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建文稿汇编-43篇(第3/15页)
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发挥好"山东省人才之家"凝聚人才、服务人才作用。省级层面建立"三个一"帮包机制,每名省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一名高层次专家、一个高能级平台、一个重点人才项目,倾力解决人才遇到的各类问题。
保障人才优先投入。坚持"财为才用",强化省市县三级人才建设资金统筹整合,提高投入产出比,集中力量办大事。完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支持人才发展,实现人才资源最优配置。
营造爱才浓厚氛围。持续扩大"齐鲁杰出人才奖"影响力,探索设立科学技术青年奖,表彰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讲好人才故事,让人才在齐鲁大地备受尊崇。
山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需要人才、呼唤人才,也必将成就人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新高地,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陈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济南市三涧溪村视察,强调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济南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一、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不断健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体系、政策体系、责任体系,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同向发力。
坚持目标导向,统筹规划布局。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后,济南市把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各级党委"一把手工程",按照清零、倍增、提效"三步走"思路,从薄弱村空壳村抓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一年一个攻坚计划、一年接着一年干。2019年,153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实现全部"摘帽";2021年,全市超过90%的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平原、山区、沿黄等不同特点,长远"谋篇布局"、分年度"落子实施",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有没有"向"强不强"转变。
坚持需求导向,推动政策集成。从基层需求出发,协调11个部门明确土地、金融、人才等31条措施,专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年来,通过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社会资本助力,累计投入9亿余元,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新项目1278个,并培育农业经理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1.2万人。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加大整合力度、提升执行精度,确保为基层所需、受群众欢迎。
坚持效果导向,实施精准考核。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作为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县乡党委聚焦资源下沉、产业培育、干部激励等关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拿出系统集成措施,整体推进、攻坚突破,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对各级党组织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重要检验,要通过构建以效果为导向的村级集体经济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激励效应,凝聚整体合力。
二、突出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目的
坚持把组织群众、共建共享贯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过程,让群众行动起来、参与进来,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生机活力。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把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整合起来,让群众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抱团"合作。五年来,累计培育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685家、村庄覆盖率达78.4%,村集体年收入平均增加3.8万元,带动13.6万农户年均增收4000元,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一批优势产业做优做强。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合作社越来越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载体,我们将进一步构建"县级组建合作社服务平台-乡镇成立合作社联合社-村级领办合作社"的推进体系,增强合作社发展的带动能力,着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密切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共享成果。围绕建立村集体与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探索形成4种模式:村集体为群众提供有偿、微利的生产性服务,降低家庭经营成本;村集体为市场主体提供劳务输出服务,提高群众工资性收入;群众以土地、技术、资金等入股集体经济项目,获取财产性收入;规范集体收益分配,统筹用于扩大生产、公益投入、成员分红。目前,全市63.9%的村初步形成"土地流转+劳务就业+股份分红"的增收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积极构建集体经济与农户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机制,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要规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通过"分好蛋糕",让群众真正成为受益者。
规范资产使用管理,接受群众全程监督。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创新"主题党日+阳光议事",每月固定一天晾晒财务、通报工作,对集体项目投入、开发建设全程公开;对经济活动活跃、资金量大的,实行村民委员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账管理,确保群众清楚、干部清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要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监事会作用,保障群众参与决策、管理、监督的民主权利,确保集体利益和群众权益不受侵害。
三、激活资源产业支撑作用,把整体推进提升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县域、镇域经济为依托,打好外力输血、自我造血、抱团活血组合拳,不断激活农村各类资源产业要素潜能,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
强化外力"输血"。坚持多渠道引水蓄水,让更多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聚集。派干部"蹚路子",每两年选派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8633名市县干部接续帮扶,实施产业项目9869个,带动1384个村平均增收7.2万元;引人才"育苗子",回引2917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选聘3775名大学生"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到村任职;建项目"搭台子",做优做强大葱、玫瑰、生姜等十大特色产业,把项目交给村集体实施,建成130个省级以上产业示范园。整体推进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必须聚焦人、地、钱等关键要素,持续畅通各类资源向农村流动的渠道,以资源集聚下沉"赋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推进自我"造血"。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三资"清理,累计清理不规范合同5.6万份,清缴款项4.8亿元,村均直接增收9万元,清出了正气、理出了资源。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广物业经济、三产融合、社会化服务等10种模式,推动集体经济从产中环节向全产业链拓展,向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延伸,全市生态循环农业达139万亩,优势产业核心基地超过70万亩。随着农村改革逐步深入,要统筹用好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资源集中、要素激活、产业集聚,不断释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潜能。
实施抱团"活血"。以大村强村、龙头企业等为重点,以组建联合党委为基本形式,选取1526个地域相邻、产业相关的村,打造形成180个强村带动型、产业聚合型等"党建联合体";选取1226个村稳步实施建制调整,统一配置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取得了"1+1>2"的叠加集群效应。抱团发展是小而散的村突破资源、区位等客观制约的好办法。要尊重群众意愿,以组织为纽带,积极推进组团式、片区化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推动更多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连成片、抱成团、攥成拳。
四、强化村党组织引领作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动能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锻炼队伍、建强堡垒的主战场,持续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打开视野选能人。把优化提升带头人队伍作为重中之重,创新"头雁指数"量化评价体系,实施在外能人回引、本土人才挖掘、退役军人择优选拔、大学生递进培养"四个一批"计划,对不适应或不适合的及时调整。近年来,累计调整190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回引9240名在外创业人员、退役军人和1333名大学生进入领导班子。去年换届后,村党组织通过"开门第一事",实施产业项目3484件。选好一个带头人,能带富一个村。要抓住带头人这支关键队伍,打开视野、大胆选用,真正让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优秀人才带领群众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正向激励筑堡垒。着眼激励村党组织担当作为,2019年起每年开展一次村党组织"乡村振兴大比武",村村看项目、赛实绩,对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的村命名为"头雁实训基地",选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为"头雁导师",制定并落实业绩奖、星级奖、晋位奖、集体收益增幅奖,累计推动2400多个村党组织晋位升级、556个软弱涣散村整顿转化。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要持续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夯实筑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战斗堡垒。
健全机制防风险。围绕加强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试行),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事项纳入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建立合同监管、项目竞标、资产开发、收益分配等10余项规范流程,严防"微腐败"问题;对具备条件的村,支持组建"管办分离"型经营实体,推动更好地对接市场、融入市场。村级集体经济本质上是经济问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持续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法人治理、经营运行、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机制,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中共济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
宋雄伟刘颖
政治素质是干部素质的核心,也是干部履职的首要条件。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应有的政治素质,在复杂的环境中,面对各种利益诱惑,面对各种"围猎",面对各种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往往就很难挺得住,甚至会丧失政治立场和道德底线,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只有严把政治关,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选拔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干部,才能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考准考实干部是否信念坚定
信念坚定是干部政治素质的首要标准。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首先,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是检验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为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实践的。考准考实干部是不是对党忠诚,革命年代要看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和平时期也有明确的检验标准,即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是否有政治定力;是否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否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诱惑。这种检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看长期表现。
其次,要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考准考实干部是否坚定理想信念,重点看是否带头学理论、强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是否清醒认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存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钱,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是否存在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其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问题;是否存在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等现象。
二、考准考实干部是否站稳人民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考准考实干部是否站稳人民立场,重点要看能否清醒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美好生活方面的需要;能否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真正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经济上朝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进,政治上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文化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上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生态上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产品;能否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从人民利益出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能否在思想上尊重群众、依靠群众,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为群众做实事,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险重任务中豁得出去,深入基层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同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能否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工作,最大限度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能否持续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途径方法,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汇集民智民力,善于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
三、考准考实干部是否胸怀"国之大者"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领导干部要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形势,既要坚持胸怀"两个大局"的两点论,也要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点论,切实扛起这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解决好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
考准考实干部是否胸怀"国之大者",要看干部能否毫不动摇坚决捍卫、坚定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能否在部署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工作,在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时,自觉同党的政治路线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能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科学、制度执行力不断提升,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体制机制保障;能否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能否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四、考准考实干部是否严守政治纪律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必须严明政治纪律,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含糊,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考准考实干部是否严守政治纪律,重点看能否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否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通过严明政治纪律带动党的其他纪律严起来;能否坚持"五个必须",严肃查处"七个有之"问题,把政治上的两面人及时辨别出来、清除出去,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攫取政治权力、改变党的性质,坚决防止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危害党的团结、破坏党的集中统一;能否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为人公道正派,破除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等封建糟粕,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能否坚决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狠刹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不正之风;能否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五、考准考实干部是否政治能力过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负责一方面工作,必须做到观察分析形势要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要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要防范政治风险。
考准考实干部是否政治能力过硬,要看干部是否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否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做到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是否有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错误思潮、模糊认识、不良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是否在编制发展规划、推进法治建设、制定政策措施,以及部署各项工作时,严格遵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没有任何偏差;是否有过硬的风险处置能力,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转换通道,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演变为政治风险;是否具备斗争精神,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危害政治安全的行为坚决抵制,做勇于斗争的"战士",严防对挑战政治底线的错误言论和不良风气听之任之、逃避责任、失职失察。
政治素质属于人的内在品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复杂性和迷惑性。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视,从实质上把好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走过场。要准确把握干部政治素质的标准,创新系统化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方法。要坚持知事识人、以事察人,让政治素质考察的过程具体起来。要加强综合分析,以事实事例为支撑对干部政治表现准确画像,避免空洞化、格式化、概念化。
(作者分别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加强干部专业化培养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
朱立军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强化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着力增强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使广大干部的素质能力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事业发展需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安徽省宣城市坚持把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紧盯需求侧、发力供给侧,持续探索干部专业化培养的有效路径,着力实现干部成长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并进。
一、坚持点线面结合,源头测需、精准把脉
紧扣高质量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需求,提高专业化培养的契合度。一是"点"上定题。坚持把党中央和省委部署的重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作为干部专业化培养的主攻方向,结合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科学设置年度培训计划、主题和内容,探索试行领导点题制。今年以来,共设置了工业强市、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等6个培训班次,其中市领导点题办班3期。二是"线"上梳理。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每半年对干部培养锻炼情况进行一次梳理,制定重点关注干部培养锻炼计划和专业化需求清单,实行建档入库。三是"面"上征集。突出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年初即征集各单位办班计划和选派干部实践锻炼意见,并通过一线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专业化需求。
二、坚持多向度发力,整合资源、做优供给
积极整合利用各方面资源,推动专业化培养内涵式发展。一是深挖特色资源。深化市、县党校一体化和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挖掘整合全市革命历史、传统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资源,构建形成以新四军军部旧址干部现场教学基地为龙头的干部教育培训阵地,精心打造以市级为统揽、7个县(市、区)差异发展的一体化教育资源配置体系,形成以57门精品课程、64个现场教学点、5条现场教学路线为支撑的特色教学模块,为干部专业化培训提供多品类"菜单"。二是外拓培养路径。把干部培养锻炼放到长三角一体化大坐标中思考谋划,从理论、实践和学术层面全方位向"东"接入,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11所高校科研院所和松江、无锡、常州、杭州、湖州等地,就干部教育培训和跨区域选派干部双向挂职锻炼等建立常态化合作。三是建强实训平台。统筹考量沪苏浙等先发地区和城市不同主体功能与产业定位,以及宣城"2+8"特色优势产业、"双招双引"、信访维稳、乡村振兴、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吃劲"岗位,打造门类齐全、功能配套的实训平台体系,设置21个订单式实践培养项目。
三、坚持集成式推进,分类设计、靶向培养
充分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提高专业化培养的针对性。一是构建"1+N"培养体系。即以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为牵引,分类制订若干专项培养子方案,系统推进落实。今年,结合换届后干部队伍实际,针对党政正职、专业干部、优秀年轻干部、新任职干部等不同对象,分类实施头雁领航研修、重点任务专修、结构性干部优培、年轻干部青训、任职适岗实训等培养计划。二是实施"四个一批"计划。把实践培养作为重要渠道,针对干部不同经历和特点,通过在本地实践锤炼"内培"一批、到先发地区交流历练"外派"一批、到上级部门对口学习"上挂"一批、到基层一线摔打磨砺"下沉"一批等方式,打牢干部履职尽责的专业基础。今年将选派一批市直单位90后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择优选拔80后优秀年轻乡镇正职担任市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三是开展适配性培养锻炼。充分考虑干部岗位和专业需求,有效衔接对口锻炼平台,确保培养锻炼的方式、路径与参学参训干部精准适配。面向经济主战场,重点选派发改、商务、科技、经信等经济发展部门和开发区、园区干部参加学习锻炼;面向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选派数据资源管理、城管、民政、信访、人社、卫健等综合管理部门干部参加教育培训;面向基层一线,有计划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艰苦复杂岗位摔打磨砺。
四、坚持全链条严管,规范流程、跟踪问效
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提高专业化培养的实效性。一是严把人选关。建立健全收益指数评价和匹配度评估机制,完善点岗调学、点名调训机制,充分考量人选发展潜力、岗位需求、任职经历、专业结构等因素,采取"推荐+点名"方式,将"硬调"和"调硬"结合起来,精准选调参学参训对象,防止"砍柴的不磨刀、磨刀的不砍柴"。二是严把过程关。强化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对党校主体班次实行"双组织员"制度,组织部门会同党校全程了解学员表现情况;对短期专题班,实行组织部门派员跟班学习制度,跟进动态、跟踪纪实。出台干部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以"学理念、学经验、学作风,找差距、找原因、找方法,提振精气神、提高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三找三提"活动,引导督促干部"身入"且"心至"、"做事"不"做客"。三是严把考评关。制发干部教育培训学员考核评价办法,采取即时评议、专家(专项)评议、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按所在班次全体学员前15%评定为"优秀"等次,后10%为"一般"等次,其他为"良好"等次。对跟班学习、实践锻炼干部,建立市领导、组织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负责人"三方点评"机制,实践期满进行综合盘点,由干部口头或书面报告体悟收获,相关领导作出点评,并结合干部各方面表现作出"精准画像"。考评结果记入干部实绩档案,作为选拔任用、岗位调整、职级晋升等重要依据。
(作者为中共安徽省宣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组织工作始终
王忠义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北人民的关心和厚爱。全州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人民至上理念,用生动实践书写人心归聚、携手并进的海北组织工作篇章。
一、强化思想引领,把人民至上理念注入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