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坚持人民至上守好"红色根脉"

袁家军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十个坚持"的重要内容。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红色根脉"是党在浙江百年奋斗最鲜明的底色。这些年来,浙江省委始终以守好"红色根脉"的政治自觉,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彰显宗旨意识、为民情怀。

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厚植为民初心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浙江省委用足用好"红色根脉"独特资源,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永葆初心使命、坚守为民宗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升民生福祉。一是用好红船起航地的优势,不断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为民力量。精心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组合拳,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特别是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推动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居住等领域民生实事,有效实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有力增进了群众感情、密切了党群关系。二是完善"八八战略"抓落实机制,不断深化为民服务的理念思路、立场方法。建立健全"八八战略"实施年度评估报告机制,不断从"八八战略"中汲取发展为民的价值取向、民生优先的行动指向,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重要指示,更好地续写"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三是坚决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量化闭环落实,不断提升全省人民的幸福指数。持续抓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重要指示批示的办理落实,全力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浙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特别是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动态清零机制,坚定不移打好"双减"攻坚战,坚持规范和发展并重、推动平台经济治理系统性变革,扎实推动反垄断和遏制资本无序扩张,努力造福全省人民,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追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政治责任,实际上赋予了我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先行探路的重大使命。浙江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聚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一是积极推进扩中提低改革,鼓起群众"钱袋子"。制定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专项扶持政策,坚持就业优先,开展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打造山海协作2.0版,成立"两山银行"共富联盟,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浙江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达9000元以上。二是推动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挺直群众"腰杆子"。不断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高质量办好10方面民生实事,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升"一老一小"服务,积极打造浙有善育、浙里优学、浙派工匠、浙里健康、浙里长寿、浙里安居、浙有众扶等民生"七优享"金名片,打造可感可及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基本单元。三是持续深化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充实群众"脑瓜子"。全力推进全域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擦亮"最美浙江人"品牌,深入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高水平打造重大文化标识,加速构建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一体推动物质富有精神富足,让浙江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的特色更加鲜明。

三、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促进全民共享数字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浙江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文明的重要论述精神,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新发展阶段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更为智能化的城市治理、更为宜居的生活环境。一方面,积极打造"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创新推出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数字文化、基层治理等系统,创建"浙里办""浙政钉",推动实现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屏掌控的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浙江外卖在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健康大脑+智慧医疗"等一批重大应用上线运行,有力提高了政府运行效率和城乡宜居度。另一方面,创新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供给方式。大力提高利用数字技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可及性、便利性、普惠性、时效性,围绕民生保障重点领域,推进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打造"浙系列""邻系列""享系列"三大服务品牌,推动实现民生"关键小事"省心办、即时办、快速办,努力将浙江打造成为有温度有品质的智慧家园。

四、一体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持续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浙江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平安法治作为提升省域软实力的重要抓手,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法治中国示范区,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一是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的渠道。大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浙江的生动实践,积极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深化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政协特色履职品牌,不断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好地保障全省人民以多样、畅通、有序的渠道参与经济社会各项事务。二是加快构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格局。率先实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在全国率先建设县级社会治理中心,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网格化工作模式,持续完善党建统领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基层治理体系,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三是不断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有机结合,有效防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大力推进诉源治理,扎实推进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深化"遏重大"攻坚战,深入推进台风、洪涝防治,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真正做到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浙江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浙江的生动实践。一是建立以"七张问题清单"为牵引的党建统领机制。牢固树立"问题发现靠党建、问题发生查党建、问题解决看党建"的理念,制定了中央巡视、中央环保督察、审计、国务院大督查、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群众信访等"七张问题清单",推动党建工作具象化、可量化、可评价。二是全面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全面实施政治铸魂领航、全面领导扎根、组织体系优化、新能力提升、党群连心共进、清廉单元建设等"六大行动",全力打造变革型基层组织、提高基层塑造变革能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三不"一体推进的战略定力,切实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斩断权力与资本勾连纽带,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持续做好基层减负,深入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着力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公正无私、有为有畏的亲清政商关系,有力促进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机关党支部学习的听说读写想

马小兰

参加党支部学习是党员的权利,也是义务。机关党支部学习是以支部党员为主体、以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决议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政治学习。要在支部学习中学有所获,党员应该从听说读写想几方面下功夫。

听。交流的前提是倾听。在支部交流中要真正听得进他人的观点,一要放空,二要对接。放空,就是要保持学习上的开放,防止已知屏蔽未知、旧知拒绝新知,对一些不相一致的观点,不急于否定,防止学习上的经验主义,这对领导干部尤为重要。对接,就是要把听到的有益的观点,与自己的经验知识对接,通过消化、吸收、转化,深化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

说。说不是比口才,而是不说空话套话、不照本宣科,做到有感而发。怎么才能有感?要把参加支部学习作为责任,事前精心准备、认真思考,实实在在分享学习的收获体会,做到知无不言、言之有物。只有每个人都畅所欲言,支部学习才能更有吸引力。认真对待每一次交流,在学习中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踏实而美好。

读。支部学习不是凭兴趣学习,而是有着特殊而明确的任务。具体讲,就是要全面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博大精深,学习要得法,关键要在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立场观点方法从哪里来?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著原文中来。开卷有益,这个卷,就是原著原文。要从源头学,并和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相交互映。这样,学习才会有温度,才能密切个人与书本的关联,深入其中领悟原理就有了具体路径。

写。学习时不仅要眼到、口到,还要手到。手到不光是随时记录,更重要的是通过书写,理清思路、帮助消化,使个人和支部的学习有积累。现在网络发达,要防止快餐式学习,不能误把收藏当收获。常见的学习状态有两种,一种是"清泉石上流"式的学习,看上去很美,只见水源源不断地流过来,但又源源不断地流走了,到头来留不下什么;另一种是"汗滴禾下土"式的学习,看上去虽然有点笨,但老老实实在种子上下气力,一滴汗接一滴汗地浇灌,土就成了田。一笔一划的过程就是滴汗的过程,下的是笨功夫,收的是稻花香。

想。学而不思则罔。支部学习的逻辑,是从立场出发,弄清观点、学会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然后再回过头去,从具体的方法观点回到立场,做到实际联系理论。其具体的学习路径,是开展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要取得实效,必须自觉对照党章党规、对照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把自己摆进去,以自我革命精神和三省吾身的坚持进行反思,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样的"想",这样的思想淬炼,就是知行合一,就是共产党员的修行。

(作者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组织部副部长)

党建学科建制化发展路径及话语体系建设

刘靖北

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函》,提出在法学门类下设立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这标志着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鉴于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中共党史学科专业在高校和党校设立较早且学科身份相对清晰、发展相对成熟,本文借用学科建制化分析的框架,主要就加强党建学科发展路径及话语体系建设简要谈点看法。

一、加强党建学科内在学理化建设

"内在学理化建设"即指一个学科内部构建完整的、为学术界公认的内部结构和知识体系的过程。加强党建学科内在学理化建设,首先要从学科意义上搞清楚党的建设的概念。苏共高级党校教材《党的建设》提出:"党的建设是关于共产党的发展规律和共产党领导作用的不断增长的科学;是关于党内生活的理论原则、组织形式和规则的科学;是关于党在群众中进行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经济文化建设、领导劳动者的国家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方式方法的科学。"这一概念曾对我国关于党的建设的概念的认识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学界主流看法认为,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的特有概念,是指"为完成自身的使命而进行的领导国家、社会和提高自身生机和活力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党的建设学科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发展、自身建设和实现领导的理论总结和规律揭示。"总的来说,关于党的建设的概念,尽管表述不尽一致,但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主要就是:党的建设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领导国家与社会的规律的学问。

在明确党的建设学科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党建学科内在学理建制化的任务就是明晰学科建设内部的结构和构建党建学术体系的方向。

就明晰党建学科内部的结构来说,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基本原理研究,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当前,一项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研究阐释,构建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体系。这是党建学科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和统领。二是加强党建分领域研究,抓紧构建党建研究分支学科,比如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与党内法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务管理、基层党建、统一战线、对外交往等分支学科,以及政党政治学、政党制度学、政党社会学、政党伦理学等交叉性学科。三是加强党建史研究,形成权威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中国共产党建设史,这是党建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基础。四是加强对世界政党比较研究,包括对世界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研究,也包括对其他性质政党研究。

就党建学术体系建设来说,一是加强党建学科基本概念、范畴的提炼,形成规范成熟的党建概念、范畴体系。比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学术研究,梳理其基本知识谱系,提炼其基本概念、范畴,形成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知识体系。二是加强对党建基本问题学术研究,加快构建党建学术和知识框架。比如,进一步从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使命等方面构建新型政党学术和知识框架,进一步从党、国家和社会关系上构建党的领导的学术和知识框架,进一步从历史文化、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等方面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学术和知识框架,等等。三是创新党建研究方法,构建科学系统的党建研究方法论体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根本研究方法,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式,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调查研究、质性研究、统计学研究等方法,创新党建研究技术手段和技术路线,努力以方法创新带动党建学术知识体系构建。

二、加强党建学科外在建制化建设

外在建制体系完备,形成具有高度组织化、专门化的学术机构、人才队伍、学术团体、评价体系等,是一门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加强党建学科外在建制化建设,可以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学科设置和加强人才培养。从1983年确定"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作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到2017年2月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再到2021年12月提出将"中共党史党建"设立为一级学科,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党的建设学科高度重视,为党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为推动党建学科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各高校尤其是有条件的重点高校要乘势而上,抓紧规划和布局,在办好已有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同时,可以探索设立党建本科专业,建立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并突出应用导向,进行党务专业硕士培养,为造就专业化高质量的党建人才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内涵发展,避免不顾自身力量和条件一哄而上,影响党建学科建设质量和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党建学科机构和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学科是从党校起步的,因此党校系统的党建教学研究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长期走在高校和其他研究机构前头,尤其以中央党校为代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进入快车道,一些高校开始设立一些非实体党建研究机构,从党校或其他学科调入一些党建教学研究教师,但总的看,高校党建学科学术机构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起来,专业师资严重缺乏且多数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与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建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为适应党建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必须加快高校党建学科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有条件的高校重点可设立党建学科实体化的教学研究机构(如院系、研究院、研究中心),或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置相应机构,配备专门的教学科研力量。制订高校党建师资培养计划,举办高校党建学科师资培训班,加强现有党建学科师资的专业培训。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经验,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为高校党建学科定向培养一批党建专业博士,为党建学科发展提供后备中坚力量。同时,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理论水平的领导干部或新近退休领导干部,到高校、社科院党建学科作兼职教师,参与硕、博士生培养,以弥补高校党建学科师资力量不足。

三是加强党建研究会(学会)建设。各级党建研究会在整合研究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借鉴有关经验,加强全国党建研究会对地方、行业党建研究会的指导,健全地方党建研究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作用,特别要注意广泛聚合高校、研究机构党建专业研究力量。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党建学科发展规划,建立权威的党建学术成果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党建研究会在党建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三、加强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

党建话语体系以党建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为基础,是党建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话语呈现和显性表达,对于提高党建学科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党建话语体系建设,可以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加强党建叙事体系建设。这是话语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比如,通过我们党的建设百年历史、世界政党发展史,揭示中共党建的先进性、科学性,构建中共党建的历史叙事;通过党的建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所发挥的作用,构建中共党建的治理叙事;通过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构建中共党建的民主叙事;通过我们党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构建中共党建的法治叙事;通过我们党坚持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反腐败、反特权、反"四风",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构建中共党建的廉洁叙事;通过始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高尚道德情操,构建中共党建的道德叙事;通过我们党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建设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党内文化,构建中共党建的文化叙事;通过我们党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构建中共党建的选贤任能叙事;通过我们党积极同世界各国政党加强往来,开展文明交流对话,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构建中共党建胸怀天下叙事,等等,讲好党的建设的故事,增强中共党建话语的说服力、感召力、影响力。

二是加强中共党建话语的传播。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在宣传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成果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主动适应话语场域新变化,统筹好线上线下、党内党外、国内国际多个场域,转变以往党建话语叙事方式,充分利用短视频、微动画、影像传播等新媒体手段,不断扩大党的建设话语覆盖面。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论坛、研讨会、宣介会以及对外培训等平台和机制,加强中共党建的国际传播。设立国家社科基金学术外译项目党建研究专项,发挥高校、社科院、高端智库、学术团体的作用,通过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坛,加强党建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要积极回应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党"向东看"的期待,加强中共党建经验的宣介和分享。另外,还要特别抓住西方民众对其政党政治乱象不满情绪上升的有利时机,加强中共党建话语在西方国家的传播,不断提升中共党建的国际影响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