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调研报告-29篇(第32/63页)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是最宝贵的财富"。沁水县委党校立足自身实际,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 内部学习提素质。学校牢固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 ,在疫情期间也决不放松。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叠加学"、专题学习与分篇学习"结合学"等方式,每年组织学习都在70余次,内容涵盖党的理论、党性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等方面。
(2) 外出培训开眼界。在疫情防控稳定的情况下,沁水县委党校积极创造和提供外出培训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远程网络学习,及时吸纳最新信息。通过培训,教师开阔了眼界,扩宽了思路, 提升了技能,增添了动力。
(3) 教学研讨促提升。按照定课、备课、说课、试课、评课、改课六步法 ,严把课前关,力求课题专业化、领域深入化,努力提高备课质量。疫情期间,全校教师积极通过"钉钉"等网络平台实现了集体备课、磨课。
(4) 人才引进强队伍。沁水县委党校不断引进高学历人才,不断提升队伍建设。目前学校有专兼职教师34名,占全校教职工人数的69%,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4人,是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2 拓展培训空间,确保党性教育"不断档"
疫情期间,党员干部培训在人数和场所上都有所限制,沁水县委党校克服疫情对培训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线上+线下、课堂+现场培训模式,坚决做到"防疫不放松,教学不停摆",保证了全年培训任务的圆满完成。
(1) 上线"云课堂"。2020年6月11日至6月17日,沁水县委党校与县融媒体携手合作,设一个主会场,21个分会场,通过"云课堂"授课、采用"树理云"考试,分两期对全县700余名科级干部进行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后又通过线上培训陆续完成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晋城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等主题宣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凝聚到讲话精神上来。
(2) 连载"微课堂"。依托"沁水党校"微信公众号,以微课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打造党史学习系列课堂,真正做到了依托新媒体推进教学内容的互动、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了拓展干部教育空间,强化意识
形态工作的目的。
(3) 开设"现场课堂"。在完成主体班次培训的同时,沁水县委党校教师积极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用群众语言宣讲党的历史和理论,做到了组织推动有力度、学习宣讲有热度、为民服务有温度。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广大学员到土沃南阳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十里乡太岳抗日根据地东西峪旧址、赵树理故居、柳氏家风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进一步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按照县委干部培训要求,沁水县委党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培训服务,充分发挥了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今后,沁水县委党校将不断探索党校发展的新路子、新机制、新方式,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使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县级党校的前列,始终位于全省县级党校"第一方阵"。
基层智慧治理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赤峰市B镇为例
内蒙古农业大学 苏日娜
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是首要的任务,适应时代的治理模式才会更快地推动基层发展。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基层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部分也应该进入基层智慧治理阶段,结合智慧模式,与"自治、法治、德治"融为一体去更好地规划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基层发展起来中国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因此基层治理模式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2018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4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普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数字乡村发展主要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了内蒙古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将数字乡村建设相关指标纳入自治区数字经济监测评估考核体系, 加强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监督考核。各盟市也都逐步加大了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法,对内蒙古赤峰市B镇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出基层智慧治理的现状,基层治理中出现的智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民缺乏智治意识、缺乏智慧型专业人才及智慧"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等问题,最后依据分析的结果统计,总结出运用制定"四治"规划,完善基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基层智慧治理人才,推动网格化治理,发展多元化的智慧治理主体等5个相应的对策。
1. 赤峰市B镇基层智慧治理的现状
地区人员现状
全镇总土地面积506.2km2,其中耕地16.86万亩(1亩约等于667m)2,水浇地7.5万亩。该镇常住人口23361人(2021年),其中男性人口12010人,女性11351 人。其中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3万人。所辖22个行政村,牲畜存栏18 万头(只),其中小畜存栏12.67万只。经济发展以农牧业为支柱产业,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人民富裕,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镇有林地面积达3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
以山杏、柞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24.8万亩,对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起到巨大的作用。在访问中,85%的村民对"智慧治理""村规民约""新乡贤"等政策了解特别少,几乎没有听说过。
赤峰市B镇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
程控电话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22个行政村,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积也达到全镇面积的70%以上,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2015年党政机关办公楼和便民服务大厅投入使用,连接了互连网,实现了信息化办公,改善了办公条件,方便了办事群众。据统计全镇70%户接入了家庭宽带,全镇约65%的人使用智能手机。60%的人会用智能手机查看天气预报,使用微信等基础软件。45%的人会在快手、拼多多等软件上买生活用品。全镇已在各个行政村主干道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在各个行政村主干道路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水、电、交通和物流等基础设施都比以往方便,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上一篇:关于新区出租车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