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
基层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层养老服务业作为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当前基层养老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基层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基层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基层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1.养老服务设施配置不足
1.1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移交不畅
新建住宅小区在规划时虽然普遍按照相关要求配建了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及设施,但移交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产权不明确,导致移交难进行。部分小区在规划建设阶段未对设施所有权予以明确,造成所有权在政府、开发商、户主三方之间产生纠纷,影响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部门衔接欠佳,移交工作难推进。小区养老服务设施涉及自然资源、住建、民政、街道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但各部门之间对政策把握、职责界定模糊不清,难以形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四个同步"模式,导致项目完工后移交困难,甚至部分养老服务设施因长期未移交而被物业、他人占用。
1.2既有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不足
既有小区人口密度大,商业完善,房屋需求旺盛,按照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的标准统筹配置用房房源不易获取。同时,既有小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设施设计不合理,达不到现有执行标准,适用性较差,且硬件设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身体及精神需求。
2.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不强
2.1筛选机制不完善
部分养老机构在准入时缺乏严格的筛选机制,导致一些服务质量不高的机构进入市场,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和老年人的养老体验。
2.2机构能力不足,服务内容单一
部分基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仅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缺乏精神关爱、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多元化服务内容。这些机构无法提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全面的养老需求。
3.养老观念尚未转变
受到传统文化影响,许多农村子女认为自己的父母在年老之后需要由自己来供养照料,同时很多老人也是同样的想法,不愿意到养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养老,也不愿接受志愿者的帮助。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4.养老服务业整体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部分地区养老服务业起步晚,还处于摸索阶段,整体发展上缺乏长远规划。同时,政策缺乏灵活性,未充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缺乏有效的政府投入资金的绩效考量机制。
5.基层养老服务设施闲置率高
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建成了大量的养老服务设施,但入住率普遍较低。以某区为例,已建成的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充足,但入住率仅为34%,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6.养老服务行业整体水平低
现有养老服务人员存在"三大两低"特点,即年龄结构偏大、劳动强度大、流动性大,待遇低、业务能力低。养老护理员大多是40岁以上女性,缺乏系统、专业的护理知识,大多只经过短期培训即上岗,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7.养老服务产业宣传扶持力度小
政府对养老产业政策、养老服务机构等各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广大群众还处于"子女养老"的家族传统养老模式,未形成选择机构养老或社区生活照料的自觉意识。这导致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不足,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
1.加强管理规范,做好部门联动
1.1明确产权归属
加强项目规划设计,规范管理流程,确定产权归属工作,为后续移交提供清晰的法律依据和管理基础。对已完工验收未确权的项目,相关部门应尽快确定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
1.2建立联动机制
自然资源、住建、民政等部门应建立关于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联动机制及监督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协作方式,确保信息畅通,责任明确。通过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四个同步"模式,推动养老服务设施的顺利移交和运营。
2.加大政府投入,提升设施配置
2.1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基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设施建设进度。对现有小区内部或相邻小区衔接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通过新建、改建、租赁等方式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同时,充分考虑未来人口变动和需求,确保设施覆盖到每个社区,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2提高使用效率
在配置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管理和服务提高使用效率。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探索多种运营模式,如公私合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3.完善准入制度,提升专业化水平
3.1建立严格准入标准
民政部门应建立更加严格完善的准入标准,包括资质要求、人员素质、设施条件等,以确保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质量。同时,建立监管制度,对准入后的机构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
3.2提升专业水平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非营利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机构的多样化发展。同时,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全国认可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适当提高服务人员门槛,坚持持证上岗原则。
4.推进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
4.1大力推广新型居家养老模式
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专业化服务为支撑,充分利用社区(村)养老服务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其服务项目应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服务、日托服务、心理咨询、精神慰藉、情感关怀等。
4.2充分发挥社区和机构作用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同时,鼓励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链条,提供上门服务、短期托养等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
5.加强养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5.1纳入中长期规划
将养老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纳入中长期规划,强化卫健、民政、人社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严格按照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标准,加大对现有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与拟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养老行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5.2提高待遇和保障
通过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水平,吸引更多专业人才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同时,建立健全职业晋升和激励机制,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6.加大健康养老工作宣传力度
6.1营造敬老爱老氛围
结合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大力营造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积极宣传新兴养老理念,宣传利民养老政策,并拓展宣传形式,提高养老政策的知晓率。形成社会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
6.2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整合现有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各种公共服务资源条件,扩大互助养老服务范围,开展健康保护、权益保护、文化活动、精神关爱等新时期老年互助服务。
7.注重政策灵活性和长远规划
7.1制定长远规划
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养老服务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养老服务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规划内容。
7.2提高政策灵活性
在制定和实施养老服务业相关政策时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和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同时建立有效的政府投入资金绩效考量机制,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基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和服务创新。通过明确产权归属、建立联动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准入制度、推进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以及注重政策灵活性和长远规划等措施的实施,我们有信心推动我国基层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上一篇: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下一篇:老年人防诈骗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1